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王爱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7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孩子们大都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热爱学习,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也比较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看注音的有插图的课外书,好奇心、求知欲都较强,有个别阅读素养高的孩子能阅读不注音的读本,而且看完后,能说出主要内容,对印象深刻的场景也能描述。但有小部分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阅读能力偏低,对背诵感到比较厌烦,有阅读畏难情绪。

二、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 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

1、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低年级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孩子在博览群书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书本向生活拓展,从而形成一种自主、持久、愉快的健康 阅读氛围。

四、具体措施:

1、营造读书氛围,激发读书激情。 (1)老师在中午到校至上前这段时间坐在班级,和学生一起,师生同读,做学生的榜 样 2、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1)阅读课上,老师要认真上好阅读课。 (2)每周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情况。班级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 比赛等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评价促进阅读。 每周总结评比“读书小能手”,年级每月评比一次“读书小能手”,一学期开展一 次讲故事比赛

五、进度及内容安排

对孩子身心有益健康的、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同步阅读》、《弟子规图说》、《小学生时代》等每个孩子都拥有的课外书为基础,加上孩子自选的图书,阅读 面和阅读量因孩子的阅读能力而适时调整。

1、读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一定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读哪些课外书吗?

2、评选阅读之星

3、小结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议读法。

(1)、小组派学生上台说说书籍的名称或故事的大概情节。

(2)、评比阅读之星。

(3)、明确议读法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见解,与人讨论,求得正确答案。

二、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1、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采用议读法

2、点拨议读法的基本方法:

①选阅读文章,找出不懂的地方。

②把不懂的地方概括成问题。

③把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议,以求得正确的答案。

3、出示一篇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根据方法进行阅读议论

4、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默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①老虎为什么会没有牙齿?

②狐狸用什么方法把老虎的牙齿拔掉?

3、小组交流。①老虎吃了狐狸送来的糖,还听信狐狸的话不刷牙,牙齿全蛀了,全给狐狸拔掉了,所以没有牙。②狐狸用给老虎送糖和骗老虎不刷牙,让老虎的牙全蛀了,才把老虎的牙全拔掉了。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议读的经过。

三、实践体验,巩固方法。

1、请小朋友读《聪明的小蚂蚁》一文,你有哪些问题?运用议读法进行阅读?

2、交流议读的好处和注意点。

好处:

3、给议读好的学生发奖。 1、学生自读,划出问题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用学到的方法说说议读有什么好处?又该注意些什么?①帮助我们很快理解内容,解决疑难。②培养我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注意①问题要找准。

②问题的概括得明确,让人明白你问题的要求。

四、课外拓展、巩固延伸

布置作业:回家阅读或在课文预习中使用。

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如果能把自己了解的记下来,就更好了。

《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夏洛的网》及其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阅读《夏洛的网》中的内容简介及片断章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语言文字的魅力,具有强烈的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3、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学会读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蜘蛛吧?你对蜘蛛了解多少? 当看到天花板或墙角有蜘蛛网时,你们一般是怎样对待的?

2、今天我们班级读书会也向大家推荐那么一只蜘蛛和它的网——书名是《夏洛的网》,读了此书保你对蜘蛛刮目相看。这是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美国著名作家怀特,用了10万多字, 22个章节,向我们呈献了一个令无数看过的人都无法忘怀的蜘蛛和小猪的故事。

3、看封面,你获得什么信息?

4、那么,这个名叫夏洛的蜘蛛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夏洛】它织的网除了会网苍蝇、甲虫等, 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

二、读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是对故事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1、学生读

2、自由交流:故事的发生的地点

主人公:夏洛、威尔伯【板书:威尔伯】(外国人的姓名,地名翻译过来,追求的是音相近,所以我们读时,不用咬字咬得太准。)

3、简介毕竟是简介,它只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梗概。短短的300个字要将一部10万多字的经典童话的精华,全部呈献出来是不可能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的空白之处,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想象,通过给内容简介补白,来丰满对主人公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读一本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读封面,从读内容简介,从书本的发行量及印刷次数着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帮助学生选购优秀的课外读物。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并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走进角色,体会角色奠定基础。】

三、学目录: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它能给读者提供线索。同学们翻到目录,读一读,猜一猜书中的哪一章节,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吗?

