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的诗歌和人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李白的诗歌和人格

姓 名:席三寿姐

准考证号:[1**********]9

身份证号:[***********]

指导老师:刘道英

学习类型:自学

工作单位: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1**********]

完稿时间:2009年3月29日

目录

1 内容提要------------------1页

2关键词----------------------1页

3正文-------------------------2页

4参考文献-------------------9页

内容提要: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

境界高远,语言精美,形式多样李白的诗是抒情的,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是感,是诗人人格的真实体现。李白的人格是乐观,自信,执著,坚定。他嗜酒如命,他以自己高超的剑术自豪,他同情贫苦人民,与目不识丁的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人格和他的诗歌一样伟大,一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钻研,去学习。

关键词:李白 诗歌 人格

浅谈李白的诗歌和人格

说起五千年泱泱中华之璀璨文化,你可能感受不到《诗经》的多如碧空星斗,也可能领悟不透《离骚》的美如朝阳盈月。但你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得到唐诗的浪漫,豪放和精妙。唐诗是伟大的,高尚的;唐诗是深奥的,美妙的。而在这浩如烟海的唐诗家族里,李白的“太白体”诗更是一颗耀眼的“夜明珠”,它给大唐的诗歌文化点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李白的诗境界崇高,语言精美,形式多样,令人回味无穷。李白的诗是抒情的,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是感,是诗人人格的真实体现。李白的人格是伟大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实质上也是最为淳朴,最为真实,最为珍贵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甘肃的天水。李白从小“学文”“习武”。他的思想中同时包含着儒家的仁政爱民和道家的逍遥自在。李白虽有行侠仗义,拔刀相助的侠客志向,但主导李白一生的还是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李白的一生可以用“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①”来概括,这个过程从李白的25岁开始,直至42岁结束,历时整整17年。在这漫长的17年之中,他满怀经天纬地之才能,精盅报国之愿望,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四川,下江南,以为等待自己的是轰轰烈烈大展宏图的时机,却不曾料到会落个“赐金还乡”的后果。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可恰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永垂不朽的诗篇,而他伟大诗篇的渊源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李白高尚的人格。从李白现存的,我们常见的诗文中可以简略的得知大诗人李白的人生百态。

首先,李白是自信的,乐观的。

自信的李白,在25岁出川之时就自命“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地”试图“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李白的这种自信,一方面是盛唐之时众多文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李白自身独特的个性的张扬,因为这种自信不仅表现在李白得志,顺利的时候,更是他压抑,失落和悲伤是的一种心态。不论是在告别长安时的《行路难》中还是《将进酒》里,这种存在于苦闷,失望和压抑之上的自信,仍是他的主导思想。瞧,当他

面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的悲愤和伤心时,却仍能高声的宣誓“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瞧,当他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时,当他置身于“停杯投箸不能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失意时,却仍有勇气高呼“长风破浪回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有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有诗人人生艰难的感叹,更有诗人一展宏图,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和百折不挠的气概。

李白是傲慢的,谦恭的。

李白虽是个“功名心极强” ②的进取之人,但他对权贵傲岸不屈,不论是在宫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戏弄高力士为其脱靴,还是洋装酒醉请“至高无上的皇帝老儿为其“御手调羹”③都说明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孤傲和清高。可李白傲上不欺下,对于劳动人民,李白则是异常的谦虚,恭敬,在劳动人民面前,李白永远是一个赤诚的好儿子。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是最早描写工人生活的诗人”④,其中的《丁都护歌》,短短一首小诗,却写出了他为运河纤夫流下的三次热泪。在为冶炼工人写的《秋甫歌》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敬佩,而对于《宿五松

山下荀》中的“跪进雕胡饭”的老太太,李白则更是“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最基层辛苦劳作的劳苦大众是可爱。李白不但写诗同情,歌颂,感激贫困,勤劳,好客的劳动人民,而且还有很多目不识丁的农民朋友,更有歌颂他与朴实的农民之间深厚友谊的伟大诗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代表。也许,这就是李白“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与光武。”的处事态度吧。

