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论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学院:外语学院 系别:朝语系 班级:08419 学号:24 姓名:陆旭旭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道德现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这无疑提醒我们高校大学生需要诚信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一次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那么诚信教育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学校教育又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基础。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既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在学习方面,考试作弊、无故旷课、作业抄袭和论文剽窃等现象层出不穷;在生活方面,存在图书馆借阅随意、网络虚假行为、推销假冒产品的败坏现象;在经济方面,存在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不及时缴纳、虚假贫困证明获取补助等失信现象;在工作方面,存在求职履历注水、就业协议毁约等。这一系列现象不仅严重地损坏了高校大学生高素质、高文明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大学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如果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加剧社会的危害程度。

1.考试作弊严重。去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就作弊问题在南大、南师大、南航、河海大学、南林大等七所高校中对5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有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在考试中经常作弊,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另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有过作弊的想法。

2.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育改革,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3. 拒还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造就更多人才。然而这种多方受益的方式却正面临尴尬——学校操心,银行担心,公众寒心。这主要是由于许多贫困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就把还贷的事推得一干二净,撇得清清楚楚。以海南省为例,2000年开始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的海南省今年遭遇了一个极低的还贷率——37%。也就是说,还有63%的学生没有如期还贷,这个违约率远远超过全国50%的平均水平。

4.捏造虚假履历。 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甚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和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5.学生随意毁约。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当每年的毕业生“求职大战”接近尾声时,违约高潮也随之而来。一些毕业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找到更好的单位之后,马上就违约。

违约虽然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失信、弄虚作假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而且对大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

二、大学生诚信缺乏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同时他们又还没有通过足够丰富生活的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1.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笔者认为,在教书育人中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再好的约束替代不了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高校诚信教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出台了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并且还仅限于研究生。高校诚信道德建设仅靠正面教育缺乏约束机制,那么诚信将仅存在于理想认识中。建立规范、科学、操作行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决不能让投机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守信者吃亏。在诚信制度中,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要受到惩罚,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中体现出来,如就必然能起到约束的效果。

(2) 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个人信用在银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而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也使之成为学习工作的第二张身份证。比如针对助学贷款到期不还,恶意拖欠的现象,研究和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

a.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b.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

在高校中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就业情况(履历写作、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所在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同时还可将学生的信誉表现与其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挂钩,通过网络将其与学生的电子卡、图书卡、上网卡等功能卡关联,出现不良信用记录者,限制其相关的信用活动。如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除相应处罚外,取消其所有的信用功能,如图书馆借阅书籍、机房上网等。不良的信誉记录将使被列入信用体系的黑名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c.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

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负责学生诚信和道德素质的认证和考评。进一步加强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

d.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学生自育中强调诚信道德建设。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

3.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与此同时,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难行”的校园氛围。

4.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1) 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还可以建立个人的诚信查询系统,最终把社会建立成一个人人都讲诚信的诚信系统。个人诚信、信用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监督,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诚信服务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测评、管理、监督的服务。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2) 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中,体现诚信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并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言行共建和谐校园。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静: 《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2007-9-27 15:23:59

[2]郭兰成: 《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反思与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7 13:14:41.

[3]张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6-5-21 8:35:46

[4]杨江水: 《当前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现存困境与出路》.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5]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

论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学院:外语学院 系别:朝语系 班级:08419 学号:24 姓名:陆旭旭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道德现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这无疑提醒我们高校大学生需要诚信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一次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那么诚信教育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而学校教育又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基础。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既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在学习方面,考试作弊、无故旷课、作业抄袭和论文剽窃等现象层出不穷;在生活方面,存在图书馆借阅随意、网络虚假行为、推销假冒产品的败坏现象;在经济方面,存在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不及时缴纳、虚假贫困证明获取补助等失信现象;在工作方面,存在求职履历注水、就业协议毁约等。这一系列现象不仅严重地损坏了高校大学生高素质、高文明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大学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如果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加剧社会的危害程度。

