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沃尔玛公司简介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最大零售企业。
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地址: 美国本顿维尔 (Bentonville)
规模:目前沃尔玛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了十四个国家: 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英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
经营情况:沃尔玛就是从厂家进货,加价后卖给消费者。销售的商品和大润发、家乐福类似。 沃尔玛主要从事商品零售,沃尔玛主要经营方式低成本战略,使物流成本始终保持低位是像沃尔玛这种廉价商品零售商的看家本领。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成本,把节省后的成本让利于消费者,这是沃尔玛一贯的经营宗旨。沃尔玛在整个物流过程当中,最昂贵的就是运输部分,所以沃尔玛在设置新卖场时,尽量以其现有配送中心为出发点,卖场一般都设在配送中心周围,以缩短送货时间,降低送货成本。沃尔玛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也非常集中地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经营方式:收取厂家(供应商)的合同费用,赚取消费者的利润。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超过 7,000 家商场,员工总数 190 多万人,分布在全球 16 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超过 1 亿人次。
2004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852亿美元,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
尽管沃尔玛发展速度之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他主张不惜代价建立先进信息系统的理念其实很简单,“我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进出的财务记录和分析数据,这就不是做零售”。
2.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实行信息化)(侧重沃尔玛中国信息化)
(一)在中国扩大规模的计划受阻
由于本土市场的成熟和09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近几年,沃尔玛在发达经济体中前进的脚步日益放缓。并且沃尔玛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沃尔玛内部的战略调整规划越发强调了新兴市场在沃尔玛全球扩张中的地
位。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唯一有可能复制沃尔玛在美国的规模和成功战略”的市场,在沃尔玛全球发展的规划中尤为重要。2008年9月25日,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一家社区店,同时也是它在中国的第114家分店开业。这家店原计划于2007年6月开张,却于种种原因被一再推迟。
事实上,沃尔玛原计划2007年在中国开50家分店,却只实现了其中的30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沃尔玛10多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原委,不得不让人深思。
(二)原有的配货中心模式得不到实施
沃尔玛在全球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沃尔玛营销管理中的问题及它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与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它遵循着围绕一个物流供应链管理密集建店的原则———当店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强大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保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沃尔玛在美国的运作模式就是如此,平均一个物流供应链管理支持120家门店,平均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高达4.5%~5%。
在中国市场,沃尔玛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物流问题。正如沃尔玛中国的公关总监徐俊所言:“没有大规模的配送中心,主要是因为店面少,而店面少又无法支撑大规模配送中心的建立与运营。”中国幅员广阔,而沃尔玛在中国开设的店分散在各个省,仅仅依靠深圳、天津设两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确势单力薄,这无疑导致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物流供应链管理自然处于半闲置状态,此局面势必会大大增加全国的配送成本。
沃尔玛的电子信息系统是美国最大的民用系统,POS机(销售时点数据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RFID(射频标识技术)等曾经备受业界推崇。公司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联系,使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但沃尔玛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模式在中国遭遇到瓶颈。国内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与美国有很大差距,国内大多数供应商的信息系统与沃尔玛相比更是望尘莫及。沃尔玛模式要求供应商有一个配套的技术平台,目前国内供应商很少能与其相适应,致使供应商很难获得较好的利润,进而使供应商在供货上出现问题。
沃尔玛一直秉持的直接从厂家进货,以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的理
念在中国遭受了不小的挫折。在美国,沃尔玛推行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原则,把原先供应链里中间商的利润环节直接让利给最终消费者,使其“天天低价”策略得以实现。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分销渠道已经根深蒂固,加上中国制造商分布广、数目多、规模小,这一点无疑是行不通的。沃尔玛本以进货成本低廉而知名,却被中间环节多出来的成本抵消了,而这反映的正是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3.信息化过程(小欣做)
4.信息化效果
先进的信息系统帮助沃尔玛实现了目标,优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1. 做到了每天提供种类繁多且低价的商品, 增强了竞争力;
2. 确保供应商和沃尔玛之间的物流配送渠道畅通, 使其货品储存量达到最优, 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了进货成本;
3. 维持信息流的畅通运行,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4. 沃尔玛的信息网络连接着上万个供货商和合作伙伴, 可以使其尽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直接从工厂进货, 为天天低价奠定了基础;
5. 信息系统使沃尔玛建立全球采购配送中心成为可能;
6. 通过其全球网络, 沃尔玛可以在1 小时内对全球4000 多家分店进行盘点, 实现实时监控;
7. 沃尔玛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商品进行市场类组分析,分析顾客最希望一起购买的商品,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如著名的尿布与啤酒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项技术对商品分组布局,降低库存成本,了解市场全局,提高商品销售的重要作用;
