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马湖作家群: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
活过的夏丐尊为首,包括朱自清等一批魅力四射的文坛人物群体,环境的恬美、至善至性的交情,充满了文人生活的魅力,文章清新隽永、质朴平易、自然畅达、情理合一,时时保有一种对文化、自然、社会、人生的责任感。
14.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的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
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名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门中支持思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但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代表刊物有《北斗》等
15. 两个口号争论: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争论,这两个口号都是因 过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争论,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16. 第三种人:标榜自己不站在任何阶级立场上,对各个阶级,对各种文艺
不加以褒贬的文艺流派,该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苏汶,胡秋源(代表作《阿狗文以记》)为代表,他们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观点有失偏颇,但有一定合理性。
17. 《蚀》三部曲:茅盾于1927年发表《幻灭》及后来发表的《动摇》和
《追求》三部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鲜活生动的展现时代女性现象,为新文学任务画廊增添了新鲜的艺术现象,为小说叙事贡献了新方法。
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
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
文学”。
28. 民族形式问题争论:
29.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0. 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时期在
国统区相当流行的三出小戏,被当时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记鞭子”,曾经风行
一时。皆为田汉的街头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着一些大城市的相继沦陷,以城市为中心的戏剧运
动失去了原来的剧场和舞台。于是,一些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织流动演剧队,
深入农村、前线和内地开展演剧活动,街头剧和活报剧以及广场剧等由此应
运而生、广泛流行。“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
你的鞭子》)是演出最广、影响最大的街头剧。
13. 白马湖作家群: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任教,生
活过的夏丐尊为首,包括朱自清等一批魅力四射的文坛人物群体,环境的恬美、至善至性的交情,充满了文人生活的魅力,文章清新隽永、质朴平易、自然畅达、情理合一,时时保有一种对文化、自然、社会、人生的责任感。
14.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的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
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名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门中支持思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着自己的实践,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但为建设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人物有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代表刊物有《北斗》等
15. 两个口号争论: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争论,这两个口号都是因 过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争论,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16. 第三种人:标榜自己不站在任何阶级立场上,对各个阶级,对各种文艺
不加以褒贬的文艺流派,该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苏汶,胡秋源(代表作《阿狗文以记》)为代表,他们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重心是艺术真实论,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关注文学的高品位,观点有失偏颇,但有一定合理性。
17. 《蚀》三部曲:茅盾于1927年发表《幻灭》及后来发表的《动摇》和
《追求》三部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展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鲜活生动的展现时代女性现象,为新文学任务画廊增添了新鲜的艺术现象,为小说叙事贡献了新方法。
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
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
文学”。
28. 民族形式问题争论:
29.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0. 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时期在
国统区相当流行的三出小戏,被当时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记鞭子”,曾经风行
一时。皆为田汉的街头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着一些大城市的相继沦陷,以城市为中心的戏剧运
动失去了原来的剧场和舞台。于是,一些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织流动演剧队,
深入农村、前线和内地开展演剧活动,街头剧和活报剧以及广场剧等由此应
运而生、广泛流行。“好一记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
你的鞭子》)是演出最广、影响最大的街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