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下)

  第五掌 鹞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马步摆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倒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三、鹞子翻身(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左向右后旋转360度,左掌经胸前从右腋下穿出呈反钩手,右掌随身体转动在头部上方逆时针旋转一周呈劈掌如牛添食。同时,重心移动在左腿,右脚随右手劈掌抬起于左膝前,脚尖里扣,目视右掌(图38、39)。

  

  四、怀中抱月(右)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20、21)。

  

  五、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同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六、马步摆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掌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七、鹞子翻身(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右向左后旋转360度,右掌经胸前从左腋下穿出呈反钩手,左掌随身体转动在头部上方逆时针旋转一周呈劈掌如牛添食。同时,重心移动在右腿,左脚随左手劈掌抬起于右膝前,脚尖里扣,目视左掌(图40、41)。

  

  八、怀中抱月(左)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14、15)。

  

  第六掌 鹰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马步摆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三、巧女纫针(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左向右后旋转360度,左掌经胸前从右臂上方穿出呈反掌,右掌随身体转动,收回右胸前,同时,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前摆踢,随之脚尖里扣收于左膝前,与此同时,右掌随右脚摆踢向前穿掌,高与心齐。目视右掌(图42、43)。

  

  四、怀中抱月(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半步呈八字步,右手由头部经胸前下按右撑,左掌从右腋下向左撑,两手掌心朝下,如怀中抱月(同图20、21)。

  

  五、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同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六、马步摆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七、巧女纫针(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右向左后旋转360度,右掌经胸前从左臂上方穿出呈反掌,左掌随身体转动,收回左胸前,同时,重心移子右腿,左脚抬起向前摆踢,随之脚尖里扣收于右膝前,与此同时,左掌随左脚摆踢向前穿掌,高与心齐。目视左掌(图44、45)。

  

  八、怀中抱月(左)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14、15)。

  

  第七掌 虎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随转身穿子左腋下,掌心朝里,左掌外旋护于右肩外侧(同图11)。

  

  二、猛虎抱头(右)

  两脚原地不动,右掌从左腋下由左向右横拨与

  

  六、金鸡独立(右)

  两脚蹬地身体旋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随之重心移于右腿,右掌回裹于胸前,再向上托掌,

掌心朝上,同时,左脚抬起,脚尖里扣于右膝处,左掌掌心朝外,回裹于右腋下(图56)。

  

  七、推山入海(左)

  

  左脚向前方迈出落下呈左弓步,左掌外旋由右腋下向左前方推掌,掌心朝下,右掌回收于右腰侧(图57)。

  

  八、燕子取水(右)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左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右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右脚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左掌掌心朝下护于右肘弯处(图58)。

  

  九、单叉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17)。

  

  十、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

  

  十一、黑能出洞(左)

  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身体转动由右向左拨至胸前,右掌从左向右转动,两掌在胸前相并作捧状,目视两掌(图59),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十二、推山入海(左)

  左脚向前方迈出落下呈左弓步,左掌外旋由右腋下向左前方推掌,掌心朝下,右掌回收于右膘侧(图60)。

  

  十三、燕子取水(右)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左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右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右脚前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左掌掌心朝下护于右肘弯处(图61)。

  

  十四、单叉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17)。

  

  十五、金鸡独立(左)

  

  两脚蹬地身体旋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随之重心移于左腿,左掌回裹于胸前,再向上托掌,掌心朝上,同时,右脚抬起,脚尖里扣于左膝处,右掌掌心朝外,回裹于右腋下(图62正反)。

  

  十六、推山入海(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随之,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呈弓步,右掌外旋在胸前划弧掌心朝下向右前方推掌,左掌回挂于右腰侧,掌心朝上(图63)。

  

  十七、燕子取水(左)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向右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左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左脚前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右掌掌心朝下护于左肘弯处(图64)。

  

  十八、单叉仆步(左)

  左脚向后撤一步是左仆步,右掌向右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左掌顺右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23)。

  

  十九、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外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著右掌向右方扭转,自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十、收势

