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篇]之中的爱与美

《会饮篇》之中的爱与美

高永德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斐德罗篇》与《会饮篇》应当是一起阅读。两篇合在一起提供了柏拉图关于爱的思想。《斐德罗篇》中某文章作者的想法认为爱主要是一种肉体的欲望。但在苏格拉底看来,爱是一种冲动,充满着美和善,是一种提升灵魂、使之能够踏上通往真理之路的神圣的迷狂。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寻求“超越的东西”。

《会饮篇》中通过一系列私人聚会中的发言,探讨共同的主题——爱,从低到高的各种等级的爱。而苏格拉底的发言使宴饮到了高潮,使众人佩服。宴会主人阿伽松谈论的是凡人之爱,苏格拉底的发言紧随其后从凡人之爱转到神的爱。苏格拉底说,我们起先爱的是可见的肉身之美,然后爱的是不可见之美,即美的灵魂。

关键字: 对话 爱神 爱与美 灵魂

作者简介:高永德,男,1988年5月4日。甘肃白银市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

一、人物简介

《斐德罗篇》主要人物:苏格拉底、斐德罗、吕西亚斯。

《会饮篇》主要人物:苏格拉底、阿伽松、厄律克西马库、斐德罗、阿里斯托芬、鲍萨尼亚、阿里司托得姆、阿尔基比亚德。

二、《会饮篇》之爱与美

介绍《会饮篇》的爱与美的观点之前,首先应该和《斐德罗篇》中的爱与美的观点联系起来。

一、爱神是贫乏神与资源神的孩子

二、“爱”的本质是美,是对美的追求。

三、对“美”的追求就是对哲学的追求

四、中国式爱与西方式爱的差异

中西很早都提出了美的概念。中国古代美字的出现,据说和先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羊”字有关。许慎《说文解字》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膻也。”通过把羊的“大”理解为美,由“羊大”带来的是给人的愉悦满足的心情。但是现代人也把它用人类学的巫术论来解释:“美”字像一个头戴羊冠的人,把羊形戴在头上进行巫术祭奠活动。戴冠的人是“羊大”,是部落里的酋长或者大人。所以“美”字代表了对这位酋长大人的尊敬之情。这两种解释,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对“善”的两层含义的理解,即日常的含义和道德的含义。日常的含义与人们日常的欲望有关,也就是与口腹之欲有关,所以“善”就是“羊入口”,而美相当于这种意义的善,就是“甘”,而“甘”也就是美,许慎又说:“甘,美也,从口含一。”这与我们今天对中国人处于“民以食为天”的“口唇期”的深切感受相吻合。 在反映美和善的关系中,以孟子的一段话最为典型。有人问孟子,何谓善,何谓信?他回答:“可欲之为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答,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美从“羊入口”的可欲之善而来,经过“有诸几”的内化,达到充实和“大”的光辉,而通向道德上的“圣”和最高的“神”。这里的“神”不是指上帝,而是指天道的高不可测,是圣人的极致。可

见,中国人的美的概念与善的概念其实是不可分的,许慎《说文解字》:“美与善同意。”正因为如此,所以美也带上了善的两个层次,即作为满足口唇耳目愉悦的感性评价标准的层次和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儒家持有的观点认为真正的美在于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如孔子认为“里仁为美”,“里仁”也就是在邻里关系中内外远近皆“无害”、和谐共处的意思。荀子说的也很明确,他说“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问,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但这种人性之美是必须由人们努力改造人性的恶而小心维持的,所以必须化性起伪。美德是人们有意做出的,甚至是说出来的。这种美言最终变为对政治权利歌功颂德以维持稳定的手段。

墨子对儒家以美来化性起伪、达“圣”通“神”的做法非常反感,在他眼中,美并没有那种超越于感官享受之上的功能,甚至也不是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所必须的。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在他看来,美只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满足之后的一种奢侈,一种多余的装饰,而在人民基本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的现实条件下,追求美饰只是富人和权贵们的一种无聊的炫耀和刺激。可见墨子是用彻底的实用观点排斥了审美观点,把美还原为可欲之善,或者说以取消美得方式割裂了美与善的关系。相比而下,道家的批评要高明些。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和善都在那儿,用不着去特别宣扬,最好是保持美善的本色而不自知。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旦“言”出来就不美了,所以真正的美是朴素的。从形而上学的眼

光来看,老庄对“美”的提升比儒家的提升更高,但却脱离了美的根基即人的感性;而儒家较好地平衡了感官享乐和伦理政治之间的关系,既不沉溺于感官享受,也不流于抽象玄思,但一般说来世俗气太重,也不能免于伪饰的指责。先秦以后,中国有关美得概念基本上已经定型,就是两大模式,一个是儒家的模式,强调美对于善即伦理、政治的依附以及美得“撄人心”的移风易俗作用;一个是道家的模式,关注于美得超越世俗,包括超越感官享乐和道德、政治工具的独立本体地位,他在后世越来越成为形式主义美学的理论根据。

其次,

三、美之永恒

[参考文献]

[1]柏拉图.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社,2003. 王晓朝,译. 北京:人民出版[M].

