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的诗句:[青阳渡]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相关文章

  • 有关于形容荷花的诗句大全
  • 粉白相间的花瓣,金黄灿然的花蕊,绵延碧绿的圆叶,一池清丽的荷花,总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与美好的向往. 花中君子,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形象历来诗人多有描写.亭亭玉立的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荷花的诗句集锦
  • 自古赞美荷花的诗句集锦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关于荷花的诗句
  •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曲 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 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 1.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唐·李白 2.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 ...查看


  • 有关荷的诗句
  • . --晋.乐府<青阳渡>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艳色前后发,缓楫去来迟.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 摘除莲上 ...查看


  • 关于莲的诗句
  • 关于莲的文字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古诗十九首(其六) 南朝乐府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 ...查看


  • 形容荷花的诗句
  • 篇一:描写荷花的诗句 描写荷花的诗句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查看


  •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历年真题
  • 2008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1分.) 1.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盛行于( ) A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