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它不仅很难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改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评语的艺术性和人文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评语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热情。
“关键词”:评语 艺术性 人文性
小议高中语文作文评语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现在的学生很怕写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打击有余,激励不足”。很多教师的评语缺乏真情投入,不讲求艺术,多是空话、套话。教师批改作文,不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临下的大加挑剔。这种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禁锢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其个性和创造力逐渐丧失。 “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也就是说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素质养成和和谐发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真正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应该体现艺术性和人文性,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让评语充满艺术性
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艺术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充满感情,文学气息较浓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作文评语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热情,深化写作认识,真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作文评语也应讲求艺术性,不妨也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 新的语言
语言贫乏,干瘪乏味是作文评语的大忌,教师要根据学生具有新鲜好奇的特点,准确地谴词造句,运用新鲜多彩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例如:关于观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总是写“要观察”、“要仔细观察”、“观察要仔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写“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次写:“如果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尽可能地让多种器官参加活动,多看、多听、多想、多触摸,那么观察所得会更全面准确。”
有位学生写《小螃蟹的故事》,写得惟妙惟肖,很富有生活情趣,最后还得出了“小螃蟹横走可爱,人要横走就烦人了”的道理。如果教师看完文章,就大笔一挥,写上什么“观察仔细,语言生动,主题思想深刻”等等,显然没什么意义,学生也不爱看。不妨可以这样评:自然界有许多小精灵,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它就会给你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有人观察蜜蜂,赞美它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人观察蚂蚁,佩服它勤劳的品格;而你观察小螃蟹,喜欢它的倔强。看,这些小精灵可真给了我们不少启迪,真像你说的一样,螃蟹横走可爱,人要横走就烦人了。这是你发现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二)进步的期待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进步,在评语中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正期待他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请注意错别字”效果要好多了。
一学生在《我和爸爸》一文中,语言空洞,条理不清,错字连篇,某老师一跳而过,一个“阅”字了事。但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良习惯:认为作文批改完全是教师的职责,写完作文不检查、不修改,作文发下后只看分数。因此,我就建议这位老师这样下评语:“你和爸爸间的真挚情感令老师感动不已,如果能抓住爸爸对你的关心集中起来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你不妨试一试。”事实证明,这样的批语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对于上进心不强,作文应付的学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语言下评语,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形成较强的震撼作用。例如:“张明曾经和你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现在,人家连续三次作文得优,而你12个错别字,15个病句,够悲惨了!你呀,你呀!不是没本事,而是没志气!”责备中暗含着期待,无疑能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
(三)心灵的回应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学生的作文里也难免要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的东西,对学生写在作文里的不好的东西,教师也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还得批评,对谬误还要批判。但是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挫伤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因此,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以后再也不会写大家不高兴看,但又是心里话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离作文越来越远,那颗幼小的心也会离老师越来越远。
比如有一位学生在《车厢里的橄榄球队》一文中倾诉了自己上学挤车的痛苦,他说:“我都11岁了,身高才1米30,我认为肯定是坐车时被挤的。”文章最后又写到:“唉!叔叔阿姨,你们不挤行吗?你们的小宝贝不是也要长大吗?你们就忍心让他们永远充当‘死球’吗?市长伯伯们,你们能‘呼风唤雨’,怎么不来可怜我们这些小学生?你们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吗,花朵怎么能这样被践踏?”
