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一、举日——“象”的观照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太阳的样子。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很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好的!你写了什么?

生:车盖,盘盂。

师:你呢?

生: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早上的太阳。

师:那么“盘盂”呢?

生:中午的太阳。

师:请到台前来,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到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词语。)

师:写对了。不但写对了,而且这个字儿还写得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好!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感觉到了吗?

生:(齐答)感觉到了。

师:好!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巡视,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师: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跟她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对那个板书的学生)“沧沧凉凉”你是用来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的感觉的?

生:早上的太阳的感觉。

师:哦!那么,不用说,“探汤”是用来形容中午太阳的感觉的,对吧?为什么?

生:因为“沧沧凉凉”是比较冷的感觉,“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太阳要热,所以我这样写了。 师:你怎么就断定“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呢?

生:我看了课文的注释,知道“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所以,探汤就是一种热的感觉。

师:看得出,你的预习做得很充分、很扎实。你不但预习了课文,还预习了课后的注释,这个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好的,请大家看黑板,把这四个形容太阳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齐读四个词语。)

二、探日——“理”的寻思

师: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板书: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

生:(陆陆续续有人举手。)

师:不着急!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你们不妨边听边琢磨琢磨其中的名堂。(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倾听。)

师:这两条线这么一画,联系课文内容,你发现了什么名堂?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反义词。

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

生1:车盖和盘盂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大,一个样子小。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

师:大家注意听了吗?目光敏锐,表达清楚,说得好!他看出了两对词语之间意思正好相反,这是他的发现,你们的发现呢?

生2:我发现第一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第二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刚才那位同学看到的是两对词语之间相反的关系,现在,你却看到了它们之间相同的关系。大家看,第一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太阳的?

生:从形状的角度。

生:视觉。

师:没错!从视觉的角度。那么第二对呢?

生:感觉。

师:确切地说,是触觉。第一对从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第二对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这是它们之间相同的一面。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师环视课堂)哦,没有了。那好,请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大一小,一凉一热。想一想,这四个词语怎么读,才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它们意思的相反。

生:(朗读这两个句子,通过对“大如车盖”、“如探汤”的重读和对“盘盂”、“沧沧凉凉”的轻读,强调了相反的意思。) 师:读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四个词语。请大家看黑板,我们一起读!一儿曰,日初出——(用手指示板书“车盖”,以下相同。)

生:(齐读,重读)大如车盖。

师:及日中——

生:(齐读,轻读)则如盘盂。

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生:(齐读,轻读)沧沧凉凉。

师:及其日中——

生:(齐读,重读)如探汤。

师: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很好!注意看,现在,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括号,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个括号。

车 盖 盘 盂

沧沧凉凉 探 汤

想一想,这其中又有些什么名堂?(生举手)不着急,默读课文,静心思考,琢磨琢磨这样来分组的名堂。

生:(默读课文。)

师:谁发现这样分组的名堂了?

生1:车盖和沧沧凉凉都是日初出时的太阳,盘盂和探汤都是日中时的太阳。

师:(板书“日初出”、“日中时”)“日初出”时我们现在叫做——

生:早晨。

师:没错。“日中时”我们现在叫做——

生:中午。

师:问题来了!同样是在观察太阳,同样是在早晨观察太阳,一儿曰,日初出——

生:(齐读)大如车盖。

师:另一儿却曰,日初出——

生:(齐读)沧沧凉凉。

师:结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观察太阳的角度是不同的,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触觉的角度观察,所以不同。

师:太厉害了,真是一语中的啊!好的,同学们,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种现象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吗?

生:(齐答)看到过。

师:看来,一小儿说的是事实。那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种感觉你们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这么说来,另一小儿说的也是事实,对吧?来!我们再来读读两小儿的观察结果,体会体会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这样,男生读前面一小儿,女生读后面一小儿,我读提示语。准备!一儿从视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是—— 生:(男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却从触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则是—— 生:(女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同学们,按照常理来说,远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小一点,近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点,是吧?

生:是。

师:那好,现在我把“车盖”和“盘盂”这两个词语给擦了,谁能在这两个空地方填上“远”和“近”这两个字?

生:(上台板书,在原“车盖”处填了“近”,在原“盘盂”处填了“远”。)

师: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没有异议,教师指着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因为——

谁接着读一儿的话?因为——

生:(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好!这是一儿的观点。按照常理,远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冷一些,近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热一些,对吧? 生:对的。

师:那好,我现在把“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擦了,你来填填“远”和“近”,会吗?

