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赤壁歌送别

  赤壁歌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鉴赏:

  从古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赤壁歌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鉴赏:

  从古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相关文章

  • 李白的诗:[赤壁歌送别]赏析
  • 赤壁歌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鉴赏: 从古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 ...查看


  • 送别诗:赤壁歌送别
  • <赤壁歌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鉴赏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 ...查看


  • 长江黄河诗句
  •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 ...查看


  • 中考古诗词上下句默写填空
  • 默写(一) 1.东临碣石, . <观沧海>曹操 2.客路青山外,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3.孤山寺北贾亭西,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4.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查看


  • 003木兰小学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 木兰小学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年级) 1. 江南 汉乐府 2.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3. 春晓 唐 孟浩然 4. 风 唐 李峤 5. 易水送人 唐 骆宾王 6. 中秋夜 唐 李峤 37.小儿垂钓 胡令能 38. 蜂 罗 隐 39. 悯农 ...查看


  •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学习,我们把古代诗歌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远诗.羁旅思乡诗.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鉴赏必备知识 1.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 ...查看


  • 古诗160-儿童歌曲 古诗词歌词 歌谱 歌曲 古诗文诵读
  • 中华少儿古诗歌曲集 送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礼物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诗经 经典诗文 圣经英语 童谣集锦 诗经繁体本 楚辞繁体本 乐府诗集 汉代诗选 魏晋诗选 历代词赋选 南北朝诗选 全唐诗 唐诗三百首 唐五代词选 唐宋名家词选 ...查看


  • 诗词题问题答案
  • 1 . 2.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赠花卿> 杜甫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 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 杜甫 5.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查看


  • 常见意象分析
  • 读一读,记一记 1.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往往借以表现坚贞.高洁.超凡脱俗的品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表达了隐逸风范.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