李白是嗜酒的,爱剑的。

正因为“斗酒下肚,赋诗百篇”李白对于酒,则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我们不但不能说他是酒鬼,反而要尊其为是酒仙。因为李白的酒是他灵感的来源,激情的催化剂。只要有了酒的催化,李白满腔的赤诚,自信,执著甚至于狂妄和傲慢,都会像黄河里的惊涛骇浪,汩汩的从他的笔端流出,化做一首又一首感人肺腑的,令人难忘,使人震撼的千古绝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的时候,他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

日多烦忧。”烦恼的时候他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是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孤独的时候,又是“花间一壶酒,独斟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仅如此,李白还为自己的嗜酒如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皆爱酒,爱酒不愧天”

连天地都喜欢酒这种好东西,何况是我这个凡夫俗子呢?既然天和地都喜欢酒,那么我喝酒也就天经地义,无愧于心了。

可以说,李白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是酒后题作的,李白的诗是酒的文化,是用酒泡出来的⑤。李白喝醉了酒之后写诗,而他写下的诗歌却又让后人如痴如醉,流连往返。

李白的剑是他感到最为自豪的。要知道“写诗”或是成为诗人并不是李白的最终的人生目标⑥,他的本心是作侠客,当大将。认为剑比诗好。李白引以自豪的不是他的“文才”而是他的“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

的才能是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的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⑦。李白向追求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生活。“银鞍照白马, 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身藏身与名。”是李白“纵死侠骨香,步惭世上英”的献身侠客生活的影射。李白向往的是驰骋沙场,兵刃相间的军旅生活,“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也许是诗人理想生活的再现。

李白是悲愤的,苦闷的。

李白自负有出将入相之才,经天纬地之能。他背井离乡,出四川,入长安,为的就是加官封爵,驰骋风云报效祖国。不料皇上只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小头衔,除了给荒淫的唐玄宗和杨玉环写些奉承的花言巧语之外,似乎就没事可干了,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雪上加霜的是周围地奸臣小人们还要处处打击李白,最后到底落了个“终非廊庙器”“赐金还乡”去地下场,而此时地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就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地表白,有了

“多歧路,今安在?”地自问,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而同销万年愁”地呼喊。有了“停杯投箸不能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有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地打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惆怅,苦闷,压抑,无奈的心绪使这首《秋浦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李白的哀愁还来自于对表面上繁华,太平,安康而实质上动乱,黑暗,腐败的唐朝社会的失望。唐玄宗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上流社会花天酒地,养尊处优而下层人民却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孤”的社会现象使李白感受生活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允血,杀人如麻”充满了罪恶和恐怖。然则,即使在这样地困境下,李白入世从政地志向仍一如往常。瞧”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仍希望能想商朝地伊尹一样,能够梦见自己乘着船饶着太阳和月亮在宇宙间自由地飞翔。李白是执著的,坚定的 。

从历时数十年的两次游历到投军永王李嶙,再到不顾61岁高龄投奔太尉李光弼,虽屡屡碰壁,处处排挤,可李白从政,投军,欲功成名就,报效国家的志向始终

如一,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李白的忠诚,李白积极仕途的愿望。

李白,他孤傲,他清高,他不同流俗。

李白,他豪迈,他浪漫,他富有激情。

李白,他单纯,他真诚,他有赤子心。

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文,值得我们珍藏。

他是一个圣人,他的人格,更值得我们敬重。

参考文献及注释

①《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90页 ②《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91页 ③《旧唐诗》

④《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⑤《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⑥《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

⑦《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 106页 111页 113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李白的诗歌和人格

姓 名:席三寿姐

准考证号:[1**********]9

身份证号:[***********]

指导老师:刘道英

学习类型:自学

工作单位: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1**********]

完稿时间:2009年3月29日

目录

1 内容提要------------------1页

2关键词----------------------1页

3正文-------------------------2页

4参考文献-------------------9页

内容提要: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

境界高远,语言精美,形式多样李白的诗是抒情的,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是感,是诗人人格的真实体现。李白的人格是乐观,自信,执著,坚定。他嗜酒如命,他以自己高超的剑术自豪,他同情贫苦人民,与目不识丁的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人格和他的诗歌一样伟大,一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钻研,去学习。

