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策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②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③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对策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②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③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