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教案

议 论 文 阅 读

闽侯县实验中学 黄文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近年中考议论文命题方向、考点

2、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和解答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简要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难点:运用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以阅读训练的形式,结合有关考点,理论结合实践,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明确命题方向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

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二、了解考查重点:

1、找出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2、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

3、“这”、“此”、“那”等代词的指代。要学会从前一句、前几句甚至前几段去找相关的内容。

4、某一论据的作用。要注意区别是以此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5、某一句子的含义。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

6、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三、结合阅读练习,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探讨解题方法

1、快速阅读短文《读书养气》

2、结合第1道题目,复习议论文的论点

我们先看第1题,这是个议论文阅读中的基本能力考查题。

这题的命题意图已从试题的字面上明确地体现出来。这题的目的是考查分析、判断

文章论点的能力。什么是文章的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

的灵魂和统帅。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中,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内

容。怎样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判断,中心论点应该是一个

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其次,把握中心论点是有规律可循的:

1、借助标题分析。有的标题就是论点,(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的标

题揭示论题,表明论述范围(九上《敬业与乐业》),因此分析标题有助于分析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开宗明义、

开门见山的写法(《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

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

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

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

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依据上述方法中的(2)很明显可以得出论点。这篇文章的结尾就是论点。

3、结合第2道题目,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法。 例证法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例证法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例证法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引证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喻证法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做对比,然后分析这样对比

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

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精通中考中《不完满才是人生》

附: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1.成为你自己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②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

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

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我们的课

堂也应该奉行这一法则。

③真的,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

④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运的园丁,绮丽多彩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

⑤卓而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⑥心中没有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悲;永远重复别人的学生,最为可惜; ,

最为可敬。喜欢沉默的学生,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喜欢说“是”的学生,

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的角色;喜欢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

辉的前程!

⑦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愿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喊道:“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⑧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

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你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你的心灵翱翔!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3、第③段中说:“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请你从正面或者反面说说为什么。(不超过40个

字) (4分)

4、根据上文的意思在第⑥段中画线处补填恰当的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1.张扬个性,成为你自己。(只答“成为你自己”扣2分) 2.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要求角度正确,言之有理,语言连贯。 4.例:不断塑造自己的学生或只有个性张扬的学生。

2.做一个终身读者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

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③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

以下特征——

④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⑤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

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

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⑥第二, 。

⑦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

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

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

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

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

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

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

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⑧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⑨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

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

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

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

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

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⑩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

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

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

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_。(4分)

2、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嗜好;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2分)

3、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作者这一论断。(4分)

4、第⑦段中加点的“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作者把图书市场上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

文中的话回答)(4分)

5、参与读书漫谈。在成长的历程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请你向同学们开列你推荐的书目(不

少于两个),并用一句话概括出其对提高人们灵魂品质的作用。(4分)

⑪ ⑫

参考答案:1.我们要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道理论证。 2.形成自己的阅读

趣味 3.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 4.有选择地阅读;追随

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 5.略

3.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

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

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

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

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

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

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

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

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

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

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

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

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

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

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

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

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

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

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

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

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

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

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

实和心灵的宁静。

1、“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 。(2分)

2、“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

么?(2分)

3、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

灵的财富?(4分)

4、“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

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2分)

5、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3分)

6、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

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

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2、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

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

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3、“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

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

合自己的领域。 4、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

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5、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

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 6、赞

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

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

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

自我和心灵。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得

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满院子

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

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

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车上贴

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是信封

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到它只

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是

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伟,所

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

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

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

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节,它

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花也不能决策,

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第九

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学

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人生的美丽并不全在于大处的壮阔,平凡的努力和奋斗的细节也很美。(或“大处有壮阔,

细节也很美”)(意思对即可) 2、(2分)示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邮差送信只是飞行员

从空中抓拍到的一个画面。(符合画面之间的关系,1分;想象合理,1分) 3、(2分)即使自己

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小人物,也要坚持高洁的操守,活出自己的精彩(1分),并且竭尽自己的所能

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毫不吝啬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1分)。(意思对即可) 4、(3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分),引出了所要议论的话题(1分),为下文的深入论述作了必要的铺垫(1分)。 5、(3分)(可同意,也可不同意,1分;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来谈,言之有理,2分)

议 论 文 阅 读

闽侯县实验中学 黄文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近年中考议论文命题方向、考点

2、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和解答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简要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难点:运用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以阅读训练的形式,结合有关考点,理论结合实践,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明确命题方向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

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二、了解考查重点:

1、找出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归纳中心论点。

2、论证方法,尤其是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其中对比论证要注意跨段的情形。

3、“这”、“此”、“那”等代词的指代。要学会从前一句、前几句甚至前几段去找相关的内容。

4、某一论据的作用。要注意区别是以此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的。

5、某一句子的含义。当然是指在文段中的特定意思,切勿自我胡乱发挥。

6、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三、结合阅读练习,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探讨解题方法

1、快速阅读短文《读书养气》

2、结合第1道题目,复习议论文的论点

我们先看第1题,这是个议论文阅读中的基本能力考查题。

这题的命题意图已从试题的字面上明确地体现出来。这题的目的是考查分析、判断

文章论点的能力。什么是文章的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

的灵魂和统帅。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中,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内