1.考试作弊严重。去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就作弊问题在南大、南师大、南航、河海大学、南林大等七所高校中对5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有近一成的被调查者承认在考试中经常作弊,有59.5%的被调查者承认偶尔会作弊,另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有过作弊的想法。

2.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育改革,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3. 拒还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造就更多人才。然而这种多方受益的方式却正面临尴尬——学校操心,银行担心,公众寒心。这主要是由于许多贫困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就把还贷的事推得一干二净,撇得清清楚楚。以海南省为例,2000年开始发放贫困生助学贷款的海南省今年遭遇了一个极低的还贷率——37%。也就是说,还有63%的学生没有如期还贷,这个违约率远远超过全国50%的平均水平。

4.捏造虚假履历。 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甚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和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5.学生随意毁约。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当每年的毕业生“求职大战”接近尾声时,违约高潮也随之而来。一些毕业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找到更好的单位之后,马上就违约。

违约虽然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失信、弄虚作假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而且对大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

二、大学生诚信缺乏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同时他们又还没有通过足够丰富生活的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1.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笔者认为,在教书育人中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再好的约束替代不了广大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高校诚信教育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出台了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并且还仅限于研究生。高校诚信道德建设仅靠正面教育缺乏约束机制,那么诚信将仅存在于理想认识中。建立规范、科学、操作行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决不能让投机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守信者吃亏。在诚信制度中,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要受到惩罚,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中体现出来,如就必然能起到约束的效果。

(2) 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个人信用在银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而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也使之成为学习工作的第二张身份证。比如针对助学贷款到期不还,恶意拖欠的现象,研究和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

a.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b.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

在高校中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就业情况(履历写作、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所在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同时还可将学生的信誉表现与其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挂钩,通过网络将其与学生的电子卡、图书卡、上网卡等功能卡关联,出现不良信用记录者,限制其相关的信用活动。如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除相应处罚外,取消其所有的信用功能,如图书馆借阅书籍、机房上网等。不良的信誉记录将使被列入信用体系的黑名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c.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

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负责学生诚信和道德素质的认证和考评。进一步加强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

d.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学生自育中强调诚信道德建设。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

3.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与此同时,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难行”的校园氛围。

4.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1) 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还可以建立个人的诚信查询系统,最终把社会建立成一个人人都讲诚信的诚信系统。个人诚信、信用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监督,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诚信服务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测评、管理、监督的服务。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2) 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中,体现诚信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并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言行共建和谐校园。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静: 《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2007-9-27 15:23:59

[2]郭兰成: 《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反思与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7 13:14:41.

[3]张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6-5-21 8:35:46

[4]杨江水: 《当前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现存困境与出路》.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5]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


相关文章

  • 形势与政策--论当代大学生诚信与道德问题
  •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与道德问题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 ...查看


  • 关于诚信的论文
  •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原因:途径2001年9月20日,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诚信& ...查看


  •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为规范,也是人享誉于群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鹏 杨燕萍 关晓斌 [摘要]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 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 ...查看


  • 关于进一步做好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
  • 其他知识:三.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 (爱鸟周活动) 一.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重要意义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道德,是为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足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人吗树立的有社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查看


  •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
  • 思修 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一.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 ...查看


  •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就,述阐2的面方多了巧作任范信规:德道信的守本:基实一诚他这登在信:,诚面信对侧L诚个两:的范才人规成构德将为道家张作德:儒与词才.把范t子美孔规本A基项一,的德道统传国中是1N信3诚0秋-6400-R贤30)3002唐(X2U20一I00 ...查看


  •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眼下,在全国很多高校里,诚信缺失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考试舞弊.剽窃论文.伪造个人简历.随意毁约等等,这些行为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而引发人们高 ...查看


  • 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思考[1]
  • 第21卷第4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ol.21No.4 (2009年4月)(Apr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2009) 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思考 张桂生,张 艳 (运城学院,山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