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植树史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封建社会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近代时期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时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春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全国而言,最为适宜。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封建社会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近代时期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时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春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全国而言,最为适宜。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相关文章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植树节的三个由来
  • 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来历,中国植树节有什么样的来临额?说起中国植树节,赖以不止一个呢,三个植树节的由来大开你的眼界.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植树节倡议书
  • 亲爱的同学们,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一年芳草绿.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3.12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 [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各国植树节] 中国: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本: 每年春季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植树节诗歌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也是种树的好时候.三月十二是植树节有时间就去种几棵树吧,为地球做些贡献. 1.植树节诗歌 中国领导人带头植树 把三月攥在手中 然后遐想 你会感觉 那是一朵神奇的荫凉 只是这个三月很长很长 一个民族将它灌溉喂养了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植树造林好处多
  • 植树造林好处多多.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减少污染等.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每到春天,男女老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色植被把我们的大地覆盖起来,成为绿色的大地. 首先植树造林能够美化环境,清除空气污染.据科学统计:一公顷 ...查看


  • 最新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 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呢?小编收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植树节的意义一,森林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会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这使得森林成为一座巨大的氧气库.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不同的植树文化
  •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形形色色的森林
  • 沙漠森林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沿岸沙地上,有着茂密的原始胡杨林.胡杨是沙漠及荒漠中惟一天然成林的古老树种,树高10多米.胡杨林中株株胡杨姿态各异,它们群立在黄沙上,给人以苍劲.奇特的联想. 古人诗吟胡杨"交柯接 ...查看


  •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中国古代名人爱树拾趣
  •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