生:(上台板书,在原“沧沧凉凉”处填了“远”,在原“探汤”处填了“近”。)

师: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因为——

生:(朗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大家看,另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三、辩日——“趣”的体验

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

生:(齐答)辩斗。

师:(板书“辩斗”)你们是怎么理解辩斗的?

生1:就是争论、辩论。

生2: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让谁。

生3:为了一件事,大家吵架,针锋相对。

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生:(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师:停下!哪对同桌愿意到上面来朗读“辩斗”?

生:(一对同桌上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辩斗”部分。) 师: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这样,请你留下,我来跟你辩斗辩斗。你害怕吗?

生:(低声的)不怕。(众笑)

师:听你的口气,看你战战兢兢的样子,我看你还是有点怕。到底怕不怕?

生:(坚定的)不怕。(众笑)

师:为什么?

生:你又不会吃人。(众大笑)

师:啊!对对对!我是老师,我不是老虎。不对!我现在还是老师吗?

生:你是一小儿。(众笑)

师:对!我是一小儿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谁先说? 生:你先说。

师:那我就当仁不让了。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该你了!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一愣,迅速作出反应)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机敏的)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师:(摇着手)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抢上一步)非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鼓掌,大笑) 师:不跟你罗唆了!反正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才罗唆呢!就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你胡说!日初出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胡说八道!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掌声,笑声)

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

生:(齐答)辩斗!

师: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

生1:喜欢!我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生2:他们很会动脑筋,会钻研问题。

生3: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放弃。

师:是顽固不化吗?

生3:不是,他们说得都有道理的,所以他们敢于坚持。 生4:他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而且还能认真思考。

师:是的,辩斗不是吵架,不是胡说八道。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是吧?

生:(齐答)是!

师:那好!我们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手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手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读读旁白吧。好!前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

生1:(左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

师:后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

生2:(右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

师:开始辩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一儿曰——

生1:(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生2:(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坚持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争辩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反驳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不服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跺着双脚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指着一儿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突然停顿,过了一会儿)辩呀!斗呀!怎么不辩不斗了?

生1:太累了!脚都酸了。(众笑)

生2:老这么辩下去,没意思了。(众笑)

生3:辩斗也不能没完没了啊?

生4:孔子过来了。

四、决日——“知”的分享

师:请坐。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

生1:大思想家。

生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生3:孔子有弟子三千,是个大教育家。

生4:孔子博学多才,是个圣人。

师:可是,这个问题,孔子说得上来吗?

生:说不上来。

师:哪儿看出来的?

生:孔子不能决也。

师:谁能为“决”组个词语?

生1:决断。

生2:决定。

生3:判决。

生4:裁决。

师:一句话,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也拿不定主意。是吧? 生:(齐答)是!

师:同学们,如果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会怎么说?(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现在轮到我做两小儿了。先生贵姓?(众笑)

生:姓田。

师:哦!田先生!久仰久仰!请问田先生,咱俩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多呀!

生:你们两个说得都不对。

师:都不对?那依你之见,是日初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

人远呢?请田先生不吝赐教。

生:一样远,没什么区别。

师:这就怪了。明明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吗?

生:这是你的错觉,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是一样大的。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像车盖,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有地平线,还有树木、房子做比较,所以好像大一点。中午的时候,太阳升到了天上,没有什么可以比较了,所以看起来就像盘盂了。

师:啊!原来如此!田先生说得有理,说得有理。不过,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先生累了,请坐下休息休息,我想请教另外的先生。(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先生贵姓?

生:免贵姓赵。(众笑)

师:哦!赵先生!失敬失敬!您知道温度不同的原因吗? 生:当然知道!早上,太阳是斜射到地球上的,所以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少一些,感觉就沧沧凉凉了。到了中午,太阳笔直射在地球上,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多了,所以就热了,就像探汤一样了。

师:哦!我明白了。谢谢两位先生为我指点迷津啊!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五、悟日——“智”的启迪

师: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是吧?

生:(齐答)是!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板书“知”)什么叫“知”?

生1:知识。

生2:学问。

生3:知道。

生4:懂得。

师:谁说你知识丰富?谁说你学问渊博?原来你也不知道啊!来,我们再来一起笑一笑。两小儿笑曰——

生:(齐答)哈哈!孰为汝多知乎?

