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拨打120的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者为路径组,以接受常规院前护理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16.27±6.37)min和(30.21±9.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11±8.21)min和(41.03±11.2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治疗1个月后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6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5.033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本类疾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本病发病后常发展迅速,临床研究显示,3~6 h为本病的有效治疗时间,如错过有效治疗时间,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深重的负担[3]。院前急救因其工作特点,往往可第一时间接触到患者,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策略对于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所应用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出诊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符合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且由家属拨打120。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者为路径组,以接受常规院前护理者为对照组。路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61岁,平均(46.16±7.3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5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1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2岁,平均(46.26±6.9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院前急救常规护理,即于接到120调度中心通知后上车出发,病情评估、判断及对症护理均于到达现场后实施,并于完成对症护理后转送至医院。而路径组按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按四步实施:第一步,迅速登车,即在接到出诊信息后1 min内全员上车,驶往现场;第二步,初步病情评估,即通过车载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初步判断病情,准备必要急救设备,做好急救前准备;第三步,护理初步指导,通过车载电话初步明确患者病情后,指导家属进行清除口腔异物、开通气道、头部降温等护理操作;第四步,现场急救护理及急救转运护理,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报告医生,同时迅速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当患者GCS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呼救开始计时,统计所有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对比两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同时于患者送至医院后及治疗1个月后由同一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GCS、NIHSS及B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院内治疗效果比较 送至医院时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治疗1个月后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总结疾病以往的护理经验并参考临床文章而制定出的规范化护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目前将已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的护理中,显著的提高了院前急救效果,提高了患者救治的临床效率[4]。本研究为将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总结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临床经验及参考文献报道,总结出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在应用了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16.27±6.37)min及(30.21±9.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11±8.21)min及(41.03±11.26)min(P 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入院之后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在送至医院时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接受了1个月的治疗后,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路径组,其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并可提高患者院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2]林建荣,黄汉华,杨春森.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47-48. [3]彭海菁,郭佳华,钟育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84-86. [4]李丽琴.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5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0-31. (收稿日期:2016-05-01)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80例拨打120的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者为路径组,以接受常规院前护理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16.27±6.37)min和(30.21±9.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11±8.21)min和(41.03±11.2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治疗1个月后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6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5.033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本类疾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本病发病后常发展迅速,临床研究显示,3~6 h为本病的有效治疗时间,如错过有效治疗时间,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深重的负担[3]。院前急救因其工作特点,往往可第一时间接触到患者,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策略对于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所应用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出诊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符合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且由家属拨打120。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者为路径组,以接受常规院前护理者为对照组。路径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61岁,平均(46.16±7.3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5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1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2岁,平均(46.26±6.95)岁;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2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院前急救常规护理,即于接到120调度中心通知后上车出发,病情评估、判断及对症护理均于到达现场后实施,并于完成对症护理后转送至医院。而路径组按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按四步实施:第一步,迅速登车,即在接到出诊信息后1 min内全员上车,驶往现场;第二步,初步病情评估,即通过车载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初步判断病情,准备必要急救设备,做好急救前准备;第三步,护理初步指导,通过车载电话初步明确患者病情后,指导家属进行清除口腔异物、开通气道、头部降温等护理操作;第四步,现场急救护理及急救转运护理,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报告医生,同时迅速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当患者GCS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呼救开始计时,统计所有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对比两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同时于患者送至医院后及治疗1个月后由同一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GCS、NIHSS及B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 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院内治疗效果比较 送至医院时两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治疗1个月后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总结疾病以往的护理经验并参考临床文章而制定出的规范化护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目前将已有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的护理中,显著的提高了院前急救效果,提高了患者救治的临床效率[4]。本研究为将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总结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临床经验及参考文献报道,总结出脑卒中院前急救的护理路径。本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在应用了路径组呼救后到达时间及接受治疗时间分别为(16.27±6.37)min及(30.21±9.1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11±8.21)min及(41.03±11.26)min(P 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入院之后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在送至医院时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接受了1个月的治疗后,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路径组,其GCS、NIHS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并可提高患者院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2]林建荣,黄汉华,杨春森.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47-48. [3]彭海菁,郭佳华,钟育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84-86. [4]李丽琴.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5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0-31. (收稿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