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诗句: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一)》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赏析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从军行(其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从军行(其一)》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赏析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从军行(其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相关文章

  • 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查看


  • 国学诵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 国学诵读·第一单元 春日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 ...查看


  • 关于月亮的诗句:从军行(其一)
  • <从军行(其一)>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赏析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 ...查看


  • 秋天的诗句:从军行(其一)
  • <从军行(其一)>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赏析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 ...查看


  • 思念的诗句:从军行七首之一
  • <从军行七首之一>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之一>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百尺高楼,黄昏时分沙海上秋风吹来独自登临. 关山之上明月照耀吹响声声羌笛,无奈思妇对 ...查看


  •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查看


  • 关于风的经典诗句
  • 关于风的经典诗句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白居易<长恨 ...查看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试题解析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试题汇编 一. 识别诗句题 1. 请从下列九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宋词. 答案:为有暗香来.出自宋·王安石<梅花> 2. 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宋诗. 答案:王师北定中原日.出自宋·陆游& ...查看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_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