关键词:李白 诗歌 人格

浅谈李白的诗歌和人格

说起五千年泱泱中华之璀璨文化,你可能感受不到《诗经》的多如碧空星斗,也可能领悟不透《离骚》的美如朝阳盈月。但你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得到唐诗的浪漫,豪放和精妙。唐诗是伟大的,高尚的;唐诗是深奥的,美妙的。而在这浩如烟海的唐诗家族里,李白的“太白体”诗更是一颗耀眼的“夜明珠”,它给大唐的诗歌文化点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李白的诗境界崇高,语言精美,形式多样,令人回味无穷。李白的诗是抒情的,抒发的是诗人的真情是感,是诗人人格的真实体现。李白的人格是伟大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实质上也是最为淳朴,最为真实,最为珍贵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甘肃的天水。李白从小“学文”“习武”。他的思想中同时包含着儒家的仁政爱民和道家的逍遥自在。李白虽有行侠仗义,拔刀相助的侠客志向,但主导李白一生的还是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李白的一生可以用“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①”来概括,这个过程从李白的25岁开始,直至42岁结束,历时整整17年。在这漫长的17年之中,他满怀经天纬地之才能,精盅报国之愿望,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四川,下江南,以为等待自己的是轰轰烈烈大展宏图的时机,却不曾料到会落个“赐金还乡”的后果。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可恰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永垂不朽的诗篇,而他伟大诗篇的渊源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李白高尚的人格。从李白现存的,我们常见的诗文中可以简略的得知大诗人李白的人生百态。

首先,李白是自信的,乐观的。

自信的李白,在25岁出川之时就自命“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地”试图“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李白的这种自信,一方面是盛唐之时众多文人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李白自身独特的个性的张扬,因为这种自信不仅表现在李白得志,顺利的时候,更是他压抑,失落和悲伤是的一种心态。不论是在告别长安时的《行路难》中还是《将进酒》里,这种存在于苦闷,失望和压抑之上的自信,仍是他的主导思想。瞧,当他

面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的悲愤和伤心时,却仍能高声的宣誓“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瞧,当他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时,当他置身于“停杯投箸不能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失意时,却仍有勇气高呼“长风破浪回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有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有诗人人生艰难的感叹,更有诗人一展宏图,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和百折不挠的气概。

李白是傲慢的,谦恭的。

李白虽是个“功名心极强” ②的进取之人,但他对权贵傲岸不屈,不论是在宫殿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戏弄高力士为其脱靴,还是洋装酒醉请“至高无上的皇帝老儿为其“御手调羹”③都说明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孤傲和清高。可李白傲上不欺下,对于劳动人民,李白则是异常的谦虚,恭敬,在劳动人民面前,李白永远是一个赤诚的好儿子。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是最早描写工人生活的诗人”④,其中的《丁都护歌》,短短一首小诗,却写出了他为运河纤夫流下的三次热泪。在为冶炼工人写的《秋甫歌》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敬佩,而对于《宿五松

山下荀》中的“跪进雕胡饭”的老太太,李白则更是“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在最基层辛苦劳作的劳苦大众是可爱。李白不但写诗同情,歌颂,感激贫困,勤劳,好客的劳动人民,而且还有很多目不识丁的农民朋友,更有歌颂他与朴实的农民之间深厚友谊的伟大诗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代表。也许,这就是李白“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与光武。”的处事态度吧。

李白是嗜酒的,爱剑的。

正因为“斗酒下肚,赋诗百篇”李白对于酒,则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我们不但不能说他是酒鬼,反而要尊其为是酒仙。因为李白的酒是他灵感的来源,激情的催化剂。只要有了酒的催化,李白满腔的赤诚,自信,执著甚至于狂妄和傲慢,都会像黄河里的惊涛骇浪,汩汩的从他的笔端流出,化做一首又一首感人肺腑的,令人难忘,使人震撼的千古绝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的时候,他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

日多烦忧。”烦恼的时候他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是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孤独的时候,又是“花间一壶酒,独斟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仅如此,李白还为自己的嗜酒如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皆爱酒,爱酒不愧天”

连天地都喜欢酒这种好东西,何况是我这个凡夫俗子呢?既然天和地都喜欢酒,那么我喝酒也就天经地义,无愧于心了。

可以说,李白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是酒后题作的,李白的诗是酒的文化,是用酒泡出来的⑤。李白喝醉了酒之后写诗,而他写下的诗歌却又让后人如痴如醉,流连往返。

