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模式:若干刺激特征,在时间上、空间上按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的组合,即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知觉的模式。即知觉某一对象到底是什么。
自上而下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判定现在事物。 自下而上加工:也称数据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启动效应:先前知识经验,对以后加工相关刺激起促进作用。(类似迁移)
直接启动效应:刺激前后相同,起到促进作用。
间接启动效应:刺激前后不同,但有相似、相关联。
结构优势效应: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到的有利的作用。
材料限制加工:受材料本身的刺激强度影响的加工模式。
资源限制加工:当前唤醒的资源,主观评价活动对注意多少的需求。
聚光灯效应:注意像光束一样具有集中、指向的作用。当被光照射到的事物,即能量分配到,也就被注意到了。没有被光照到的、并未消失,只是等待聚光灯再次照射,则这些刺激将被注意到。
自动加工:不受人工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控制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
工作记忆:兴奋、激活状态下的记忆。其中记忆要处理的信息为当前意识处理的信息和周围待处理的信息。
概念:
表象:
问题:通过一系列转化活动,从问题原始状态到达问题的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有一定的问题情境组成,从问题原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一个过程。
问题空间:更多强调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中有更多的结点,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步骤。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要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心理不应期:人的感受器官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抑制反应的时间。它是指反应过程中的一段时间,不是全部反应时间。
二、实例分析(书上熟悉以下提到的理论)
知觉
1. 小朋友对葡萄的识别,无论颜色、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小朋友均可知那是葡萄。 (原型说)
2. 告诉小孩那是菠萝,若干天后他会说那是萝卜。
(语音相似、模板匹配存储错误)
3.影子与人物匹配时,小朋友会选择某一特征,如小熊维尼的影子有帽子,成人是否也具有这种识别模式。
(特征说 一个特征来判断事物,依据其核心特质)
4. 看到一盘肉(白色)不知道是鸡肉、鱼肉还是兔肉,但尝了就知道了,这中间运用了那些模式识别。
(A .先视觉识别模式,失败后,再用味觉识别模式。 B. 经常接触,形成经验,特征说) 注意
1. 鸡尾酒效应:在嘈杂环境中有人说自己的名字便会注意到。
(衰减器模型)
2.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已是对刺激的意义进行分析,属于后期加工)
3. 问一元钱的背后的图案,你记不得,但是隐约有印象。
(衰减器模型)
4. 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能量分配模型(强调物的特征,而非两个物之间的特征。只能是两个通道而不是一个通道。))
自动加工7种典型错误(顺带熟悉控制加工理论)
1. 脱下工作服,本想换上衣服出去吃饭,却换上睡衣躺下睡觉。
(俘获错误:任务发生了细节改变,但进行加工时却为进行调整,只是还是例行原来的任务)
2. 本来去另一个房间拿东西,接了一个电话,于是忘记要干什么?
(遗漏错误:在自动加工中,中途干扰,重复整套、完整的加工)
3. 发动汽车后,受干扰分心了,汽车未熄火,却再次发动。
(固执错误:对自动加工中的环节存在一种“固执”连续,但受到干扰,任要保持自动加工的连续性、完整性)
4. 从超市回来,冰激凌放橱柜,盘子放冰箱。
(描述错误:出现一定具有偶然性,对有意行为的描述误以为正确而施加错误)
5. 打电话时,正在拨号时,旁边的一人说了一串数字,自己却按了别人说的数字。
(材料的驱动错误:在材料加工的过程中,正在诉诸的行为占据了优势,使未完成的行为发生错误。)
6. 在办公室等别人拜访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未接电话,却说请进。
(联想激活错误:强烈的联想造成自动加工的错误。)
7. 本来拿东西,到了却忘了来干什么,直到别人提示才想起。
(丧失激活错误:自动激活加工水平,致其无法进行到底。)
记忆
1. 经常停车的地方,由于停的位置不一样,而常常不知道自己停在那里,而在一个只去过
一次的地方,则你容易找到。
(干扰说)
2. 在自贡、重庆遇到老师会识别出来,但在自己家乡遇到老师则识别不出来。 (场依存性)
3. 提到“5。12”能想到当时的情景,而不容易想到自己学“九九乘法表”的情景。 (聚光灯效应、无意义——有意义,状态存在,后期加工)
问题解决还有一个题要考
三、比较
1. 认知加工与信息加工
异:(1)隐喻不同 . A. 信息加工:比作计算机 B. 联结加工:比作网络
(2)加工方式不同. A 信:线性加工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联:平行加工、并列加工(网状加工)
(3)对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有区别A 信:符号 B 联:结点
同:(1)研究对象:均是研究心理现象中的认知过程。
(2)研究内容:从外显行为研究人的内在认知。
(3)研究方法: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出声思考法、计算机模拟法、生物反馈仪、核磁共振、脑PC
2. 三种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主要缺陷
