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分析对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方面。

关键词:昆虫 种群数量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种群内在的因素(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 ,二是种群栖息地各外在因素。由于种群的种的特性及反映栖息地的地理特征(如地形、区域性气候、植被种类等) 在一定的空间及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有相对稳定的动态类型[如一个种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的地形特性、气候类型(如总积温、总雨量、光照周期等)],因此二者结合所形成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动类型也相对稳定,是种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性。掌握昆虫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是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有害昆虫、保护利用有益昆虫的重要理论基础(张国安等,2012)。

1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1.1.1 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基本上取决于环境温度。因此,环境温度对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极大的作用;适应的环境温度是昆虫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环境温度通过影响食物、天敌和其它气候因子等间接作用于昆虫。

1.1.2温度对昆虫繁殖力的影响

环境湿度及温度变化影响昆虫卵巢的发育,进而抑制其生殖潜能的发挥。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昆虫的性腺成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产卵前期缩短,产卵量也较大。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低温下成虫多因性腺不能成熟或不能进行性活动等而减低繁殖力。在不适宜的高温下,性腺发育也会受到抑制,生殖力也下降。过高的温度常引起昆虫不育,特别易引起雄性不育。在高温作用下, 昆虫的生殖受到明显地抑制。例如麦无网长管蚜每天经8h 、31℃或33℃的高温处理, 出生率显著下降(Ma C S,2004)。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成虫在50℃的恒温下暴露39min 后不能生殖(MahroofR ,2005)。幼虫在适宜温度下发育, 仅成虫期暴露在高温下, 成虫的生殖力也会受到抑制。(杜尧, 马春森等,2007)

1.1.3温度对昆虫其它方面的影响

温度不仅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影响昆虫的寿命。一般情况下,昆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这也是温度影响了昆虫新陈代谢速率的缘故。温度和其他因子的综合作用还可以引起昆虫滞育,温度对昆虫的行为活动影响也很大。在适温范围内,昆虫的活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1.2湿度和降水

1.2.1湿度

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

1.2.2降水

降水包括降雨、下雹、降雪及雾、露等。降水影响温湿度,对昆虫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可以直接影响昆虫的数量变化,但受降雨时期、次数、雨量而

异。降雨还可以影响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等,进而影响昆虫。如暴雨对于弱小的害虫如蚜虫、螨类有机械的冲刷作用,春夏多雨,洼地长期积水,不利于东亚飞蝗卵的存活。连续降雨会影响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如赤眼蜂、姬蜂等。大雨可迫使远距离迁飞的昆虫(如粘虫)中途降落。降雨会使许多昆虫停止飞行活动,因而会影响灯光诱虫的效果。 因此,降雨对昆虫种群数量动态有很大的影响。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 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 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降雨在影响环境湿度的同时, 其物理冲刷作用也

影响着昆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因此, 研究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很有意义(常晓娜等 ,2008年)。

1.3光的影响

1.3.1光的强度

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节律及行为习性,这表现在昆虫的趋光性与背光性上。昆虫对光强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范围,在该范围内,趋光性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加强,低于下限则无趋光性,高于上限趋光性也不再增加。各种昆虫不同,要求的光强度也不同。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因为波长不同,显出各种不同的性质。波长不同显出不同的光色,随着波长由750毫微米逐步缩短为390毫微米的过程中,可见光色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变化。短于390毫微米的是紫外光,长于750毫微米的是红外光,人眼都不能见

