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怜君不得意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王维与他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这是一首送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元宝初登进士第之前。“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丘为的家乡嘉兴。

  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指“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

  第二联用典。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又将如何呢?第三联作了形象的回答:“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此联是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祢,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献纳臣”是诗人的自指。所谓“献纳”,是将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的意思。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相关文章

  • 王维山水诀
  • 王维<山水诀>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 ...查看


  • 令胡宗南命运终结延安,送主席前往西柏坡,开国将领中不该没有他
  • 毛泽东和王维舟的交往轶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有名的红军军长,抗战时期他留守陇东,保卫毛泽东,保卫党中央.毛泽东曾为他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王维舟,1887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清溪场.1920年5月在上海加 ...查看


  • 王维的诗:送别
  • 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首诗是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查看


  •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kdh
  • 第20卷第2期2008年6月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 Vol.20No.2June.2008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 黄桂云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查看


  • 王维送别诗美学思想窥探内容(1)(1)
  • 第一章 自然山水情结 王维的送别诗是对性灵的深度体现,其意象世界多体现在对自然美的塑造上. 自然美的发现是一个过程,走进诗人的审美世界比较晚.最初的诗人偏重于对人事的吟唱,如西方的<荷马史诗>,其风格就是纪实性质的歌行体文献.再 ...查看


  •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 王维诗歌的诗情.画意和禅趣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睿智早慧,十五岁离家游学长安.洛阳,十七岁即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样名烁千古的篇章.王维曾一度刻意功名,追求进取,其边塞类诗作大多洋溢着青春活力和壮志雄 ...查看


  • 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
  • 分类号: K 2 单位代码: 116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1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 专 业: 历史学 姓 名: 姜明波 指导老师: 杨宇宁 职 称: 讲 师 答辩日期: 二〇 ...查看


  • 王维的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原文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鉴赏 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 ...查看


  •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 2009年第4期总第211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 NO.4 GeneralNo.211 论王维诗的送别意识 [韩]朴三洙 (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 摘要:王维送别情绪的基调,不外是悲伤幽怨,但随其送别对象和缘起的不同也充分显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