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编纂路径.体例及应用价值

  摘 要 面对一千多年来我国汉魏六朝碑刻文字研究,比照现有同类工具书,《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从字形、字音、字义和例证等几方面处理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据此设计编纂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定位为学术性工具书,是历时描写性字典。文章以“�薄薄傲妗薄鞍恪薄�_”等字为例进行说明,可大致显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学术面貌。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编纂路径 编纂体例 应用价值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以下简称《字典》)是语言文字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汉魏六朝时期碑刻异体字的认识与处理。本文从编纂路径、编纂体例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阐述其编纂定位、编纂过程及用途。   一、编纂路径   1.建立文本库   建立文本库是《字典》编纂的第一步,具体包括收集材料和释读碑版两小步。   收集材料。材料是字典编纂的基础。《字典》共收录汉魏六朝石刻材料1414通,按时间顺序排列,上起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群臣上寿刻石》,下至北周大定元年(581)《高树二十二人等造像记》,最迟2006年公布。“著录原则是有原石,或虽无原石而有拓本的碑碣、墓志、石阙、摩崖、造像记等,极个别重要的石刻摹本酌情收录。现无拓本者、原石过残无法辨认者、铭刻文字太少者,未予收录。”(毛远明 2008:凡例1)碑刻数量较为充足,种类较为齐全,能体现该时期手头字面貌,具有代表性。材料收集的全面,也保证了文本库的全面性、完整性。   释读碑版。文字释读和断句历来是碑拓释读的两大难点,也是古今金石研究者争议较多之处。我们充分吸收《隶释》《隶辨》《隶篇》《广碑别字》《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前贤时彦研究成果,坚持字词对应原则,比勘各种版本,与传世字书唐写本《玉篇》《龙龛手鉴》等相结合,与传世史书相参照,重新释读拓片,进行文字考证与断句,校订和补正讹误,做成较为准确的文本,按时代顺序输入电脑,做成文本库。碑版释读保证了文本库的准确性。   2.建立单字字库   建立单字字库是《字典》编纂的第二步,具体包括提取字形编制字谱和选择与排列字样两小步。   提取字形编制字谱。我们用抓图软件HyperSnap提取字形,所提取的字形既包括碑额的小篆,又包括碑志上的小篆、隶书和楷书。无论是作为图片主体的乌金拓,还是东汉《里仁颂德政碑》等蝉翼拓,东汉建宁三年(170)《夏承碑》等朱拓,东汉建宁五年(172)《成阳灵台碑》等摹录,全部保留,以不混淆其图片来源。然后按照字词对应的原则,区分异体字、假借字、同形字、记号字等。把记录某一词的异体字、古体字、隶古定字、俗讹字等都归入今之通行体的繁体字字头下,字头按汉语拼音方案顺序编排,成为字谱。出自原始图版的文字保证了文字资料的原始性。   选择与排列字样。字典不同于文字编,要选择字样。所谓字样,就是构件发生变化的字形。这些形体之间的关系是“迥异”,而不是“微殊”,不是一点一画的过渡性字形。各组异体字,按小篆、隶书、楷书演变轨迹排列,以显示汉字形体演变脉络。同一组异体字按字形相近程度、差别分组,便于比较。模糊无法辨识的图片,一律舍弃不用。这样既保证文字的代表性,又保证图片的清晰度。为体现字形演变轨迹,不仅保留高频字样,而且保留低频字样。   3.建立词汇库   词汇库和句子库是合二为一的:碑文按照0001―1411的顺序排列,每通碑按碑文先后排列句子,每一句占一行,这就是句子库;但当每一句离析开来,错行分布时就是按语境出现的词汇库。每个词都有义项,抽取出来,就是字典的义项,人工对义项进行排列。多义字的义项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外来词和专称顺序排列,以保证义项排列的科学性和词语解释的准确性。   4.注音   不论单字条目、通假字,均遵循“音随义转”原则,分立字头,以体现字词对应原则。“字头下依次标注现代音、中古音及上古韵部。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中古音采用《广韵》、《集韵》反切,如《广韵》、《集韵》未收该字或注音,则列其他字书的反切注音,后列声调、韵类与声类。其中《广韵》书名不予标注。上古音只标明韵部。”(毛远明 2014:凡例2)上古韵部采用王力三十韵部。   在按汉语拼音方案编排的字头下,加上注音、碑刻异体字图片、释义和例证,就成为了现在的《字典》。字形用能够编码的抓图软件HyperSnap提取,能够显示出碑版编号、碑阳还是碑阴、行数、字序。碑版编号与《字典》附录汉魏六朝碑刻拓片目录相互参见,这样字形、图片、例句和出处能对应检索、对应还原。全面、准确、科学、实用。   二、编纂体例   《字典》的编纂体例体现在该书的《凡例》里。全书分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附录包括碑刻拓片目录和部首笔画检字索引。我们重点阐述正文编纂体例。   (一)编纂定位与条目设置   《字典》定位为学术性工具书,是历时描写性字典。