  承接上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呈倒八字步,两掌在胸前交叉划弧下按,随之,两脚并拢,气沉丹田,调匀呼吸,身体缓缓直立,两掌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成立正姿势(图65、66)。

  第五掌 鹞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马步摆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倒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三、鹞子翻身(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左向右后旋转360度,左掌经胸前从右腋下穿出呈反钩手,右掌随身体转动在头部上方逆时针旋转一周呈劈掌如牛添食。同时,重心移动在左腿,右脚随右手劈掌抬起于左膝前,脚尖里扣,目视右掌(图38、39)。

  

  四、怀中抱月(右)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20、21)。

  

  五、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同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六、马步摆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掌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七、鹞子翻身(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右向左后旋转360度,右掌经胸前从左腋下穿出呈反钩手,左掌随身体转动在头部上方逆时针旋转一周呈劈掌如牛添食。同时,重心移动在右腿,左脚随左手劈掌抬起于右膝前,脚尖里扣,目视左掌(图40、41)。

  

  八、怀中抱月(左)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14、15)。

  

  第六掌 鹰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马步摆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三、巧女纫针(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左向右后旋转360度,左掌经胸前从右臂上方穿出呈反掌,右掌随身体转动,收回右胸前,同时,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前摆踢,随之脚尖里扣收于左膝前,与此同时,右掌随右脚摆踢向前穿掌,高与心齐。目视右掌(图42、43)。

  

  四、怀中抱月(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半步呈八字步,右手由头部经胸前下按右撑,左掌从右腋下向左撑,两手掌心朝下,如怀中抱月(同图20、21)。

  

  五、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同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六、马步摆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七、巧女纫针(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身体由右向左后旋转360度,右掌经胸前从左臂上方穿出呈反掌,左掌随身体转动,收回左胸前,同时,重心移子右腿,左脚抬起向前摆踢,随之脚尖里扣收于右膝前,与此同时,左掌随左脚摆踢向前穿掌,高与心齐。目视左掌(图44、45)。

  

  八、怀中抱月(左)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落下呈倒八字步,两手回裹于胸前再向身体两侧外撑,两手掌心朝下,掌指相对,两肩松沉,如怀中抱月(同图14、15)。

  

  第七掌 虎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随转身穿子左腋下,掌心朝里,左掌外旋护于右肩外侧(同图11)。

  

  二、猛虎抱头(右)

  两脚原地不动,右掌从左腋下由左向右横拨与

  

  六、金鸡独立(右)

  两脚蹬地身体旋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随之重心移于右腿,右掌回裹于胸前,再向上托掌,

掌心朝上,同时,左脚抬起,脚尖里扣于右膝处,左掌掌心朝外,回裹于右腋下(图56)。

  

  七、推山入海(左)

  

  左脚向前方迈出落下呈左弓步,左掌外旋由右腋下向左前方推掌,掌心朝下,右掌回收于右腰侧(图57)。

  

  八、燕子取水(右)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左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右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右脚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左掌掌心朝下护于右肘弯处(图58)。

  

  九、单叉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17)。

  

  十、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

  

  十一、黑能出洞(左)

  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身体转动由右向左拨至胸前,右掌从左向右转动,两掌在胸前相并作捧状,目视两掌(图59),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十二、推山入海(左)

  左脚向前方迈出落下呈左弓步,左掌外旋由右腋下向左前方推掌,掌心朝下,右掌回收于右膘侧(图60)。

  

  十三、燕子取水(右)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左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右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右脚前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左掌掌心朝下护于右肘弯处(图61)。

  

  十四、单叉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17)。

  

  十五、金鸡独立(左)

  

  两脚蹬地身体旋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随之重心移于左腿,左掌回裹于胸前,再向上托掌,掌心朝上,同时,右脚抬起,脚尖里扣于左膝处,右掌掌心朝外,回裹于右腋下(图62正反)。

  

  十六、推山入海(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随之,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呈弓步,右掌外旋在胸前划弧掌心朝下向右前方推掌,左掌回挂于右腰侧,掌心朝上(图63)。