8. 推出了公司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进行网上零售业务,符合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同时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商机,加大网络宣传,进行业务重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 沃尔玛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着2000多亿元的生意, 涉及80000 多种商品, 为全球4000 多家连锁店及时配送, 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0000 万箱, 总行程达65000万公里。
众所周知的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在美国。而在美国曾有这样一个说法是,沃尔玛的电子信息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玛拥有如此先进的科技装备,这在当时美国商界是极为罕见的,这与沃尔顿先生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高新技术的快速引进和成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沃尔玛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效分销,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起到“点石成金”之功效。 沃尔玛早在1977年就完成了整个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实现了公司总部与各分店及配送中心之间的快速直接通信。到了80年代初,沃尔玛开始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供应商实行自动订货。到了80年代末期,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运行已完全实行了自动化。通过网络,沃尔玛可以在一小时之内对全球的几千
家分店的商品库存和销售量盘点一遍。到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在通信网络上投资已达到7亿美元之多,而沃尔玛的销售额和经营利润也同时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从沃尔玛的成功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采用虽然投资巨大,但是它却能降低成本,带来无限的收益与竞争力,可谓沃尔玛成功的一大法宝。
有人说:“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从沃尔玛的成功里面可以看出,沃尔玛正是正确的运用了信息技术战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信息技术战略,紧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系统,所以能够保证高效、快速、优质的完成服务,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在零售市场战胜强大的对手,迅速脱颖而出,并多年活力不减,最重要的是因为它能真正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以“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作为经营宗旨,向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等响当当的承诺。而沃尔玛之所以能够提供“每日低价”和“最周到的服务”,又是因为它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更有高效节省开支的能力。沃尔玛采取了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的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可以说,沃尔玛是最早尝试现代企业式管理和信息传输技术的传统企业代表。
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山姆•沃尔顿是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像沃尔玛这么大规模的零售帝国的——根本不可能。如果没有近30年来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沃尔玛的发展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突飞猛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上出类拔萃的员工队伍造就了沃尔玛今日的辉煌局面:不论在美国本土,还是全球市场,沃尔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关于零售业的启示
而现在,一系列新的处理系统实现了创立并且成功地管理更大型的零售商店的可能性。其规模之大,甚至超出你过去的想象。
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消费需求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从而要求零售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种趋势: 新的零售业态层出不穷、零售生命周期缩短、零售技术日益重要、各业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垂直营销系统进一步发展、无店铺销售迅速成长、零售界的全球化趋势。这些复杂多变的形式都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战略,才能满足当今零售业销售的需求。而沃尔玛正是凭借着对零售业不同阶段的认识,使用不同的阶段的信息技术才能得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从而铸造沃尔玛帝国的传奇。
店。
1974年 沃尔玛公司在纽约上市股票,其价值在以后的25年间(到1999年)翻了4900倍。
1979年 沃尔玛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1985年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把沃尔顿列为全美首富。
1987年 在德州加伦市开设了第一家综合性百货商店(HyperMart),并建立起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之一,将下属分店与总部联结起来。
1988年3月 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成立了第一家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Super Center)。 1992年3月17日 沃尔顿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3年 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已拥有330家零售商店,其海外营业额已占总营业额的27.6%。
1994年 正式成立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境外事务。
1997年 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1999年 员工总数达到11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雇主
2005年 11月4日对日本零售企业西友百货公司(Seiyu Ltd.)实施10亿美元援助计划,增持西友股份到56.56%。原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埃德·克罗兹基于12月15日接任西友公司CEO。 v
2006年 8月28日深圳配送中心由蛇口搬迁至龙岗区坪山镇,第一期使用面积比现原配送中心的面积增加一倍。