本着全面、准确、科学、实用的原则,《字典》第一次全息性收入汉魏六朝时期碑刻异体字,重新梳理归字,本着字词对应原则,全面反映该时期字词、字际复杂的对应关系。   条目性和查检性是字典的两个特性。(杨正业 2002:2)《字典》只设主条,不设副条和分条,即仅以现在通行楷书的繁体字新字形为主条,将古文字小篆和今文字隶书、楷书以及战国文字的隶定字等历时全同异体字和共时全同异体字,统一归并到正字字头下,不设副条,实质起到副条作用,即与正字处于并列关系的异字同词。非全同异体字,仅在该字所记录的词义引申线条的相应环节上标出“同某”,不单独设下位层次条目即分条。   (二)字典结构:字头+字形+例释+复音词+按语+附录   1.字头   如上所述,《字典》字头采用现行楷书的繁体字新字形,而非当时的通行繁体字。这样便于检索,便于古今字形异同比较。如“朔”,汉魏六朝时期虽有“”“”“”等字形,但更常见的是“”及其变体,这说明,该时期通行字与今天不尽相同。   字头按汉语拼音方案顺序排列,同音字按笔画数多少排列,同音同笔画数字按“札”字法排序,即音序法、笔画法和笔顺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排序。因为汉字构件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其排序问题。   为方便使用者,《字典》正文后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   2.字形   《字典》字形包括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书体,排序法见前述。为便于排版,仅把图片宽度与高度设置为1cm×1cm,不足部分用原碑版底色填充。为存真起见,不做图片反白工作。对于多音多义字,所有图片放到第一字头下。   3.例释   释义。多义字的义项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外来词和专称顺序排列。“国名、朝代名,官名、爵名,地名、山名、水名、封地名、湖泊名、宫名、苑囿名、寺名,民族名、姓氏、人名、谥号、佛名、法名,动物名、植物名、药名、病名,年号,书名、篇名、乐曲名、佛经名、刑徒名等专称,按照上述顺序排列于通假义及外来词之后。”(毛远明 2014:凡例5)   对于非全同异体字,“根据字际关系的不同情况,分别用‘同某、后作某、也作某’表示。通假义项用‘通某’表示,读音相同的,下列(1)(2)(3)等义项及例证”(毛远明 2014:凡例4)。   例证。“本字典的例证,原则上每个义项举三证,按时代先后排序。只有两个例句或孤证的,按实际情况收列。文字残缺不可读或漫灭不清的例句,除非孤证或都有阙文,否则不予收入。例证出处以拓片序号代替。著录坚持一碑一号,序号(因有补录,故分四次编排,0001―1234为前期收录,1238―1299为第二次收录,1307―1410为第三次收录,1411―1413为第四次收录。相关说明见本书附录。《张僧妙法师碑》重收,因各有图片,故保留,不删重)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检。”(毛远明 2014:凡例5)   “�薄钡氖鸵搴屠�证为:   ��1 lán   ①同“澜”。水波。0798:“淼淼�L~,�r�r峻趾,就日成德,聚星效祉。”   ②通“�m”。�m草;�m花。0367:“��~源之�~浦,哀桂渚之�噤印!�0843:“九畹滋~,百���滢ァ!�   ③通“�m”。芳香。常用作�Q美之�o。0385:“有�w斯流,�F�l~京,唯天�v昌,聿�Y厥�。”   ��2 làn   通“��”。�“�甭�”。   �甭� (1)色�山k��。0642:“道猷~,�用芬芳,仁者必�郏��□不��。”(2)形容草木茂盛。0685:“弈�~扶疏,分柯~,冠冕相承,珠��Y�H。”   4.复音词   “联绵词、叠音词中所释之字只能用于复音词,在相应字头下收录该字组成的联绵词、叠音词,然后释义。”(毛远明 2014:凡例4)例如:   伶 lín�� 郎丁切,平,青�,�怼8�部。   �“伶丁”等。   伶丁 同“伶仃”。孤��貌。0493:“唯男与母,~荼蓼,��入宫焉,�r年有六。”   伶俜 孤�蚊病�0494:“~辛毒,����L焉。”   “佛教音译外来词与意译外来词,先列出梵语词形,然后释义,列出音译和意译词形。由于照顾字形及例句,重出之词不用互见系联。”(毛远明 2014:凡例4)例如:   般3 bō 《����手�b》音�堋�   �“般若”。   般若 梵�ZPrajnā之音�g�~,或�g��“波若”,意�g��“智慧”。 0830:“�w�~�o源,慈悲有感。” 1278:“�~之玄旨,遵斑氏之�z�\。” 1297:“大~�曰:内空,外空,内外空。”   《字典》还收入部分其他复音词,例如:   �_ xūn �r袁切,平,元�,�浴T�部。   一�N吹奏�菲鳌R�“�_篪”。   �_篪 (-chí)即“�扼�”。�丁Ⅲ�皆�菲鳎�二者合奏�r�音相��和。因以“�扼�”喻兄弟�H密和睦。0581:“和若~,好逾琴瑟。”0677:“好如琴瑟,和若~。”0777:“好和琴瑟,契合~。”0962:“宛如琴瑟,穆似~。”   5.按语   “按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对一部分异体字、同形字等作出说明;二是对摹录甚至楷书移录的碑刻文字图片作出说明;三是对疑似字作提示。”(毛远明 2014:凡例6)例如:   �� 按:“��、�铡��“��”之加形���w字,“�铡迸c“�Y缸”�x之“�铡背��同形字。   秦 按:因“秦”、“�h”�B用,“秦”受“�h”影��化,加“氵”作“溱”;�c溱水之“溱”成��同形字。   �� 按:“��”��“��”之换����w字;因��件“宀”、“穴”形近�x通,“��”又作“”,“��”又作“”;其他���w��件�混的情�r尚多,如“又”�作“丈、大、”等,��形很�S意。   6.附录   为方便异体字使用者和研究者,《字典》正文后附碑刻拓片目录与部首笔画检字表。碑刻拓片目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汉、魏、晋南北朝碑刻1414通名录、埋葬时间(包括对应的公元纪年)。这些,还可以和《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结合使用,以显示该时期文字面貌、研究现状。当然,碑刻拓片目录还为文学、史学研究等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目录资料,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并做相应研究。   三、应用价值   《字典》在异体字研究、汉字史研究、书法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异体字研究   自宋代刘球《隶韵》十卷、《碑目》一卷、《考证》一卷出版以来,碑刻文字的研究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学者们薪火相传,留下丰硕的研究成果。至近代,终汇集成文字编。罗振�]《碑别字》五卷,附《碑别字拾遗》,罗振玉《碑别字补》五卷,后合编成《增订碑别字》;商承祚有《石刻篆文篇》;秦公有《碑别字新编》;秦公、刘大新有《广碑别字》等。文字研究有欧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赵超《石刻古文字》等书,但终未汇编成碑刻异体字字典,这给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   《字典》在充分吸收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异写字也是异体字;严格区分文字之间的异体关系和假借关系;异体字的判断严格限定书体应着眼于汉字发展史大的时段,可大分为秦及其以前的古文字阶段和汉以后的今文字阶段,将隶、楷书归并起来研究;以构件为汉字组构单位研究汉字;区分字词关系;对汉字字库中记号字、记号构件的确定应该控制。(毛远明 2011:内容提要)以上,正是《字典》的立足点与创新之处,对异体字的研究必将有所裨益。   2.汉字史研究   汉字发展的历史是异体字发展和规范的历史。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隋唐以来的多数异体字基本上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把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单字字库和《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可洪音义》《希麟音义》《龙龛手鉴》做个比较,就会有这一印象。   从汉字研究史的角度看,甲、金文字的研究较为成熟:甲骨文有《甲骨文编》《新编甲骨文编》《甲骨文字典》等,金文有《金文编》《新金文编》《金文字典》,小篆有《说文解字》。敦煌俗字的研究也蔚然成风,但中间两环简帛文字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张涌泉先生(1996:11―12)指出:“俗字的流行曾先后在魏晋六朝和晚唐五代形成过两个高峰,这并不是偶然的。……东汉时期俗字已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和流传开来。到了魏晋六朝,国家的分裂,造成了各地区间语言文字的隔阂,更加速了俗字泛滥的势头,并终于形成了俗字流行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写本书籍及碑刻墓志,其中的讹俗别字,的确连篇累牍,盈纸满目。……但到了晚唐、五代,国力渐衰,世风下颓,一时曾有所收敛的俗字别体遂又泛滥起来,从而形成了俗字流行的又一个高峰。”黄征先生(2005:前言9)也强调了汉魏六朝隶书俗字研究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这个字形可能早已有之,通过隶变俗字的搜寻排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讹变轨迹。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其它原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要算资料短缺。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可能也想知道更早的字形情况,但是目前并无一本这样的字典辞书,也没有这样一本图集。”《字典》和即将出版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字谱》的出版,将为汉字史的研究提供必需的语料并推进其研究。   3.书法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字书法的源起和发展期,该时期的碑刻文字是原始字形,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书法的早期范本源于碑的摹本,摹本又可以转换成碑刻,所以,自古以来碑帖不分家。