  

  十七、燕子取水(左)

  承接上势,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向右前下方扫踢,劲达脚尖,同时,左掌掌心朝前,掌指朝下,随左脚前踢向前穿掌,高与腹齐,右掌掌心朝下护于左肘弯处(图64)。

  

  十八、单叉仆步(左)

  左脚向后撤一步是左仆步,右掌向右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左掌顺右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23)。

  

  十九、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外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著右掌向右方扭转,自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十、收势

  承接上势,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呈倒八字步,两掌在胸前交叉划弧下按,随之,两脚并拢,气沉丹田,调匀呼吸,身体缓缓直立,两掌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成立正姿势(图65、66)。


相关文章

  • 程派高式八卦掌传人
  • 程派高式八卦掌传人--刘树行 六月的清晨,津城被蓝天碧水.绿树鲜花,装点美丽迷人.在海河边.健身广场.社区.公园--随处可见园崇尚科学.喜爱健身的人们打太极.跳健身操--树林中,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娴熟而规范地打着八卦掌,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 ...查看


  • 八卦掌基础
  • 八卦掌作为内家拳派的一支,面世较晚,自晚清董海川先生在北京公开传授八卦掌以来,距今也不过一百余年.据本门师承记载及相关八卦掌史证,董公作为八卦掌的创始人并不准确.董公八卦掌得传自九华山道人碧灯侠,董公集前人之大成,把八卦掌这一道家秘不外传的 ...查看


  • _周易_六十四卦图_解_下_
  • 英才高职论坛 TheForumofYingcai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总第6期)2007年第1期 2007No.1(SerialNo.6) <周易>"六十四卦图"解(下) 常光 ...查看


  • 程派高式八卦掌
  • 全球功夫网讯:2010年7月25日,天津程派高式八卦掌首次出战北京,战果喜人. 天津市程派高式八卦掌,兴起是在清末民初,发源地是在河北.天津一带,目前天津市大概可分为一武八门,也就是一个武协,八大门派,程派高式八卦掌为其中一大派. 程派高式 ...查看


  • 周易八卦图解
  •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是研究<周易>象数学并探索河洛深意和卦爻精蕴的最完备的易学工具书.全书收集易学图谱近千幅,集中了宋代至清代之易学大家的主要研究心得和治易菁华,资料完备详实,可谓穷幽测隐,奥妙无穷.< ...查看


  • 周易八卦图解 1
  •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八卦基本概念] 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 ...查看


  • 尹式八卦掌与刘永
  • 尹式八卦掌与刘永椿 刘永强 在莱州市朱桥镇驻地,有一处沿街的农家小院. 夕阳西下时,人们会看到一位洒脱的练武之人,他就 是<尹式八卦掌>一书的作者刘永椿. 虽然在社会上知道他名字的人还为之甚少,但在武林界,他已是小有名气的一代八 ...查看


  • 八卦凹凸镜的区别和使用方法_易安居算命网
  • 八卦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而镜自古以来就是震慑邪魅的吉祥之物.八卦镜是风水师常用的风水工具,八卦镜分为凹镜.凸镜和平面镜,那么在风水中,这三种八卦镜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易安居算命网给大家详细介绍其作用和区别. 八卦凹凸镜的区别 ...查看


  • 中华文明绝不能忽视的文化瑰宝--八卦
  • 八卦起源于人文始祖伏羲,包含:乾(天),坤(地),艮(山),兑(泽),震(雷),巽(风),坎(水),离(火).相信大家都看不懂,因为对于八卦的理解,咱们现代人不如古人. 提起八卦,大家都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诸葛亮 当然诸葛亮能熟练运用八 ...查看


  • 中国武术功夫知识集锦
  • 中国武术功夫 综合百家 "倒扫勾踢"的技术动作与力学分析(三) "倒扫勾踢"的技术动作与力学分析(二) "倒扫勾踢"的技术动作与力学分析(一) 长寿者的8个健康理念 武术与西方体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