4.(2分)(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
A.
100km/h
B.
98km/h
C.
96km/h
D.
没有观察到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坐在车上不同位置观察到速度表上示数不同;
读数时要正对着表盘,视线与表盘垂直.
解答: 解:因为王爷爷(司机)带三个人乘车,坐在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因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丙看不到表盘,无法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所以只有司机位置读数正确,甲和乙读出错误,故此时实际速度为100km/h;
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中的不同读数是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看到的结果,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解释,不能用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要注意区分.
5.(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先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的大小变化,根据v=
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
再分析各个选项小球的速度变化,从而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模型图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7.(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
A.
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
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C.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
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重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图象反应的物理量之间成正比关系,然后根据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选择即可.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成正比的关系;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电压无关,不能用该图象描述;
C、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不同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图象中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4分)(2014·南昌)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由图可知男女同学的速度大小,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进而表示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答: 解: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
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图象:
二人的s﹣t图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
12、(2014浙江丽水)五一假期,小科从衢州乘客车到丽水旅游,上午8时整从衢州车站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丽水车站,请回答:
(1)客车行驶时,汽油燃烧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里程表上显示的本次行车路程为180千米,则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12、(1)客车行驶时,汽油在汽油机气缸内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通过的路程:S=180km;行驶的时间:t=2h;
客车的平均速度:v=
=
=90km/h;
故答案为:(1)内;(2)90.
9.(2分)(2014·青岛)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
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
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
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
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考点: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地球到土星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
求出光从土星的时间.
解答: 解:
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
∵v=
,
∴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t=
=
≈4.33×103s=1.2h.
故选B.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
1.(2分)(2014·邵阳)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路两旁的房屋 B.公路两旁的树 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
33.(9分)(2014·邵阳)邵坪高速是连接邵阳市与新邵坪上沪昆高铁站的重要交通线,全长约34km,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通车.通车后,邵坪高速将与沪昆高铁实现无缝对接,有望实现1h左右从邵阳抵达长沙.若一辆小车质量为1.5×103kg,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15m2,如图所示,请计算(g取10N/kg):
(1)该小车的重力为多少N?
(2)该小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Pa?
(3)若邵坪高速限速100km/h,该小车驶完邵坪高速全程最少需多少h?
考点:重力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小车的质量,根据G=mg计算小车的重力;
(2)小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车自身的重力,又知小车有四个轮子和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计算压强;
(3)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v=变形计算需要的时间.
解答: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速度的公式的应用,把对应的物理量代入相对应的公式内计算即可,难度不大.
1.(2分)(2014·安徽)(1)0.8g/cm3= 0.8×103 kg/m3(2)360km/h= 100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本题根据密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1)∵1g/cm3=103kg/m3,∴0.8g/cm3=0.8×103kg/m3;
(2)∵1km/h=
m/s,∴360km/h=360×
m/s=100m/s.
故答案为:(1)0.8×103;(2)100.
点评: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3.(3分)(2014·安徽)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 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D.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测电笔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A、为保证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测量铅笔长度时要选择毫米刻度尺,并且测量结果估读到mm下一位.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测电笔检验电路时,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19.(10分)(2014·宜宾)已知××型汽车的质量M=1200kg,汽车的额定功率ρ=40kw.一般情况下,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所需的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易发生交通事故.下表格为《驾驶员守则》中驾驶员在不同车速时所对应的正常反应距离(汽车在正常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的表格: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s(m)
5
7.5
10
(1)假设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间t1=15min,速度大小v1=72km/h,消耗汽油的质量m=2kg,求该汽车受到阻力大小和汽车发动机的效率;(g=10N/kg,q汽油=4.5×107J/kg)
(2)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
(3)如图所示,假设一饮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v2=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距离某学校门前s=40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
比正常时慢了△t=0.2s,刹车后,车的平均速度为v3=27km/h.试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考点:有关热机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1)①已知汽车的额定功率和行驶时间,利用公式W=Pt得到牵引力做的功;已知汽车额定功率和行驶速度,利用公式F=得到牵引力,因为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
②已知消耗的汽油的质量和汽油的热值,根据公式Q=qm可求汽油完全燃烧释
放的能量,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与释放能量的比值就是汽车能量的利用率.
(2)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反应时间即可;
(3)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列式求解位移,然后与实际距离作比较即可.