1.3.2光周期

这是指一天中昼夜的交替现象,一般以24小时中日照时数来表示。光周期在不同地理纬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赤道上无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春分”、“秋分”日昼夜时数相等。这种光周期的季节变化在一定纬度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对生活于该纬度地区的生物的影响也是深刻而稳定的,并使生物获得了遗传上的稳定性。昆虫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很多昆虫的交配行为与光周期有关。McCluskey 研究了一系列蚁类的求偶飞行行为。Veromessor andrer 雄蚁在光期幵始时进行求偶,该行为在阿根廷虹臭奴Iridomyfmex humilis 、阿根廷火蚁Solenopsis saevissima及弓背蚁中分别出现在光期结束时(日落前) 、光期后半期和光期前期(黎明)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水稻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4.5小时;英白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7.0至7.5小时。环带锦斑蛾的交尾行为也显示出昼夜节律,其交尾时间在天黑前1.5小时内(未发表) 。部分双翅目、輕贿目及毛翅目的昆虫以群飞的形式求偶,. 他们的求偶都出现在晨昏时分(童彦,2012)。

1.4风力的影响

风对昆虫的迁飞、扩散起着重要作用。许多昆虫可以借助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我国东半部地区粘虫成虫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都于季风有密切关系。其它迁飞性昆虫如飞蝗类、飞虱类、一些蛾、蝶类等,在迁飞中都会受到风力的很大影响。一些幼虫在田间扩散也会受到风力的帮助,如槐尺蛾幼虫吐丝下坠,在风力吹动下可以转移到其它的植株上。风除直接影响昆虫的迁飞、扩散外,还可以影响环境的湿度及温度,从而间接影响昆虫。

1.5土壤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许多昆虫在土壤中越冬。据统计有98%以上的昆虫与土壤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土壤的温度、湿度、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生物对昆虫产生较大的影响。

1.5.1 土壤理化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温度除了影响土壤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外,还影响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

分布。土壤湿度对于昆虫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期、蛹期或滞育虫态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鳃金龟的卵在湿度15%-30%时全部正常孵化,其他湿度均会造成死亡。

1.5.2 土壤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5.3 重金属污染物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在抵御过量重金属胁迫中常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并降低对食物的消耗、吸收和同化率。过量重金属可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昆虫的呼吸、表皮和摄食等途径进入昆虫体内, 进入昆虫体内的过量重金属不仅能引起昆虫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遗传物质的改变, 还可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增殖。但昆虫能将过量的重金属以金属颗粒形式储存在具消化、存储或分泌功能的器官中, 也能将其转运至溶酶体中解毒。同时, 金属结合蛋白和抗氧化酶在昆虫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孙虹霞等,2007年) 。

1.5.4 化学杀虫剂对昆虫的影响

杀虫剂施用于田间后,除了对昆虫的直接杀死作用以外,随着个体间接触药量的差异以及时间的推移,对部分个体还有亚致死效应,包括昆虫生态学行为和害虫生物学的改变。因为大多数药剂是神经性毒剂,试虫受药后必然会产生兴奋,另一些药剂则对昆虫具有拒食、忌避、引诱等作用。某些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害虫后,可使害虫的抗性迅速提高。 Devine 等(1996)对世界各地桃蚜的无性繁殖品系生物测试显示,有些品系对烟碱和吡虫啉已产生了轻微的抗性,这不仅表现为死亡率的降低,还表现在药剂对试虫取食和生殖活动抑制程度的差异,敏感品系受抑制比抗性品系更敏感。

喷施后的杀虫剂除作用于害虫以外,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害虫天敌的存活、取食、生长发育、繁殖、功能反应、种群建立等方面。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致死效应; 另一种是亚致死效应(仇兰芬,2008)。

2 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物和天敌两方面。

2.1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2.1.1 昆虫对营养的需求

昆虫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因植物种间或品种含有物的不同,或某种化学物质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同,植食性昆虫在植物种间、同种内不同品种间或同株的不同部位,其产卵及取食的趋避、生长发育的快慢、存活率的高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2.1.2 昆虫的食性