历史上著名的字帖都源于碑刻,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无一不是碑刻书丹名家,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钟绍京的《灵飞经》皆是。而现在的书法字帖也多是辗转拓印而来。现在的书法字典,所使用的材料均源于碑、帖。如综合类的大型书法字典《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等,小型书法字典《篆隶楷行草五体字典》《实用六体字典》《七体书法字典》等;分书体者《中国书法大字典》有篆书卷、隶书卷、草书卷、楷书卷、行书卷等五卷;还有某一字体字典《篆刻字典》《隶书辨异字典》《中国楷书大字典》《行书编》《草书大字典》,或专人书法字典《褚体辨异字典》等。   并且,早期的帖都是临摹而来,与原碑相比,尚有一定距离。拓碑技术自南北朝时才出现并臻于成熟。汉魏六朝碑刻距今虽然较为久远而有部分泐蚀,但存留部分原汁原味,保留了真实的书法底本,具有不可或缺的书法艺术价值。   4.辞书编纂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字异体字产生的重要时期,近世大部分异体字都可以在该时期的石刻中找到源头。这对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语料作用。   部分辞书中部分字释义待补。如“�p”字,《汉语大字典》卷四2647页“白部”收载“”字:“,ér 《字汇补・白部》:‘,如支切,音儿。见《金镜》。’”与北齐武平五年(574)《□忝墓志》中的“”字形完全相同,是“�p”的俗字。具体考证可参见《“�p”的俗变考察》(毛远明,何山 2010:557―560)。其他如“�ァ蔽�“妒”之异体,《颜氏家训》《慧琳音义》《龙龛手鉴》均有阐述,亦是“后”的加形字,二者是同形字;“”既是“壑”的异体,又是“豁”的异体,二者亦是同形字;“”,是“吝”的加形讹变字;等等。《汉语大字典》都未能给予圆满的解决。《汉语大字典》中还有部分所谓的“日本简化字”,如“�y”“��”“�А薄�{”“�摹薄敖U”“�骸薄盎R”“�}”“�础薄邦�”“�i”“��”,分别是“�t”“�浴薄盎佟薄盎荨薄�簟薄敖�”“�M”“�`”“�”“壤”“�@”“�馈薄霸�”等的异体字。《汉语大词典》中的部分“义未详”字,如“�荨薄�p”“”“�}”“��”“�Z”“�”“�帷薄熬B”,分别是“岸”“刺”“概”“�o”“��”“�凇薄奥�”“�瘛薄凹x”等的异体字。以上,汉魏六朝碑刻中都有大量用例。   这些字大都来自隶古定字、俗别字、讹误字,利用汉魏六朝碑刻可以识别并补上音义和例证。还有部分简化字,依照《异体字简化总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简体字头后标“‘’的简化字”,如“编”“来”“开”等,未以例阐释是汉魏六朝时期的异体字;部分简化字,是先有这个字形,而后被采用,不是直接简化,如“辞”“带”“断”“恶”“凤”“将”“来”“乱”“为”“无”等;其他如“边”引《宋元以来俗字谱》,“辞”引《正字通》等出处均晚于汉魏六朝时期,可据汉魏六朝碑刻文献将例证提前。   参考文献   1.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北京:线装书局,2008.   3.毛远明,何山.“�p”的俗变考察.中国语文,2010(6).   4.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14.   6.杨正业.对辞典特性和辞典学科地位的再认识.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3).   7.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充 637009)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400715)   (责任编辑 郎晶晶)

  摘 要 面对一千多年来我国汉魏六朝碑刻文字研究,比照现有同类工具书,《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从字形、字音、字义和例证等几方面处理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据此设计编纂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定位为学术性工具书,是历时描写性字典。文章以“�薄薄傲妗薄鞍恪薄�_”等字为例进行说明,可大致显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学术面貌。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编纂路径 编纂体例 应用价值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以下简称《字典》)是语言文字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汉魏六朝时期碑刻异体字的认识与处理。本文从编纂路径、编纂体例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阐述其编纂定位、编纂过程及用途。   一、编纂路径   1.建立文本库   建立文本库是《字典》编纂的第一步,具体包括收集材料和释读碑版两小步。   收集材料。材料是字典编纂的基础。