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理解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爱与理解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

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

的责任。

一、教育案例

张鹿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对小眼睛,外表蛮招人喜

欢的,可是他却是让所有教师最头疼的一个学生。他最大的特点就

是爱哭,一有什么不顺意的,就会大哭大闹,而且不分时间、场合。

有一次,他没戴红领巾,执勤同学给他扣了分,这下可惹恼了他,

蹲在教室门口嚎啕大哭,不让其他同学进教室。上课铃声响后,其

他班级都在安静的上课,可他还堵着教室不让同学进门,自己还大

声的哭喊,弄得全校都听到他的哭声,最后在几位教师的劝说下他

才平息。

他爱惹事,自控力差。课堂上坐不住,一会儿和周围的同学讲讲

话,一会儿在座位上站站坐坐、摇摇摆摆,一会儿又玩起铅笔等文

具,敲敲打打,弄出些噪音来。课间喜欢逗同学,或随意拿同学的

东西,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他脾气很坏,容易激动,没说上几句

就和同学吵了起来,而且犯了错还死不认账,总把责任推卸给对方,

因此,班中没有一个同学愿和他交往。

二、案例分析

1. 家庭教育。通过分析与了解,笔者得知他父母两边的老人就张

鹿一个男孩,老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张鹿自然是四位老人的

“掌上明珠”。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 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

子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而且,由于他们文

化素质有限,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习惯用金钱表达自

己的疼爱之心。所以孩子有什么要求,老人总会尽量满足他;有时

不能满足他,他就大哭大闹,老人最后也只得依了他。所以,哭闹

成了他制胜的“法宝”。他家的玩具较多,一有空就不停地摆弄,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多动的习惯。犯了错,父母要批评教育,老人

就会加以袒护,帮他扛下责任,从而造成他责任意识薄弱,遇事不

能勇敢承担。

2. 同学的排斥。班上的男同学大都活泼、聪明、机灵、性格外向,

而张鹿在班上总是那么“显眼”:考试不及格,题目做错、值日逃

跑„„甚至只要提到今天谁做错了题,其他同学都会异口同声说是

张鹿。这种歧视导致张鹿更加自卑、自闭,被排斥群体之外。他不

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作为一个10岁的男孩,不能

被集体所接受,不能和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内心的孤独是可想而知

的。

三、教育措施

1. 搁置一角,冷处理。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张鹿没有带跳绳, 因

为害怕教师批评,他就硬抢一位女同学的跳绳。这位同学肯定不同

意, 于是他就肆无忌惮地坐在教室里大哭。学生来报告,笔者一听

很生气,就对其他学生说:“不要去睬他,让他闹,你们都去上体

育课吧!”说完,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离开教室,笔者也不放心, 过了十分钟,派同学到教室去看他。一

会儿学生回来说:“老师,张鹿他不哭了,在做作业呢!”这是笔者

没料到的。由此,笔者找到了对付他哭闹的方法——冷处理。过后,

笔者再找个时间和他谈话,让他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进行反省,并引

导他懂得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正确处理。在几次这样的教

育、引导下,张鹿在学校哭闹的行为逐渐减少了。

2. 同学之间学会帮助。张鹿课间经常招惹女同学。经过与他谈话,

笔者得知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在班级中没有同伴。他是孤独的,可是

他又怕孤独,所以,尽管会得罪同学,但是能摆脱这样一种孤独感,

他也毫不在乎。当笔者问他愿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时, 他毫

不犹豫地表示肯定。应该说,他还是希望能融入到集体中来的。笔

者决定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

首先要让学生全面地看待张鹿,要看到他的不足,更要看到他的

优点。笔者利用各种时机,对张鹿的优点进行表扬。如课上认真听

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按时完成,既正确又清楚。当听到这些表

扬时,学生都不由得向他投去了认可的目光。在此基础上,笔者纠

正了学生对他的错误认识,并鼓励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一起

克服缺点。在笔者的发动下,学习委员常和他一起学习、做作业,

遇到他不会的就耐心地教他;纪律委员课间不时监督他的不文明行

为,发现后及时制止;课间,同学主动找他聊天;活动中,大家热

情邀请他参加„„在集体的力量下,张鹿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

置,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3. 家校配合。张鹿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

