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这些隐士往往被人赞誉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 许由、巢父
不贪帝位隐箕烟,名利抛开尊大贤。
大树筑巢清淡过,山中义士寿神仙。
----------------------------------------------------------------------------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骑着仙鹤而去。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洁形象和深远影响,使得许由被誉为“高义之士”、“隐士鼻祖”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2伯夷、叔齐
相互让贤居海湾,周公尊重留权班。
淡然一笑轻摇手,还是无官心最闲。
-----------------------------------------------------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迁西县、滦县等地)国君的长子和三子。生卒年无考。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后来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武王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2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3 鬼谷子
清溪鬼谷道非凡,奇术通天有本传。
弟子众多才智广,纵横四海大名宣。
---------------------------------------------------------------------------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4 颜回
孔门弟子德贤高,箪食清居乐自豪。
好学谦虚心和气,惜哉阳寿不坚牢。
------------------------------------------------------------------------------------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5 “商山四皓”
秉性清高不爱官,商山大隐寿高安。
汉家天子诚心顾,明志飞歌一曲弹!
--------------------------------------------------------------------------------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6 严光
助刘中兴不为官,亮洁高风山水刊。
若问严光何处隐,富春江里钓鱼滩!
---------------------------------------------------------------------------------
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 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多次延聘他,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最终他享年八十岁80岁卒于家,葬于富春山。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后来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赞语。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7 “竹林七贤”
常聚幽林酣畅谈,心胸旷达笑云天。
皇权司马容不得,身首东西南北颠。
----------------------------------------------------------------------------------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一带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8 陶渊明
南山种豆好悠闲,五柳先生腰未弯。
野境结庐诗写意,菊花灿烂醉容颜。
---------------------------------------------------------------------------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9 陶弘景
山中宰相炼金丹,书劲精医文大观。
本草神农经最妙,中华史载一鹏鸾。
-------------------------------------------------------------------------------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0 竹溪六逸
纵酒酣歌佳境幽,举杯邀月竹溪游。
绝尘靖节高风亮,余韵清风万古留。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同隐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的竹溪,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些狂妄而不可狎近。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这些隐士往往被人赞誉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 许由、巢父
不贪帝位隐箕烟,名利抛开尊大贤。
大树筑巢清淡过,山中义士寿神仙。
----------------------------------------------------------------------------
时间:三皇五帝之尧管理时期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据说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骑着仙鹤而去。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洁形象和深远影响,使得许由被誉为“高义之士”、“隐士鼻祖”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2伯夷、叔齐
相互让贤居海湾,周公尊重留权班。
淡然一笑轻摇手,还是无官心最闲。
-----------------------------------------------------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迁西县、滦县等地)国君的长子和三子。生卒年无考。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后来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武王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2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3 鬼谷子
清溪鬼谷道非凡,奇术通天有本传。
弟子众多才智广,纵横四海大名宣。
---------------------------------------------------------------------------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4 颜回
孔门弟子德贤高,箪食清居乐自豪。
好学谦虚心和气,惜哉阳寿不坚牢。
------------------------------------------------------------------------------------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5 “商山四皓”
秉性清高不爱官,商山大隐寿高安。
汉家天子诚心顾,明志飞歌一曲弹!
--------------------------------------------------------------------------------
“商山四皓”指的是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其大名,曾请他们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6 严光
助刘中兴不为官,亮洁高风山水刊。
若问严光何处隐,富春江里钓鱼滩!
---------------------------------------------------------------------------------
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 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多次延聘他,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最终他享年八十岁80岁卒于家,葬于富春山。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后来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赞语。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7 “竹林七贤”
常聚幽林酣畅谈,心胸旷达笑云天。
皇权司马容不得,身首东西南北颠。
----------------------------------------------------------------------------------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一带的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8 陶渊明
南山种豆好悠闲,五柳先生腰未弯。
野境结庐诗写意,菊花灿烂醉容颜。
---------------------------------------------------------------------------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9 陶弘景
山中宰相炼金丹,书劲精医文大观。
本草神农经最妙,中华史载一鹏鸾。
-------------------------------------------------------------------------------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
七绝: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隐士点评10 竹溪六逸
纵酒酣歌佳境幽,举杯邀月竹溪游。
绝尘靖节高风亮,余韵清风万古留。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同隐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的竹溪,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些狂妄而不可狎近。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