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秋水]教案

公开课《秋水》教案

(一) 导入语:(文学常识部分板书1)

开场白加上提问——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两大思想派别是哪两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出两个。(明确:儒家孔孟,道家老庄)

师补充: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可见,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便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其思想魅力。

(二)学生介绍庄子,(方法要求:名、时、地、代表作品、地位——文学常识部分板书2)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庄子》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师补充作品风格:其文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对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除作品风格外其他当堂记住,背诵之。看各组哪个组先背下来的。)

(三)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个别读)指定男生女生各一,正音正字,疏通文字鼓励式点评。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有没有和你读的不同的地方,你有疑问,或者你认为他读的不合适的地方。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泾(jing)

2、第二次诵读。教师范背。要求:注意字音和断句,拿笔圈点勾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我有错误还要毫不客气的指出,我会把这当作对我帮助)

3、第三次诵读(生自由读,要求:除了注意字音和断句外,还要思考文章的大致内容,划出特别有感触或者疑惑的地方,好为交流做准备)

4、第四次诵读(分5层诵读,按回答问题进行,并翻译背诵),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以下开始板书)

要求:讨论以下问题,用原文回答

①秋水来了,黄河是怎样的情形?(1生读这几句,质疑问难)河伯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②秋水来了,东海是怎样的情形?河伯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情形 表现 连接语 百川灌河 欣然自喜 于是焉 秋水时至 不见水端 望洋兴叹 于是焉

注:第一层知识点

1、秋水时至(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按时令)

2、泾流之大(泾,通“径”),不辩牛马(辩,通“辨”)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

4、天下之美(形做名,美景)

(各组读,背第一层,比赛速度和质量)

注:第二层知识点

1、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古今异义两个)

(各组读,背第二层,比赛速度和质量)

注:第三层知识点

1、望洋(不是望着大洋)

2、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3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4、见„„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1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换句话说是批评谁?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2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④讨论难点:又如何理解“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道义)者,始吾弗信”这句话?

(本文难点,化难为简,分解为三层:1、轻视的人是谁“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道义)者”是一类人,轻视的不是河伯2、我曾听说这种人,怎么可能有这种人呢?开始我不信,潜台词是现在我信了)(暗含河伯开始对孔子和伯夷的敬仰,后来认为这是自己的盲目崇拜和庄子对孔子的嘲讽,意思是你孔子到处炫耀知识渊博,和河伯自夸是一样的。儒家并非及至,我道家才向大海一样广阔无边,没有极至)(个人观点,给大家参考)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2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5) 在这则故事写黄河与东海的不同情况,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各组读,把第二层连起来背诵,比赛速度和质量)

指导背诵 :看板书背诵全文

最后,先读一遍,看板书,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6)本文写的是真人真事吗?以虚构的故事来讲述道理,属于寓言。

本文既属于先秦散文,又是一篇寓言故事。本文艺术特色照应了介绍庄子时说说的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对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7)讨论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问:你们可否用熟语作答,看你能想出多少,记时开始,看谁最快?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作业

1、做知识卡片,归类记忆(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2、熟练背诵全文,并阅读本《秋水》全文,进一步了解庄子思想。

结束语:最后我想说,感谢庄子,给了我们这样美的文章,这么美的思想;感谢同学们,给予我这么默契的配合!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1、(左)文学常识部分 名(周)、时(战国)、地(宋国蒙人)、

代表作品地位(集大成者) 想象 寓言 对比

2、(中)课文内容及写作特色部分

上面的加上下面的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3、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

1.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2.古今异义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内行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

3.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4.特殊句式

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 探讨:非重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公开课《秋水》教案

(一) 导入语:(文学常识部分板书1)

开场白加上提问——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两大思想派别是哪两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出两个。(明确:儒家孔孟,道家老庄)

师补充: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可见,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便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其思想魅力。

(二)学生介绍庄子,(方法要求:名、时、地、代表作品、地位——文学常识部分板书2)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庄子》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师补充作品风格:其文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对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除作品风格外其他当堂记住,背诵之。看各组哪个组先背下来的。)

(三)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个别读)指定男生女生各一,正音正字,疏通文字鼓励式点评。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有没有和你读的不同的地方,你有疑问,或者你认为他读的不合适的地方。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泾(jing)

2、第二次诵读。教师范背。要求:注意字音和断句,拿笔圈点勾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我有错误还要毫不客气的指出,我会把这当作对我帮助)

3、第三次诵读(生自由读,要求:除了注意字音和断句外,还要思考文章的大致内容,划出特别有感触或者疑惑的地方,好为交流做准备)

