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数字报---驯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今天上午,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的“上海方案”获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马亚宁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听上去陌生又遥远,对患者来说却如凶狠的恶魔,几个月就能吞噬掉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几乎彻底驯服了这个病魔,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患者,可以不用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无病生存期达到90%以上;治愈后,生活质量比造血干细胞移植好得多。该成果也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髓系白血病。今天上午,这一成果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上海方案”异军突起   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稳居前十;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更是第一杀手。这种民间称为“血癌”的疾病,是“一大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世界科学家都在苦苦寻找,能彻底打开某类白血病的“金钥匙”。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院士,成为全球极少数、国内第一位手握破解白血病“钥匙”的人。   白血病家族庞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为凶险,其髓细胞分化阻断在早幼粒细胞阶段,大多数患者有一种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这使得其治愈率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白血病。陈赛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其变异机制,为阐明APL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机理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继而提出“协同靶向治疗”——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前者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没有化疗的副作用,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   “这种方法较传统化疗,使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高,无需服用免疫抑制剂,能够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陈赛娟院士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AP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化疗,5年的无病生存期,国外报道在30%左右,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疗法,只能达到10%左右。再加上,这种白血病的细胞里有一些促凝物质,往往一经化疗,细胞溶解就会释放促凝物质,可能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而发生出血。一旦出血发生在颅脑,就会危及生命。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陈赛娟所在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开始尝试全反式维甲酸药物。单单用这个药,完全缓解率显著增高,且没有化疗副作用,不过复发率较高,常在一两年内复发。为了解决复发问题,陈赛娟尝试同时应用化疗。结果,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加上化疗,不仅增加治愈率,也降低了复发率。可是,新问题又来了,仍有40%-50%的病人会复发,科研人员继续攻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发现对维甲酸和/或化疗耐药的APL复发病人应用三氧化二砷的话,完全缓解率可达90%以上。   一而再,再而三!为了让患者彻底摆脱病魔,陈赛娟团队精益求精,终于使APL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亚型。“通过对85例APL初发病人联合用药随访7年的研究,表明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以上。”她解释说,“治愈”的标准是指5年无病生存率,即停止治疗后5年以上不复发。   这一令人鼓舞的治愈率,让国际医学界为之振奋,美国血液界更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上海方案”。目前“上海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中心。国际血液界最前沿的杂志《血液》(Blood)给予陈赛娟团队高度评价,“这种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原为快速致死的疾病变为可治愈,这几乎完全归功于你们小组的工作。”课题组取得的创新成果,先后在包括“Nature Genetics”和“Science”在内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57篇,并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药科学配方治癌   有没有一种药,吃了就能治好癌症?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尚未开始时,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可达87%。   复方黄黛片如此灵验,为什么?在陈赛娟院士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小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复方黄黛片的成分配伍正合中华医药精华的“君臣佐使”,而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治癌”手法又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硫化砷对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具有“去邪”的作用,硫化砷就是“君药”;丹参酮和靛玉红犹如“君药”的“左膀右臂”——药物相互作用下,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被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从一定程度上扼制癌细胞的疯长,分别充当“臣药”和“佐药”。与此同时,丹参酮和靛玉红还能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相互作用起到了“使药”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项研究非常经典地解析和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陈赛娟告诉记者,复方黄黛片中的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竟然呼应得如此之好,简直令人惊叹!这为加快我国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进程,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   受此启发,研究组还发现中药提取物冬凌草甲素能特异地靶向白血病启动细胞,并与江苏恒瑞制药公司联合开发抗白血病新药冬凌草甲素制剂。目前,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期、二期临床试验批件。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今天上午,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的“上海方案”获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马亚宁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听上去陌生又遥远,对患者来说却如凶狠的恶魔,几个月就能吞噬掉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几乎彻底驯服了这个病魔,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患者,可以不用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无病生存期达到90%以上;治愈后,生活质量比造血干细胞移植好得多。该成果也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髓系白血病。今天上午,这一成果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上海方案”异军突起   恶性肿瘤排行榜上,白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稳居前十;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更是第一杀手。这种民间称为“血癌”的疾病,是“一大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全世界科学家都在苦苦寻找,能彻底打开某类白血病的“金钥匙”。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院士,成为全球极少数、国内第一位手握破解白血病“钥匙”的人。   白血病家族庞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最为凶险,其髓细胞分化阻断在早幼粒细胞阶段,大多数患者有一种特异的染色体异常。这使得其治愈率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白血病。陈赛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其变异机制,为阐明APL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机理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继而提出“协同靶向治疗”——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前者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没有化疗的副作用,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   “这种方法较传统化疗,使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高,无需服用免疫抑制剂,能够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陈赛娟院士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AP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化疗,5年的无病生存期,国外报道在30%左右,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支持疗法,只能达到10%左右。再加上,这种白血病的细胞里有一些促凝物质,往往一经化疗,细胞溶解就会释放促凝物质,可能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而发生出血。一旦出血发生在颅脑,就会危及生命。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陈赛娟所在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开始尝试全反式维甲酸药物。单单用这个药,完全缓解率显著增高,且没有化疗副作用,不过复发率较高,常在一两年内复发。为了解决复发问题,陈赛娟尝试同时应用化疗。结果,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加上化疗,不仅增加治愈率,也降低了复发率。可是,新问题又来了,仍有40%-50%的病人会复发,科研人员继续攻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发现对维甲酸和/或化疗耐药的APL复发病人应用三氧化二砷的话,完全缓解率可达90%以上。   一而再,再而三!为了让患者彻底摆脱病魔,陈赛娟团队精益求精,终于使APL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亚型。“通过对85例APL初发病人联合用药随访7年的研究,表明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以上。”她解释说,“治愈”的标准是指5年无病生存率,即停止治疗后5年以上不复发。   这一令人鼓舞的治愈率,让国际医学界为之振奋,美国血液界更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上海方案”。目前“上海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中心。国际血液界最前沿的杂志《血液》(Blood)给予陈赛娟团队高度评价,“这种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原为快速致死的疾病变为可治愈,这几乎完全归功于你们小组的工作。”课题组取得的创新成果,先后在包括“Nature Genetics”和“Science”在内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57篇,并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药科学配方治癌   有没有一种药,吃了就能治好癌症?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尚未开始时,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可达87%。   复方黄黛片如此灵验,为什么?在陈赛娟院士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小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复方黄黛片的成分配伍正合中华医药精华的“君臣佐使”,而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治癌”手法又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硫化砷对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具有“去邪”的作用,硫化砷就是“君药”;丹参酮和靛玉红犹如“君药”的“左膀右臂”——药物相互作用下,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被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从一定程度上扼制癌细胞的疯长,分别充当“臣药”和“佐药”。与此同时,丹参酮和靛玉红还能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相互作用起到了“使药”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项研究非常经典地解析和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陈赛娟告诉记者,复方黄黛片中的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竟然呼应得如此之好,简直令人惊叹!这为加快我国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进程,起到了促进和示范作用。   受此启发,研究组还发现中药提取物冬凌草甲素能特异地靶向白血病启动细胞,并与江苏恒瑞制药公司联合开发抗白血病新药冬凌草甲素制剂。目前,已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期、二期临床试验批件。


