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名目繁多的早教班不断刺激着年轻家长们的神经。即便一周只上一两节课,一年的学费也超万元;一节上百元的特色班,不过是教婴儿学学爬。有人戏称,这是幼儿EMBA(E代表早期),惊呼早教贵过高等教育。
“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已经晚了两天。”面对早教机构这种莫名其妙的宣传,许多年轻家长并不淡定。面对高企的学费、良莠不齐的师资和课程,家长们该如何替孩子选择人生的第一步?
早教很火很强大,但是去还是不去,家长们很难很纠结。
·观点碰撞·
■18个月练瑜伽,3岁学高尔夫,幸福童年在哪里
现在做父母,最怕的是啥?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应着需求,合格的与不合格的、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悄然兴起。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在早教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早教中心达到5112家,同比新增33.6%。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正因为如此,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早教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开端,早就兴起。我们国家在早教的研究和实践上,其实只算是个后来者。
也惟其因为是后来者,既缺少早教的科学研究,也缺少严格的实践标准,以致在早教上问题多多。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曲解早期教育,片面强调提前开发智力,超前接受知识教育,逼着孩子识字、学英语、学数学、学画画、学钢琴……5岁的孩子念 “EMBA”,3岁的娃娃学习高尔夫,18个月的幼儿开始练瑜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早教噱头。
国内的早教市场,最大问题是借着国人对早期教育的一知半解,拉了洋品牌糊弄人。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用灌输的方法、过度的教育来拔苗助长,让孩子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失去对真、善、美的亲近与热爱。(李北陵)
■越早学,长大了未必越想学
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其次中考成为关键点,接着“小升初”是拐点,接下来又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幼儿教育,现在,教育关口前移到了0-3岁宝宝的身上。
教育关口前移,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毕竟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棵独苗,抓好、抓早教育的起点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但越早学习,是否意味着孩子们今后越爱学习、越想学习?
近年来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关口前移”存在一定负面效应。越是受关口前移影响的学生,上大学后越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对学习失去兴趣。比较中美教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学生小时候玩得多,学得少,进入大学后学习自主性却比较强;我国学生从小就背上重重的书包,苦读12年,考上大学后不少人却出现厌学。这显然值得过度追捧“幼儿EMBA”的家长警惕。
分析让孩子们上早教的父母,无非是希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可是,因为没经验、没时间,而过度依赖早教机构,并非有益。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给幼儿更多拥抱、触摸和亲吻,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养成。因此,与其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于“幼儿EMBA”,不如多挤出些时间陪陪孩子、抱抱孩子、吻吻孩子。(宁波)
■天价早教,影响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幼儿阶段,人的认知风格、行为方式、人格特征都可能在形成之中。从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都是全免费的。即使一些没有实施学前教育全免费的国家和地区,公立的幼儿园收费也很低廉。
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来看,学前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不应徘徊在义务教育之外。然而,我国目前由于没有真正将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这直接影响了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私立幼儿园的兴起,使幼儿教育的趋利性更为明显。天价早教就是一例。它使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等特征难以得到发挥,无疑影响到幼儿教育对人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使素质教育失去了最基础的支撑。(郑文)
■教孩子的任务不可能由家长全包
目前大多数“4-2-1”家庭结构中,年轻人上班没时间,孩子几乎都是老人带。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往往按老经验“带”孩子,重“养”轻教,认为树大自然直。但孩子是教养出来的,只是养好了还不够,教更为重要。
而时代在前进,资讯大爆炸,过去的一些育儿方法现在都过时了,家长的育儿方法也要改进。当然,有些家长买了很多书阅读,从书本上找育儿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把大量的育儿书都看完?估计书未看完,孩子已长大,智力和情感发育的敏感期已错过。
