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开封过年习俗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更多资讯,请点击——迎新年手抄报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更多资讯,请点击——迎新年手抄报


相关文章

  • 迎新年手抄报:开封新年习俗
  • 开封民间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二十三.祭灶官.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各地过年习俗
  • 辽宁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再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之夜,家家户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过年传统活动
  •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 ...查看


  • 春节手抄报:春节习俗作文素材
  • 1. 夕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太原年俗
  •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新年祭灶习俗
  •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过年习俗起源
  •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澳门过年习俗
  •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 ...查看


  • 迎新年手抄报资料:除夕夜话屠苏酒
  • 除夕这一天对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年夜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年夜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自古到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也多少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