各种昆虫都有其适宜的食物。虽然杂食性和多食性昆虫可取食多种食物,但它们仍都有各自的最嗜食的植物或动物种类。昆虫取食嗜食的食物,其发育、生长快,死亡率低,繁殖力高。例如东亚飞蝗蝻期,饲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其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较低;饲以油菜,则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高,只有少量能完成生活史;饲以棉花、洋麻、豌豆等则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以不同食科饲养粘虫幼虫,不仅对其发育历期和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雌蛾的繁殖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取食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昆虫的发育历期、成活率、性比、繁殖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如棉铃虫饲以玉米雌穗、雄穗和心叶,饲以棉花蕾铃和心叶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研究食性和食物因素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据此预测引进新的作物后,可能发生的害虫优势种类;可以据害虫的食性的最适范围,改进耕作制度和选用抗虫品种等,以创造不利于害虫生存的条件。

2.1.3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食物对昆虫的分布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单食性昆虫,由于它对食物的依赖性强,食物的分布决定了昆虫的分布。食料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和雌虫产卵盛前期的发育速率有一定影响。取食秧苗期水稻的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产卵盛前期明显延长,其它各生育期之 间差别较小(陈若蔗,1986)。

2.2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昆虫的天敌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3类,它们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但习惯上也将病原线虫、病原原生动物归于致病微生物中,此外立克次体等对昆虫也有致病作用。细菌致病的昆虫外表特征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和变黑,内脏常软化,带粘性,有臭味。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许多昆虫。目前在生产上常用的为球孢白僵病,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水稻黑尾叶蝉等200多种害虫。白僵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其分生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商品生产和田间使用。但应注意白僵菌对一些益虫如家蚕、柞蚕等也可侵染致病。在自然界,昆虫病毒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食物、含接触罹病昆虫、虫尸及昆虫排泄物传播。利用病毒防治害虫,用量很少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时间很长。但必须进行活体培养,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天敌昆虫一般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捕食性昆虫的幼体和成虫均自由生活,猎物被捕时即被杀死,而且一生要捕食多头猎物。主要包括蜻蜓目、螳螂目、螳脩目、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和广翅目中的多数种类。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发生于5月份至6月初,常年的气候条件适宜于这种害虫的生长发育, 水稻处于本田的分孽期 , 能够满足幼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这个世代, 天敌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庞雄飞,1984) 参考文献:

[1] 常晓娜等. 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08年

[2] 陈若蔗等. 褐飞虱种群动态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

[3] 仇兰芬. 化学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2008北京园林绿化理论与实践.2008年

[4] 童彦. 温度和光周期对美国白城羽化和交配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5] 杜尧, 马春森等. 高温对昆虫影响的生理生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07年

[6] 庞雄飞. 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 生态学报.1984年

[7] 孙虹霞等. 重金属污染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2007年

[8] 张国安,赵惠燕主编. 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预测预报. 科学出版社.2012年

[9] Ma C S, Hau B, PoehlingHM. Effects ofpattern and timing ofhigh temperature exposure on reproduction of the rose grain aphid,Metopolophium dirhodum.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Applicata, 2004

[10] MahroofR, Subramanyam B, Flinn P .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Tribolium castaneum(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exposed to the minimum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as pupae and adults. Journal ofEconomic Entomology, 2005

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分析

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分析对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方面。

关键词:昆虫 种群数量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种群内在的因素(生理、生态特征及适应性) ,二是种群栖息地各外在因素。由于种群的种的特性及反映栖息地的地理特征(如地形、区域性气候、植被种类等) 在一定的空间及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有相对稳定的动态类型[如一个种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的地形特性、气候类型(如总积温、总雨量、光照周期等)],因此二者结合所形成自然种群数量的变动类型也相对稳定,是种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性。掌握昆虫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是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有害昆虫、保护利用有益昆虫的重要理论基础(张国安等,2012)。

1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1.1.1 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基本上取决于环境温度。因此,环境温度对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极大的作用;适应的环境温度是昆虫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环境温度通过影响食物、天敌和其它气候因子等间接作用于昆虫。