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教孩子的任务不可能由家长全部包揽,可以借助社会上专业的早教机构。早教中心也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有很多年形成的宝贵经验,具有可操性和针对性,比没什么经验的家长自己去慢慢探索好得多。(魏蜀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是一个“70后”,在我们小时候还没有早教班。做父母的一般都是在忙完工作后,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读书写字,陪孩子做游戏。因为没有课程计划的约束,没有教室的禁锢,常常是随心所欲地去教孩子。可能是在街上,忽然来了兴致,所以就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可能是忽然看到了一只小鸟,所以就教孩子“鸟”字;可能是在下班路上听到一首儿歌,觉得挺美,于是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唱给孩子听;可能是看到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争玩具,于是就即兴讲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能是见孩子捡到东西,教他换位思考,想一下失主的焦灼,然后尽快返还;还可能是碰到某家儿女为老人洗脚,于是便讲起行孝美德……这样的教育方式,很亲切,很容易被孩子接受,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其实,大可不必去追“早教”风,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与其花钱早教,不如用心自教。上不上早教班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做父母的能少找些借口,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身体力行地去教孩子。也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崔红玲)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投入不足
早教贵过高教,归根结底还是“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反映。“入园难入园贵”说到底是百姓对早教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早教资源的供给不足所致。解决此矛盾,抑制需求是行不通的,唯一出路是提供更多的早教资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年底就针对发展学前教育问题给出了思路,即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和加大政府公共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实际上,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有相同表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早教体制走市场化道路,具体表现为公办幼儿园规模的缩小和教育部门在早教领域投入的不足。从全国来看,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等普惠性资源只有4.9万所,比1995年的15.9万所减少了2/3。与此同时,早教投入占教育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均不到1.3%,而这一数据与国际上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显然,一方面,人们对早教资源的需求在增长,而幼儿园数量在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对早教投入不足,必然意味着国民将支付过高的学前教育成本。市场的失灵,更提醒教育部门有必要重新评估其在早教中的自身责任。这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邓子庆)
·早教之“是”与“非”·
leecx:我觉得要先弄清楚“早教”的含义。不是说要认多少字,会背几首儿歌。我理解的是:培养孩子一个健康向上自信的人格,对某件事的专注,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这些,应该属于早教的内容。
luceliu:早教不是功利性的显摆。在我来看,早教是为孩子打基础的!给他健康的体魄,乐观的性格,不屈的毅力,优秀的记忆力,还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豆儿子:我的观念可能有点老土。我一直不主张去什么早教机构,在6岁之前我觉得孩子就应该玩,特别应该到大自然中去玩。我们做家长的能多陪孩子玩就尽量陪孩子玩。我现在就觉得养孩子没有别的,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虾米妈:一节“交际课”45分钟150元,上课内容就是让一两岁的孩子们互相认识。我觉得没必要去。同一个小区的家长们经常带孩子到小区转转,主动找其他家长交流,比上这个班省钱多了。
妞爸:看家长的经济实力吧,经济宽裕的可以去上,就当花钱买个玩的地方。我女儿一岁多时也想让她去上,但早教的费用让我望而却步,只好作罢。现在我女儿3岁了,一直都是我带,她的性格很好,能跟陌生的小朋友玩起来,今年3月份顺利度过了幼儿园的入园试读期。
joyce099:早教机构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早教中心也很多,家长应该多考察,多听已加入机构的家长意见。不过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早教老师就是父母。
小洋乖乖:我们去上过两次试听课,孩子喜欢得不行,但价钱不是我能承受的,只有放弃。
兔妈:其实早教教的不是孩子,是家长。短短的45分钟,孩子能学到什么、记住什么?作为上班一族、没有更多时间学习教育的家长,如果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报个早教班。家长可以从早教中心的老师那里学习到如何与孩子相处、游戏、互动、处理情绪和突发事件等。
chuangye: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早教,3岁之前的智力开启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影响,可是等到3岁之后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宝宝跟别的小朋友拉开了距离。虽说早教并不一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是却锻炼了宝宝,跟陌生小朋友能够打成一片。
凌桃桃:说白了,上不上早教课最关键的还是围绕一个“钱”字。如果早教中心收费不是那么贵,甚至免费的话,不管上课内容是不是千篇一律、老师是不是因材施教,我看家长们都会跑去上。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早教费用太贵!
