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碧云天》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鉴赏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苏幕遮·碧云天》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鉴赏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苏幕遮·碧云天》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