容。怎样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判断,中心论点应该是一个

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其次,把握中心论点是有规律可循的:

1、借助标题分析。有的标题就是论点,(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的标

题揭示论题,表明论述范围(九上《敬业与乐业》),因此分析标题有助于分析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开宗明义、

开门见山的写法(《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

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

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

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

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依据上述方法中的(2)很明显可以得出论点。这篇文章的结尾就是论点。

3、结合第2道题目,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法。 例证法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例证法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握例证法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证法。引证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喻证法。喻证法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对比鲜明,所以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首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做对比,然后分析这样对比

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的,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

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精通中考中《不完满才是人生》

附: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1.成为你自己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②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

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

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我们的课

堂也应该奉行这一法则。

③真的,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

④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运的园丁,绮丽多彩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

⑤卓而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⑥心中没有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悲;永远重复别人的学生,最为可惜; ,

最为可敬。喜欢沉默的学生,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喜欢说“是”的学生,

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的角色;喜欢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

辉的前程!

⑦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愿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喊道:“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⑧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

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你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你的心灵翱翔!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3、第③段中说:“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请你从正面或者反面说说为什么。(不超过40个

字) (4分)

4、根据上文的意思在第⑥段中画线处补填恰当的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1.张扬个性,成为你自己。(只答“成为你自己”扣2分) 2.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要求角度正确,言之有理,语言连贯。 4.例:不断塑造自己的学生或只有个性张扬的学生。

2.做一个终身读者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

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③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

以下特征——

④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⑤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

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

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

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⑥第二, 。

⑦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

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

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

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

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

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

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

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⑧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⑨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

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

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

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

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

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⑩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

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

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

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_。(4分)

2、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嗜好;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2分)

3、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作者这一论断。(4分)

4、第⑦段中加点的“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作者把图书市场上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

文中的话回答)(4分)

5、参与读书漫谈。在成长的历程中,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请你向同学们开列你推荐的书目(不

少于两个),并用一句话概括出其对提高人们灵魂品质的作用。(4分)

⑪ ⑫

参考答案:1.我们要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道理论证。 2.形成自己的阅读

趣味 3.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 4.有选择地阅读;追随

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 5.略

3.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

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

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

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

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

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

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

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

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

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

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

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

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

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

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

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

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

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

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

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

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

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

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

实和心灵的宁静。

1、“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 。(2分)

2、“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

么?(2分)

3、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

灵的财富?(4分)

4、“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

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2分)

5、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3分)

6、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

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

观点,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2、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

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

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3、“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

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

合自己的领域。 4、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

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5、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

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 6、赞

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

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

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

自我和心灵。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得

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满院子

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

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

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车上贴

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是信封

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到它只

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是

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伟,所

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

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

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

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节,它

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花也不能决策,

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1、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第九

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学

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分)人生的美丽并不全在于大处的壮阔,平凡的努力和奋斗的细节也很美。(或“大处有壮阔,

细节也很美”)(意思对即可) 2、(2分)示例:蔚蓝的天空中有一架飞机,邮差送信只是飞行员

从空中抓拍到的一个画面。(符合画面之间的关系,1分;想象合理,1分) 3、(2分)即使自己

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小人物,也要坚持高洁的操守,活出自己的精彩(1分),并且竭尽自己的所能

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毫不吝啬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1分)。(意思对即可) 4、(3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分),引出了所要议论的话题(1分),为下文的深入论述作了必要的铺垫(1分)。 5、(3分)(可同意,也可不同意,1分;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来谈,言之有理,2分)


相关文章

  • [不求甚解]教案1课时
  •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 2.学习道理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 ...查看


  • [懒惰的智慧]教案6
  • 学习重点: 1. 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 ...查看


  •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 教法:1.启发 ...查看


  • 议论文的写作教案
  • 议论文的写作教案 学习目标及重点: 1. 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2. 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包括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与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 学习方法: 讨论探究结合讲解 课时:两课时 课程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查看


  • 懒惰的智慧教案 1
  • <懒惰的智慧>教案 <懒惰的智慧> 学习重点: 1. 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 ...查看


  • 纵向展开议论文结(教案)
  • 纵向展开议论文结构(教案) [课前热身] 有感于校园"名牌热" 走进城区中学校园,观察一下中学生的穿着用度,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上存在一个误区--追求名牌,尤其是热衷于外国名牌. 运动衫要穿"耐克&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 中学部 九 年级上教案(试行)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2年8 月 日 此次授课内容属于教材第 一 单元,课题名称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 .通过研读章头语.透析教材和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本单元需 ...查看


  • 人生的境界5电子教案设计
  • 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科 目 人生的境界 语文 年 课 级 时 中职高二 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生的境界进行了阐述.作者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分为四个 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 ...查看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9
  •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阅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2. 通过分析理解作者论证材料的运用,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3. 诵读时注意本文议论文文体特点和散文化语句的有机融合,感受周国平作品的哲理与情感相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及板书设计
  •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 题 复习拼音.生字 第 1 课时 拼音.生字 1.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写 课 型 新授累计 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的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2.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