如今,各种名目繁多的早教班不断刺激着年轻家长们的神经。即便一周只上一两节课,一年的学费也超万元;一节上百元的特色班,不过是教婴儿学学爬。有人戏称,这是幼儿EMBA(E代表早期),惊呼早教贵过高等教育。
“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已经晚了两天。”面对早教机构这种莫名其妙的宣传,许多年轻家长并不淡定。面对高企的学费、良莠不齐的师资和课程,家长们该如何替孩子选择人生的第一步?
早教很火很强大,但是去还是不去,家长们很难很纠结。
·观点碰撞·
■18个月练瑜伽,3岁学高尔夫,幸福童年在哪里
现在做父母,最怕的是啥?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应着需求,合格的与不合格的、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悄然兴起。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在早教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早教中心达到5112家,同比新增33.6%。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正因为如此,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早教被视为终身教育的开端,早就兴起。我们国家在早教的研究和实践上,其实只算是个后来者。
也惟其因为是后来者,既缺少早教的科学研究,也缺少严格的实践标准,以致在早教上问题多多。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曲解早期教育,片面强调提前开发智力,超前接受知识教育,逼着孩子识字、学英语、学数学、学画画、学钢琴……5岁的孩子念 “EMBA”,3岁的娃娃学习高尔夫,18个月的幼儿开始练瑜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早教噱头。
国内的早教市场,最大问题是借着国人对早期教育的一知半解,拉了洋品牌糊弄人。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用灌输的方法、过度的教育来拔苗助长,让孩子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失去对真、善、美的亲近与热爱。(李北陵)
■越早学,长大了未必越想学
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其次中考成为关键点,接着“小升初”是拐点,接下来又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幼儿教育,现在,教育关口前移到了0-3岁宝宝的身上。
教育关口前移,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毕竟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棵独苗,抓好、抓早教育的起点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但越早学习,是否意味着孩子们今后越爱学习、越想学习?
近年来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关口前移”存在一定负面效应。越是受关口前移影响的学生,上大学后越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对学习失去兴趣。比较中美教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学生小时候玩得多,学得少,进入大学后学习自主性却比较强;我国学生从小就背上重重的书包,苦读12年,考上大学后不少人却出现厌学。这显然值得过度追捧“幼儿EMBA”的家长警惕。
分析让孩子们上早教的父母,无非是希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可是,因为没经验、没时间,而过度依赖早教机构,并非有益。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给幼儿更多拥抱、触摸和亲吻,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养成。因此,与其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于“幼儿EMBA”,不如多挤出些时间陪陪孩子、抱抱孩子、吻吻孩子。(宁波)
■天价早教,影响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在幼儿阶段,人的认知风格、行为方式、人格特征都可能在形成之中。从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都是全免费的。即使一些没有实施学前教育全免费的国家和地区,公立的幼儿园收费也很低廉。
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来看,学前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不应徘徊在义务教育之外。然而,我国目前由于没有真正将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这直接影响了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私立幼儿园的兴起,使幼儿教育的趋利性更为明显。天价早教就是一例。它使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等特征难以得到发挥,无疑影响到幼儿教育对人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使素质教育失去了最基础的支撑。(郑文)
■教孩子的任务不可能由家长全包
目前大多数“4-2-1”家庭结构中,年轻人上班没时间,孩子几乎都是老人带。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往往按老经验“带”孩子,重“养”轻教,认为树大自然直。但孩子是教养出来的,只是养好了还不够,教更为重要。
而时代在前进,资讯大爆炸,过去的一些育儿方法现在都过时了,家长的育儿方法也要改进。当然,有些家长买了很多书阅读,从书本上找育儿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把大量的育儿书都看完?估计书未看完,孩子已长大,智力和情感发育的敏感期已错过。
