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目前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1、国学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不知来,视诸往”。近年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回顾这一年来,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为国家第一领导人,在一年内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儒家文化活动,显示出高层决策者的示范效应和政策导向,即大力弘扬国学文化教育传播,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国学教育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契机。

即使抛开素质教育不谈,在应试教育领域,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经典比重也正在逐年增加。本月初,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相关会议上透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明年9月起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国学篇目所占比重将增加至约35%。而苏教版小学、初中以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明年也将增加国学内容;前段时间北京的教育改革也表明,今后小学及中学的语文考试中将“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由此也可以看出,课外系统的国学学习,不仅仅可以习礼仪、知容辱、养正气,还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应对应试教育有着切实的意义。

目前,我们的汉语之美正在被浮躁和粗鄙的网络文化鲸吞。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对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网络用语进行批判,什么“人艰不拆”、“普大喜奔”、“细思恐极”、“不明觉厉”、“男默女泪”、什么“打酱油”、“杯具”„„这些新造词汇诚然新鲜有趣,但在书面用语中的过度滥用,兼以内容的粗糙和思想的贫瘠,使得汉语的凝练典雅、汉语的博大精深、汉语的气度神韵几乎荡然无存。因此,提倡国学教育,也正是在拯救汉语的“泱泱大国”地位,拯救汉语之美的奋力之举。

2、如今国学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

普通消费群体的认同有待提升。相对于“舞蹈”“音乐”“外语”“绘画”“书法”等技能培训,国学教育目前显然还不是“显学”。国内国学教育机构的林林总总,但民众自身国学素养的欠缺,对国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培训老师自身国学系统知识欠缺,对传统文化的欠债太多,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国学培训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势头。

功利主义的社会现实之下,对应试教育的回避可能会导致失去大片市场。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一头猪也能飞起来。这背后的逻辑是广泛的市场需求。而在中国教育产业中,应试教育永远是主流。

现下很多培训机构国学课程的设置研究,更多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和涵养气质的提升,一般以国学诵读为主、再辅之以二胡、国画、书法、古筝、太极、仪态、茶道等特色课程,诚然这是沿承自传统儒家“熟读经史,精通六艺”的教育思想,但毕竟当代社会中广大莘莘学子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和优胜劣汰,当古代先贤之道遇到现代达尔文主义,相互碰撞的结果应该是融合甚至妥协。因此,建议在日后的招生宣传中可以适当突出对

学习成绩提升的优势:比如针对小学生或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数量、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提升,针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衔接以及写作能力提高方面的优势等等,甚至可以保证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培养之后可以初步掌握吟诗作对能力,过年可以自己写春联,让家长看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在缴费和续费时做到心甘情愿甚至心悦诚服。

3、最后几点浅薄建言:

师出有名。利用名师效应吸引更多的生源。比如可以依托北师大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宣讲和宣传(在此方面我本人有一些资源也可以加以整合)。

结果量化。国学内容讲授与实际结合,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经典诵读文化课程,应该和某些应试教育接轨;而一些无法量化考核的内容,比如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比如背诵比赛、听写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类竞技活动,通过颁发证书、奖状的方式,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可视性硕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教材选用。这里的“金玉”就是优秀国学教材的大胆引进。比如,台湾的中学教科书《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选读)。这套教材是集32年之心血精心打造的国学基本教材,以“四书”为核心,教学过程设置的非常科学化,而且注解解读详细全面,文白结合,通俗易懂。其实本质而言,国学教育的核心乃是文言文教育,是在弥补过去在语文教学中的去经典化和白话文教育造成的历史欠账,而在此方面,台湾等地区一贯以来的历史文化传承反倒领先于我们内地,应该予以重视和大胆引进。

对目前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1、国学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不知来,视诸往”。近年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回顾这一年来,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为国家第一领导人,在一年内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儒家文化活动,显示出高层决策者的示范效应和政策导向,即大力弘扬国学文化教育传播,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国学教育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契机。

即使抛开素质教育不谈,在应试教育领域,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经典比重也正在逐年增加。本月初,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相关会议上透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明年9月起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国学篇目所占比重将增加至约35%。而苏教版小学、初中以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明年也将增加国学内容;前段时间北京的教育改革也表明,今后小学及中学的语文考试中将“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由此也可以看出,课外系统的国学学习,不仅仅可以习礼仪、知容辱、养正气,还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应对应试教育有着切实的意义。