四、阅读方法建议;

阅读小贴士:

1、如何去略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那么,如何去略读?这就要求读者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无需咬文嚼字,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粗略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晋代陶渊明早就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阅读体验。 可见略读和精读同样重要,只有两者相结合,才是最佳的读书方法。

2、批注阅读法:

①、让我们一起聚焦第1章。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要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批注阅读

②、学生尝试批注阅读。读到有想法时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留下你批注的足迹——哪怕是一个字,一条横线,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五、总结 :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记住这张用爱编织生命的网!

六、作业:阅读时间用批注法读第一章

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3.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翻译成白话文的同时,

4.课堂上适当时候对学生进行礼貌训练(练习鞠躬礼)

5.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行为规范(练习坐姿)

附:练习良好的坐姿

请学生示范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应该上半身保持挺直,头、颈部不要往前倾,椅子的高度要让膝盖成九十度弯曲,

(1) 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手置于两边大腿上。

(2) 女生:双脚、双膝靠拢,将两手重迭轻放于右大腿上。

四、作业:

课堂上:请学生说一说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温习《弟子规》总序 、背诵

解读: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苟: (同上)

解读: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小朋友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 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四、作 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生活富足了,可是父母也都去世了。他常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不由得泪留满面,感慨父母没有享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所以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只有孝顺父母不可以等,当我们懂事了就要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可说我长大了再去孝顺父母。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

三、总 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

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四、作 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一、介绍入则孝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二、帮助学生理解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清: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反:同返)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总 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三、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四、作 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王爱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7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孩子们大都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热爱学习,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也比较好,喜欢看课外书,喜欢看注音的有插图的课外书,好奇心、求知欲都较强,有个别阅读素养高的孩子能阅读不注音的读本,而且看完后,能说出主要内容,对印象深刻的场景也能描述。但有小部分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阅读能力偏低,对背诵感到比较厌烦,有阅读畏难情绪。

二、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 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的:

1、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低年级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孩子在博览群书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书本向生活拓展,从而形成一种自主、持久、愉快的健康 阅读氛围。

四、具体措施:

1、营造读书氛围,激发读书激情。 (1)老师在中午到校至上前这段时间坐在班级,和学生一起,师生同读,做学生的榜 样 2、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1)阅读课上,老师要认真上好阅读课。 (2)每周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情况。班级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 比赛等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评价促进阅读。 每周总结评比“读书小能手”,年级每月评比一次“读书小能手”,一学期开展一 次讲故事比赛

五、进度及内容安排

对孩子身心有益健康的、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同步阅读》、《弟子规图说》、《小学生时代》等每个孩子都拥有的课外书为基础,加上孩子自选的图书,阅读 面和阅读量因孩子的阅读能力而适时调整。

1、读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一定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读哪些课外书吗?

2、评选阅读之星

3、小结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议读法。

(1)、小组派学生上台说说书籍的名称或故事的大概情节。

(2)、评比阅读之星。

(3)、明确议读法的概念: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见解,与人讨论,求得正确答案。

二、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1、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采用议读法

2、点拨议读法的基本方法:

①选阅读文章,找出不懂的地方。

②把不懂的地方概括成问题。

③把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议,以求得正确的答案。

3、出示一篇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根据方法进行阅读议论

4、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讨论。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默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①老虎为什么会没有牙齿?

②狐狸用什么方法把老虎的牙齿拔掉?

3、小组交流。①老虎吃了狐狸送来的糖,还听信狐狸的话不刷牙,牙齿全蛀了,全给狐狸拔掉了,所以没有牙。②狐狸用给老虎送糖和骗老虎不刷牙,让老虎的牙全蛀了,才把老虎的牙全拔掉了。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议读的经过。

三、实践体验,巩固方法。

1、请小朋友读《聪明的小蚂蚁》一文,你有哪些问题?运用议读法进行阅读?