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教孩子的任务不可能由家长全部包揽,可以借助社会上专业的早教机构。早教中心也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有很多年形成的宝贵经验,具有可操性和针对性,比没什么经验的家长自己去慢慢探索好得多。(魏蜀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是一个“70后”,在我们小时候还没有早教班。做父母的一般都是在忙完工作后,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读书写字,陪孩子做游戏。因为没有课程计划的约束,没有教室的禁锢,常常是随心所欲地去教孩子。可能是在街上,忽然来了兴致,所以就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可能是忽然看到了一只小鸟,所以就教孩子“鸟”字;可能是在下班路上听到一首儿歌,觉得挺美,于是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唱给孩子听;可能是看到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争玩具,于是就即兴讲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能是见孩子捡到东西,教他换位思考,想一下失主的焦灼,然后尽快返还;还可能是碰到某家儿女为老人洗脚,于是便讲起行孝美德……这样的教育方式,很亲切,很容易被孩子接受,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其实,大可不必去追“早教”风,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与其花钱早教,不如用心自教。上不上早教班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做父母的能少找些借口,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身体力行地去教孩子。也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崔红玲)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投入不足
早教贵过高教,归根结底还是“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反映。“入园难入园贵”说到底是百姓对早教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早教资源的供给不足所致。解决此矛盾,抑制需求是行不通的,唯一出路是提供更多的早教资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年底就针对发展学前教育问题给出了思路,即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和加大政府公共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实际上,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有相同表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早教体制走市场化道路,具体表现为公办幼儿园规模的缩小和教育部门在早教领域投入的不足。从全国来看,教育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集体办园等普惠性资源只有4.9万所,比1995年的15.9万所减少了2/3。与此同时,早教投入占教育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均不到1.3%,而这一数据与国际上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显然,一方面,人们对早教资源的需求在增长,而幼儿园数量在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对早教投入不足,必然意味着国民将支付过高的学前教育成本。市场的失灵,更提醒教育部门有必要重新评估其在早教中的自身责任。这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活,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邓子庆)
·早教之“是”与“非”·
leecx:我觉得要先弄清楚“早教”的含义。不是说要认多少字,会背几首儿歌。我理解的是:培养孩子一个健康向上自信的人格,对某件事的专注,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这些,应该属于早教的内容。
luceliu:早教不是功利性的显摆。在我来看,早教是为孩子打基础的!给他健康的体魄,乐观的性格,不屈的毅力,优秀的记忆力,还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豆儿子:我的观念可能有点老土。我一直不主张去什么早教机构,在6岁之前我觉得孩子就应该玩,特别应该到大自然中去玩。我们做家长的能多陪孩子玩就尽量陪孩子玩。我现在就觉得养孩子没有别的,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虾米妈:一节“交际课”45分钟150元,上课内容就是让一两岁的孩子们互相认识。我觉得没必要去。同一个小区的家长们经常带孩子到小区转转,主动找其他家长交流,比上这个班省钱多了。
妞爸:看家长的经济实力吧,经济宽裕的可以去上,就当花钱买个玩的地方。我女儿一岁多时也想让她去上,但早教的费用让我望而却步,只好作罢。现在我女儿3岁了,一直都是我带,她的性格很好,能跟陌生的小朋友玩起来,今年3月份顺利度过了幼儿园的入园试读期。
joyce099:早教机构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早教中心也很多,家长应该多考察,多听已加入机构的家长意见。不过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早教老师就是父母。
小洋乖乖:我们去上过两次试听课,孩子喜欢得不行,但价钱不是我能承受的,只有放弃。
兔妈:其实早教教的不是孩子,是家长。短短的45分钟,孩子能学到什么、记住什么?作为上班一族、没有更多时间学习教育的家长,如果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报个早教班。家长可以从早教中心的老师那里学习到如何与孩子相处、游戏、互动、处理情绪和突发事件等。
chuangye: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早教,3岁之前的智力开启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影响,可是等到3岁之后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宝宝跟别的小朋友拉开了距离。虽说早教并不一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可是却锻炼了宝宝,跟陌生小朋友能够打成一片。
凌桃桃:说白了,上不上早教课最关键的还是围绕一个“钱”字。如果早教中心收费不是那么贵,甚至免费的话,不管上课内容是不是千篇一律、老师是不是因材施教,我看家长们都会跑去上。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早教费用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