《字典》共收录汉魏六朝石刻材料1414通,按时间顺序排列,上起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群臣上寿刻石》,下至北周大定元年(581)《高树二十二人等造像记》,最迟2006年公布。“著录原则是有原石,或虽无原石而有拓本的碑碣、墓志、石阙、摩崖、造像记等,极个别重要的石刻摹本酌情收录。现无拓本者、原石过残无法辨认者、铭刻文字太少者,未予收录。”(毛远明 2008:凡例1)碑刻数量较为充足,种类较为齐全,能体现该时期手头字面貌,具有代表性。材料收集的全面,也保证了文本库的全面性、完整性。   释读碑版。文字释读和断句历来是碑拓释读的两大难点,也是古今金石研究者争议较多之处。我们充分吸收《隶释》《隶辨》《隶篇》《广碑别字》《金石萃编》《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前贤时彦研究成果,坚持字词对应原则,比勘各种版本,与传世字书唐写本《玉篇》《龙龛手鉴》等相结合,与传世史书相参照,重新释读拓片,进行文字考证与断句,校订和补正讹误,做成较为准确的文本,按时代顺序输入电脑,做成文本库。碑版释读保证了文本库的准确性。   2.建立单字字库   建立单字字库是《字典》编纂的第二步,具体包括提取字形编制字谱和选择与排列字样两小步。   提取字形编制字谱。我们用抓图软件HyperSnap提取字形,所提取的字形既包括碑额的小篆,又包括碑志上的小篆、隶书和楷书。无论是作为图片主体的乌金拓,还是东汉《里仁颂德政碑》等蝉翼拓,东汉建宁三年(170)《夏承碑》等朱拓,东汉建宁五年(172)《成阳灵台碑》等摹录,全部保留,以不混淆其图片来源。然后按照字词对应的原则,区分异体字、假借字、同形字、记号字等。把记录某一词的异体字、古体字、隶古定字、俗讹字等都归入今之通行体的繁体字字头下,字头按汉语拼音方案顺序编排,成为字谱。出自原始图版的文字保证了文字资料的原始性。   选择与排列字样。字典不同于文字编,要选择字样。所谓字样,就是构件发生变化的字形。这些形体之间的关系是“迥异”,而不是“微殊”,不是一点一画的过渡性字形。各组异体字,按小篆、隶书、楷书演变轨迹排列,以显示汉字形体演变脉络。同一组异体字按字形相近程度、差别分组,便于比较。模糊无法辨识的图片,一律舍弃不用。这样既保证文字的代表性,又保证图片的清晰度。为体现字形演变轨迹,不仅保留高频字样,而且保留低频字样。   3.建立词汇库   词汇库和句子库是合二为一的:碑文按照0001―1411的顺序排列,每通碑按碑文先后排列句子,每一句占一行,这就是句子库;但当每一句离析开来,错行分布时就是按语境出现的词汇库。每个词都有义项,抽取出来,就是字典的义项,人工对义项进行排列。多义字的义项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外来词和专称顺序排列,以保证义项排列的科学性和词语解释的准确性。   4.注音   不论单字条目、通假字,均遵循“音随义转”原则,分立字头,以体现字词对应原则。“字头下依次标注现代音、中古音及上古韵部。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中古音采用《广韵》、《集韵》反切,如《广韵》、《集韵》未收该字或注音,则列其他字书的反切注音,后列声调、韵类与声类。其中《广韵》书名不予标注。上古音只标明韵部。”(毛远明 2014:凡例2)上古韵部采用王力三十韵部。   在按汉语拼音方案编排的字头下,加上注音、碑刻异体字图片、释义和例证,就成为了现在的《字典》。字形用能够编码的抓图软件HyperSnap提取,能够显示出碑版编号、碑阳还是碑阴、行数、字序。碑版编号与《字典》附录汉魏六朝碑刻拓片目录相互参见,这样字形、图片、例句和出处能对应检索、对应还原。全面、准确、科学、实用。   二、编纂体例   《字典》的编纂体例体现在该书的《凡例》里。全书分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附录包括碑刻拓片目录和部首笔画检字索引。我们重点阐述正文编纂体例。   (一)编纂定位与条目设置   《字典》定位为学术性工具书,是历时描写性字典。本着全面、准确、科学、实用的原则,《字典》第一次全息性收入汉魏六朝时期碑刻异体字,重新梳理归字,本着字词对应原则,全面反映该时期字词、字际复杂的对应关系。   条目性和查检性是字典的两个特性。(杨正业 2002:2)《字典》只设主条,不设副条和分条,即仅以现在通行楷书的繁体字新字形为主条,将古文字小篆和今文字隶书、楷书以及战国文字的隶定字等历时全同异体字和共时全同异体字,统一归并到正字字头下,不设副条,实质起到副条作用,即与正字处于并列关系的异字同词。非全同异体字,仅在该字所记录的词义引申线条的相应环节上标出“同某”,不单独设下位层次条目即分条。   (二)字典结构:字头+字形+例释+复音词+按语+附录   1.字头   如上所述,《字典》字头采用现行楷书的繁体字新字形,而非当时的通行繁体字。这样便于检索,便于古今字形异同比较。如“朔”,汉魏六朝时期虽有“”“”“”等字形,但更常见的是“”及其变体,这说明,该时期通行字与今天不尽相同。   字头按汉语拼音方案顺序排列,同音字按笔画数多少排列,同音同笔画数字按“札”字法排序,即音序法、笔画法和笔顺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排序。因为汉字构件空间组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独立解决其排序问题。   为方便使用者,《字典》正文后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   2.字形   《字典》字形包括小篆、隶书和楷书等书体,排序法见前述。为便于排版,仅把图片宽度与高度设置为1cm×1cm,不足部分用原碑版底色填充。为存真起见,不做图片反白工作。对于多音多义字,所有图片放到第一字头下。   