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1期2008年2月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YANGCOLLEGEOFEDUCATION
Vol.10,No.1Feb.2008
文章编号:1008-3863(2008)01-0103-04
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张冬兰
(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沈阳
110002)
摘要:指出在新形势下校长必须审时度势,在推进学校转型中做出恰当的战略性抉择,即在理论上要树
立服务的新理念,创立服务的新格局,突出服务的新职能;在实践中要建立新的导向机制,突出新的职能定位,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努力实现“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真正走出一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关
键
词:服务;教师进修学校;转型;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57
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政府为弥补教师素质的不足,所进行的一种结构性补偿。伴随着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素质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发展不平衡,总体看比较薄弱,不适应新时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1]。教师进修学校曾一度在设施、队伍、作用等方面落办学模式、办学后于本地区基础教育,办学体制、
条件、师资水平乃至存在形式都面临挑战,甚至生存都受到威胁。
在人才的竞争导致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各国都致力于适当超前、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2002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辽宁省“十五”期间教师,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进修学校功能,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导向,这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机遇
和挑战同在。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局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对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考,对改革有一个实质性的推动,力求走出一条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迎接挑战,找准师校发展建设
的突破口
自从完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以后,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时间较长的挑战期,归纳各方争议,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挑战。从表面看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2],这反映在各级学校上,在教师进修学校的体现也非常明显,许多教师进修学校正常的业务都无法开展;从深层次看,教师进修学校是在弥补教师队伍素质不足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师范教育的发展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层学校对教师需求的今天,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必要性,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二是发展的挑战。教师进修学校不乏发展的需求,基层学校艰难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补上有力的指导空缺。但教师进修学校却缺乏发展的活力,缺乏造血功能,经费不足成为发展的第一个“瓶颈”;缺乏新陈代谢机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发展的第二个“瓶颈”。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表层的,其真正的挑战是实现历史性转型的挑战。
收稿日期:2007-11-15作者简介:张冬兰(195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104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
一是“重点指导制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
二、面对转型,制定师校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
在政府部门走向“服务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走向“服务型”机关的背景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下的一个业务职能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战略抉择只有一条,就是走向服务,在服务中争创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在服务中重构师校的新职能,在服务中做强师校的综合实力。
推进教师进修学校转型的三大战略重点:一是建立服务的新理念。即把“服务”作为整个师校的核心价值观和第一个要素,使之成为学校的群体共识,并通过制度使其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使教师进修学校在服务精神统领下更好地发展。
二是创立服务的新格局。即基础教育、继续教结构、质育和开放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规模、量和效益协调统一。全力做好“,即为教4服务”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决策咨询和教育质量管理;为学校发展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指导、科研支持和信息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业务培训和专业引领;为社区教育服务,主要包括为所在的区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强的学习需求。
三是突出服务的新职能。即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大教育理念为统领,以现代化实体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拓展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提高师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积极探索多元办学新模式,把学校建成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教师和干部培训中心,信息技术开发与推行中心,教育政策咨询与研究中心,社区教育与服务中心。
行调研,商定指导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二是“改革介入制度”。凡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重大改革项目、基层学校发展建设需要的支持,师校都献计献策。三是“执行反馈制度”,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落实服务责任。
(2)评价导向。在牵动学校向服务转型中,我们创新实施了“捆绑式评价”,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为基层学校服务的业绩作为评价的核心。师校与基层学校、教育园区创建“协作、多元、负责”的科研、教研、培训、电教协作共同体,以服务的收益水平来评价相关部门,甚至是业务人员的工作业绩。
(3)服务导向。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的宗大教育、大培训、大服务”的理念,努旨,着力打造“
力缔造学校服务文化,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服务能力。服务要做到“,即主动过问、主动参与、4主动”精心、热主动指导、主动帮助,并在服务中做到“情、周到、超前”。
2.突出新的职能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所谓新的职能定位,就是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进行凝炼和提升,并成为部门内部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从根本上消除原有体制中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师校的职能作用。