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生:(写话,教师巡视,随后示意几个学生起立。)

师:好!孔老夫子们,面对两小儿的嘲笑,你们有话想说吗? 生1: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掌声)

师:看来,孔老夫子有点心虚了。(众笑)

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掌声)

师:好一个虚心好学的孔夫子。心虚大可不必,虚心却值得我们学习。

生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掌声) 师:说得好!做学问、做人就应该老老实实。

生4:天下的知识多如海洋,我哪能样样精通呢?(众笑) 师:实话实说,学无止境嘛!

生5: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师:瞧瞧!都什么时候了,还好为人师,职业病啊!(众笑) 生6:哎!你们两个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师:这不废话吗?看来,孔老夫子也有说废话的时候。(众笑、掌声)

师:同学们,这就不是一个有知、无知、多知、少知的问题了。正象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板书:智)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智”的下面还是一个什么字? 生:(齐答)日。

师:是的,一个平正却充满力量的“日”字。为什么“智”

的底下是一个“日”字呢?是一个太阳呢?

生1:因为智慧就像太阳。

生2:智慧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3:智慧也是温暖的。

生4:有智慧的人总是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

师:说得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了,但是,做为一种人生智慧,两小儿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却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依然照耀着我们。我们不仅需要自然的太阳,我们也需要智慧的太阳!来,闭上眼睛,让这轮智慧的太阳在你的心头冉冉升起,越升越高!下课。(热烈的掌声

一、举日——“象”的观照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太阳的样子。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很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好的!你写了什么?

生:车盖,盘盂。

师:你呢?

生: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早上的太阳。

师:那么“盘盂”呢?

生:中午的太阳。

师:请到台前来,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到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词语。)

师:写对了。不但写对了,而且这个字儿还写得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好!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感觉到了吗?

生:(齐答)感觉到了。

师:好!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巡视,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师: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跟她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对那个板书的学生)“沧沧凉凉”你是用来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的感觉的?

生:早上的太阳的感觉。

师:哦!那么,不用说,“探汤”是用来形容中午太阳的感觉的,对吧?为什么?

生:因为“沧沧凉凉”是比较冷的感觉,“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太阳要热,所以我这样写了。 师:你怎么就断定“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呢?

生:我看了课文的注释,知道“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所以,探汤就是一种热的感觉。

师:看得出,你的预习做得很充分、很扎实。你不但预习了课文,还预习了课后的注释,这个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好的,请大家看黑板,把这四个形容太阳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齐读四个词语。)

二、探日——“理”的寻思

师: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板书: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

生:(陆陆续续有人举手。)

师:不着急!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你们不妨边听边琢磨琢磨其中的名堂。(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倾听。)

师:这两条线这么一画,联系课文内容,你发现了什么名堂?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反义词。

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

生1:车盖和盘盂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大,一个样子小。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

师:大家注意听了吗?目光敏锐,表达清楚,说得好!他看出了两对词语之间意思正好相反,这是他的发现,你们的发现呢?

生2:我发现第一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第二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刚才那位同学看到的是两对词语之间相反的关系,现在,你却看到了它们之间相同的关系。大家看,第一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太阳的?

生:从形状的角度。

生:视觉。

师:没错!从视觉的角度。那么第二对呢?

生:感觉。

师:确切地说,是触觉。第一对从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第二对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这是它们之间相同的一面。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师环视课堂)哦,没有了。那好,请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大一小,一凉一热。想一想,这四个词语怎么读,才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它们意思的相反。

生:(朗读这两个句子,通过对“大如车盖”、“如探汤”的重读和对“盘盂”、“沧沧凉凉”的轻读,强调了相反的意思。) 师:读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四个词语。请大家看黑板,我们一起读!一儿曰,日初出——(用手指示板书“车盖”,以下相同。)

生:(齐读,重读)大如车盖。

师:及日中——

生:(齐读,轻读)则如盘盂。

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生:(齐读,轻读)沧沧凉凉。

师:及其日中——

生:(齐读,重读)如探汤。

师: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很好!注意看,现在,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括号,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个括号。

车 盖 盘 盂

沧沧凉凉 探 汤

想一想,这其中又有些什么名堂?(生举手)不着急,默读课文,静心思考,琢磨琢磨这样来分组的名堂。

生:(默读课文。)

师:谁发现这样分组的名堂了?

生1:车盖和沧沧凉凉都是日初出时的太阳,盘盂和探汤都是日中时的太阳。

师:(板书“日初出”、“日中时”)“日初出”时我们现在叫做——

生:早晨。

师:没错。“日中时”我们现在叫做——

生:中午。

师:问题来了!同样是在观察太阳,同样是在早晨观察太阳,一儿曰,日初出——

生:(齐读)大如车盖。

师:另一儿却曰,日初出——

生:(齐读)沧沧凉凉。

师:结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观察太阳的角度是不同的,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触觉的角度观察,所以不同。

师:太厉害了,真是一语中的啊!好的,同学们,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种现象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吗?