3.例释   释义。多义字的义项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外来词和专称顺序排列。“国名、朝代名,官名、爵名,地名、山名、水名、封地名、湖泊名、宫名、苑囿名、寺名,民族名、姓氏、人名、谥号、佛名、法名,动物名、植物名、药名、病名,年号,书名、篇名、乐曲名、佛经名、刑徒名等专称,按照上述顺序排列于通假义及外来词之后。”(毛远明 2014:凡例5)   对于非全同异体字,“根据字际关系的不同情况,分别用‘同某、后作某、也作某’表示。通假义项用‘通某’表示,读音相同的,下列(1)(2)(3)等义项及例证”(毛远明 2014:凡例4)。   例证。“本字典的例证,原则上每个义项举三证,按时代先后排序。只有两个例句或孤证的,按实际情况收列。文字残缺不可读或漫灭不清的例句,除非孤证或都有阙文,否则不予收入。例证出处以拓片序号代替。著录坚持一碑一号,序号(因有补录,故分四次编排,0001―1234为前期收录,1238―1299为第二次收录,1307―1410为第三次收录,1411―1413为第四次收录。相关说明见本书附录。《张僧妙法师碑》重收,因各有图片,故保留,不删重)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检。”(毛远明 2014:凡例5)   “�薄钡氖鸵搴屠�证为:   ��1 lán   ①同“澜”。水波。0798:“淼淼�L~,�r�r峻趾,就日成德,聚星效祉。”   ②通“�m”。�m草;�m花。0367:“��~源之�~浦,哀桂渚之�噤印!�0843:“九畹滋~,百���滢ァ!�   ③通“�m”。芳香。常用作�Q美之�o。0385:“有�w斯流,�F�l~京,唯天�v昌,聿�Y厥�。”   ��2 làn   通“��”。�“�甭�”。   �甭� (1)色�山k��。0642:“道猷~,�用芬芳,仁者必�郏��□不��。”(2)形容草木茂盛。0685:“弈�~扶疏,分柯~,冠冕相承,珠��Y�H。”   4.复音词   “联绵词、叠音词中所释之字只能用于复音词,在相应字头下收录该字组成的联绵词、叠音词,然后释义。”(毛远明 2014:凡例4)例如:   伶 lín�� 郎丁切,平,青�,�怼8�部。   �“伶丁”等。   伶丁 同“伶仃”。孤��貌。0493:“唯男与母,~荼蓼,��入宫焉,�r年有六。”   伶俜 孤�蚊病�0494:“~辛毒,����L焉。”   “佛教音译外来词与意译外来词,先列出梵语词形,然后释义,列出音译和意译词形。由于照顾字形及例句,重出之词不用互见系联。”(毛远明 2014:凡例4)例如:   般3 bō 《����手�b》音�堋�   �“般若”。   般若 梵�ZPrajnā之音�g�~,或�g��“波若”,意�g��“智慧”。 0830:“�w�~�o源,慈悲有感。” 1278:“�~之玄旨,遵斑氏之�z�\。” 1297:“大~�曰:内空,外空,内外空。”   《字典》还收入部分其他复音词,例如:   �_ xūn �r袁切,平,元�,�浴T�部。   一�N吹奏�菲鳌R�“�_篪”。   �_篪 (-chí)即“�扼�”。�丁Ⅲ�皆�菲鳎�二者合奏�r�音相��和。因以“�扼�”喻兄弟�H密和睦。0581:“和若~,好逾琴瑟。”0677:“好如琴瑟,和若~。”0777:“好和琴瑟,契合~。”0962:“宛如琴瑟,穆似~。”   5.按语   “按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对一部分异体字、同形字等作出说明;二是对摹录甚至楷书移录的碑刻文字图片作出说明;三是对疑似字作提示。”(毛远明 2014:凡例6)例如:   �� 按:“��、�铡��“��”之加形���w字,“�铡迸c“�Y缸”�x之“�铡背��同形字。   秦 按:因“秦”、“�h”�B用,“秦”受“�h”影��化,加“氵”作“溱”;�c溱水之“溱”成��同形字。   �� 按:“��”��“��”之换����w字;因��件“宀”、“穴”形近�x通,“��”又作“”,“��”又作“”;其他���w��件�混的情�r尚多,如“又”�作“丈、大、”等,��形很�S意。   6.附录   为方便异体字使用者和研究者,《字典》正文后附碑刻拓片目录与部首笔画检字表。碑刻拓片目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汉、魏、晋南北朝碑刻1414通名录、埋葬时间(包括对应的公元纪年)。这些,还可以和《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结合使用,以显示该时期文字面貌、研究现状。当然,碑刻拓片目录还为文学、史学研究等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目录资料,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并做相应研究。   三、应用价值   《字典》在异体字研究、汉字史研究、书法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异体字研究   自宋代刘球《隶韵》十卷、《碑目》一卷、《考证》一卷出版以来,碑刻文字的研究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学者们薪火相传,留下丰硕的研究成果。至近代,终汇集成文字编。罗振�]《碑别字》五卷,附《碑别字拾遗》,罗振玉《碑别字补》五卷,后合编成《增订碑别字》;商承祚有《石刻篆文篇》;秦公有《碑别字新编》;秦公、刘大新有《广碑别字》等。