4、第四次诵读(分5层诵读,按回答问题进行,并翻译背诵),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以下开始板书)

要求:讨论以下问题,用原文回答

①秋水来了,黄河是怎样的情形?(1生读这几句,质疑问难)河伯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②秋水来了,东海是怎样的情形?河伯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情形 表现 连接语 百川灌河 欣然自喜 于是焉 秋水时至 不见水端 望洋兴叹 于是焉

注:第一层知识点

1、秋水时至(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按时令)

2、泾流之大(泾,通“径”),不辩牛马(辩,通“辨”)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

4、天下之美(形做名,美景)

(各组读,背第一层,比赛速度和质量)

注:第二层知识点

1、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古今异义两个)

(各组读,背第二层,比赛速度和质量)

注:第三层知识点

1、望洋(不是望着大洋)

2、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3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4、见„„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1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换句话说是批评谁?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2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④讨论难点:又如何理解“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道义)者,始吾弗信”这句话?

(本文难点,化难为简,分解为三层:1、轻视的人是谁“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道义)者”是一类人,轻视的不是河伯2、我曾听说这种人,怎么可能有这种人呢?开始我不信,潜台词是现在我信了)(暗含河伯开始对孔子和伯夷的敬仰,后来认为这是自己的盲目崇拜和庄子对孔子的嘲讽,意思是你孔子到处炫耀知识渊博,和河伯自夸是一样的。儒家并非及至,我道家才向大海一样广阔无边,没有极至)(个人观点,给大家参考)

(各组读,背第二层第2小段,比赛速度和质量)

(5) 在这则故事写黄河与东海的不同情况,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各组读,把第二层连起来背诵,比赛速度和质量)

指导背诵 :看板书背诵全文

最后,先读一遍,看板书,全体同学试背《秋水》

(6)本文写的是真人真事吗?以虚构的故事来讲述道理,属于寓言。

本文既属于先秦散文,又是一篇寓言故事。本文艺术特色照应了介绍庄子时说说的想象奇幻,善用寓言和对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7)讨论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问:你们可否用熟语作答,看你能想出多少,记时开始,看谁最快?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四)、作业

1、做知识卡片,归类记忆(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2、熟练背诵全文,并阅读本《秋水》全文,进一步了解庄子思想。

结束语:最后我想说,感谢庄子,给了我们这样美的文章,这么美的思想;感谢同学们,给予我这么默契的配合!下课!同学们再见!

附:板书设计

1、(左)文学常识部分 名(周)、时(战国)、地(宋国蒙人)、

代表作品地位(集大成者) 想象 寓言 对比

2、(中)课文内容及写作特色部分

上面的加上下面的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3、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

1.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2.古今异义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内行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

3.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4.特殊句式

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 探讨:非重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相关文章

  • 秋水说课稿及教案
  • <秋水>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 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 ...查看


  • 梦中听雨0701的首页
  • 感谢缘分让我遇到了你[情感美文] 感谢缘分让我遇到了你[情感美文]幸福,就是可以在一个人心中肆意的走动,可以打开窗扉去听他心底的风声雨落,去听他心底的花谢花开,那风声雨味里也留下了两个人爱过的真.感谢缘分让我遇到了你,我多么希望你是那个一辈 ...查看


  • 滕王阁序教案
  •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是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课文.教学本文,笔者想首先从"四美具,二难并"切入,通过探究"四美""二难"为何和课文是怎样写" ...查看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教案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象之美和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2.体会诗中表达的闲居之情,以及诗人与友人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 一.新课导入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山水 ...查看


  • 市规划局建设扶贫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县安定镇秋水村是我局新一轮建设扶贫点.秋水村位于XX县东南约40公里,属秋湖水库库区范围,地型条件复杂.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329户,1197 人,有半数以上村民小组属于水库淹没范围,耕地面积495亩(其中水田300亩,旱地195亩) , ...查看


  • 秋水课堂实录
  •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04年12月23日 地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8班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 ...查看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11
  •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 ...查看


  • [腾王阁序]教案 1
  • <腾王阁序>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文本,感受文章在语言上特色 2.了解作者及骈文文体并了解骈文的读法 3.让学生自读并疏通文意 二.教学重点: 目标1.2 三.教学难点: 目标1.3 四.课时安排: 四课时( ...查看


  • 春姑娘上[哀江南].-教学教案
  • --春姑娘上<哀江南> 一.检查预习 1.生字词,用小黑板(很原始吧?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连小黑都不用!)请了两个学生读. 2.朗读.(第1支曲子范读,第2至6支请了五个学生读,第7支齐读.) 二.整体把握 (实录) 师:诗有诗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