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动态数列分析 简答题

第四章 动态数列分析 简答题

1. 简述动态数列与分配数列的区别。

(1) 二者形成条件不同:动态数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分配数列,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2)二者构成要素不同:动态数列,时间和指标数值;分配数列,各组名称和各组次数。

(3)二者说明问题不同:动态数列,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分配数列,总体单位在不同组的分配情况。

2. 什么是动态数列,主要包括哪几类?

(1)概念: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将某种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统计数列。

(2) 种类:

①绝对数动态数列:指将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某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在不同时间上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②相对数动态数列:把某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或说明现象的结构、速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③平均数动态数列:把某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或发展趋势。

3. 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具有可比性;

②一个数列中时间的长短应该一致;

③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④经济内容必须一致;

⑤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4. 什么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有何不同?二者关系如何?

(1)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2)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

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5. 什么是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有何不同?二者关系如何?

(1)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6. 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将现象的个体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区别:

(1)计算依据不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

(2)抽象化对象不同: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数量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别。

(3)说明问题不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明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的。

7. 举例说明影响动态数列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长期趋势: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它是由各个时期共同起作用的根本性因素所决定的。如: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2)季节变动:是由季节变换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年以内的每年重复出现的变动。如:铁路、航空等客运量在春节前后呈现高峰;凉鞋在夏季销量大。

(3)循环变动:现象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周期较长的涨落起伏的波动。如:经济的循环变动,每一周期总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

(4)不规则变动:指由于意外的、临时的、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随机变动。如:

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引起的变动。

8. 举例说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各适用哪些现象? 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期末发展水平,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钢产量、粮食产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水平指标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各期水平的总和,即计划期间的累计总量,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居民住宅总面积、植树造林总面积等表示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9.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述其作用。

(1)时距扩大法:计算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损失信息量太多,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移动平均法:是时距扩大法的改进,弥补了时距扩大法损失信息量太多的缺陷,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仍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数学模型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不会损失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作用:

(1)可以正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而认识和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利用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3)测定长期趋势,可以剔除原有时间数列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反映季节变动的规律。

10. 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优缺点。

(1)按月(季)平均法: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直接用原始时间数列计算季节比率。优点:计算简便、容易理解;缺点:所得的季节比率有时不够精确。因为它没有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2)趋势剔除法:先计算趋势值,然后将其从数列中加以剔除,再测定季节比率。

第四章 动态数列分析 简答题

1. 简述动态数列与分配数列的区别。

(1) 二者形成条件不同:动态数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分配数列,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2)二者构成要素不同:动态数列,时间和指标数值;分配数列,各组名称和各组次数。

(3)二者说明问题不同:动态数列,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分配数列,总体单位在不同组的分配情况。

2. 什么是动态数列,主要包括哪几类?

(1)概念: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将某种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统计数列。

(2) 种类:

①绝对数动态数列:指将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某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在不同时间上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②相对数动态数列:把某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或说明现象的结构、速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③平均数动态数列:把某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它反映客观现象一般水平的变化过程或发展趋势。

3. 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具有可比性;

②一个数列中时间的长短应该一致;

③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④经济内容必须一致;

⑤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4. 什么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有何不同?二者关系如何?

(1)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2)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

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5. 什么是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有何不同?二者关系如何?

(1)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6. 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将现象的个体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区别:

(1)计算依据不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

(2)抽象化对象不同: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数量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别。

(3)说明问题不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明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的。

7. 举例说明影响动态数列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长期趋势: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它是由各个时期共同起作用的根本性因素所决定的。如: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2)季节变动:是由季节变换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年以内的每年重复出现的变动。如:铁路、航空等客运量在春节前后呈现高峰;凉鞋在夏季销量大。

(3)循环变动:现象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周期较长的涨落起伏的波动。如:经济的循环变动,每一周期总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

(4)不规则变动:指由于意外的、临时的、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随机变动。如:

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引起的变动。

8. 举例说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各适用哪些现象? 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期末发展水平,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钢产量、粮食产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水平指标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各期水平的总和,即计划期间的累计总量,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居民住宅总面积、植树造林总面积等表示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9.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述其作用。

(1)时距扩大法:计算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损失信息量太多,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移动平均法:是时距扩大法的改进,弥补了时距扩大法损失信息量太多的缺陷,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仍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数学模型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不会损失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作用:

(1)可以正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而认识和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利用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3)测定长期趋势,可以剔除原有时间数列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反映季节变动的规律。

10. 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优缺点。

(1)按月(季)平均法: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直接用原始时间数列计算季节比率。优点:计算简便、容易理解;缺点:所得的季节比率有时不够精确。因为它没有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

(2)趋势剔除法:先计算趋势值,然后将其从数列中加以剔除,再测定季节比率。


相关文章

  • 04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 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 增长量:是 ...查看


  •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 总论 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三种.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 ...查看


  •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 ...查看


  • 统计学原理考试重点
  • 第三部分 <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本复习指导共分四大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四.综合练习题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一)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 ...查看


  •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考试时间及题型 2008年7月13日(周日)上午11:00-12:30 单项选择(6题×2分=12分) 多项选择(4题×2分=8分) 判断正误(5题×2分=10分) 简答题(2题×1 ...查看


  • 00498体育统计学
  • 课程名称:体育统计学 课程代码:00498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体育领域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方法论学科范畴.根据<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 ...查看


  • 统计学简答题 2
  • (1)怎样理解统计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活动.通常划分为调查,整理,分析,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查看


  • 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西南财大出版社)
  •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statistics "可以表示统计学 B."statistics "可以表 ...查看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 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 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 和 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 和 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 ,报告单位是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