1.1.2温度对昆虫繁殖力的影响

环境湿度及温度变化影响昆虫卵巢的发育,进而抑制其生殖潜能的发挥。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昆虫的性腺成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产卵前期缩短,产卵量也较大。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低温下成虫多因性腺不能成熟或不能进行性活动等而减低繁殖力。在不适宜的高温下,性腺发育也会受到抑制,生殖力也下降。过高的温度常引起昆虫不育,特别易引起雄性不育。在高温作用下, 昆虫的生殖受到明显地抑制。例如麦无网长管蚜每天经8h 、31℃或33℃的高温处理, 出生率显著下降(Ma C S,2004)。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成虫在50℃的恒温下暴露39min 后不能生殖(MahroofR ,2005)。幼虫在适宜温度下发育, 仅成虫期暴露在高温下, 成虫的生殖力也会受到抑制。(杜尧, 马春森等,2007)

1.1.3温度对昆虫其它方面的影响

温度不仅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影响昆虫的寿命。一般情况下,昆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这也是温度影响了昆虫新陈代谢速率的缘故。温度和其他因子的综合作用还可以引起昆虫滞育,温度对昆虫的行为活动影响也很大。在适温范围内,昆虫的活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1.2湿度和降水

1.2.1湿度

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

1.2.2降水

降水包括降雨、下雹、降雪及雾、露等。降水影响温湿度,对昆虫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可以直接影响昆虫的数量变化,但受降雨时期、次数、雨量而

异。降雨还可以影响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等,进而影响昆虫。如暴雨对于弱小的害虫如蚜虫、螨类有机械的冲刷作用,春夏多雨,洼地长期积水,不利于东亚飞蝗卵的存活。连续降雨会影响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如赤眼蜂、姬蜂等。大雨可迫使远距离迁飞的昆虫(如粘虫)中途降落。降雨会使许多昆虫停止飞行活动,因而会影响灯光诱虫的效果。 因此,降雨对昆虫种群数量动态有很大的影响。环境湿度(包括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变化直接导致昆虫体内含水量变化, 从而打破虫体内的水分平衡, 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降雨在影响环境湿度的同时, 其物理冲刷作用也

影响着昆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因此, 研究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很有意义(常晓娜等 ,2008年)。

1.3光的影响

1.3.1光的强度

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节律及行为习性,这表现在昆虫的趋光性与背光性上。昆虫对光强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范围,在该范围内,趋光性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加强,低于下限则无趋光性,高于上限趋光性也不再增加。各种昆虫不同,要求的光强度也不同。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因为波长不同,显出各种不同的性质。波长不同显出不同的光色,随着波长由750毫微米逐步缩短为390毫微米的过程中,可见光色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变化。短于390毫微米的是紫外光,长于750毫微米的是红外光,人眼都不能见

1.3.2光周期

这是指一天中昼夜的交替现象,一般以24小时中日照时数来表示。光周期在不同地理纬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赤道上无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春分”、“秋分”日昼夜时数相等。这种光周期的季节变化在一定纬度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对生活于该纬度地区的生物的影响也是深刻而稳定的,并使生物获得了遗传上的稳定性。昆虫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很多昆虫的交配行为与光周期有关。McCluskey 研究了一系列蚁类的求偶飞行行为。Veromessor andrer 雄蚁在光期幵始时进行求偶,该行为在阿根廷虹臭奴Iridomyfmex humilis 、阿根廷火蚁Solenopsis saevissima及弓背蚁中分别出现在光期结束时(日落前) 、光期后半期和光期前期(黎明)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水稻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

4.5小时;英白类群成虫的交配高峰出现在熄灯后7.0至7.5小时。环带锦斑蛾的交尾行为也显示出昼夜节律,其交尾时间在天黑前1.5小时内(未发表) 。部分双翅目、輕贿目及毛翅目的昆虫以群飞的形式求偶,. 他们的求偶都出现在晨昏时分(童彦,2012)。