影响。要转变他的行为,家庭教育方法也得要改变。为此,笔者和

他父母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谈话:老人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宠着,

特别是对他哭闹的行为要严肃对待。要培养他在家的责任意识,适

当地分给他一些家务劳动。父母要经常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不要

动不动就呵斥、打骂,要多和他谈心、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

态,并做相应的指导。

四、教育反思

在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像张鹿这样的学生,面对他们,教

师要不怕麻烦,要认真地寻找良策。对待学生要心存期待, 给学生

更多的爱和理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探查他们的思想动态,

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

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爱与理解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

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

的责任。

一、教育案例

张鹿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对小眼睛,外表蛮招人喜

欢的,可是他却是让所有教师最头疼的一个学生。他最大的特点就

是爱哭,一有什么不顺意的,就会大哭大闹,而且不分时间、场合。

有一次,他没戴红领巾,执勤同学给他扣了分,这下可惹恼了他,

蹲在教室门口嚎啕大哭,不让其他同学进教室。上课铃声响后,其

他班级都在安静的上课,可他还堵着教室不让同学进门,自己还大

声的哭喊,弄得全校都听到他的哭声,最后在几位教师的劝说下他

才平息。

他爱惹事,自控力差。课堂上坐不住,一会儿和周围的同学讲讲

话,一会儿在座位上站站坐坐、摇摇摆摆,一会儿又玩起铅笔等文

具,敲敲打打,弄出些噪音来。课间喜欢逗同学,或随意拿同学的

东西,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他脾气很坏,容易激动,没说上几句

就和同学吵了起来,而且犯了错还死不认账,总把责任推卸给对方,

因此,班中没有一个同学愿和他交往。

二、案例分析

1. 家庭教育。通过分析与了解,笔者得知他父母两边的老人就张

鹿一个男孩,老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张鹿自然是四位老人的

“掌上明珠”。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 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

子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而且,由于他们文

化素质有限,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习惯用金钱表达自

己的疼爱之心。所以孩子有什么要求,老人总会尽量满足他;有时

不能满足他,他就大哭大闹,老人最后也只得依了他。所以,哭闹

成了他制胜的“法宝”。他家的玩具较多,一有空就不停地摆弄,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多动的习惯。犯了错,父母要批评教育,老人