生:(齐答)看到过。

师:看来,一小儿说的是事实。那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种感觉你们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这么说来,另一小儿说的也是事实,对吧?来!我们再来读读两小儿的观察结果,体会体会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这样,男生读前面一小儿,女生读后面一小儿,我读提示语。准备!一儿从视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是—— 生:(男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却从触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则是—— 生:(女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同学们,按照常理来说,远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小一点,近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点,是吧?

生:是。

师:那好,现在我把“车盖”和“盘盂”这两个词语给擦了,谁能在这两个空地方填上“远”和“近”这两个字?

生:(上台板书,在原“车盖”处填了“近”,在原“盘盂”处填了“远”。)

师: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没有异议,教师指着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因为——

谁接着读一儿的话?因为——

生:(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好!这是一儿的观点。按照常理,远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冷一些,近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热一些,对吧? 生:对的。

师:那好,我现在把“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擦了,你来填填“远”和“近”,会吗?

生:(上台板书,在原“沧沧凉凉”处填了“远”,在原“探汤”处填了“近”。)

师: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因为——

生:(朗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大家看,另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三、辩日——“趣”的体验

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

生:(齐答)辩斗。

师:(板书“辩斗”)你们是怎么理解辩斗的?

生1:就是争论、辩论。

生2: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让谁。

生3:为了一件事,大家吵架,针锋相对。

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生:(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师:停下!哪对同桌愿意到上面来朗读“辩斗”?

生:(一对同桌上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辩斗”部分。) 师: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这样,请你留下,我来跟你辩斗辩斗。你害怕吗?

生:(低声的)不怕。(众笑)

师:听你的口气,看你战战兢兢的样子,我看你还是有点怕。到底怕不怕?

生:(坚定的)不怕。(众笑)

师:为什么?

生:你又不会吃人。(众大笑)

师:啊!对对对!我是老师,我不是老虎。不对!我现在还是老师吗?

生:你是一小儿。(众笑)

师:对!我是一小儿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谁先说? 生:你先说。

师:那我就当仁不让了。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该你了!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一愣,迅速作出反应)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机敏的)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师:(摇着手)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抢上一步)非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鼓掌,大笑) 师:不跟你罗唆了!反正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才罗唆呢!就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你胡说!日初出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胡说八道!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掌声,笑声)

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

生:(齐答)辩斗!

师: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

生1:喜欢!我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生2:他们很会动脑筋,会钻研问题。

生3: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放弃。

师:是顽固不化吗?

生3:不是,他们说得都有道理的,所以他们敢于坚持。 生4:他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而且还能认真思考。

师:是的,辩斗不是吵架,不是胡说八道。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是吧?

生:(齐答)是!

师:那好!我们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手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手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读读旁白吧。好!前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

生1:(左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

师:后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

生2:(右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

师:开始辩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一儿曰——

生1:(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

生2:(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坚持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争辩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反驳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不服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扯着嗓子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跺着双脚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指着一儿曰——

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

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突然停顿,过了一会儿)辩呀!斗呀!怎么不辩不斗了?

生1:太累了!脚都酸了。(众笑)

生2:老这么辩下去,没意思了。(众笑)

生3:辩斗也不能没完没了啊?

生4:孔子过来了。

四、决日——“知”的分享

师:请坐。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

生1:大思想家。

生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生3:孔子有弟子三千,是个大教育家。

生4:孔子博学多才,是个圣人。

师:可是,这个问题,孔子说得上来吗?

生:说不上来。

师:哪儿看出来的?

生:孔子不能决也。

师:谁能为“决”组个词语?

生1:决断。

生2:决定。

生3:判决。

生4:裁决。

师:一句话,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也拿不定主意。是吧? 生:(齐答)是!

师:同学们,如果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会怎么说?(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现在轮到我做两小儿了。先生贵姓?(众笑)

生:姓田。

师:哦!田先生!久仰久仰!请问田先生,咱俩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多呀!

生:你们两个说得都不对。

师:都不对?那依你之见,是日初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

人远呢?请田先生不吝赐教。

生:一样远,没什么区别。

师:这就怪了。明明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吗?