文字研究有欧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赵超《石刻古文字》等书,但终未汇编成碑刻异体字字典,这给我们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   《字典》在充分吸收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异写字也是异体字;严格区分文字之间的异体关系和假借关系;异体字的判断严格限定书体应着眼于汉字发展史大的时段,可大分为秦及其以前的古文字阶段和汉以后的今文字阶段,将隶、楷书归并起来研究;以构件为汉字组构单位研究汉字;区分字词关系;对汉字字库中记号字、记号构件的确定应该控制。(毛远明 2011:内容提要)以上,正是《字典》的立足点与创新之处,对异体字的研究必将有所裨益。   2.汉字史研究   汉字发展的历史是异体字发展和规范的历史。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隋唐以来的多数异体字基本上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把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单字字库和《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可洪音义》《希麟音义》《龙龛手鉴》做个比较,就会有这一印象。   从汉字研究史的角度看,甲、金文字的研究较为成熟:甲骨文有《甲骨文编》《新编甲骨文编》《甲骨文字典》等,金文有《金文编》《新金文编》《金文字典》,小篆有《说文解字》。敦煌俗字的研究也蔚然成风,但中间两环简帛文字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张涌泉先生(1996:11―12)指出:“俗字的流行曾先后在魏晋六朝和晚唐五代形成过两个高峰,这并不是偶然的。……东汉时期俗字已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和流传开来。到了魏晋六朝,国家的分裂,造成了各地区间语言文字的隔阂,更加速了俗字泛滥的势头,并终于形成了俗字流行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写本书籍及碑刻墓志,其中的讹俗别字,的确连篇累牍,盈纸满目。……但到了晚唐、五代,国力渐衰,世风下颓,一时曾有所收敛的俗字别体遂又泛滥起来,从而形成了俗字流行的又一个高峰。”黄征先生(2005:前言9)也强调了汉魏六朝隶书俗字研究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这个字形可能早已有之,通过隶变俗字的搜寻排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讹变轨迹。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其它原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要算资料短缺。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可能也想知道更早的字形情况,但是目前并无一本这样的字典辞书,也没有这样一本图集。”《字典》和即将出版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字谱》的出版,将为汉字史的研究提供必需的语料并推进其研究。   3.书法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字书法的源起和发展期,该时期的碑刻文字是原始字形,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书法的早期范本源于碑的摹本,摹本又可以转换成碑刻,所以,自古以来碑帖不分家。历史上著名的字帖都源于碑刻,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无一不是碑刻书丹名家,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钟绍京的《灵飞经》皆是。而现在的书法字帖也多是辗转拓印而来。现在的书法字典,所使用的材料均源于碑、帖。如综合类的大型书法字典《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等,小型书法字典《篆隶楷行草五体字典》《实用六体字典》《七体书法字典》等;分书体者《中国书法大字典》有篆书卷、隶书卷、草书卷、楷书卷、行书卷等五卷;还有某一字体字典《篆刻字典》《隶书辨异字典》《中国楷书大字典》《行书编》《草书大字典》,或专人书法字典《褚体辨异字典》等。   并且,早期的帖都是临摹而来,与原碑相比,尚有一定距离。拓碑技术自南北朝时才出现并臻于成熟。汉魏六朝碑刻距今虽然较为久远而有部分泐蚀,但存留部分原汁原味,保留了真实的书法底本,具有不可或缺的书法艺术价值。   4.辞书编纂   汉魏六朝时期是汉字异体字产生的重要时期,近世大部分异体字都可以在该时期的石刻中找到源头。这对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语料作用。   部分辞书中部分字释义待补。如“�p”字,《汉语大字典》卷四2647页“白部”收载“”字:“,ér 《字汇补・白部》:‘,如支切,音儿。见《金镜》。’”与北齐武平五年(574)《□忝墓志》中的“”字形完全相同,是“�p”的俗字。具体考证可参见《“�p”的俗变考察》(毛远明,何山 2010:557―560)。其他如“�ァ蔽�“妒”之异体,《颜氏家训》《慧琳音义》《龙龛手鉴》均有阐述,亦是“后”的加形字,二者是同形字;“”既是“壑”的异体,又是“豁”的异体,二者亦是同形字;“”,是“吝”的加形讹变字;等等。