(1)教学指导职能。教研部门重在专业引领,强化教学的指导功能,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做到
“研究———探索规律;指
导———专业引领;服务———提供咨询”。坚持“重心下移、搭建平台、均衡发展”的工作方式。
(2)科研引领职能。科研部门坚持“注重实效,提供服务,开拓创新,引领发展”,把科研的实效性放在课题牵动策略的第一位,做到“实践与学术统。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为领一,工作与研究一体”
导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思想。
(3)信息传递职能。师校以“构建网络平台,增加信息容量,实现信息共享,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资源提供的针对性、快捷性。二是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实施远程培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教师在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教研。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达到了资源共享。
(4)培训研修职能。学校以“内涵发展、外延扩张、整合资源、拓宽空间”为指导思想,与高等院
三、创新举措,积极牵动师校全面
走向服务
基于以上认识,几年来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直进行转型的努力和探索,用具有牵动性的改主要采取了三大革措施,推动师校全面走向服务。举措:
1.建立新的导向机制,推动学校走向服务
所谓新的导向机制,就是推动教师进修学校,立足本职,全力以赴地去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主要采取3个导向:
(1)制度导向。建立切实有效的服务制度,实现制度导向的创新和突破。我们形成了3个制度,
第1期张冬兰: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05
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拓展培训的空间,共同享用培训的资源;形成了“科、教、培、电”四位一体的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利用各部门职能优势,研发培训项目,实施培训内容,创造性地总结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模式,即“四位一4321”体”的培训机制、“三训互动”的培训特色、“双向拉伸”的培训方式、“一流队伍”的培训目标。
(5)质量评价职能。教育质量评价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形式。要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就必须从教育服务的理念出发,在建立一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平等、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育质量的内涵,制多维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即坚持“性、互动性、导向性、科学性、激励性、灵活性、有效性、发展性”的原则。
(6)资源集聚职能。教师进修学校要想做大教育“航母”,必须是各类教育资源的集聚中心。我们按照“集聚资源、扩大规模、形成优势”的策略,通过交流、整合、联合、竞聘等方式集聚资源,呈现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网”一是集聚设施资源。构建“三网一库”指通过卫星传输的“天网”、光纤网络编织的“地,“一库”指教育资源网”和教育人才组成的“人网”地、人三网合库。“三网一库”的建立,实现了天、一。二是增加网络资源容量:师校建立了和平教育网,和平社区教育网,和平师校网;连接了高速光音像资料纤网络;教育资源达8000G,电子资料、达7400小时。三是集聚智力资源:与高等院校和教科研机构等合作,构建多元的办学新模式,通过大服开放式办学,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为实现“务”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意见[4],我们在办学体制、功能建设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突破,成立了有省教育厅正式批文的辽宁—“和平区社区学院。”社区省第一家社区学院——
学院是区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以非学历培训为基础,以教育服务为重点,以继续教育为发展方向,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实体。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种职能”、“一人多任,一专多能,人才共济”的工作模式和用人机制,是和平区社区教育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与指导中心、社区教育信息交流与网络服务中心和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学院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全国社教工作会上交流,为省市社区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和平区晋升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和平区“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3)走出区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2006年,我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教师进修学校示范站校,这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示范校的行列里,我们把推动兄弟学校和其他地区教育发展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做到“一个辐射”和“三个示范”。
: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一个辐射”
射作用,把服务触角向农村和开发新区延伸,经常性送教下乡,送课下校、送资源下校、培训下校,帮教扶贫,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个示范”:一是示范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学的“精神、意识、观念和过程”告诉同行,使其认识到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示范办学特色。把区别于同类学校的特征,明显高于同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经类学校的优势,有应用、
验展示给同行。三是示范办学成果。学校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人士参观来访,多次外出讲学、交流经验,成为展示沈阳市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
几年来,我们在挑战中前行,在转型中提升,在服务中突破,逐步加快了学校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教研、科研、培训、电教、学会、社区学院等工作在省内外、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和示范的作用,很多大胆的举措和创新的实践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学校获得省市区集体荣誉86项,个人荣誉300项,办学经验在各媒体宣传报道。在挑战面前,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3.拓展服务的新领域,走向服务的新天地
为实现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小实体走向大服务的发展目标,我们不断厚积自身的实力,逐步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3]。
(1)走进改革,为基础教育导航。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走进课堂、关注课改、积极参与、引领发展”的服务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辐结构、内容等对射作用,从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基层学校进行全方位服务。课程改革的实践,打造了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提高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课改工作经验在各类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2)走向社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2004
106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
教育观(综合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1.