解答: 解:
(1)①由P=得,
牵引力做的功为W=Pt=40×103W×15×60s=3.6×107J;
∴P==
=Fv
∴汽车牵引力为:
F==
=2000N,
机车受到的阻力为:
f=F=2000N.
②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Q=mq=2kg×4.5×107J/kg=9×107J,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η=×100%=
×100%=40%;
(2)车速v1=40 km/h=
m/s,由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车速v和反应距离s可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t=
=
=0.45s
即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5s.
(3)车速:v2=54km/h=15m/s,反应时间:△t=0.45s+0.2s=0.65s
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v2△t=15m/s×0.65s=9.75m
刹车后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v3=27km/h=7.5m/s.
根据v2﹣v02=2ax得;
刹车距离为:x=
=
m=15m,
因为s+x=9.75m+15m=24.75m<40m
所以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1)该汽车受到阻力为2000N;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2)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为0.45s;
(3)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点评: 本题考查阻力、做功、速度、功率与效率等的计算,首先要有读题能力,读懂题
意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明确制动距离的构成,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8.(2分)(2014·菏泽)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 190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身长.
解答: 解:已知v=36km/h=10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s,
由v=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vt=10m/s×20s=200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L隧道+L车,所以L隧道=s﹣L车=200m﹣10m=190m.
故答案为:19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的意义,明确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上车身长.
19.(2分)(2014·株洲)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
出发,其位置x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30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450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 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
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s),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
解答: 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500m,v甲=
=
=30m/s;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
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
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故答案为:30;45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6.(2分)(2014·广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 B与C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答: 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10.(2分)(2014·广安)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90 km/h,合25 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 解: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v=90km/h=90×
m/s=25m/s.
故答案为:90;25.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计的读数以及速度的单位换算,属于基础题.
13.(6分)(2014·南京)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72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运动的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
的推导公式t=
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 解: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
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t=
=
=0.02h=72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的;.
点评: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
.
16.(8分)(2014·白银)中国选手李坚柔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本届冬奥会首金,如图所示为她在冰场上滑行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若李坚柔体重55kg,每个冰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5cm2,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大?g=10N/kg
(2)李坚柔夺冠的成绩是45秒,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滑冰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两条.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知道李坚柔的体重m,利用G=mg求其重力,对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知道每个冰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压强定义式求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
(2)知道全程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据此回答.
解答: 解:
(1)李坚柔对冰面的压力:F=G=mg=55kg×10N/kg=550N,
李坚柔对冰面的压强:p=
=
=1.1×106Pa;
(2)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v=
=
≈11.11m/s;
(3)比赛中李坚柔不断用脚向后蹬地以获得较大的速度,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冰刀在冰面上滑动时,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
答:(1)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为1.1×106Pa;
(2)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11.11m/s;
(3)滑冰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1.(2014山东泰安)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5w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额定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 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在5A左右,额定功率在P=UI=220V×5A=1100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1.(2分)(2014·泰安)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 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
30.(2分)(2014·泰安)(1)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2.85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权所有
解答: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4.3cm和4.7cm之间偏向4.7cm一侧,估读为4.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85cm﹣2.00cm=2.85cm;
故答案为:(1)2.85;
点评: 物理学中的测量工具非常多,它们的读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要求,学习中把握要求、分清不同、细心读数,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2.(5分)(2014·广州)(1)如图1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106 g;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34 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4 N;温度计的示数是 7 ℃.
(2)木块从如图2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v=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m/s .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考点: 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速度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盘内砝码质量与游码所对应刻度值之和;
用量筒读数时,注意它的分度值,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我们只要认清分度值,然后直接读数就行.
(2)①需要测量的距离是从斜面的顶端到底端的距离.
②根据速度公式v=
可求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对比4此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从图中可见:盘内砝码质量为100g+5gg=105g.游码左端与1对准,则该物体质量为105g+1g=106g.
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平视读数:读数为34ml.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指针在1.4N处,温度计的示数为7℃.
(2)①需要测量的距离为斜面的顶端到底端的距s,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速度公式v=
可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v=
=
=1.25m/s;
油次试验实验数据可得,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无关.
故答案为:(1)106;34;1.4;7;
(2)①见下图:
②v=
;1.25m/s;无关.
点评: 此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测量的方法,此题还考查学生处理表格信息的能力.
