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而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和学校体育的互补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民族体育的现存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得出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结论。
关键词 民族体育 学校教育 互补性
民族传统体育源自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体育的一项分支,具有实践性、技能性、游戏性的特点,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去,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还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有现代体育具有的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极具可普及性和广泛传播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两者相辅相成。
(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传播性和普及性
民族传统体育自由灵活,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现代竞技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不完善,限制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可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普及性在这些地区推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民族传统体育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与武术类有关的太极拳等初级套路,少数高校也开设了散打和健身气功,个别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设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毽子、射箭等。总体上来说,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不平衡,项目单一。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现如今,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出身自武术专业,这些教师熟知与武术相关的教学,但对其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发展。
(三)教材内容理论基础薄弱,特色不明显
从现有的高校体育教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一些初级武术套路为主,没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其次,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的课程是选修课,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体现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而民族传统体育一项综合体育项目,引进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养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重视德育教育,更要加强体育、美育的发展,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民族传统体育许多项目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素养。
(二)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有很多项目都需要团体合作,如毽球、拔河、龙舟等,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并且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三)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其根本出路,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获得完善的环节,这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精神相吻合,都强调以人为本,既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又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四)学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是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既能减少体育经费投入,又在对学生的强身健体、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对素质教育能够产生更深远的效应。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弥补学校体育运动单一带来的缺陷,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品味,确立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把先进的课程理念引人体育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心理,提高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2.调整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可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为己所用的能力。
3.加快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体育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在体育方面的差距,促进各民族体育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曾于文.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刘德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4] 周道平,龙佩林.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1998.20(3):38-39.
[5] 何亮,杨世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全国少数民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观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4(9):105-108.
[6] 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民族教育研究.2001.12(1):76-7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而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我国的民族体育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呈现出相对落后的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和学校体育的互补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民族体育的现存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得出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的结论。
关键词 民族体育 学校教育 互补性
民族传统体育源自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体育的一项分支,具有实践性、技能性、游戏性的特点,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去,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还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有现代体育具有的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极具可普及性和广泛传播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两者相辅相成。
(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传播性和普及性
民族传统体育自由灵活,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现代竞技体育的场地设施条件不完善,限制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可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普及性在这些地区推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不平衡。
民族传统体育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与武术类有关的太极拳等初级套路,少数高校也开设了散打和健身气功,个别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设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毽子、射箭等。总体上来说,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不平衡,项目单一。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现如今,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出身自武术专业,这些教师熟知与武术相关的教学,但对其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发展。
(三)教材内容理论基础薄弱,特色不明显
从现有的高校体育教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一些初级武术套路为主,没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其次,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的课程是选修课,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体现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而民族传统体育一项综合体育项目,引进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养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在抓好智育的同时,要重视德育教育,更要加强体育、美育的发展,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民族传统体育许多项目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素养。
(二)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有很多项目都需要团体合作,如毽球、拔河、龙舟等,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并且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三)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平台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其根本出路,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获得完善的环节,这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精神相吻合,都强调以人为本,既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又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四)学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是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既能减少体育经费投入,又在对学生的强身健体、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对素质教育能够产生更深远的效应。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不仅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弥补学校体育运动单一带来的缺陷,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引进民族传统体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品味,确立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把先进的课程理念引人体育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心理,提高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2.调整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可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为己所用的能力。
3.加快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应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体育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在体育方面的差距,促进各民族体育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曾于文.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刘德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4] 周道平,龙佩林.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1998.20(3):38-39.
[5] 何亮,杨世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全国少数民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观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4(9):105-108.
[6] 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民族教育研究.2001.12(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