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三五七言

  《三五七言》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三五七言》译文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三五七言》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三五七言》作者简介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三五七言》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三五七言》译文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想起来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三五七言》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三五七言》作者简介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关文章

  • 情诗:长相思兮长相忆
  • <三五七言>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五七言>鉴赏 此诗写在 ...查看


  • 才情横溢 盘点中国古代最美的10首情诗(图)
  • 中国古代的情诗,凄美绝伦.(网络图片) 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查看


  • 唐诗概说..
  • docken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所以我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言必称屈.陶.李.杜.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 ...查看


  • 情诗:爱情诗词
  •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 ...查看


  • 100句情诗名句
  • 100句情诗名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 ...查看


  • 中国古代情诗100首
  • 中国情诗一百句1. 2. 3. 4. 5. 6. 7. 8.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查看


  •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
  •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 1.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 ...查看


  • 情诗:古代人绝美的情诗大全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何处合成愁 ...查看


  • 古典诗歌的分类及有关知识
  •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