李白的剑是他感到最为自豪的。要知道“写诗”或是成为诗人并不是李白的最终的人生目标⑥,他的本心是作侠客,当大将。认为剑比诗好。李白引以自豪的不是他的“文才”而是他的“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

的才能是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的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⑦。李白向追求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生活。“银鞍照白马, 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身藏身与名。”是李白“纵死侠骨香,步惭世上英”的献身侠客生活的影射。李白向往的是驰骋沙场,兵刃相间的军旅生活,“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也许是诗人理想生活的再现。

李白是悲愤的,苦闷的。

李白自负有出将入相之才,经天纬地之能。他背井离乡,出四川,入长安,为的就是加官封爵,驰骋风云报效祖国。不料皇上只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的小头衔,除了给荒淫的唐玄宗和杨玉环写些奉承的花言巧语之外,似乎就没事可干了,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雪上加霜的是周围地奸臣小人们还要处处打击李白,最后到底落了个“终非廊庙器”“赐金还乡”去地下场,而此时地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就有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地表白,有了

“多歧路,今安在?”地自问,有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而同销万年愁”地呼喊。有了“停杯投箸不能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有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地打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惆怅,苦闷,压抑,无奈的心绪使这首《秋浦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李白的哀愁还来自于对表面上繁华,太平,安康而实质上动乱,黑暗,腐败的唐朝社会的失望。唐玄宗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上流社会花天酒地,养尊处优而下层人民却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孤”的社会现象使李白感受生活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允血,杀人如麻”充满了罪恶和恐怖。然则,即使在这样地困境下,李白入世从政地志向仍一如往常。瞧”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仍希望能想商朝地伊尹一样,能够梦见自己乘着船饶着太阳和月亮在宇宙间自由地飞翔。李白是执著的,坚定的 。

从历时数十年的两次游历到投军永王李嶙,再到不顾61岁高龄投奔太尉李光弼,虽屡屡碰壁,处处排挤,可李白从政,投军,欲功成名就,报效国家的志向始终

如一,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李白的忠诚,李白积极仕途的愿望。

李白,他孤傲,他清高,他不同流俗。

李白,他豪迈,他浪漫,他富有激情。

李白,他单纯,他真诚,他有赤子心。

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文,值得我们珍藏。

他是一个圣人,他的人格,更值得我们敬重。

参考文献及注释

①《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90页 ②《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91页 ③《旧唐诗》

④《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⑤《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⑥《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

⑦《壮哉,唐诗》李敬一著,华艺出版社 106页 111页 113页


相关文章

  •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 读谚与霹斧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赵梦 璃耍:文章跌比较陶濑鲷与李白诗歌"鸟"意象的形态及肉'灞入手,莰识他们建璃囊瓿人生的笨盼燎致,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闽,陶诗中的鸟意象以无名鸟写的最为出色,李白诗 ...查看


  •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摘要 在李白思想行为里武侠伴随其终生,几乎时时刻刻左右着他的一切.他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精神为游侠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积累了广泛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使游侠诗描写的内容有了鲜活的源泉. 李白游侠诗所描写的侠客,时时流露 ...查看


  • 月下的沉吟_论李白诗歌的月意象
  • 第2卷第3期2002年9月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EastChinaShipbuildingInstitute(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2No13Sep.2002 文章编号:100 ...查看


  • 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李白乃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 ...查看


  • 论李白诗作
  •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查看


  • 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
  • 摘要: 内敛.平静.重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含蓄美是李白诗歌风格特色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在李白研究领域,往往只提李白诗歌的浪漫.外向.夸张.激越.奔放.壮阔的一极,而缺乏对于另一极的研究.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之美,与李白接受的儒.道文化,前 ...查看


  • 李白诗歌豪放
  •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为: 第一,瑰奇宏廓之美.李白诗歌的美首先表现为瑰奇的美.丰富的比喻,大胆的夸张,迥落天外的想象为瑰奇之美涂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而其内蕴则有远大的理想,宽阔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和渊博的知识充实其中,&l ...查看


  •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 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 ...查看


  • 30.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思想: 2.熟悉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赏析作品,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