9、(2014浙江台州)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表格。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A.物体具有惯性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
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来源]
D.物体运动距离的增加量与时间成正比
13、(2014浙江台州) “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
轮为 ▲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1)定滑轮
16、(2014浙江台州)2014年5月17日,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最先进的“翼龙”无人机出口沙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无人机的关注。翼龙无人机机身质量1.1吨,翼展14米,机长9米,最大升空高度5300米(16400英尺),其他参数如表格所示。
最大飞行速度
280千米/时
正常巡航速度
160千米/时
最大续航时间
20小时
最大续航航程
4000千米
最大载荷量[来源:
200千克
最大载燃油量
300千克
(3)翼龙无人机若以正常巡航速度从某机场飞往相距2
000千米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需飞行多少小时?
(3)
答:需飞行12.5小时。………(2分)
6、(2014福建福州)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C
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
B.福州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15、(2014福建福州)如图所示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中,描述错误的是 D
17、(2014福建福州)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
(1)当月球车缓缓驶离“嫦娥三号”探测器时,以探测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2)如
图所示,月球车安装有6个轻质宽大的轮子,可以 月球车对月球表而的压强;轮子表面凹凸不平,可以 轮子与月球表面间的摩擦力。(以上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减小 增大
(3)月球车行进过程中,驱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月球车行进速度约为6 cm/s,行进54 cm,需要的时间是 s。(3)机械(动) 9
(4)月球车的“桅杆”上安装有全景相机,其镜头相当于 透镜;月球车将所获取的
信息通过 波向地面传递。 凸 电磁[来源
2. (2014苏州)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C
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 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10A
17. (2014苏州)“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3.84(±0.02) 19.2(士0.1)
19. (2014苏州)“五一”假期小明和小华一起骑自行车去太湖郊游,中途休息时小明间小华:
(1)当你看到汽车超越你骑着的自行车向东行驶时,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你是向 运动的.
(1)西
4.(2分)(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
A.
100km/h
B.
98km/h
C.
96km/h
D.
没有观察到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坐在车上不同位置观察到速度表上示数不同;
读数时要正对着表盘,视线与表盘垂直.
解答: 解:因为王爷爷(司机)带三个人乘车,坐在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因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丙看不到表盘,无法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所以只有司机位置读数正确,甲和乙读出错误,故此时实际速度为100km/h;
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中的不同读数是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看到的结果,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解释,不能用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要注意区分.
5.(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先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的大小变化,根据v=
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
再分析各个选项小球的速度变化,从而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模型图得出小球的速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7.(2分)(2014·江西)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象,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
A.
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
B.
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C.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
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重力.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图象反应的物理量之间成正比关系,然后根据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选择即可.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成正比的关系;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两端电压无关,不能用该图象描述;
C、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可以用该图象描述.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不同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图象中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4分)(2014·南昌)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由图可知男女同学的速度大小,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进而表示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答: 解: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
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图象:
二人的s﹣t图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物体描述的方法,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t图象和s﹣t图象的画法是本题的关键.
12、(2014浙江丽水)五一假期,小科从衢州乘客车到丽水旅游,上午8时整从衢州车站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丽水车站,请回答:
(1)客车行驶时,汽油燃烧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里程表上显示的本次行车路程为180千米,则客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12、(1)客车行驶时,汽油在汽油机气缸内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客车通过的路程:S=180km;行驶的时间:t=2h;
客车的平均速度:v=
=
=90km/h;
故答案为:(1)内;(2)90.
9.(2分)(2014·青岛)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
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
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
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
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考点: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地球到土星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
求出光从土星的时间.
解答: 解:
土星到地球的距离s=1.3×1012m,光速v=3×108m/s;
∵v=
,
∴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t=
=
≈4.33×103s=1.2h.
故选B.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
1.(2分)(2014·邵阳)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我市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立了自行车停取处.一天,小明用卡取自行车去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公路两旁的房屋 B.公路两旁的树 C.他骑的自行车 D.对面驶来的汽车
33.(9分)(2014·邵阳)邵坪高速是连接邵阳市与新邵坪上沪昆高铁站的重要交通线,全长约34km,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通车.通车后,邵坪高速将与沪昆高铁实现无缝对接,有望实现1h左右从邵阳抵达长沙.若一辆小车质量为1.5×103kg,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15m2,如图所示,请计算(g取10N/kg):
(1)该小车的重力为多少N?
(2)该小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Pa?