目前,我们的汉语之美正在被浮躁和粗鄙的网络文化鲸吞。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对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网络用语进行批判,什么“人艰不拆”、“普大喜奔”、“细思恐极”、“不明觉厉”、“男默女泪”、什么“打酱油”、“杯具”„„这些新造词汇诚然新鲜有趣,但在书面用语中的过度滥用,兼以内容的粗糙和思想的贫瘠,使得汉语的凝练典雅、汉语的博大精深、汉语的气度神韵几乎荡然无存。因此,提倡国学教育,也正是在拯救汉语的“泱泱大国”地位,拯救汉语之美的奋力之举。

2、如今国学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

普通消费群体的认同有待提升。相对于“舞蹈”“音乐”“外语”“绘画”“书法”等技能培训,国学教育目前显然还不是“显学”。国内国学教育机构的林林总总,但民众自身国学素养的欠缺,对国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培训老师自身国学系统知识欠缺,对传统文化的欠债太多,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国学培训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势头。

功利主义的社会现实之下,对应试教育的回避可能会导致失去大片市场。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一头猪也能飞起来。这背后的逻辑是广泛的市场需求。而在中国教育产业中,应试教育永远是主流。

现下很多培训机构国学课程的设置研究,更多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和涵养气质的提升,一般以国学诵读为主、再辅之以二胡、国画、书法、古筝、太极、仪态、茶道等特色课程,诚然这是沿承自传统儒家“熟读经史,精通六艺”的教育思想,但毕竟当代社会中广大莘莘学子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和优胜劣汰,当古代先贤之道遇到现代达尔文主义,相互碰撞的结果应该是融合甚至妥协。因此,建议在日后的招生宣传中可以适当突出对

学习成绩提升的优势:比如针对小学生或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数量、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提升,针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衔接以及写作能力提高方面的优势等等,甚至可以保证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培养之后可以初步掌握吟诗作对能力,过年可以自己写春联,让家长看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在缴费和续费时做到心甘情愿甚至心悦诚服。

3、最后几点浅薄建言:

师出有名。利用名师效应吸引更多的生源。比如可以依托北师大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宣讲和宣传(在此方面我本人有一些资源也可以加以整合)。

结果量化。国学内容讲授与实际结合,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经典诵读文化课程,应该和某些应试教育接轨;而一些无法量化考核的内容,比如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比如背诵比赛、听写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类竞技活动,通过颁发证书、奖状的方式,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可视性硕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教材选用。这里的“金玉”就是优秀国学教材的大胆引进。比如,台湾的中学教科书《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选读)。这套教材是集32年之心血精心打造的国学基本教材,以“四书”为核心,教学过程设置的非常科学化,而且注解解读详细全面,文白结合,通俗易懂。其实本质而言,国学教育的核心乃是文言文教育,是在弥补过去在语文教学中的去经典化和白话文教育造成的历史欠账,而在此方面,台湾等地区一贯以来的历史文化传承反倒领先于我们内地,应该予以重视和大胆引进。


相关文章

  • 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给天下母亲的一封信
  • 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给天下母亲的一封信 邢瑞斌, 网名:甘霖豌豆, 高中化学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教育部优秀实验教师,省资源库教师,自主招生专业指导教师,多家报刊.网站特约撰稿人,高三化学备课组长,实验班班主任. 博主按语:在新浪教育论坛上看到 ...查看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 ...查看


  • 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 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1-08 作者:王慧玲 单位:华油幼教中心科研小区幼儿园 浏览次数:1535 字号:T |T |T 更多 0 [摘要]<周易>里讲"蒙以养正,圣功也" ...查看


  • 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学国学.正家风.倡廉洁"活动实施方案
  • 发布时间:2017-4-21 15:27:05 来源:秦皇岛廉政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因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滋育厚植廉洁从政底蕴基础,在全市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 ...查看


  •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
  • 第48卷第3期 2008年5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oI.48NO.3 May.2008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 ...查看


  • 古诗文的选择
  • 中国古诗文浩如烟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读完所有的一切,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读完所有的一切.当然经过三千年的文化积淀,的确也积累下了一些较为经典的东西,等着我们后人来学习.在白话文尚未兴起,成为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之前,&quo ...查看


  • 国学观后感
  • 国学观后感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的系列视频,翟教授是国学应用大师.书道家. 演讲家.国际tat学术体系创始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十大国 学应用金牌导师,是中国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 ...查看


  • 童蒙养正寓教于行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童蒙养正寓教于行 作者:童亚鸣 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03期 摘 要:小学低年龄段探索实施国学经典教育,是落实"童蒙养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查看


  • 小学生国学演讲稿范文
  • 篇一: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让经典的种子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