生:这是你的错觉,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是一样大的。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像车盖,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有地平线,还有树木、房子做比较,所以好像大一点。中午的时候,太阳升到了天上,没有什么可以比较了,所以看起来就像盘盂了。

师:啊!原来如此!田先生说得有理,说得有理。不过,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先生累了,请坐下休息休息,我想请教另外的先生。(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先生贵姓?

生:免贵姓赵。(众笑)

师:哦!赵先生!失敬失敬!您知道温度不同的原因吗? 生:当然知道!早上,太阳是斜射到地球上的,所以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少一些,感觉就沧沧凉凉了。到了中午,太阳笔直射在地球上,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多了,所以就热了,就像探汤一样了。

师:哦!我明白了。谢谢两位先生为我指点迷津啊!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五、悟日——“智”的启迪

师: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是吧?

生:(齐答)是!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师:(板书“知”)什么叫“知”?

生1:知识。

生2:学问。

生3:知道。

生4:懂得。

师:谁说你知识丰富?谁说你学问渊博?原来你也不知道啊!来,我们再来一起笑一笑。两小儿笑曰——

生:(齐答)哈哈!孰为汝多知乎?

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生:(写话,教师巡视,随后示意几个学生起立。)

师:好!孔老夫子们,面对两小儿的嘲笑,你们有话想说吗? 生1: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掌声)

师:看来,孔老夫子有点心虚了。(众笑)

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掌声)

师:好一个虚心好学的孔夫子。心虚大可不必,虚心却值得我们学习。

生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掌声) 师:说得好!做学问、做人就应该老老实实。

生4:天下的知识多如海洋,我哪能样样精通呢?(众笑) 师:实话实说,学无止境嘛!

生5: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师:瞧瞧!都什么时候了,还好为人师,职业病啊!(众笑) 生6:哎!你们两个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师:这不废话吗?看来,孔老夫子也有说废话的时候。(众笑、掌声)

师:同学们,这就不是一个有知、无知、多知、少知的问题了。正象刚才那位同学所讲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板书:智)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智”的下面还是一个什么字? 生:(齐答)日。

师:是的,一个平正却充满力量的“日”字。为什么“智”

的底下是一个“日”字呢?是一个太阳呢?

生1:因为智慧就像太阳。

生2:智慧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3:智慧也是温暖的。

生4:有智慧的人总是像太阳一样光明磊落。

师:说得好!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五百多年了,但是,做为一种人生智慧,两小儿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的实事求是、虚心好学,却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依然照耀着我们。我们不仅需要自然的太阳,我们也需要智慧的太阳!来,闭上眼睛,让这轮智慧的太阳在你的心头冉冉升起,越升越高!下课。(热烈的掌声


相关文章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 [课堂实录] 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生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3:日长风暖柳青青. 师:胸中有积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们学习&q ...查看


  • 掌声课堂实录 1
  • 刚才大家读书都非常认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啊? 生:(齐)英子. 师:这个小女孩从小就患上了-- 生:小儿麻痹症. (屏幕出示:小儿麻痹症) 师:文中的小英子因为得了这种病,所以腿脚-- 生:落下了残疾. (屏幕出示:落 ...查看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3
  • 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 1.我叫靳家彦. 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3.今年60岁. 4.我喜欢阅读和写 ...查看


  • [掌声]课堂实录
  • <掌声>课堂实录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午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想玩吗? 生:想.(出示"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盐盐.南南翻了篮篮, ...查看


  • 掌声课堂实录 2
  • <掌声>教案 课前交流: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 生:姓苏. 师:我和你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你是男的,我们的苏老师是女的. 师:哈哈-谢谢你!一眼就看出了我是一个男的,不错,我是一爷们儿! 师:那欢迎我这个 ...查看


  •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 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bāo""bō".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ā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 ...查看


  • 六年级下册.doc两小儿辩日
  •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 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生1 ...查看


  • "家庭常备小药箱"专家答疑实录
  • "家庭常备小药箱"专家答疑实录 退烧的药物:38.5度以下使用的退热贴(物理降温的).如果发烧超过38.5度,可用泰诺林.美林.但注意不要同时使用,交替使用.服药期间多饮水,饭后服用.六至八小时重复一次,二十四小时不要超 ...查看


  • "仿"出名师的课堂
  • 据说,效仿也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于是年轻的我,开始学习效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们的课.15年的效仿之路磕磕绊绊,居然小有所成,但也渐渐地感悟到:要想仿出名师的课堂,首先要仿出与名师的差距,其次要仿出名师的丰厚底蕴,再次要仿出名师的深邃思想,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