(3)若邵坪高速限速100km/h,该小车驶完邵坪高速全程最少需多少h?
考点:重力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已知小车的质量,根据G=mg计算小车的重力;
(2)小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车自身的重力,又知小车有四个轮子和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计算压强;
(3)已知路程和速度,根据v=变形计算需要的时间.
解答: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速度的公式的应用,把对应的物理量代入相对应的公式内计算即可,难度不大.
1.(2分)(2014·安徽)(1)0.8g/cm3= 0.8×103 kg/m3(2)360km/h= 100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本题根据密度和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1)∵1g/cm3=103kg/m3,∴0.8g/cm3=0.8×103kg/m3;
(2)∵1km/h=
m/s,∴360km/h=360×
m/s=100m/s.
故答案为:(1)0.8×103;(2)100.
点评: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3.(3分)(2014·安徽)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 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D.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
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测电笔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A、为保证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测量铅笔长度时要选择毫米刻度尺,并且测量结果估读到mm下一位.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测电笔检验电路时,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19.(10分)(2014·宜宾)已知××型汽车的质量M=1200kg,汽车的额定功率ρ=40kw.一般情况下,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所需的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易发生交通事故.下表格为《驾驶员守则》中驾驶员在不同车速时所对应的正常反应距离(汽车在正常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的表格: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s(m)
5
7.5
10
(1)假设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间t1=15min,速度大小v1=72km/h,消耗汽油的质量m=2kg,求该汽车受到阻力大小和汽车发动机的效率;(g=10N/kg,q汽油=4.5×107J/kg)
(2)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
(3)如图所示,假设一饮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v2=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距离某学校门前s=40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
比正常时慢了△t=0.2s,刹车后,车的平均速度为v3=27km/h.试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考点:有关热机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1)①已知汽车的额定功率和行驶时间,利用公式W=Pt得到牵引力做的功;已知汽车额定功率和行驶速度,利用公式F=得到牵引力,因为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阻力等于牵引力;
②已知消耗的汽油的质量和汽油的热值,根据公式Q=qm可求汽油完全燃烧释
放的能量,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与释放能量的比值就是汽车能量的利用率.
(2)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反应时间即可;
(3)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列式求解位移,然后与实际距离作比较即可.
解答: 解:
(1)①由P=得,
牵引力做的功为W=Pt=40×103W×15×60s=3.6×107J;
∴P==
=Fv
∴汽车牵引力为:
F==
=2000N,
机车受到的阻力为:
f=F=2000N.
②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Q=mq=2kg×4.5×107J/kg=9×107J,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η=×100%=
×100%=40%;
(2)车速v1=40 km/h=
m/s,由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车速v和反应距离s可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t=
=
=0.45s
即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5s.
(3)车速:v2=54km/h=15m/s,反应时间:△t=0.45s+0.2s=0.65s
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v2△t=15m/s×0.65s=9.75m
刹车后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v3=27km/h=7.5m/s.
根据v2﹣v02=2ax得;
刹车距离为:x=
=
m=15m,
因为s+x=9.75m+15m=24.75m<40m
所以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1)该汽车受到阻力为2000N;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2)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为0.45s;
(3)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点评: 本题考查阻力、做功、速度、功率与效率等的计算,首先要有读题能力,读懂题
意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明确制动距离的构成,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8.(2分)(2014·菏泽)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隧道长为 190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身长.
解答: 解:已知v=36km/h=10m/s,整个大货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20s,
由v=可得,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vt=10m/s×20s=200m;
因为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s=L隧道+L车,所以L隧道=s﹣L车=200m﹣10m=190m.
故答案为:19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的意义,明确大货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上车身长.
19.(2分)(2014·株洲)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
出发,其位置x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30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450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 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
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s),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
解答: 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500m,v甲=
=
=30m/s;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
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
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故答案为:30;45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6.(2分)(2014·广安)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 B与C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答: 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10.(2分)(2014·广安)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90 km/h,合25 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 解: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v=90km/h=90×
m/s=25m/s.
故答案为:90;25.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计的读数以及速度的单位换算,属于基础题.
13.(6分)(2014·南京)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72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运动的 .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
的推导公式t=
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 解: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
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t=
=
=0.02h=72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的;.
点评: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
.
