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20例

中外医疗2008N O . 22

CHI NA FO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交流园地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

刘海壮1

(1.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中医院

河南洛阳

471900;

隋永芝2

20

2.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北院) 神经内科辽宁大石桥115110)

【摘要】失眠症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西医多以安眠药对症治疗, 颇多不利。

【关键词】失眠半夏泻心汤辩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 08(a) -0146-01近年来笔者根据天人合一理论, 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20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失眠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少于4h, 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病程最长8年, 最短2月。其中男8例, 女12例, 年龄20~60岁6例, 41~55岁14例, 以入睡困难为主者15例, 以睡后多梦易醒再难入睡者5例。2

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症。心下痞, 但满而不痛, 或呕吐, 肠鸡下利, 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本方证病人中气受伤, 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 因为寒热互结其中, 清浊升降失常。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 即去柴胡、生姜, 而加川连、干姜。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 和胃止呕; 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 清肠燥湿; 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养胃。

经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人参10g 、半夏15g 、黄芩10g 、黄连5g 、干姜5g 、炙甘草15g 、肉桂3g 、虚烦加百合20g 、生地黄20g 、枣仁20g 、大枣30枚; 少气懒言、脉微沉细、舌淡者、加鹿角胶10g 、人参10g 、五味子20g 、菟丝子30g 、干姜5g 、烧心吐酸者加吴茱萸6g 、煅牡蛎30g 、伴头痛加川芎25g 、夏枯草20g 、余随症加减。上方水煎2次, 共取汁350m L , 分2次服用, 每日1剂,

颅内侧支循环有一种即方便又经济的方法, 从而给病人带来更大的方便及实惠。参考文献

[1]

C e l e r m aj e r

DS, So r e ns en

K E, Gcx h VM , et

a 1. N o n —i nv a-

s i ve de —t ect i on of endot hel i al dys f unct i on i n chi l dr en and adul t s at r i s k of at her os cl er os i s [J ].Lance, 1992, 340(8828) :l1l 1~l 1l 5. [2]

W a ng

J

S, Che n

SY, I n C , et

a 1. Neu r o m u s cu l a r

el e ct r i c

s t i m ul at i onenhan ces endot hel i al vas cul ar cont r ol and hem o-dynam i c f unct i on i npa —r et i c u pper ext r em i t i es of pat i ent s w i t h s t r oke [J ]. Ar ch Ph y s M ed R e —ha bi l , 2004, 85(7) :1112~1116.

146中外医疗CH I N A FOR E I GN M E DI CA L TR EA TM E NT

15d 为1个疗程。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每夜睡眠达7h 左右, 白天精神佳。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每月正常睡眠(每天6~7h) 20d 左右。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每月正常睡眠多于10d, 但少于19d 。无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 但每月正常睡眠天数少于10d 。痊愈2例, 显效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有效率80%。4

讨论

人生天地间, 天人合一, 人体的生命规律与自然界规律关系非常密切。经云:天有昼夜, 人有寤寐。日出地则明为昼, 在人为寤; 日入地则暗为夜, 在人为寐; 寤寐失常则失眠, 故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使离火(心火) 降于坤土(脾土) 之下。《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本为太阳病痞证而设, 但方中半夏开结, 交通上下, 芩连苦寒, 助离火(心火) 下降, 参姜枣草助坤(脾) 土上升。如是, 则离(心) 火入于坤(脾) 土之下, 犹日入于地, 寐的格局形成, 此乃不治自治, 不安神而神自安。故用于治疗失眠症有效。

【收稿日期】2008-06-03

[3]马锐华, 刘淑婷.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诊症状及诊断[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2) :7l ~72.

[4]C h er i a n P, H a nk ey G J , Ei k el b oo m J W , et a 1. En do t h el i a l

and pl at e —l et act i v at i on i n acu t e i s c hem i c s t r oke and i t s et i ol ogi cal s ub t ypes [J ].St r oke, 2003, 34(9) :2132~2137. [5]

V l a s o va I V, V a i z ova O E, Fedo s o va N N , et

a1. En do t he l i um

—depend —ent vas o di l at i on i n pat i ent s w i t h cer e br ovas cu -l ar d i s ea s e J [J ].Ki l n M ed(M o s k) , 2003, 78(11) :26~29.

【收稿日期】2008-06-02

中外医疗2008N O . 22

CHI NA FO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

交流园地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

刘海壮1

(1.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中医院

河南洛阳

471900;

隋永芝2

20

2.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北院) 神经内科辽宁大石桥115110)

【摘要】失眠症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西医多以安眠药对症治疗, 颇多不利。

【关键词】失眠半夏泻心汤辩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 08(a) -0146-01近年来笔者根据天人合一理论, 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20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失眠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少于4h, 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病程最长8年, 最短2月。其中男8例, 女12例, 年龄20~60岁6例, 41~55岁14例, 以入睡困难为主者15例, 以睡后多梦易醒再难入睡者5例。2