参考文献:
[1][2]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Z].(辽教发〔2002〕126号文件):1.
季羡林.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M]//面向21世纪我的
[3][4]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十五”期间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S]:2.
陈乃林.社区教育的发展态势与走势探析[J].中国社区教育,2007(1):10.
TheWayOut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TeacherTrainingSchool
———toBeaServiceProvider
ZHANGDong-lan
(HepingTeacherTrainingSchool,Shenyang110002,China)
Abstract:Itispointedoutthat,inthefaceofthenewsituation,ateachertrainingschoolprincipalmustknowthesituationwellandmaketherightstrategicchoicetopromotethesmoothtransformationoftheschool,sothattheschoolwillbeanentitywhichissmallbutmultifunctionalandpublic-serving.Thespecifics:toestablishnewconceptofserving,toestablishnewpatternofserving,toestablishnewservice-directingmechanism,toemphasizenewfunctionofserving,andtoexpandtonewservingfields.
Keywords:serve;teachertrainingschool;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任仲辽】
!!!!!!!!!!!!!!!!!!!!!!!!!!!!!!!!!!!!!!!!!!!!!!!!!!!!!!!!
(上接第80页)
参考文献:
[1][2]
王润平.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若干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112-114.
刘萍.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教育信息化,2003(7):81-82.
[3][4]
仲慧慧.浅析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2-63.
聂晶.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115-116.
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inPhysicalEducationandSomeConstrainingFactors
ZHAOTao
(SportsDepartment,PingdingshanInstituteofTechnology,Pingdingshan467001,China)
Abstract:Thesignificanceofapplyingmultimediatechologyinphysicaleducationandthefactorsconstrainingtheapplicationareanalyzed.
Keywords:multimediatechnology;physicaleducation;significance;constrainingfactor
【责任编辑
任仲辽】
第10卷第1期2008年2月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HENYANGCOLLEGEOFEDUCATION
Vol.10,No.1Feb.2008
文章编号:1008-3863(2008)01-0103-04
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张冬兰
(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沈阳
110002)
摘要:指出在新形势下校长必须审时度势,在推进学校转型中做出恰当的战略性抉择,即在理论上要树
立服务的新理念,创立服务的新格局,突出服务的新职能;在实践中要建立新的导向机制,突出新的职能定位,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努力实现“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真正走出一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关
键
词:服务;教师进修学校;转型;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57
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政府为弥补教师素质的不足,所进行的一种结构性补偿。伴随着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校长队伍素质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发展不平衡,总体看比较薄弱,不适应新时期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1]。教师进修学校曾一度在设施、队伍、作用等方面落办学模式、办学后于本地区基础教育,办学体制、
条件、师资水平乃至存在形式都面临挑战,甚至生存都受到威胁。
在人才的竞争导致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各国都致力于适当超前、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乃至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2002年教育部就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现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及《辽宁省“十五”期间教师,就充实、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进修学校功能,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导向,这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机遇
和挑战同在。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局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对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考,对改革有一个实质性的推动,力求走出一条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迎接挑战,找准师校发展建设
的突破口
自从完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以后,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时间较长的挑战期,归纳各方争议,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存的挑战。从表面看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2],这反映在各级学校上,在教师进修学校的体现也非常明显,许多教师进修学校正常的业务都无法开展;从深层次看,教师进修学校是在弥补教师队伍素质不足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师范教育的发展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层学校对教师需求的今天,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必要性,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二是发展的挑战。教师进修学校不乏发展的需求,基层学校艰难的课程改革,就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补上有力的指导空缺。但教师进修学校却缺乏发展的活力,缺乏造血功能,经费不足成为发展的第一个“瓶颈”;缺乏新陈代谢机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发展的第二个“瓶颈”。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表层的,其真正的挑战是实现历史性转型的挑战。
收稿日期:2007-11-15作者简介:张冬兰(195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104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