1.4风力的影响

风对昆虫的迁飞、扩散起着重要作用。许多昆虫可以借助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我国东半部地区粘虫成虫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都于季风有密切关系。其它迁飞性昆虫如飞蝗类、飞虱类、一些蛾、蝶类等,在迁飞中都会受到风力的很大影响。一些幼虫在田间扩散也会受到风力的帮助,如槐尺蛾幼虫吐丝下坠,在风力吹动下可以转移到其它的植株上。风除直接影响昆虫的迁飞、扩散外,还可以影响环境的湿度及温度,从而间接影响昆虫。

1.5土壤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许多昆虫在土壤中越冬。据统计有98%以上的昆虫与土壤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土壤的温度、湿度、理化性质以及土壤生物对昆虫产生较大的影响。

1.5.1 土壤理化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温度除了影响土壤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外,还影响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

分布。土壤湿度对于昆虫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期、蛹期或滞育虫态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鳃金龟的卵在湿度15%-30%时全部正常孵化,其他湿度均会造成死亡。

1.5.2 土壤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1.5.3 重金属污染物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在抵御过量重金属胁迫中常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并降低对食物的消耗、吸收和同化率。过量重金属可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昆虫的呼吸、表皮和摄食等途径进入昆虫体内, 进入昆虫体内的过量重金属不仅能引起昆虫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遗传物质的改变, 还可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并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增殖。但昆虫能将过量的重金属以金属颗粒形式储存在具消化、存储或分泌功能的器官中, 也能将其转运至溶酶体中解毒。同时, 金属结合蛋白和抗氧化酶在昆虫对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孙虹霞等,2007年) 。

1.5.4 化学杀虫剂对昆虫的影响

杀虫剂施用于田间后,除了对昆虫的直接杀死作用以外,随着个体间接触药量的差异以及时间的推移,对部分个体还有亚致死效应,包括昆虫生态学行为和害虫生物学的改变。因为大多数药剂是神经性毒剂,试虫受药后必然会产生兴奋,另一些药剂则对昆虫具有拒食、忌避、引诱等作用。某些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害虫后,可使害虫的抗性迅速提高。 Devine 等(1996)对世界各地桃蚜的无性繁殖品系生物测试显示,有些品系对烟碱和吡虫啉已产生了轻微的抗性,这不仅表现为死亡率的降低,还表现在药剂对试虫取食和生殖活动抑制程度的差异,敏感品系受抑制比抗性品系更敏感。

喷施后的杀虫剂除作用于害虫以外,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害虫天敌的存活、取食、生长发育、繁殖、功能反应、种群建立等方面。杀虫剂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致死效应; 另一种是亚致死效应(仇兰芬,2008)。

2 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物和天敌两方面。

2.1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2.1.1 昆虫对营养的需求

昆虫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因植物种间或品种含有物的不同,或某种化学物质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同,植食性昆虫在植物种间、同种内不同品种间或同株的不同部位,其产卵及取食的趋避、生长发育的快慢、存活率的高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2.1.2 昆虫的食性

各种昆虫都有其适宜的食物。虽然杂食性和多食性昆虫可取食多种食物,但它们仍都有各自的最嗜食的植物或动物种类。昆虫取食嗜食的食物,其发育、生长快,死亡率低,繁殖力高。例如东亚飞蝗蝻期,饲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其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较低;饲以油菜,则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高,只有少量能完成生活史;饲以棉花、洋麻、豌豆等则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以不同食科饲养粘虫幼虫,不仅对其发育历期和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雌蛾的繁殖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取食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昆虫的发育历期、成活率、性比、繁殖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如棉铃虫饲以玉米雌穗、雄穗和心叶,饲以棉花蕾铃和心叶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研究食性和食物因素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据此预测引进新的作物后,可能发生的害虫优势种类;可以据害虫的食性的最适范围,改进耕作制度和选用抗虫品种等,以创造不利于害虫生存的条件。

2.1.3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食物对昆虫的分布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单食性昆虫,由于它对食物的依赖性强,食物的分布决定了昆虫的分布。食料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和雌虫产卵盛前期的发育速率有一定影响。取食秧苗期水稻的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产卵盛前期明显延长,其它各生育期之 间差别较小(陈若蔗,1986)。

