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看月记》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秦淮看月记》原文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 “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秦淮看月记》赏析
这篇游记题为“秦淮看月”,然文中仅以"月"为引线,实则是记秦淮歌妓,而要处又在品评乐技,谈其得失,其所谓“吴思,皆由以吴音比较秦淮音乐而起,不过文中两次提及中秋,一是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一是已未中秋游秦淮歌吟,这就与我们谈中秋的主题契合了,从秦淮中秋的内容看,当时文人的游赏之兴当可想而之,然而亦可从中看到当时市人过中秋的歌舞盛况。
《秦淮看月记》的作者简介
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岩寺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两试太学未中,从此研究古文、诗歌,恣情山水,所过必录。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秦淮看月记》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秦淮看月记》原文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 “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秦淮看月记》赏析
这篇游记题为“秦淮看月”,然文中仅以"月"为引线,实则是记秦淮歌妓,而要处又在品评乐技,谈其得失,其所谓“吴思,皆由以吴音比较秦淮音乐而起,不过文中两次提及中秋,一是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一是已未中秋游秦淮歌吟,这就与我们谈中秋的主题契合了,从秦淮中秋的内容看,当时文人的游赏之兴当可想而之,然而亦可从中看到当时市人过中秋的歌舞盛况。
《秦淮看月记》的作者简介
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岩寺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两试太学未中,从此研究古文、诗歌,恣情山水,所过必录。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