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诗句:捣衣诗

  《捣衣诗》原文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捣衣诗》赏析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捣衣诗》作者介绍

  柳恽(465~517)南朝齐梁间诗人。字文畅。河东解(今山运城)人。父柳世隆,以功官至尚书令。齐末,梁武帝萧衍起兵,柳恽往投帐下,得到任用。后曾两度任吴兴太守,“为政清静”,受到吏民称赞。柳恽多才艺,善诗。其诗今存者不足20首,但不乏佳作。名篇如写闺怨的《江南曲》等。他的诗,虽然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但诗风清新流丽,情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有集12卷,今已佚。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捣衣诗》原文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捣衣诗》赏析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捣衣诗》作者介绍

  柳恽(465~517)南朝齐梁间诗人。字文畅。河东解(今山运城)人。父柳世隆,以功官至尚书令。齐末,梁武帝萧衍起兵,柳恽往投帐下,得到任用。后曾两度任吴兴太守,“为政清静”,受到吏民称赞。柳恽多才艺,善诗。其诗今存者不足20首,但不乏佳作。名篇如写闺怨的《江南曲》等。他的诗,虽然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但诗风清新流丽,情调也比较健康,在当时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有集12卷,今已佚。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文1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18首。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秋天诗句原创
  •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出自南朝诗人柳恽的<捣衣诗>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qu ...查看


  • 秋天的诗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出自南朝诗人柳恽的<捣衣诗>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赏析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一.修辞手法 [设题角度]修辞手法 [设问示例]1-1-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2-2.诗的第*句/*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 合全诗作 ...查看


  • 秋天的诗句:捣衣诗
  • <捣衣诗>原文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革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捣衣诗>赏析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 ...查看


  • 秋天的诗句:子夜吴歌·秋歌
  •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查看


  • 描写冬天的诗句:捣衣诗
  • <捣衣诗>原文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捣衣诗>赏析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 ...查看


  • 描写春天的古诗 1
  •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行香子--李清照
  • 行香子 朝代:宋代 作者: 李清照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鉴赏 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