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 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2.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第4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常考1-2分)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5节 生物的进化 (必考4-6分)
1.神创论和进化论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化石的形成(注意其定义)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4.进化顺序: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只会考到这个) 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5.进化论的演变。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看观点
(难点)6.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6节 进化与遗传(常考1-2分)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⑼
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
3.育种和优生。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遗传病与优生。
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考查定义,常与其他生物内容混考1分)
1.种群定义:生活在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 总和 ,称为种群。
2.群落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 群落 。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 或 间接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食物关系最主要。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
3.植被定义:生活在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5.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保护色、拟态等。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
第2节 生态系统。(重难点4-8分)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 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成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可缺少的成分①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②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为生产者提供原料)。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 不可直接比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 形成联系——食物链。举例:举例: 草 → 鼠 → 蛇 → 鹰 。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能量流通的渠道。功能:生态系统中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 : 能量 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食物网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 食物链 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 食物网。功能: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
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 ,生物种类 越多 ,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 越强 。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破坏原因: 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破坏因素: 自然因素 和 人为因素 。
演化的自然中考练习
(2013•烟台)在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后,几位同学针对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辩论,其中没有道理的观点是()
(2013•槐荫区二模)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
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体系
D.相对独立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多肽
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C.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由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我国科学家对落入吉林省境内陨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陨石内除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外,还有氨基酸、核酸、卟啉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小分子,并通过同位素分析得知该陨石的年龄与地球相同,约为46亿年.从这项研究成果中,你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于46亿年前
C.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宇宙
D.有机小分子物质可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洋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 )
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
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
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
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
(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2011•烟台)莱阳市是“恐龙之乡”,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就是在莱阳市的金岗口发掘的.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D.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
(2006•宜昌)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13•枣庄)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
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013•威海)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2011•汕头)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如果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C.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2010•枣庄)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伦敦桦尺蠖黑化现象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和前肢都很长
E.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F.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都产生了定向变异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C.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2013•菏泽)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2012•德州)有人构想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嫁接”到人的基因组里,人就会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了.实现这种构想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B.转基因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2013•湘潭)超级鼠的实验成功,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运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仿生 B.生物反应器 C.转基因技术 D.生物克隆
(2013•台州)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2012•眉山)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长发和短发是一对相对性状
B.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性状控制基因
C.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3个DNA分子
D.“南橘北枳”是不遗传的变异
(2012•潍坊)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
A.无机物 有机小分子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人分子物质 相对独立的体系
D.相对独立的体系 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功能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012•泉州)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切合( )
A.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 D.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2012•济南)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
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
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
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
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
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011•益阳)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陈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53年,米勒通过模拟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B.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C.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D.科学家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011•成都)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 )
A.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无机大分子
B.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有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大分子
D.有机小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2007•枣庄)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火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即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2013•菏泽)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2011•保定)美国学者米勒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此实验说明( )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如图是米勒在进行关于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式样装置,请观察思
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
下的 ( )
(2)B处的冷凝器是为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3)C
处相当于( )
(4)此实验证实了( )
(2008•东营)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C.从低等到高等 B.从简单到复杂 D.以上三者都是
始祖鸟的身体结构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B.现代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来的
C.爬行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来的
D.始祖鸟是一种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
1860年,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现代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
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
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代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来的.
(2013•滨州)下列关于某杀虫剂杀虫效果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项是( )
A.杀虫剂使用后害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B.杀虫剂使用之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
C.杀虫剂出现之前害虫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
D.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2012•南通)森林中,蛾的体色有棕色、灰色、白色等.由于某种原因,树干被染成灰白色,长期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数量发生变化.下列选项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
A. B. C. D.
(2012•成都)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果 B.生物变异的结果 D.生物过度繁殖的结果
(2008•广州)某岛上生存着桦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表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煤烟使灰桦尺蠖变成黑桦尺蠖
B.灰桦尺蠖迁离,黑桦尺蠖迁入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有利变异的类型越来越多
(2011•越秀区模拟)在农田中试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农药的变异
D.农药质量越来越差
出现某某选择的一般都对
(2011•枣庄)2010年8月14日,在印度发现有些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叫NDM-1基因,其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属于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
(2006•杭州)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2010•日照)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滥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细菌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B.青霉素的药效很不稳定
C.能抵抗青霉索的细菌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
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变异,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2010•东营二模)金鱼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观赏鱼类,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认为众多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C.我国水域辽阔 B.人工选择 D.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2013•玉林)医生在治疗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物对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起作用,研究证明H7N9病毒已出现变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H7N9病毒的耐药性永远都是有利的
C.抗病毒药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
(2013•无锡)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多选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C.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
D.颈短的个体倍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E.经过生存斗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
F.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
(2013•娄底)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昆虫.该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不用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2012•潍坊)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发挥作用
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012•内江)下面是芳芳同学学习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知识后作出的相关叙述,旺旺同学说芳芳的叙述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将错误的一项找出来(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2011•滨州)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2010•长沙)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A.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C.产品的质量下降D.人类的体质下降
(2013•义乌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
B.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
C.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D.以有无脊椎骨为分类依据,可以把动物分为鸟类和爬行类
(2013•潍坊)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特点;飞行过程中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体色随环境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变异不定向
(2013•深圳)有关进化与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进废退”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B.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是不定向的
C.亲代的基因在遗传给子代的过程中会发生“自然选择”
D.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自然界中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
(2013•江西)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
复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 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2.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第4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常考1-2分)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5节 生物的进化 (必考4-6分)