16.(8分)(2014·白银)中国选手李坚柔在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本届冬奥会首金,如图所示为她在冰场上滑行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若李坚柔体重55kg,每个冰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5cm2,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大?g=10N/kg
(2)李坚柔夺冠的成绩是45秒,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滑冰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两条.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知道李坚柔的体重m,利用G=mg求其重力,对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知道每个冰刀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压强定义式求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
(2)知道全程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据此回答.
解答: 解:
(1)李坚柔对冰面的压力:F=G=mg=55kg×10N/kg=550N,
李坚柔对冰面的压强:p=
=
=1.1×106Pa;
(2)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v=
=
≈11.11m/s;
(3)比赛中李坚柔不断用脚向后蹬地以获得较大的速度,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冰刀在冰面上滑动时,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
答:(1)当她单脚着地时,对冰面的压强为1.1×106Pa;
(2)她在500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11.11m/s;
(3)滑冰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1.(2014山东泰安)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家用电热壶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5w
考点: 质量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额定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 A、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在5A左右,额定功率在P=UI=220V×5A=1100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1.(2分)(2014·泰安)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 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析.
30.(2分)(2014·泰安)(1)图a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2.85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权所有
解答: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4.3cm和4.7cm之间偏向4.7cm一侧,估读为4.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85cm﹣2.00cm=2.85cm;
故答案为:(1)2.85;
点评: 物理学中的测量工具非常多,它们的读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要求,学习中把握要求、分清不同、细心读数,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2.(5分)(2014·广州)(1)如图1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106 g;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34 mL;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4 N;温度计的示数是 7 ℃.
(2)木块从如图2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v=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m/s .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考点: 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速度的计算;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盘内砝码质量与游码所对应刻度值之和;
用量筒读数时,注意它的分度值,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我们只要认清分度值,然后直接读数就行.
(2)①需要测量的距离是从斜面的顶端到底端的距离.
②根据速度公式v=
可求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对比4此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从图中可见:盘内砝码质量为100g+5gg=105g.游码左端与1对准,则该物体质量为105g+1g=106g.
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平视读数:读数为34ml.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指针在1.4N处,温度计的示数为7℃.
(2)①需要测量的距离为斜面的顶端到底端的距s,如下图所示.
②根据速度公式v=
可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v=
=
=1.25m/s;
油次试验实验数据可得,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无关.
故答案为:(1)106;34;1.4;7;
(2)①见下图:
②v=
;1.25m/s;无关.
点评: 此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测量的方法,此题还考查学生处理表格信息的能力.
9、(2014浙江台州)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表格。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A.物体具有惯性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
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来源]
D.物体运动距离的增加量与时间成正比
13、(2014浙江台州) “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
轮为 ▲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1)定滑轮
16、(2014浙江台州)2014年5月17日,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最先进的“翼龙”无人机出口沙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无人机的关注。翼龙无人机机身质量1.1吨,翼展14米,机长9米,最大升空高度5300米(16400英尺),其他参数如表格所示。
最大飞行速度
280千米/时
正常巡航速度
160千米/时
最大续航时间
20小时
最大续航航程
4000千米
最大载荷量[来源:
200千克
最大载燃油量
300千克
(3)翼龙无人机若以正常巡航速度从某机场飞往相距2
000千米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需飞行多少小时?
(3)
答:需飞行12.5小时。………(2分)
6、(2014福建福州)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C
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 kg
B.福州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15、(2014福建福州)如图所示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中,描述错误的是 D
17、(2014福建福州)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
(1)当月球车缓缓驶离“嫦娥三号”探测器时,以探测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2)如
图所示,月球车安装有6个轻质宽大的轮子,可以 月球车对月球表而的压强;轮子表面凹凸不平,可以 轮子与月球表面间的摩擦力。(以上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减小 增大
(3)月球车行进过程中,驱动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月球车行进速度约为6 cm/s,行进54 cm,需要的时间是 s。(3)机械(动) 9
(4)月球车的“桅杆”上安装有全景相机,其镜头相当于 透镜;月球车将所获取的
信息通过 波向地面传递。 凸 电磁[来源
2. (2014苏州)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C
A.一个中学生重约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14m/s
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42℃ 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10A
17. (2014苏州)“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3.84(±0.02) 19.2(士0.1)
19. (2014苏州)“五一”假期小明和小华一起骑自行车去太湖郊游,中途休息时小明间小华:
(1)当你看到汽车超越你骑着的自行车向东行驶时,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你是向 运动的.
(1)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