老师是这样评的:我替那些大人对你说声“对不起”。不知道这真诚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灵。我能想象你在等车时的焦急;被车撇下时的痛苦;挤在车内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产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诉你,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老师还要告诉你,正如你以后会成长为一个潇洒的小伙子一样,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的,因为太阳下有阴影,但是更多的是阳光。
“对不起”表现了大人们的谦和;“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实实在在的共鸣;“太阳底下有阴影,但更多的是阳光”落后是客观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头。
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说教,不知要好上几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二、让评语充满人文性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指点,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我有以下三点主张:
(一)热情的赞扬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纪的巴金!”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二) 情感的抚慰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一条有价值的评语不仅能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启发他们对一些作文技法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言为心声,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评语来搭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好现象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坏苗头要及时教育制止。某男生因家境贫寒,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极自卑的情绪,我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没有人生来就是富裕的,男子汉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老师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你!”班里有个女生情窦初开,在一次作文里流露出一种对某男生“剪不断,理还乱”的朦胧的爱意,我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很了解你此刻的心情,哪个女孩不怀春?但红苹果应该收获在成熟的秋季,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品尝青苹果的酸涩,不是吗?”两位同学深深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端正了自己思想上的认识,树立起了成长的信心。
例如:有位学生因为来自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使她在新的城区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她写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显得太丢人了,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老师读后感触很大,为了使她能很快自强起来,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我的丛林,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珍爱并抚慰她洒满露珠的羽翼。你信吗?这样一只丑小鸭,真的会成为茂密丛林中的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从此,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佳作纷呈。后来,她以“小作家”的称号被重点中学免试录取。事实证明,爱的力量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源泉。
又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流露出父母离异带来的极度伤感,而习作又文从字顺,情感真切。评语可以这样写: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感动的佳作。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感情的延续
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的流淌,这就叫感情的延续。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成长。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凉世界。
例如:有位学生在《一串纽扣》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明节那天,两个“小布鞋儿”跪在老师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她们一个烧了一张写着100分的考试卷,一个烧了一串塑料纽扣。她们想起了老师硬把她们从爸爸的“板车”上拉回学校,想起了老师用买药治病的钱帮她们交了学费,但是老师“走”的那天,穿的上衣还缺着两个纽扣……
老师看了深受感动,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故事叫我好感动。我真为那黄土下的老师感到高兴,她生没带来什么,死未带走什么,但她却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两个善良懂事的学生。学生惦记着老师,老师心安;学生勤学上进,老师满足。我也是个老师,假如我的学生在我死后也这样记着我,让我知道他们在进步,假如上帝愿赐给我五倍的生命,我情愿再当上三百年老师。
实践证明:在作文评语中,教师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
总之,教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的交谈。因为,老师几句赞美的话,真挚的话,会沟通两代人的心音,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话,也许将伴随学生们度过整整一生。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它不仅很难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改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评语的艺术性和人文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评语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热情。
“关键词”:评语 艺术性 人文性
小议高中语文作文评语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现在的学生很怕写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打击有余,激励不足”。很多教师的评语缺乏真情投入,不讲求艺术,多是空话、套话。教师批改作文,不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临下的大加挑剔。这种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禁锢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其个性和创造力逐渐丧失。 “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必须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边作文边做人。也就是说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习作者实际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作文”素质养成和和谐发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针对学生的心理,教师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真正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应该体现艺术性和人文性,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让评语充满艺术性
爱迪生说过:“最能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艺术美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充满感情,文学气息较浓的优美语言恰当地运用在作文评语中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催化写作热情,深化写作认识,真可谓: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作文评语也应讲求艺术性,不妨也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 新的语言
语言贫乏,干瘪乏味是作文评语的大忌,教师要根据学生具有新鲜好奇的特点,准确地谴词造句,运用新鲜多彩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例如:关于观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总是写“要观察”、“要仔细观察”、“观察要仔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写“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次写:“如果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尽可能地让多种器官参加活动,多看、多听、多想、多触摸,那么观察所得会更全面准确。”
有位学生写《小螃蟹的故事》,写得惟妙惟肖,很富有生活情趣,最后还得出了“小螃蟹横走可爱,人要横走就烦人了”的道理。如果教师看完文章,就大笔一挥,写上什么“观察仔细,语言生动,主题思想深刻”等等,显然没什么意义,学生也不爱看。不妨可以这样评:自然界有许多小精灵,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它就会给你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有人观察蜜蜂,赞美它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人观察蚂蚁,佩服它勤劳的品格;而你观察小螃蟹,喜欢它的倔强。看,这些小精灵可真给了我们不少启迪,真像你说的一样,螃蟹横走可爱,人要横走就烦人了。这是你发现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二)进步的期待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进步,在评语中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正期待他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请注意错别字”效果要好多了。
一学生在《我和爸爸》一文中,语言空洞,条理不清,错字连篇,某老师一跳而过,一个“阅”字了事。但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良习惯:认为作文批改完全是教师的职责,写完作文不检查、不修改,作文发下后只看分数。因此,我就建议这位老师这样下评语:“你和爸爸间的真挚情感令老师感动不已,如果能抓住爸爸对你的关心集中起来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你不妨试一试。”事实证明,这样的批语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对于上进心不强,作文应付的学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语言下评语,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形成较强的震撼作用。例如:“张明曾经和你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现在,人家连续三次作文得优,而你12个错别字,15个病句,够悲惨了!你呀,你呀!不是没本事,而是没志气!”责备中暗含着期待,无疑能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
(三)心灵的回应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学生的作文里也难免要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的东西,对学生写在作文里的不好的东西,教师也不能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该批评的还得批评,对谬误还要批判。但是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种批评。前者挫伤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因此,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以后再也不会写大家不高兴看,但又是心里话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离作文越来越远,那颗幼小的心也会离老师越来越远。
比如有一位学生在《车厢里的橄榄球队》一文中倾诉了自己上学挤车的痛苦,他说:“我都11岁了,身高才1米30,我认为肯定是坐车时被挤的。”文章最后又写到:“唉!叔叔阿姨,你们不挤行吗?你们的小宝贝不是也要长大吗?你们就忍心让他们永远充当‘死球’吗?市长伯伯们,你们能‘呼风唤雨’,怎么不来可怜我们这些小学生?你们不是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吗,花朵怎么能这样被践踏?”