2、交流议读的好处和注意点。

好处:

3、给议读好的学生发奖。 1、学生自读,划出问题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用学到的方法说说议读有什么好处?又该注意些什么?①帮助我们很快理解内容,解决疑难。②培养我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注意①问题要找准。

②问题的概括得明确,让人明白你问题的要求。

四、课外拓展、巩固延伸

布置作业:回家阅读或在课文预习中使用。

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如果能把自己了解的记下来,就更好了。

《夏洛的网》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夏洛的网》及其作者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阅读《夏洛的网》中的内容简介及片断章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语言文字的魅力,具有强烈的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3、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学会读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蜘蛛吧?你对蜘蛛了解多少? 当看到天花板或墙角有蜘蛛网时,你们一般是怎样对待的?

2、今天我们班级读书会也向大家推荐那么一只蜘蛛和它的网——书名是《夏洛的网》,读了此书保你对蜘蛛刮目相看。这是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美国著名作家怀特,用了10万多字, 22个章节,向我们呈献了一个令无数看过的人都无法忘怀的蜘蛛和小猪的故事。

3、看封面,你获得什么信息?

4、那么,这个名叫夏洛的蜘蛛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夏洛】它织的网除了会网苍蝇、甲虫等, 还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

二、读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是对故事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1、学生读

2、自由交流:故事的发生的地点

主人公:夏洛、威尔伯【板书:威尔伯】(外国人的姓名,地名翻译过来,追求的是音相近,所以我们读时,不用咬字咬得太准。)

3、简介毕竟是简介,它只能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梗概。短短的300个字要将一部10万多字的经典童话的精华,全部呈献出来是不可能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的空白之处,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想象,通过给内容简介补白,来丰满对主人公的认识。

【设计意图:学读一本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读封面,从读内容简介,从书本的发行量及印刷次数着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帮助学生选购优秀的课外读物。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并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走进角色,体会角色奠定基础。】

三、学目录: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它能给读者提供线索。同学们翻到目录,读一读,猜一猜书中的哪一章节,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吗?

四、阅读方法建议;

阅读小贴士:

1、如何去略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那么,如何去略读?这就要求读者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无需咬文嚼字,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粗略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晋代陶渊明早就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阅读体验。 可见略读和精读同样重要,只有两者相结合,才是最佳的读书方法。

2、批注阅读法:

①、让我们一起聚焦第1章。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要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批注阅读

②、学生尝试批注阅读。读到有想法时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留下你批注的足迹——哪怕是一个字,一条横线,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五、总结 :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洛的网》,记住这张用爱编织生命的网!

六、作业:阅读时间用批注法读第一章

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3.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翻译成白话文的同时,

4.课堂上适当时候对学生进行礼貌训练(练习鞠躬礼)

5.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行为规范(练习坐姿)

附:练习良好的坐姿

请学生示范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应该上半身保持挺直,头、颈部不要往前倾,椅子的高度要让膝盖成九十度弯曲,

(1) 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手置于两边大腿上。

(2) 女生:双脚、双膝靠拢,将两手重迭轻放于右大腿上。

四、作业:

课堂上:请学生说一说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温习《弟子规》总序 、背诵

解读: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苟: (同上)

解读: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小朋友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三、总 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 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四、作 业: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生活富足了,可是父母也都去世了。他常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不由得泪留满面,感慨父母没有享受到今天的荣华富贵。所以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只有孝顺父母不可以等,当我们懂事了就要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可说我长大了再去孝顺父母。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

三、总 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

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四、作 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一、介绍入则孝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二、帮助学生理解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清: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反:同返)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总 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三、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四、作 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相关文章

  •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伴我们成长 一. 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 ...查看


  •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 贾晓敏 一. 指导目的: 1. 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 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6
  • 阅读伴我们成长 怀仁镇中心小学 吕晓霞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 ...查看


  •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 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运用阅读金钥匙,领略北大荒之美 王 妮 一. 指导目的: 1.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趣导入 美丽的 ...查看


  • 最新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五年级上学期[昆虫记]阅读指导方案
  • 五年级<昆虫记>阅读指导方案 作者信息: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1823年12月22日, 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 ...查看


  •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1
  • 好书大家看 --阅读指导课教案 邵晓云 贾艳侠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quo ...查看


  •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
  •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 ...查看


  • 二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 二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默读要有速度 3.摘录笔记法 4.词典是读书的工具 课时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课型 实践感受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