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诗句:行喜长春宅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原文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虞美人。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

  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鉴赏

  “紫陌”二句,以“迎亲”开场。妙在并不说破,只是展现两幅场景,让读者自己去玩味。京城的大道上,风光正好;姑娘的闺阁中,罗衣飘香。——至于男方迎亲的如何吹吹打打,新嫁娘如何羞怯而兴奋地换上精美的嫁衣,种种细节,都在言外,引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

  “相将”二句,缴出词人以宾客身份“贺人新娶”的题意。“相将”犹言“相共”。“人月圆夜”,点明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这一天,天边月圆,地上人双,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限地喜庆和幸福。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三句,由“新娘”而“宾客”而“新郎”,移步换形,三方兼顾,用意十分周至。然逐层笔法又各不相同,叙新娘时于空际传神,述宾客则就实处敷色,至此言新郎,将他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刻画得活灵活现,他对少女那娇媚的姿态爱慕已久,在经历过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终于等到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时刻。佳节而结良缘,已是喜上加喜;偏此良缘又属当事人不胜跂足翘首而待者,那就更美更甜。于是水到渠成,引出“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二句来。《诗·邶风·燕燕》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此处以双燕比翼齐飞,同归画梁,入巢相并,来形容新婚之幸福美满。

  换头后五句,仍然扣紧新郎、新娘,但随韵脚又分为两层。“索酒子”三句写新人行交拜礼毕饮“交杯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及吴自牧《梦粱录》二著中有关记载,这种仪式盖由主持婚礼者命妓女执双杯,以彩缎同心结绾住盏底,而后男女双方互饮一盏,饮罢掷盏于床下,如两杯一仰一合,则为大吉大利。这三句分属三方。“索酒”者,主持婚礼之人也。“迎仙客”之所谓“仙客”,指新郎。“醉红妆”之应属新娘,一目了然,不必赘言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难忘”二句,是写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终于得以在洞房里倾诉多日来的相思,而且免不了海誓山盟。前面饮交杯酒是实录。现在“诉衷情”的场面则是作者的想象,却在情理之中,显得分外甜蜜亲切,让人神往。

  接着,词人将词笔运转回来,代表众亲朋诸宾客表达衷心的祝福。祝辞亦分两层:“但愿”三句,祝新郎、新娘夫妻恩爱,地久天长。这是主意。附带言及“千秋岁”、“万年欢会”,兼祝小两口寿比南山,且形影相随,无离别之苦。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二句,则是预言此人家春风长驻,将早生、多生贵子了。“兰玉”句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该书载东晋名臣谢安问子侄们道:“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子弟们好?”其侄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大意是:这就好比人人都希望芝兰玉树那样的香花名木生长在自家的院子里、台阶边。)中国古代以多子多孙为人生一大福事,对子孙寄予厚望亦是人之常情,所以贺人新婚时常说“早生贵子”这一类祝福的话。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作者简介

  哀长吉(生卒年不详)字叔巽,又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崇安(今属福建)人。嘉定十三年(1220) 进士。授邵武簿,调靖江书记,秩满归隐武夷山。 有《鸡肋集》,《全宋词》辑其词六首。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原文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虞美人。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

  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鉴赏

  “紫陌”二句,以“迎亲”开场。妙在并不说破,只是展现两幅场景,让读者自己去玩味。京城的大道上,风光正好;姑娘的闺阁中,罗衣飘香。——至于男方迎亲的如何吹吹打打,新嫁娘如何羞怯而兴奋地换上精美的嫁衣,种种细节,都在言外,引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

  “相将”二句,缴出词人以宾客身份“贺人新娶”的题意。“相将”犹言“相共”。“人月圆夜”,点明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这一天,天边月圆,地上人双,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限地喜庆和幸福。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三句,由“新娘”而“宾客”而“新郎”,移步换形,三方兼顾,用意十分周至。然逐层笔法又各不相同,叙新娘时于空际传神,述宾客则就实处敷色,至此言新郎,将他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刻画得活灵活现,他对少女那娇媚的姿态爱慕已久,在经历过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终于等到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时刻。佳节而结良缘,已是喜上加喜;偏此良缘又属当事人不胜跂足翘首而待者,那就更美更甜。于是水到渠成,引出“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二句来。《诗·邶风·燕燕》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此处以双燕比翼齐飞,同归画梁,入巢相并,来形容新婚之幸福美满。

  换头后五句,仍然扣紧新郎、新娘,但随韵脚又分为两层。“索酒子”三句写新人行交拜礼毕饮“交杯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及吴自牧《梦粱录》二著中有关记载,这种仪式盖由主持婚礼者命妓女执双杯,以彩缎同心结绾住盏底,而后男女双方互饮一盏,饮罢掷盏于床下,如两杯一仰一合,则为大吉大利。这三句分属三方。“索酒”者,主持婚礼之人也。“迎仙客”之所谓“仙客”,指新郎。“醉红妆”之应属新娘,一目了然,不必赘言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难忘”二句,是写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终于得以在洞房里倾诉多日来的相思,而且免不了海誓山盟。前面饮交杯酒是实录。现在“诉衷情”的场面则是作者的想象,却在情理之中,显得分外甜蜜亲切,让人神往。

  接着,词人将词笔运转回来,代表众亲朋诸宾客表达衷心的祝福。祝辞亦分两层:“但愿”三句,祝新郎、新娘夫妻恩爱,地久天长。这是主意。附带言及“千秋岁”、“万年欢会”,兼祝小两口寿比南山,且形影相随,无离别之苦。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二句,则是预言此人家春风长驻,将早生、多生贵子了。“兰玉”句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该书载东晋名臣谢安问子侄们道:“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子弟们好?”其侄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大意是:这就好比人人都希望芝兰玉树那样的香花名木生长在自家的院子里、台阶边。)中国古代以多子多孙为人生一大福事,对子孙寄予厚望亦是人之常情,所以贺人新婚时常说“早生贵子”这一类祝福的话。

  《水调歌头●贺人新娶》作者简介

  哀长吉(生卒年不详)字叔巽,又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崇安(今属福建)人。嘉定十三年(1220) 进士。授邵武簿,调靖江书记,秩满归隐武夷山。 有《鸡肋集》,《全宋词》辑其词六首。


相关文章

  •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重点知识归纳
  •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重点知识归纳 一.积累与运用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表现春雨驱散寒冬,小草发出嫩芽的 诗句是 ( ).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形容人极 ...查看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限时作业
  • 1 燕子 设计:宁阳县实验小学 李欣 使用: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掠过: 光彩夺目: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从___ ___ .__ __.__ ____三个方面描述燕子的特点,表达了 ...查看


  • 描写春天的成语:万古长春
  • [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查看


  •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说课材料
  • >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八组第二篇课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花的向往"这个专题选编了三个篇目,但本板块所选取的性格各异,描写得鲜活生动的花儿们,不正像我们身边那些或可爱的,或顽皮的,或积极向上的儿童吗?用我 ...查看


  • 描写雪的段落:描写雪的佳段
  • 1.雪是纯洁的,正像我们人类纯洁的心灵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大真,大善,大美.诗人韩愈曾写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不就明显是说明了白雪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吗? 2.每当下雪,我就站在窗前,看着那鹅毛般 ...查看


  •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市南路小学 五年级组 教材简析: 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由2首古诗.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一个综合性学习组成.两首古诗分别是描写夏天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小学生描写春天的诗句大全
  • 1.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2.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3.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 ...查看


  •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鹿柴]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 <鹿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2.学习<鹿柴>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声朗读和课堂讨论,正确朗读诗句,经老师讲解后能够理解诗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