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高建 2009年7月18日 11:48
浏览数:88 | 评论数:2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语文选修课所学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成效显著。无论是在学生学识、素养的提高上,还是在教学班的管理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走班制教学中的教学班与日常教学中所实行的行政班又有很大区别:
行政班中有一个班主任,教学班是按所选课程分的班, 没有班主任;教学管理的重任就落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
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走班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班的理工作:
一、固定走班时间、地点、人员
1、固定时间(课程表):为使走班秩序井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把走班设在每周三、周五,上午前8个班、下午后8个班分别走班。
2、固定教室:根据学生选课组班后人数的多少,确定固定的上课地点。一是教室外要有明确的教学班牌,二要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我们在操作时就把选修人数较多的影视班放在了学校多媒体教室,这样教学场所明确,学生秩序井然。
3、固定班级(学生):根据学生选课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班级,主要有——诗歌1、2、3、4班(188人);小说1、2班(114人);文化1、2班(79人);影视1、2、3、4班(303人);写作1、2班(92人)。(我校开设的语文选修课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影视名作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学班也要兼顾到相邻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组到一个班内,以降低管理难度。
4、固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原班选修情况并兼顾教师个人特长确立选修班的任课教师,原则上让选修同一门课人数多的相邻行政班
的原任课教师担任该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以利于对进行学生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高二语文组确定诗歌由张敬玲、殷红霞老师教授,小说由王荣美老师教授,文化由吴华老师教授,影视由亓伟亭、安增庆老师教授,写作由刘刚老师教授。
二、配套相应管理制度
1、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
确立临时班长。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我校各任课教师根据从各行政班班主任那了解的情况都确立了两名临时班长;临时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包括点名、卫生、维持班内秩序——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更重要的是帮助任课教师制定相对固定的座次表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原行政班班主任,以便共同管理,确保教学班正常教学秩序。
确立课代表。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每班确立2——3名课代表,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并帮助教师做好记录——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同时及时把教师安排的作业传达给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确立卫生小组、组长。组长具体分配相应同学的值日任务督促值日同学做好值日工作。
2、明确作业检查制度
走班开始之初,任课教师公布本次选修作业次数、质量要求。作业次数依据选修课程内容教师自己确定;作业质量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次不合格学分认定为不合格)三档。教师随时做好记
录,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敦促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圆满完成本次选修任务。
三、及时协调各种关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时要及时确立与调整教学班内的各种关系。
1、确立“人人负责”的观念:任课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学生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班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共同管理,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信息,加强教学班的管理。
2、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校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的管理理念、方法,我校的语文选修走班制下的教学班管理工作正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高效课堂迈进。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教师、学生的观念、思想焕然一新,素质教育得以充分的体现。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高建 2009年7月18日 11:48
浏览数:88 | 评论数:2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语文选修课所学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成效显著。无论是在学生学识、素养的提高上,还是在教学班的管理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走班制教学中的教学班与日常教学中所实行的行政班又有很大区别:
行政班中有一个班主任,教学班是按所选课程分的班, 没有班主任;教学管理的重任就落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
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走班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班的理工作:
一、固定走班时间、地点、人员
1、固定时间(课程表):为使走班秩序井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把走班设在每周三、周五,上午前8个班、下午后8个班分别走班。
2、固定教室:根据学生选课组班后人数的多少,确定固定的上课地点。一是教室外要有明确的教学班牌,二要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我们在操作时就把选修人数较多的影视班放在了学校多媒体教室,这样教学场所明确,学生秩序井然。
3、固定班级(学生):根据学生选课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班级,主要有——诗歌1、2、3、4班(188人);小说1、2班(114人);文化1、2班(79人);影视1、2、3、4班(303人);写作1、2班(92人)。(我校开设的语文选修课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影视名作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学班也要兼顾到相邻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组到一个班内,以降低管理难度。
4、固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原班选修情况并兼顾教师个人特长确立选修班的任课教师,原则上让选修同一门课人数多的相邻行政班
的原任课教师担任该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以利于对进行学生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高二语文组确定诗歌由张敬玲、殷红霞老师教授,小说由王荣美老师教授,文化由吴华老师教授,影视由亓伟亭、安增庆老师教授,写作由刘刚老师教授。
二、配套相应管理制度
1、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
确立临时班长。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我校各任课教师根据从各行政班班主任那了解的情况都确立了两名临时班长;临时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包括点名、卫生、维持班内秩序——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更重要的是帮助任课教师制定相对固定的座次表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原行政班班主任,以便共同管理,确保教学班正常教学秩序。
确立课代表。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每班确立2——3名课代表,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并帮助教师做好记录——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同时及时把教师安排的作业传达给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确立卫生小组、组长。组长具体分配相应同学的值日任务督促值日同学做好值日工作。
2、明确作业检查制度
走班开始之初,任课教师公布本次选修作业次数、质量要求。作业次数依据选修课程内容教师自己确定;作业质量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次不合格学分认定为不合格)三档。教师随时做好记
录,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敦促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圆满完成本次选修任务。
三、及时协调各种关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时要及时确立与调整教学班内的各种关系。
1、确立“人人负责”的观念:任课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学生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班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共同管理,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信息,加强教学班的管理。
2、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校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的管理理念、方法,我校的语文选修走班制下的教学班管理工作正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高效课堂迈进。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教师、学生的观念、思想焕然一新,素质教育得以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