《汉语大字典》都未能给予圆满的解决。《汉语大字典》中还有部分所谓的“日本简化字”,如“�y”“��”“�А薄�{”“�摹薄敖U”“�骸薄盎R”“�}”“�础薄邦�”“�i”“��”,分别是“�t”“�浴薄盎佟薄盎荨薄�簟薄敖�”“�M”“�`”“�”“壤”“�@”“�馈薄霸�”等的异体字。《汉语大词典》中的部分“义未详”字,如“�荨薄�p”“”“�}”“��”“�Z”“�”“�帷薄熬B”,分别是“岸”“刺”“概”“�o”“��”“�凇薄奥�”“�瘛薄凹x”等的异体字。以上,汉魏六朝碑刻中都有大量用例。   这些字大都来自隶古定字、俗别字、讹误字,利用汉魏六朝碑刻可以识别并补上音义和例证。还有部分简化字,依照《异体字简化总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简体字头后标“‘’的简化字”,如“编”“来”“开”等,未以例阐释是汉魏六朝时期的异体字;部分简化字,是先有这个字形,而后被采用,不是直接简化,如“辞”“带”“断”“恶”“凤”“将”“来”“乱”“为”“无”等;其他如“边”引《宋元以来俗字谱》,“辞”引《正字通》等出处均晚于汉魏六朝时期,可据汉魏六朝碑刻文献将例证提前。   参考文献   1.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北京:线装书局,2008.   3.毛远明,何山.“�p”的俗变考察.中国语文,2010(6).   4.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14.   6.杨正业.对辞典特性和辞典学科地位的再认识.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3).   7.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导论.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充 637009)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400715)   (责任编辑 郎晶晶)


相关文章

  • 从_文选_选赋看萧统的赋文学观
  • 2000年第1期 第37卷 (总197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1,2000GeneralNo.197Vol.37 从 ...查看


  • 略论_新华字典_的规范性
  • 2008年第6期第10卷(总第52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08 GeneralNo.52,Vol.10 略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 金欣欣 (商务印书 ...查看


  • 古代汉语1
  • 古代汉语笔记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04年考过):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g ...查看


  • 训诂学资料
  • 训诂学资料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查看


  •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王云路
  •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英文标题]Review on the Centennial Study of Middle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 WANG Yun-lu (Research Center for Hi ...查看


  • 汉字的形体演变
  • 专用稿纸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形体特点. (一)甲骨文 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 ...查看


  • 略论大型字典对唐讳字形的收录
  • 内容摘要:唐代避讳,相对侧重于文字形体的改变.这些避讳字形在失去了唐朝的避讳背景后,逐渐归入俗字,并被宋元以来的字书收录,成为现代大型字典的收字来源之一.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型字典在唐讳字形的收录上存在着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有重新审 ...查看


  • 文献学笔记整理
  •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第一节: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 ...查看


  •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 2.1汉语史研究阶段: 1. 语义研究阶段:从汉初(公元前3世纪)到东晋末(五世纪). 2. 语音研究阶段:从南北朝初(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 3. 全面发展阶段:从清初(十七世纪)到现在. 三个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