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症。心下痞, 但满而不痛, 或呕吐, 肠鸡下利, 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本方证病人中气受伤, 脾胃、大小肠功能失调, 因为寒热互结其中, 清浊升降失常。其症状为心下痞满、干呕、肠鸣下利。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化裁得到, 即去柴胡、生姜, 而加川连、干姜。本方中法夏、干姜辛温除寒, 和胃止呕; 川连、黄芩苦寒泄降除热, 清肠燥湿; 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养胃。

经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人参10g 、半夏15g 、黄芩10g 、黄连5g 、干姜5g 、炙甘草15g 、肉桂3g 、虚烦加百合20g 、生地黄20g 、枣仁20g 、大枣30枚; 少气懒言、脉微沉细、舌淡者、加鹿角胶10g 、人参10g 、五味子20g 、菟丝子30g 、干姜5g 、烧心吐酸者加吴茱萸6g 、煅牡蛎30g 、伴头痛加川芎25g 、夏枯草20g 、余随症加减。上方水煎2次, 共取汁350m L , 分2次服用, 每日1剂,

颅内侧支循环有一种即方便又经济的方法, 从而给病人带来更大的方便及实惠。参考文献

[1]

C e l e r m aj e r

DS, So r e ns en

K E, Gcx h VM , et

a 1. N o n —i nv a-

s i ve de —t ect i on of endot hel i al dys f unct i on i n chi l dr en and adul t s at r i s k of at her os cl er os i s [J ].Lance, 1992, 340(8828) :l1l 1~l 1l 5. [2]

W a ng

J

S, Che n

SY, I n C , et

a 1. Neu r o m u s cu l a r

el e ct r i c

s t i m ul at i onenhan ces endot hel i al vas cul ar cont r ol and hem o-dynam i c f unct i on i npa —r et i c u pper ext r em i t i es of pat i ent s w i t h s t r oke [J ]. Ar ch Ph y s M ed R e —ha bi l , 2004, 85(7) :1112~1116.

146中外医疗CH I N A FOR E I GN M E DI CA L TR EA TM E NT

15d 为1个疗程。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 每夜睡眠达7h 左右, 白天精神佳。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每月正常睡眠(每天6~7h) 20d 左右。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每月正常睡眠多于10d, 但少于19d 。无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 但每月正常睡眠天数少于10d 。痊愈2例, 显效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有效率80%。4

讨论

人生天地间, 天人合一, 人体的生命规律与自然界规律关系非常密切。经云:天有昼夜, 人有寤寐。日出地则明为昼, 在人为寤; 日入地则暗为夜, 在人为寐; 寤寐失常则失眠, 故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使离火(心火) 降于坤土(脾土) 之下。《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本为太阳病痞证而设, 但方中半夏开结, 交通上下, 芩连苦寒, 助离火(心火) 下降, 参姜枣草助坤(脾) 土上升。如是, 则离(心) 火入于坤(脾) 土之下, 犹日入于地, 寐的格局形成, 此乃不治自治, 不安神而神自安。故用于治疗失眠症有效。

【收稿日期】2008-06-03

[3]马锐华, 刘淑婷.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诊症状及诊断[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2) :7l ~72.

[4]C h er i a n P, H a nk ey G J , Ei k el b oo m J W , et a 1. En do t h el i a l

and pl at e —l et act i v at i on i n acu t e i s c hem i c s t r oke and i t s et i ol ogi cal s ub t ypes [J ].St r oke, 2003, 34(9) :2132~2137. [5]

V l a s o va I V, V a i z ova O E, Fedo s o va N N , et

a1. En do t he l i um

—depend —ent vas o di l at i on i n pat i ent s w i t h cer e br ovas cu -l ar d i s ea s e J [J ].Ki l n M ed(M o s k) , 2003, 78(11) :26~29.

【收稿日期】2008-06-02


相关文章

  • 李克绍从半夏汤谈失眠的证治
  • 李克绍从半夏汤谈失眠的证治 <灵枢"邪客篇>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 ...查看


  • [黄煌经方医案研究]:黄连汤
  • <经方>杂志 第20170130期 小编按:初读<黄煌经方医案>这本书时,记得黄连舌为"舌质坚老.舌色红或暗红,舌苔黄厚腻而口苦,"又看到了与黄连证有关的"滑实之脉",黄师临证 ...查看


  • 试析_胃不和则卧不安_汤皓
  • 试析"胃不和则卧不安" 汤 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早在<素问·逆调论>就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宿食痰火阻滞. 劳倦思虑 ...查看


  •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查看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gmq18188 大黄黄连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亦名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 ...查看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陈慎吾先生应用柴胡剂的体会(节选)-------------------- [转帖]<伤寒论>中柴胡剂的运用和发挥 <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或是今天所说的病毒性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 ...查看


  • 方剂学复习全面总结
  • 方剂学复习 --内蒙古医学院09中医杨雷 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 ...查看


  • 方剂学笔记_重点
  • --重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 ...查看


  •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十)--干燥综合征验案2则
  • DOI:10.16305/j.1007-1334.2012.10.029 2012:Vol.46No.10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10期SH.J.TCMOct., ·17· 经方纵横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十) ---干燥综合征验案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