老师是这样评的:我替那些大人对你说声“对不起”。不知道这真诚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灵。我能想象你在等车时的焦急;被车撇下时的痛苦;挤在车内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产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诉你,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老师还要告诉你,正如你以后会成长为一个潇洒的小伙子一样,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美好起来的,因为太阳下有阴影,但是更多的是阳光。
“对不起”表现了大人们的谦和;“老师也是这样挤大的”实实在在的共鸣;“太阳底下有阴影,但更多的是阳光”落后是客观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头。
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说教,不知要好上几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二、让评语充满人文性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的指点,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那么,如何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呢?我有以下三点主张:
(一)热情的赞扬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的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您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可见,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你的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世纪的巴金!”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二) 情感的抚慰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一条有价值的评语不仅能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启发他们对一些作文技法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言为心声,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评语来搭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好现象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坏苗头要及时教育制止。某男生因家境贫寒,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极自卑的情绪,我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没有人生来就是富裕的,男子汉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老师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你!”班里有个女生情窦初开,在一次作文里流露出一种对某男生“剪不断,理还乱”的朦胧的爱意,我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很了解你此刻的心情,哪个女孩不怀春?但红苹果应该收获在成熟的秋季,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品尝青苹果的酸涩,不是吗?”两位同学深深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端正了自己思想上的认识,树立起了成长的信心。
例如:有位学生因为来自偏远的农村,生活较困难,使她在新的城区学校里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写作文《我》时,她写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与城里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显得太丢人了,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老师读后感触很大,为了使她能很快自强起来,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我的丛林,我怜爱她的自卑和娇弱,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珍爱并抚慰她洒满露珠的羽翼。你信吗?这样一只丑小鸭,真的会成为茂密丛林中的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从此,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佳作纷呈。后来,她以“小作家”的称号被重点中学免试录取。事实证明,爱的力量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源泉。
又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流露出父母离异带来的极度伤感,而习作又文从字顺,情感真切。评语可以这样写: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感动的佳作。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感情的延续
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的流淌,这就叫感情的延续。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成长。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凉世界。
例如:有位学生在《一串纽扣》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明节那天,两个“小布鞋儿”跪在老师的坟前久久不肯离去,她们一个烧了一张写着100分的考试卷,一个烧了一串塑料纽扣。她们想起了老师硬把她们从爸爸的“板车”上拉回学校,想起了老师用买药治病的钱帮她们交了学费,但是老师“走”的那天,穿的上衣还缺着两个纽扣……
老师看了深受感动,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的故事叫我好感动。我真为那黄土下的老师感到高兴,她生没带来什么,死未带走什么,但她却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两个善良懂事的学生。学生惦记着老师,老师心安;学生勤学上进,老师满足。我也是个老师,假如我的学生在我死后也这样记着我,让我知道他们在进步,假如上帝愿赐给我五倍的生命,我情愿再当上三百年老师。
实践证明:在作文评语中,教师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
总之,教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的交谈。因为,老师几句赞美的话,真挚的话,会沟通两代人的心音,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话,也许将伴随学生们度过整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