1.神创论和进化论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化石的形成(注意其定义)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4.进化顺序: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只会考到这个) 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5.进化论的演变。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看观点
(难点)6.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6节 进化与遗传(常考1-2分)
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⑼
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
3.育种和优生。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如骡。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遗传病与优生。
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考查定义,常与其他生物内容混考1分)
1.种群定义:生活在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 总和 ,称为种群。
2.群落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 群落 。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 或 间接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 食物关系最主要。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
3.植被定义:生活在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5.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保护色、拟态等。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
第2节 生态系统。(重难点4-8分)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 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成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可缺少的成分①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②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为生产者提供原料)。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 不可直接比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 形成联系——食物链。举例:举例: 草 → 鼠 → 蛇 → 鹰 。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能量流通的渠道。功能:生态系统中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 : 能量 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食物网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 食物链 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 食物网。功能: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
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 ,生物种类 越多 ,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 越强 。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破坏原因: 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破坏因素: 自然因素 和 人为因素 。
演化的自然中考练习
(2013•烟台)在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后,几位同学针对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辩论,其中没有道理的观点是()
(2013•槐荫区二模)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
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体系
D.相对独立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
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多肽
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
C.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由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我国科学家对落入吉林省境内陨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陨石内除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外,还有氨基酸、核酸、卟啉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有机小分子,并通过同位素分析得知该陨石的年龄与地球相同,约为46亿年.从这项研究成果中,你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于46亿年前
C.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宇宙
D.有机小分子物质可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与现代海洋大气相比较,原始海洋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原始海洋( )
A.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游离氧
B.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不含游离氧
C.不含丰富的无机盐和游离氧
D.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不含游离氧
(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2011•烟台)莱阳市是“恐龙之乡”,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就是在莱阳市的金岗口发掘的.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D.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
(2006•宜昌)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013•枣庄)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
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013•威海)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
C.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2011•汕头)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如果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C.对害虫来说抗药性变异是有利变异
D.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2010•枣庄)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伦敦桦尺蠖黑化现象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C.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和前肢都很长
E.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F.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都产生了定向变异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C.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2013•菏泽)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2012•德州)有人构想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嫁接”到人的基因组里,人就会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了.实现这种构想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B.转基因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2013•湘潭)超级鼠的实验成功,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运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仿生 B.生物反应器 C.转基因技术 D.生物克隆
(2013•台州)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2012•眉山)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长发和短发是一对相对性状
B.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性状控制基因
C.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3个DNA分子
D.“南橘北枳”是不遗传的变异
(2012•潍坊)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
A.无机物 有机小分子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人分子物质 相对独立的体系
D.相对独立的体系 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功能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012•泉州)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切合( )
A.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 D.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2012•济南)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梅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
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
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
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
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
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011•益阳)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陈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53年,米勒通过模拟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B.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C.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D.科学家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011•成都)美国科学家米勒通过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 )
A.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无机大分子
B.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有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大分子
D.有机小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2007•枣庄)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火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即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2013•菏泽)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2011•保定)美国学者米勒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此实验说明( )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如图是米勒在进行关于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式样装置,请观察思
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
下的 ( )
(2)B处的冷凝器是为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3)C
处相当于( )
(4)此实验证实了( )
(2008•东营)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C.从低等到高等 B.从简单到复杂 D.以上三者都是
始祖鸟的身体结构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B.现代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来的
C.爬行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来的
D.始祖鸟是一种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
1860年,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现代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
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
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代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来的.
(2013•滨州)下列关于某杀虫剂杀虫效果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项是( )
A.杀虫剂使用后害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B.杀虫剂使用之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
C.杀虫剂出现之前害虫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
D.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2012•南通)森林中,蛾的体色有棕色、灰色、白色等.由于某种原因,树干被染成灰白色,长期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数量发生变化.下列选项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
A. B. C. D.
(2012•成都)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果 B.生物变异的结果 D.生物过度繁殖的结果
(2008•广州)某岛上生存着桦尺蠖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表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煤烟使灰桦尺蠖变成黑桦尺蠖
B.灰桦尺蠖迁离,黑桦尺蠖迁入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有利变异的类型越来越多
(2011•越秀区模拟)在农田中试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对这一现象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B.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农药的变异
D.农药质量越来越差
出现某某选择的一般都对
(2011•枣庄)2010年8月14日,在印度发现有些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叫NDM-1基因,其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属于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
(2006•杭州)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企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它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2010•日照)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滥用青霉素,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影响了.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细菌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B.青霉素的药效很不稳定
C.能抵抗青霉索的细菌存活下来,且大量繁殖
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变异,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2010•东营二模)金鱼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观赏鱼类,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认为众多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C.我国水域辽阔 B.人工选择 D.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2013•玉林)医生在治疗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物对一些重症患者很难起作用,研究证明H7N9病毒已出现变异.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留下来
B.H7N9病毒的耐药性永远都是有利的
C.抗病毒药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D.H7N9病毒的繁殖速度越来越快
(2013•无锡)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 多选
A.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
C.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了现在的长颈
D.颈短的个体倍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E.经过生存斗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
F.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
(2013•娄底)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昆虫.该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不用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2012•潍坊)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发挥作用
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012•内江)下面是芳芳同学学习有关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知识后作出的相关叙述,旺旺同学说芳芳的叙述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将错误的一项找出来(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2011•滨州)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2010•长沙)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A.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C.产品的质量下降D.人类的体质下降
(2013•义乌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
B.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
C.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D.以有无脊椎骨为分类依据,可以把动物分为鸟类和爬行类
(2013•潍坊)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特点;飞行过程中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体色随环境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变异不定向
(2013•深圳)有关进化与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进废退”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B.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是不定向的
C.亲代的基因在遗传给子代的过程中会发生“自然选择”
D.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自然界中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
(2013•江西)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