2008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超过900名的官员和供应商代表,探讨全球变暖条件下的节能减排、减少包装的环保新举措。
1.沃尔玛公司简介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最大零售企业。
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地址: 美国本顿维尔 (Bentonville)
规模:目前沃尔玛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了十四个国家: 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英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
经营情况:沃尔玛就是从厂家进货,加价后卖给消费者。销售的商品和大润发、家乐福类似。 沃尔玛主要从事商品零售,沃尔玛主要经营方式低成本战略,使物流成本始终保持低位是像沃尔玛这种廉价商品零售商的看家本领。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成本,把节省后的成本让利于消费者,这是沃尔玛一贯的经营宗旨。沃尔玛在整个物流过程当中,最昂贵的就是运输部分,所以沃尔玛在设置新卖场时,尽量以其现有配送中心为出发点,卖场一般都设在配送中心周围,以缩短送货时间,降低送货成本。沃尔玛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也非常集中地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经营方式:收取厂家(供应商)的合同费用,赚取消费者的利润。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超过 7,000 家商场,员工总数 190 多万人,分布在全球 16 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超过 1 亿人次。
2004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852亿美元,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
尽管沃尔玛发展速度之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他主张不惜代价建立先进信息系统的理念其实很简单,“我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进出的财务记录和分析数据,这就不是做零售”。
2.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实行信息化)(侧重沃尔玛中国信息化)
(一)在中国扩大规模的计划受阻
由于本土市场的成熟和09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近几年,沃尔玛在发达经济体中前进的脚步日益放缓。并且沃尔玛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沃尔玛内部的战略调整规划越发强调了新兴市场在沃尔玛全球扩张中的地
位。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唯一有可能复制沃尔玛在美国的规模和成功战略”的市场,在沃尔玛全球发展的规划中尤为重要。2008年9月25日,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一家社区店,同时也是它在中国的第114家分店开业。这家店原计划于2007年6月开张,却于种种原因被一再推迟。
事实上,沃尔玛原计划2007年在中国开50家分店,却只实现了其中的30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沃尔玛10多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原委,不得不让人深思。
(二)原有的配货中心模式得不到实施
沃尔玛在全球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沃尔玛营销管理中的问题及它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与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它遵循着围绕一个物流供应链管理密集建店的原则———当店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强大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保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沃尔玛在美国的运作模式就是如此,平均一个物流供应链管理支持120家门店,平均配送成本不到销售额的3%,而竞争对手则高达4.5%~5%。
在中国市场,沃尔玛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物流问题。正如沃尔玛中国的公关总监徐俊所言:“没有大规模的配送中心,主要是因为店面少,而店面少又无法支撑大规模配送中心的建立与运营。”中国幅员广阔,而沃尔玛在中国开设的店分散在各个省,仅仅依靠深圳、天津设两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确势单力薄,这无疑导致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物流供应链管理自然处于半闲置状态,此局面势必会大大增加全国的配送成本。
沃尔玛的电子信息系统是美国最大的民用系统,POS机(销售时点数据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RFID(射频标识技术)等曾经备受业界推崇。公司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联系,使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但沃尔玛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模式在中国遭遇到瓶颈。国内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与美国有很大差距,国内大多数供应商的信息系统与沃尔玛相比更是望尘莫及。沃尔玛模式要求供应商有一个配套的技术平台,目前国内供应商很少能与其相适应,致使供应商很难获得较好的利润,进而使供应商在供货上出现问题。
沃尔玛一直秉持的直接从厂家进货,以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的理
念在中国遭受了不小的挫折。在美国,沃尔玛推行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原则,把原先供应链里中间商的利润环节直接让利给最终消费者,使其“天天低价”策略得以实现。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分销渠道已经根深蒂固,加上中国制造商分布广、数目多、规模小,这一点无疑是行不通的。沃尔玛本以进货成本低廉而知名,却被中间环节多出来的成本抵消了,而这反映的正是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3.信息化过程(小欣做)
4.信息化效果
先进的信息系统帮助沃尔玛实现了目标,优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1. 做到了每天提供种类繁多且低价的商品, 增强了竞争力;
2. 确保供应商和沃尔玛之间的物流配送渠道畅通, 使其货品储存量达到最优, 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了进货成本;
3. 维持信息流的畅通运行,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4. 沃尔玛的信息网络连接着上万个供货商和合作伙伴, 可以使其尽量避开一切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直接从工厂进货, 为天天低价奠定了基础;
5. 信息系统使沃尔玛建立全球采购配送中心成为可能;
6. 通过其全球网络, 沃尔玛可以在1 小时内对全球4000 多家分店进行盘点, 实现实时监控;
7. 沃尔玛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商品进行市场类组分析,分析顾客最希望一起购买的商品,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如著名的尿布与啤酒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项技术对商品分组布局,降低库存成本,了解市场全局,提高商品销售的重要作用;