2.2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昆虫的天敌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3类,它们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但习惯上也将病原线虫、病原原生动物归于致病微生物中,此外立克次体等对昆虫也有致病作用。细菌致病的昆虫外表特征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和变黑,内脏常软化,带粘性,有臭味。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许多昆虫。目前在生产上常用的为球孢白僵病,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水稻黑尾叶蝉等200多种害虫。白僵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其分生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商品生产和田间使用。但应注意白僵菌对一些益虫如家蚕、柞蚕等也可侵染致病。在自然界,昆虫病毒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食物、含接触罹病昆虫、虫尸及昆虫排泄物传播。利用病毒防治害虫,用量很少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时间很长。但必须进行活体培养,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天敌昆虫一般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捕食性昆虫的幼体和成虫均自由生活,猎物被捕时即被杀死,而且一生要捕食多头猎物。主要包括蜻蜓目、螳螂目、螳脩目、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和广翅目中的多数种类。稻纵卷叶螟第二世代发生于5月份至6月初,常年的气候条件适宜于这种害虫的生长发育, 水稻处于本田的分孽期 , 能够满足幼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这个世代, 天敌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庞雄飞,1984) 参考文献:

[1] 常晓娜等. 环境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08年

[2] 陈若蔗等. 褐飞虱种群动态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

[3] 仇兰芬. 化学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 2008北京园林绿化理论与实践.2008年

[4] 童彦. 温度和光周期对美国白城羽化和交配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5] 杜尧, 马春森等. 高温对昆虫影响的生理生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07年

[6] 庞雄飞. 昆虫天敌作用的评价. 生态学报.1984年

[7] 孙虹霞等. 重金属污染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2007年

[8] 张国安,赵惠燕主编. 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预测预报. 科学出版社.2012年

[9] Ma C S, Hau B, PoehlingHM. Effects ofpattern and timing ofhigh temperature exposure on reproduction of the rose grain aphid,Metopolophium dirhodum.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Applicata, 2004

[10] MahroofR, Subramanyam B, Flinn P .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Tribolium castaneum(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exposed to the minimum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as pupae and adults. Journal ofEconomic Entomology, 2005


相关文章

  • 森林昆虫学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 趋性:是指昆虫对刺激源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运动.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趋性. 2. 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由于在幼虫阶段所获得的营养还不能满足性发育的需要,生殖细胞尚未成熟,故成虫羽化后还要取食,这种取食称 ...查看


  • 种群调节理论
  • [种群调节与调节因素] 在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种群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态因子的作用,使种群在生物群落中,与其他生物成比例地维持在某一特定密度水平上的现象叫种群的自然平衡,这个密度水平叫做平衡密度.由于各种因素对自然种群的制约,种群不可 ...查看


  • 农业生态系统毕业论文
  •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题以农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组合,按照人们经济发展的莆求所构成的人工碱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理对策的理 ...查看


  •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农业生态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题以农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组合,按照人们经济发展的莆求所构成的人工碱半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关系及其 治理对策的 ...查看


  • 第三篇 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 第三篇 植物病虫害发生预测及防治策略 一.填空题 1.常年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有害生物过去和现在的( ).( ).( ).( )等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先进的测报方法,来正确估测有害生物未来发生趋势,并向各级政府.植物保护站和生产专业 ...查看


  • 种群生态学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封面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 目 浅谈蝴蝶种群动态研究 科 目 种群生态学 姓 名 丁昊 专 业 植物学 入学年月 2013年9月 浅谈蝴蝶种群动态研究 一.昆虫种群与集合种群: 1.种群 种群是指生 ...查看


  • 期末考试题
  •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 ...查看


  •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 ...查看


  • 种群的特征学案
  • 稳态与环境学案--种群的特征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 执教 汤益松 2007年5月7日 一.课程标准 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知识主线与辐射 调查方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