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题桃花夫人庙

  《题桃花夫人庙》原文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鉴赏

  息妫是春秋时息君夫人,故称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叹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灭息。息夫人被抢进楚宫,后来生二子,即堵敖与成王。但她始终不说话。楚王追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古时一直被传为美谈,唐时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来表现。“细腰宫”即楚宫,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也根源楚王的荒淫,叙事隐含造语之中。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新”意味着春天来临,挑起下文“几度春”三字:时光多么容易消逝,然而时光又是多么难挨啊。“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比较“梨花一枝春带雨”)。“无言”是本事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现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整天呆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只是欲抑先扬。“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息亡不正为夫人的颜色吗?她的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愧无咎?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金谷”即石家名园)。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下狱。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回答:“当效死于君前。”遂跳楼而死。其事与息妫类似,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语意深远。此句之妙,《瓯北诗话》说得透彻:“以绿珠之死,形(即反衬)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刺(即“用意隐然”),尤得风人之旨耳。”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题桃花夫人庙》原文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鉴赏

  息妫是春秋时息君夫人,故称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叹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灭息。息夫人被抢进楚宫,后来生二子,即堵敖与成王。但她始终不说话。楚王追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古时一直被传为美谈,唐时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来表现。“细腰宫”即楚宫,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也根源楚王的荒淫,叙事隐含造语之中。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桃新”意味着春天来临,挑起下文“几度春”三字:时光多么容易消逝,然而时光又是多么难挨啊。“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比较“梨花一枝春带雨”)。“无言”是本事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现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整天呆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只是欲抑先扬。“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息亡不正为夫人的颜色吗?她的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愧无咎?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金谷”即石家名园)。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下狱。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含泪回答:“当效死于君前。”遂跳楼而死。其事与息妫类似,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然而褒贬俱在此中,语意深远。此句之妙,《瓯北诗话》说得透彻:“以绿珠之死,形(即反衬)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刺(即“用意隐然”),尤得风人之旨耳。”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相关文章

  • 杜牧:感时伤世的诗人
  • 公元803年,一位伟大的诗人诞生在一个诗香门第,他就是杜牧. 在这个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的家里,杜牧度过了一个十分幸福的童年,美丽的林亭里留下了他快乐的足迹,幽邃的卉木丛中留下了他欢快的笑声,静静的庭院中烙下了他读书的身影.但世事难料,他 ...查看


  • 灵魂的且歌且行
  • 灵魂的且歌且行 --杜牧咏史诗之浅探 李小芳 导师:徐文新 摘要:唐代诗歌是中国古诗的高峰,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晚唐的 咏史诗则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绚丽在绽放在唐代的诗坛中.杜牧是晚唐咏史诗 的代表人物,他的咏史诗创作思路开阔,推陈出 ...查看


  • 历史上第一位为国献身的美女是谁
  • 字号:小|大 无耻美德[发纸条] 头衔:元老小浪 等级: 发帖总数:4282 阅读:15468回复:4 发表于 2009-08-19 17:33:24 文/沧浪之水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倾国之姿的西施,原名夷光的浣纱女牺 ...查看


  • 名诗三百首平仄注析
  • 作者:李华新编著 出版社: 出版年:1997年07月第1版 页数: 定价:13.8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近体诗格律常识 △咏鹅&骆宾王 咏蝉&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和晋陵陆丞早 ...查看


  • 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
  • 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 2016-03-18 新华视点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 ...查看


  • [古代散文欣赏]名句翻译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翻译练习 1.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 臣之所好者道也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名句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2.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 3.,两朝开济老臣心.满襟.(杜甫<蜀相>)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查看


  • 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 唐诗三百首 <春晓>唐 文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 ...查看


  • 浅论杜牧的咏史诗
  • 浅论杜牧 的味史诗 贵 州省 贵 阳市 第十二 中学 鲁军 中国是一个诗 的国度 , 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 的古诗 词的积 累学习. 是这 种心理的条件反射所产生的现象 . 虽然 奋尾 ,势 若飞动 .春深 ,表面似乎 写 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