模板说 基本思想(1)记忆中储存有与外界模式一一对应的袖珍复本
(2)复本与外界刺激是最大程度的匹配,即可识别(有一定差异亦可) 缺陷 (1)增加了记忆负担
(2)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葡萄均认为是葡萄。 原型说 基本思想 (1)原型:概括化了的心理现象,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2)外界刺激与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从而得到识别。
缺陷 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
特征说 基本思想 (1)两个过程 特征分析:事物分割成多种特征。特征集合:找
到核心特征,提炼这些特征,从而进行整合。
(2)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再将其进行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进行
比较。
缺陷 (1)很难把握特征
(2)无法知道是先确定它是一个事物还是先确定特征。
(3)很难找到本质特征,虽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但受到自上而
下加工的影响。
3. 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
异: 过:四周有各种刺激,只有单一通道打开,其余的通道要被阻断。只能一类信息通
过通道,通道处于“全”或“无”的状态。
衰:多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其中一部分被强化,没有被强化的内容自然衰退了。(若
后续的某种刺激出现,能使未被强化的达到强化)
同:(1)均处在注意的前阶段
(2)两种模型的假设相同:均假设有一个过滤装置
(3)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与调节
4. 层次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 (114页)
要点写为: (1)基本思想 (2)实验证据 (3)不足、质疑之处
5. 同时扫描、继时扫描、保守性聚焦三者之间的比较。(160页)
一、 名词解释
模式:若干刺激特征,在时间上、空间上按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的组合,即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知觉的模式。即知觉某一对象到底是什么。
自上而下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判定现在事物。 自下而上加工:也称数据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启动效应:先前知识经验,对以后加工相关刺激起促进作用。(类似迁移)
直接启动效应:刺激前后相同,起到促进作用。
间接启动效应:刺激前后不同,但有相似、相关联。
结构优势效应: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到的有利的作用。
材料限制加工:受材料本身的刺激强度影响的加工模式。
资源限制加工:当前唤醒的资源,主观评价活动对注意多少的需求。
聚光灯效应:注意像光束一样具有集中、指向的作用。当被光照射到的事物,即能量分配到,也就被注意到了。没有被光照到的、并未消失,只是等待聚光灯再次照射,则这些刺激将被注意到。
自动加工:不受人工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控制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
工作记忆:兴奋、激活状态下的记忆。其中记忆要处理的信息为当前意识处理的信息和周围待处理的信息。
概念:
表象:
问题:通过一系列转化活动,从问题原始状态到达问题的目标状态。
问题解决:有一定的问题情境组成,从问题原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一个过程。
问题空间:更多强调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中有更多的结点,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步骤。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要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心理不应期:人的感受器官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抑制反应的时间。它是指反应过程中的一段时间,不是全部反应时间。
二、实例分析(书上熟悉以下提到的理论)
知觉
1. 小朋友对葡萄的识别,无论颜色、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小朋友均可知那是葡萄。 (原型说)
2. 告诉小孩那是菠萝,若干天后他会说那是萝卜。
(语音相似、模板匹配存储错误)
3.影子与人物匹配时,小朋友会选择某一特征,如小熊维尼的影子有帽子,成人是否也具有这种识别模式。
(特征说 一个特征来判断事物,依据其核心特质)
4. 看到一盘肉(白色)不知道是鸡肉、鱼肉还是兔肉,但尝了就知道了,这中间运用了那些模式识别。
(A .先视觉识别模式,失败后,再用味觉识别模式。 B. 经常接触,形成经验,特征说) 注意
1. 鸡尾酒效应:在嘈杂环境中有人说自己的名字便会注意到。
(衰减器模型)
2.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已是对刺激的意义进行分析,属于后期加工)
3. 问一元钱的背后的图案,你记不得,但是隐约有印象。
(衰减器模型)
4. 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能量分配模型(强调物的特征,而非两个物之间的特征。只能是两个通道而不是一个通道。))
自动加工7种典型错误(顺带熟悉控制加工理论)
1. 脱下工作服,本想换上衣服出去吃饭,却换上睡衣躺下睡觉。
(俘获错误:任务发生了细节改变,但进行加工时却为进行调整,只是还是例行原来的任务)
2. 本来去另一个房间拿东西,接了一个电话,于是忘记要干什么?
