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彦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稿
1.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
文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右面表格
2.有位调皮学生让这位 “唐代”骑马女俑吟诵了“北宋苏东坡”的两句词,他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3.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科举制度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未,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选择和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想一想: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或对谁最有利) ?有何历史作用?
(2)比一比: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典故,诗歌,名言等谁知道的多。
(3)议一议:科举制做为一种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早已废除,考试选拔人才仍是当今的主要用人制度。联系今天的考试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训练检测
1、科举制创立于:( )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对参考者有严格的限制龄 D、它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3、唐朝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4、下列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 ④科举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
7、隋唐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7、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红彦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稿
1.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
文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右面表格
2.有位调皮学生让这位 “唐代”骑马女俑吟诵了“北宋苏东坡”的两句词,他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3.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科举制度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未,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选择和文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想一想: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或对谁最有利) ?有何历史作用?
(2)比一比: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典故,诗歌,名言等谁知道的多。
(3)议一议:科举制做为一种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早已废除,考试选拔人才仍是当今的主要用人制度。联系今天的考试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训练检测
1、科举制创立于:( )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2、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对参考者有严格的限制龄 D、它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3、唐朝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4、下列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 ④科举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
7、隋唐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7、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