8. 推出了公司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进行网上零售业务,符合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同时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商机,加大网络宣传,进行业务重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 沃尔玛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着2000多亿元的生意, 涉及80000 多种商品, 为全球4000 多家连锁店及时配送, 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0000 万箱, 总行程达65000万公里。
众所周知的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在美国。而在美国曾有这样一个说法是,沃尔玛的电子信息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玛拥有如此先进的科技装备,这在当时美国商界是极为罕见的,这与沃尔顿先生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高新技术的快速引进和成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沃尔玛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效分销,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起到“点石成金”之功效。 沃尔玛早在1977年就完成了整个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实现了公司总部与各分店及配送中心之间的快速直接通信。到了80年代初,沃尔玛开始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与供应商实行自动订货。到了80年代末期,沃尔玛配送中心的运行已完全实行了自动化。通过网络,沃尔玛可以在一小时之内对全球的几千
家分店的商品库存和销售量盘点一遍。到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在通信网络上投资已达到7亿美元之多,而沃尔玛的销售额和经营利润也同时获得了大幅度增长。
从沃尔玛的成功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采用虽然投资巨大,但是它却能降低成本,带来无限的收益与竞争力,可谓沃尔玛成功的一大法宝。
有人说:“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从沃尔玛的成功里面可以看出,沃尔玛正是正确的运用了信息技术战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信息技术战略,紧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系统,所以能够保证高效、快速、优质的完成服务,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在零售市场战胜强大的对手,迅速脱颖而出,并多年活力不减,最重要的是因为它能真正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以“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作为经营宗旨,向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等响当当的承诺。而沃尔玛之所以能够提供“每日低价”和“最周到的服务”,又是因为它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更有高效节省开支的能力。沃尔玛采取了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把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的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可以说,沃尔玛是最早尝试现代企业式管理和信息传输技术的传统企业代表。
没有计算机的帮助,山姆•沃尔顿是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像沃尔玛这么大规模的零售帝国的——根本不可能。如果没有近30年来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沃尔玛的发展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突飞猛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上出类拔萃的员工队伍造就了沃尔玛今日的辉煌局面:不论在美国本土,还是全球市场,沃尔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关于零售业的启示
而现在,一系列新的处理系统实现了创立并且成功地管理更大型的零售商店的可能性。其规模之大,甚至超出你过去的想象。
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消费需求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从而要求零售方式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种趋势: 新的零售业态层出不穷、零售生命周期缩短、零售技术日益重要、各业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垂直营销系统进一步发展、无店铺销售迅速成长、零售界的全球化趋势。这些复杂多变的形式都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战略,才能满足当今零售业销售的需求。而沃尔玛正是凭借着对零售业不同阶段的认识,使用不同的阶段的信息技术才能得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从而铸造沃尔玛帝国的传奇。
店。
1974年 沃尔玛公司在纽约上市股票,其价值在以后的25年间(到1999年)翻了4900倍。
1979年 沃尔玛总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1985年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把沃尔顿列为全美首富。
1987年 在德州加伦市开设了第一家综合性百货商店(HyperMart),并建立起美国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之一,将下属分店与总部联结起来。
1988年3月 在密苏里州华盛顿市成立了第一家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Super Center)。 1992年3月17日 沃尔顿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3年 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已拥有330家零售商店,其海外营业额已占总营业额的27.6%。
1994年 正式成立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境外事务。
1997年 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
1999年 员工总数达到11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雇主
2005年 11月4日对日本零售企业西友百货公司(Seiyu Ltd.)实施10亿美元援助计划,增持西友股份到56.56%。原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埃德·克罗兹基于12月15日接任西友公司CEO。 v
2006年 8月28日深圳配送中心由蛇口搬迁至龙岗区坪山镇,第一期使用面积比现原配送中心的面积增加一倍。
2008年10月22日,沃尔玛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超过900名的官员和供应商代表,探讨全球变暖条件下的节能减排、减少包装的环保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