(遗漏错误:在自动加工中,中途干扰,重复整套、完整的加工)
3. 发动汽车后,受干扰分心了,汽车未熄火,却再次发动。
(固执错误:对自动加工中的环节存在一种“固执”连续,但受到干扰,任要保持自动加工的连续性、完整性)
4. 从超市回来,冰激凌放橱柜,盘子放冰箱。
(描述错误:出现一定具有偶然性,对有意行为的描述误以为正确而施加错误)
5. 打电话时,正在拨号时,旁边的一人说了一串数字,自己却按了别人说的数字。
(材料的驱动错误:在材料加工的过程中,正在诉诸的行为占据了优势,使未完成的行为发生错误。)
6. 在办公室等别人拜访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未接电话,却说请进。
(联想激活错误:强烈的联想造成自动加工的错误。)
7. 本来拿东西,到了却忘了来干什么,直到别人提示才想起。
(丧失激活错误:自动激活加工水平,致其无法进行到底。)
记忆
1. 经常停车的地方,由于停的位置不一样,而常常不知道自己停在那里,而在一个只去过
一次的地方,则你容易找到。
(干扰说)
2. 在自贡、重庆遇到老师会识别出来,但在自己家乡遇到老师则识别不出来。 (场依存性)
3. 提到“5。12”能想到当时的情景,而不容易想到自己学“九九乘法表”的情景。 (聚光灯效应、无意义——有意义,状态存在,后期加工)
问题解决还有一个题要考
三、比较
1. 认知加工与信息加工
异:(1)隐喻不同 . A. 信息加工:比作计算机 B. 联结加工:比作网络
(2)加工方式不同. A 信:线性加工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联:平行加工、并列加工(网状加工)
(3)对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有区别A 信:符号 B 联:结点
同:(1)研究对象:均是研究心理现象中的认知过程。
(2)研究内容:从外显行为研究人的内在认知。
(3)研究方法: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出声思考法、计算机模拟法、生物反馈仪、核磁共振、脑PC
2. 三种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主要缺陷
模板说 基本思想(1)记忆中储存有与外界模式一一对应的袖珍复本
(2)复本与外界刺激是最大程度的匹配,即可识别(有一定差异亦可) 缺陷 (1)增加了记忆负担
(2)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葡萄均认为是葡萄。 原型说 基本思想 (1)原型:概括化了的心理现象,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2)外界刺激与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从而得到识别。
缺陷 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
特征说 基本思想 (1)两个过程 特征分析:事物分割成多种特征。特征集合:找
到核心特征,提炼这些特征,从而进行整合。
(2)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再将其进行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进行
比较。
缺陷 (1)很难把握特征
(2)无法知道是先确定它是一个事物还是先确定特征。
(3)很难找到本质特征,虽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但受到自上而
下加工的影响。
3. 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
异: 过:四周有各种刺激,只有单一通道打开,其余的通道要被阻断。只能一类信息通
过通道,通道处于“全”或“无”的状态。
衰:多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其中一部分被强化,没有被强化的内容自然衰退了。(若
后续的某种刺激出现,能使未被强化的达到强化)
同:(1)均处在注意的前阶段
(2)两种模型的假设相同:均假设有一个过滤装置
(3)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与调节
4. 层次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 (114页)
要点写为: (1)基本思想 (2)实验证据 (3)不足、质疑之处
5. 同时扫描、继时扫描、保守性聚焦三者之间的比较。(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