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赵密珍
一、江苏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1961年全省葡萄种植面积为6万亩。80年代初,引进巨峰(葡萄规模化种植开始)。1980年面积:1.1万亩。80年代中后期,引进黑奥林、高墨、先锋、京超、红富士、龙宝等巨峰系品种(葡萄面积上升,形成一个高峰)。90年代初,引进大粒品种藤稔(葡萄面积又上升)
。90年中后期,引进欧亚种葡萄:森田尼无核、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等,1997年面积:7.35万亩。21世纪初,夏黑、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魏可、巨玫瑰、醉金香等(葡萄面积急剧上升)。目前面积:26万亩,比2000年的10万亩增长160%。
二、产业现状与特点
1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但生产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
2 品种丰富,但缺乏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栽培品种。保存各类品种:130余个 生产上应用并有一定栽培面积品种:20余个
熟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中旬;果实色采丰富,有红、黄绿、紫红等;果形多姿,有圆球形、椭圆形、指形等
主栽品种还是为巨峰、藤稔、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交种,采收期较集中于7月中下至8月底,且多为国外、省外引进。我省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空白
3 栽培方式多元化,但标准化的管理不到位
栽培模式——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设施促早栽培。
架式——离壁架、“V ”型架、平棚架、小棚架
栽培技术——根域限制、“H ”型整形、保温及破眠技术
出现了一批葡萄种植大户或企业
大多还以5-10亩的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分散,各项管理还缺乏规范,主要体现在田间操作包括建园、防病用药、芽梢和花果管理等方面不能按技术规范操作,同时没有建立葡萄果实生产的追溯制度,如农资进库、农药施用、用工等台帐的建立,优质标准化生产尚未普及。 4 经营方式开始转变,效益显著,但还有待提高。
种植企业、大户,已经注重品牌经营,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到如今的打品牌进超市,效益显著。江阴的 “璜土”葡萄、张家港市的“神园”葡萄、句容市的“继生”葡萄、南京市江心洲“雨露”葡萄、常州市的“瑞圆缘”葡萄 从单一的生产功能逐步转向休闲、观光等多功能方向发展 。
三、葡萄产业提升还需努力的方向
加强科学研究,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品种选育——早熟、优质、大果、易栽培 (包括抗病、适应性强、成花容易、长势中庸)的新品种,提高我省葡萄市场竞争力
加强科学研究,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省力化栽培技术——避雨栽培、根域限制栽培、“H ”型整形、短梢修剪 、养分与水分的精准管理,低成本避雨设施结构的优化等
完善葡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各级技术员培训体系建设。
加强引导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 。葡萄鲜果质量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葡萄鲜果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济组织。统一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创建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 (根据在中国南方葡萄产业发展论坛上的ppt 整理)
江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赵密珍
一、江苏葡萄产业发展概况
1961年全省葡萄种植面积为6万亩。80年代初,引进巨峰(葡萄规模化种植开始)。1980年面积:1.1万亩。80年代中后期,引进黑奥林、高墨、先锋、京超、红富士、龙宝等巨峰系品种(葡萄面积上升,形成一个高峰)。90年代初,引进大粒品种藤稔(葡萄面积又上升)
。90年中后期,引进欧亚种葡萄:森田尼无核、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等,1997年面积:7.35万亩。21世纪初,夏黑、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魏可、巨玫瑰、醉金香等(葡萄面积急剧上升)。目前面积:26万亩,比2000年的10万亩增长160%。
二、产业现状与特点
1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但生产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
2 品种丰富,但缺乏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栽培品种。保存各类品种:130余个 生产上应用并有一定栽培面积品种:20余个
熟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中旬;果实色采丰富,有红、黄绿、紫红等;果形多姿,有圆球形、椭圆形、指形等
主栽品种还是为巨峰、藤稔、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等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交种,采收期较集中于7月中下至8月底,且多为国外、省外引进。我省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空白
3 栽培方式多元化,但标准化的管理不到位
栽培模式——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设施促早栽培。
架式——离壁架、“V ”型架、平棚架、小棚架
栽培技术——根域限制、“H ”型整形、保温及破眠技术
出现了一批葡萄种植大户或企业
大多还以5-10亩的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分散,各项管理还缺乏规范,主要体现在田间操作包括建园、防病用药、芽梢和花果管理等方面不能按技术规范操作,同时没有建立葡萄果实生产的追溯制度,如农资进库、农药施用、用工等台帐的建立,优质标准化生产尚未普及。 4 经营方式开始转变,效益显著,但还有待提高。
种植企业、大户,已经注重品牌经营,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到如今的打品牌进超市,效益显著。江阴的 “璜土”葡萄、张家港市的“神园”葡萄、句容市的“继生”葡萄、南京市江心洲“雨露”葡萄、常州市的“瑞圆缘”葡萄 从单一的生产功能逐步转向休闲、观光等多功能方向发展 。
三、葡萄产业提升还需努力的方向
加强科学研究,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品种选育——早熟、优质、大果、易栽培 (包括抗病、适应性强、成花容易、长势中庸)的新品种,提高我省葡萄市场竞争力
加强科学研究,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省力化栽培技术——避雨栽培、根域限制栽培、“H ”型整形、短梢修剪 、养分与水分的精准管理,低成本避雨设施结构的优化等
完善葡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葡萄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各级技术员培训体系建设。
加强引导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 。葡萄鲜果质量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葡萄鲜果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济组织。统一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创建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 (根据在中国南方葡萄产业发展论坛上的ppt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