一是“重点指导制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
二、面对转型,制定师校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
在政府部门走向“服务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走向“服务型”机关的背景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下的一个业务职能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战略抉择只有一条,就是走向服务,在服务中争创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在服务中重构师校的新职能,在服务中做强师校的综合实力。
推进教师进修学校转型的三大战略重点:一是建立服务的新理念。即把“服务”作为整个师校的核心价值观和第一个要素,使之成为学校的群体共识,并通过制度使其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使教师进修学校在服务精神统领下更好地发展。
二是创立服务的新格局。即基础教育、继续教结构、质育和开放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规模、量和效益协调统一。全力做好“,即为教4服务”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决策咨询和教育质量管理;为学校发展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指导、科研支持和信息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业务培训和专业引领;为社区教育服务,主要包括为所在的区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强的学习需求。
三是突出服务的新职能。即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大教育理念为统领,以现代化实体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拓展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功能,提高师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积极探索多元办学新模式,把学校建成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教师和干部培训中心,信息技术开发与推行中心,教育政策咨询与研究中心,社区教育与服务中心。
行调研,商定指导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二是“改革介入制度”。凡是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重大改革项目、基层学校发展建设需要的支持,师校都献计献策。三是“执行反馈制度”,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落实服务责任。
(2)评价导向。在牵动学校向服务转型中,我们创新实施了“捆绑式评价”,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为基层学校服务的业绩作为评价的核心。师校与基层学校、教育园区创建“协作、多元、负责”的科研、教研、培训、电教协作共同体,以服务的收益水平来评价相关部门,甚至是业务人员的工作业绩。
(3)服务导向。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的宗大教育、大培训、大服务”的理念,努旨,着力打造“
力缔造学校服务文化,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服务能力。服务要做到“,即主动过问、主动参与、4主动”精心、热主动指导、主动帮助,并在服务中做到“情、周到、超前”。
2.突出新的职能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所谓新的职能定位,就是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进行凝炼和提升,并成为部门内部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从根本上消除原有体制中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师校的职能作用。
(1)教学指导职能。教研部门重在专业引领,强化教学的指导功能,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做到
“研究———探索规律;指
导———专业引领;服务———提供咨询”。坚持“重心下移、搭建平台、均衡发展”的工作方式。
(2)科研引领职能。科研部门坚持“注重实效,提供服务,开拓创新,引领发展”,把科研的实效性放在课题牵动策略的第一位,做到“实践与学术统。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为领一,工作与研究一体”
导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思想。
(3)信息传递职能。师校以“构建网络平台,增加信息容量,实现信息共享,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资源提供的针对性、快捷性。二是有效利用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实施远程培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教师在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教研。既解决了工学矛盾,又达到了资源共享。
(4)培训研修职能。学校以“内涵发展、外延扩张、整合资源、拓宽空间”为指导思想,与高等院
三、创新举措,积极牵动师校全面
走向服务
基于以上认识,几年来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直进行转型的努力和探索,用具有牵动性的改主要采取了三大革措施,推动师校全面走向服务。举措:
1.建立新的导向机制,推动学校走向服务
所谓新的导向机制,就是推动教师进修学校,立足本职,全力以赴地去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主要采取3个导向:
(1)制度导向。建立切实有效的服务制度,实现制度导向的创新和突破。我们形成了3个制度,
第1期张冬兰: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05
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拓展培训的空间,共同享用培训的资源;形成了“科、教、培、电”四位一体的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利用各部门职能优势,研发培训项目,实施培训内容,创造性地总结出“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模式,即“四位一4321”体”的培训机制、“三训互动”的培训特色、“双向拉伸”的培训方式、“一流队伍”的培训目标。
(5)质量评价职能。教育质量评价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形式。要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就必须从教育服务的理念出发,在建立一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平等、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育质量的内涵,制多维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即坚持“性、互动性、导向性、科学性、激励性、灵活性、有效性、发展性”的原则。
(6)资源集聚职能。教师进修学校要想做大教育“航母”,必须是各类教育资源的集聚中心。我们按照“集聚资源、扩大规模、形成优势”的策略,通过交流、整合、联合、竞聘等方式集聚资源,呈现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网”一是集聚设施资源。构建“三网一库”指通过卫星传输的“天网”、光纤网络编织的“地,“一库”指教育资源网”和教育人才组成的“人网”地、人三网合库。“三网一库”的建立,实现了天、一。二是增加网络资源容量:师校建立了和平教育网,和平社区教育网,和平师校网;连接了高速光音像资料纤网络;教育资源达8000G,电子资料、达7400小时。三是集聚智力资源:与高等院校和教科研机构等合作,构建多元的办学新模式,通过大服开放式办学,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为实现“务”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入发展社区教育的意见[4],我们在办学体制、功能建设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突破,成立了有省教育厅正式批文的辽宁—“和平区社区学院。”社区省第一家社区学院——
