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相关文章

  • 山水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 ...查看


  •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竹里馆 鹿柴 王维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宿建德江 王维孟 浩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查看


  • 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 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查看


  • 古诗标题中所含的古诗类别信息
  • 河南省洛阳一高    韩军红    邮编:471002 对古诗的分类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从形式方面分类本文略而不谈,本文主要谈从内容方面分类及古诗标题中所蕴含的古诗类别信息. 古诗按其所写的内容大 ...查看


  • 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1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 ...查看


  • 中国十大旅游胜地
  • 中国十大旅游胜地 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查看


  •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诗句都有什么
  •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诗句都有什么? 最佳答案 一.古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 行 杜 ...查看


  • 长江黄河诗句
  •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登高>唐. 杜甫 2.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3.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唐. 王勃 4. ...查看


  • 小学古诗词分类复习
  • 小学古诗词分类复习 一.会背诵下列古诗,知道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