就会加以袒护,帮他扛下责任,从而造成他责任意识薄弱,遇事不

能勇敢承担。

2. 同学的排斥。班上的男同学大都活泼、聪明、机灵、性格外向,

而张鹿在班上总是那么“显眼”:考试不及格,题目做错、值日逃

跑„„甚至只要提到今天谁做错了题,其他同学都会异口同声说是

张鹿。这种歧视导致张鹿更加自卑、自闭,被排斥群体之外。他不

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作为一个10岁的男孩,不能

被集体所接受,不能和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内心的孤独是可想而知

的。

三、教育措施

1. 搁置一角,冷处理。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张鹿没有带跳绳, 因

为害怕教师批评,他就硬抢一位女同学的跳绳。这位同学肯定不同

意, 于是他就肆无忌惮地坐在教室里大哭。学生来报告,笔者一听

很生气,就对其他学生说:“不要去睬他,让他闹,你们都去上体

育课吧!”说完,气冲冲地走出教室。

离开教室,笔者也不放心, 过了十分钟,派同学到教室去看他。一

会儿学生回来说:“老师,张鹿他不哭了,在做作业呢!”这是笔者

没料到的。由此,笔者找到了对付他哭闹的方法——冷处理。过后,

笔者再找个时间和他谈话,让他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进行反省,并引

导他懂得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正确处理。在几次这样的教

育、引导下,张鹿在学校哭闹的行为逐渐减少了。

2. 同学之间学会帮助。张鹿课间经常招惹女同学。经过与他谈话,

笔者得知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在班级中没有同伴。他是孤独的,可是

他又怕孤独,所以,尽管会得罪同学,但是能摆脱这样一种孤独感,

他也毫不在乎。当笔者问他愿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时, 他毫

不犹豫地表示肯定。应该说,他还是希望能融入到集体中来的。笔

者决定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

首先要让学生全面地看待张鹿,要看到他的不足,更要看到他的

优点。笔者利用各种时机,对张鹿的优点进行表扬。如课上认真听

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按时完成,既正确又清楚。当听到这些表

扬时,学生都不由得向他投去了认可的目光。在此基础上,笔者纠

正了学生对他的错误认识,并鼓励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一起

克服缺点。在笔者的发动下,学习委员常和他一起学习、做作业,

遇到他不会的就耐心地教他;纪律委员课间不时监督他的不文明行

为,发现后及时制止;课间,同学主动找他聊天;活动中,大家热

情邀请他参加„„在集体的力量下,张鹿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

置,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3. 家校配合。张鹿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

影响。要转变他的行为,家庭教育方法也得要改变。为此,笔者和

他父母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谈话:老人要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宠着,

特别是对他哭闹的行为要严肃对待。要培养他在家的责任意识,适

当地分给他一些家务劳动。父母要经常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不要

动不动就呵斥、打骂,要多和他谈心、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

态,并做相应的指导。

四、教育反思

在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像张鹿这样的学生,面对他们,教

师要不怕麻烦,要认真地寻找良策。对待学生要心存期待, 给学生

更多的爱和理解,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探查他们的思想动态,

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

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 爱是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 爱是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2014年国培计划"学习感悟 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丈八镇中心小学 李玉红 李镇西说得好"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 ...查看


  • [架起沟通的桥梁]赛课
  • 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 期望,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法 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 ...查看


  • 心灵的桥梁
  •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7-03-13 22:40 - 阅读:823 - 评论:6 曾几何时,我们惆怅失落,悲观绝望:曾几何时,我们兴高采烈,雀跃欢呼:曾几何时,我们几分忧伤几分喜悦--,谁能否认,这不是我们的心灵产生了距离?其 ...查看


  • 我的数学日记
  • 通过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刘兴起 通过学生的数学交流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交流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 ...查看


  • 理解是构建心灵的桥梁
  • 理解是构建心灵的桥梁 湖北考生 人们的心灵好像河的两岸,中间隔着浩浩荡荡的河水,而河的两岸则平行无限延伸,永不相交,永不重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理解,就像河流两岸没有桥梁永远不相往来,互相看不到对岸的风景,也得不到对岸人的帮助. 反之,人与 ...查看


  • 我的人生因学生而美丽
  • 摘要:班主任工作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班主任 和谐 疏导 宽容 心理健康 当家乡的田野绿得正浓,山坡的野菊花开得正艳时,我独自一人背起行囊,沿着山间的小路,开始从一名学 ...查看


  • 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 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班里有个男孩叫扬,身材高高大大,长得很结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里常闪过一丝狡黠的目光.活泼好动是他最大的特点.课间活跃在教室内外,常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抛到九霄云外,等到提醒他交作业,字迹便龙飞凤舞 ...查看


  • 同理心,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 怎么想的?" "我什么都没想过,我脑子一片空白!" 猛然听到这样一句话,再看看他脸上那不屑的表情,我明白他此时在闹情绪了.于是,我跟他说:"你一直以来成绩都这么优秀,这次考砸了,老师相信你肯定已经想过 ...查看


  • 如何当一位日语好老师
  • 试论如何当一位日语的好老师 摘要:日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这一切的一切,在学生的心目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