学院是区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以非学历培训为基础,以教育服务为重点,以继续教育为发展方向,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实体。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种职能”、“一人多任,一专多能,人才共济”的工作模式和用人机制,是和平区社区教育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与指导中心、社区教育信息交流与网络服务中心和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学院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全国社教工作会上交流,为省市社区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和平区晋升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和平区“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3)走出区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2006年,我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教师进修学校示范站校,这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示范校的行列里,我们把推动兄弟学校和其他地区教育发展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做到“一个辐射”和“三个示范”。
: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一个辐射”
射作用,把服务触角向农村和开发新区延伸,经常性送教下乡,送课下校、送资源下校、培训下校,帮教扶贫,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个示范”:一是示范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学的“精神、意识、观念和过程”告诉同行,使其认识到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示范办学特色。把区别于同类学校的特征,明显高于同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经类学校的优势,有应用、
验展示给同行。三是示范办学成果。学校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人士参观来访,多次外出讲学、交流经验,成为展示沈阳市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
几年来,我们在挑战中前行,在转型中提升,在服务中突破,逐步加快了学校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教研、科研、培训、电教、学会、社区学院等工作在省内外、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和示范的作用,很多大胆的举措和创新的实践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学校获得省市区集体荣誉86项,个人荣誉300项,办学经验在各媒体宣传报道。在挑战面前,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3.拓展服务的新领域,走向服务的新天地
为实现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小实体走向大服务的发展目标,我们不断厚积自身的实力,逐步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3]。
(1)走进改革,为基础教育导航。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走进课堂、关注课改、积极参与、引领发展”的服务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辐结构、内容等对射作用,从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基层学校进行全方位服务。课程改革的实践,打造了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提高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课改工作经验在各类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2)走向社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2004
106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0卷
教育观(综合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1.
参考文献:
[1][2]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Z].(辽教发〔2002〕126号文件):1.
季羡林.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M]//面向21世纪我的
[3][4]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十五”期间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S]:2.
陈乃林.社区教育的发展态势与走势探析[J].中国社区教育,2007(1):10.
TheWayOut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TeacherTrainingSchool
———toBeaServiceProvider
ZHANGDong-lan
(HepingTeacherTrainingSchool,Shenyang110002,China)
Abstract:Itispointedoutthat,inthefaceofthenewsituation,ateachertrainingschoolprincipalmustknowthesituationwellandmaketherightstrategicchoicetopromotethesmoothtransformationoftheschool,sothattheschoolwillbeanentitywhichissmallbutmultifunctionalandpublic-serving.Thespecifics:toestablishnewconceptofserving,toestablishnewpatternofserving,toestablishnewservice-directingmechanism,toemphasizenewfunctionofserving,andtoexpandtonewservingfields.
Keywords:serve;teachertrainingschool;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任仲辽】
!!!!!!!!!!!!!!!!!!!!!!!!!!!!!!!!!!!!!!!!!!!!!!!!!!!!!!!!
(上接第80页)
参考文献:
[1][2]
王润平.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若干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112-114.
刘萍.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教育信息化,2003(7):81-82.
[3][4]
仲慧慧.浅析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2-63.
聂晶.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115-116.
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inPhysicalEducationandSomeConstrainingFactors
ZHAOTao
(SportsDepartment,PingdingshanInstituteofTechnology,Pingdingshan467001,China)
Abstract:Thesignificanceofapplyingmultimediatechologyinphysicaleducationandthefactorsconstrainingtheapplicationareanalyzed.
Keywords:multimediatechnology;physicaleducation;significance;constrainingfactor
【责任编辑
任仲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