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注释
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相关文章>>幼儿背唐诗要避免误区如何教孩子学唐诗背唐诗
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意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注释
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相关文章>>幼儿背唐诗要避免误区如何教孩子学唐诗背唐诗
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诗意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然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