相关文章

  • 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3-5节 (1)
  • 第三节 国际疾病分类各章的指导内容 一.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第一章是典型的特殊组合章,他首先强调的不是疾病的发病部位,而是疾病的原因.本章分类包括了传染性和可传播性的疾病.多数"节"分类的是某种特殊 ...查看


  •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 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常规化验检查,可见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但对于平常人来说,化 ...查看


  • 化验单处方
  • 化验单解读教程2012年01月08日 19:12:26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它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习惯上也称 ...查看


  • 江苏大学陈静同学个人简介
  • 勇于与命运搏击的"爱心天使" --记江苏大学爱心女孩陈静 陈静,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预备党员,江苏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03级学生. 2003年9月考入江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就读,入学后,为减轻家 ...查看


  • 解读化验指标
  • 生化全套各项指标意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 ...查看


  •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 .网织细胞 B .原血细胞 C .T 细胞 D .B 细胞 E .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 .红细胞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数及血红 ...查看


  •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1
  •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 .网织细胞 B .原血细胞 C .T 细胞 D .B 细胞 E .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 .红细胞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数及血红 ...查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健康指导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健康指导 1.定义 本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正常骨髓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变而产生的一个原始细胞系所替代.根据细胞类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与之相对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确的分类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都是 ...查看


  • 白血病诊断标准
  •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FAB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方法,其主要依据是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尤其是原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规定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并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