[2]西方哲学思想[M].李朝东,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3]赫里斯托斯. 扎洛克斯塔斯. 苏格拉底[M].李成贵,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西方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

内容转述者 : 阿波罗多诺

内容来自 : 阿里司托得姆

咨询喝酒意见 : 鲍萨尼亚

对意见的回应 : 阿里斯托芬——称赞鲍萨尼亚

怀疑阿伽松喝酒 : 厄律克西马库

回应喝酒,赞同厄律克西马库:斐德罗

提出讨论的题目 : 厄律克西马库

他利用欧里庇得斯的一句台词作开场白

目的:“爱神却看不到有人大胆地对她进行赞颂,而爱神是应当得到赞颂的。” 屋里的所有人都要按照顺序赞美爱神。

尽管有可能按照顺序可能不公平,苏格拉底表示赞同这个方法。

一、首先,斐德罗论证:爱是一位伟大的神。爱神的力量在影响有爱情的人的心。

二、其次,鲍萨尼亚的发言

天上的阿佛洛狄忒之爱,它本身属于天对城邦和个人都弥足珍贵,因为它约束着有爱情的人和被爱的人,要他们最热诚地注重道德方面的进步,而其他各种爱都是地上的阿佛洛狄忒的追随者。

三、然后,厄律克西马库代替阿里斯托芬发言。

他说:存在于神圣或世俗的各种活动中的爱的威力适用于一切类型的存在物,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

他肯定鲍萨尼亚的发现,顺从有美德的人是对的,屈服于恶人的爱是错的。这对身体来说是一样的。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所以能创建医学,就是在于他能把爱与和谐注入这些对立的元素。他认为医学只受爱神的指导,体育和农艺也是这样。音乐受爱神的指引就更加明显了。最粗心的观察者也能看的出来。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一句相当晦涩的话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他说:“与其自身有冲突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就像弓和琴形成的和谐。”

区分这两种爱,这两种爱确实是存在的(天上爱、人间爱)。

四、阿里斯托芬认为

人类从来没有认识到爱的力量。把爱神完全忽略了。然而,爱神在一切神祗中最有资格得到我们的献祭,他比其他神祗更是人类的朋友。他援助人类,替我们治病,为我们开辟通往最高幸福的道路。

首先,他解释一下人的真正本性以及人的变化。人本来分为三种,男、女、“阴阳人”。 其次,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找与自己相合的那一半。人与人彼此的相爱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么远啊!这种爱不断地使我们的情欲复苏,寻求与他人合为一体,由此成为沟通人与人之间鸿沟的桥梁。

女同性恋者:凡是由原始女人切开而来的女人只眷恋自己的女人。

男同性恋者:凡是由原始男人切开而来的男人是男人的追随者,是国家的希望,是最富有男子气质的人。

五、阿伽松

首先,爱神首先是最年轻的。其次,他是世界上最娇嫩的。第三,我们还发现他是最柔韧的。

爱神不仅有正义,而且有完全的节制,我可以说,节制确实被定义为控制我们的快乐和情欲的力量,而世上没有一种快乐和欲望能比爱情更强大。控制我们情欲和快乐的爱神就可以视为节制本身。

勇敢:战神被爱神征服,这里所说的爱就是阿佛洛狄忒的爱。征服者比被征服者强大,因此爱神通过对其他一切神祗的征服,表面他自身是一切神祗中最强大的。

认为责任首先是说明他的本质,然后是说明他的恩惠。

首先说诸神都是有福的,而受到所有人敬畏的爱神是最有福的,因为他是最可爱的,最优秀的。

他同意斐德罗的大部分发言,但不同意他说爱神比克洛诺斯或伊阿帕托斯更古老。爱神永远年轻,是诸神中最年轻的。

六、苏格拉底

第一,爱总是对某物的爱;第二,某人所爱的对象时他缺乏的。

论证过程如下:

问:诸神的行为受美丽的爱神支配,当然了,爱神不可能是丑陋的。你是这样说的吗? 答:是的。

问:你的说法无疑使对的。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我可以由此推论,爱是对美丽的爱,

不是对丑陋的爱,对吗?

答:对。

问:我们不是也同意爱就是爱某些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缺乏的东西吗?

答:是的。

问:那么爱没有美,而是缺乏美,对吗?

答:对,这是可以推论得出的。

问:那么好,你会认为缺乏美、不拥有美得部分的东西本身会是美得吗?

答:肯定不是。

问:既然如此,你还能继续坚持爱是美丽的吗?

对此,阿伽松只好回答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开始害怕了,我不知道自己刚才在说什么。

苏:别介意,你的演讲好的很,只是有点小毛病,除了刚才说的还有另外一点。你认为善也是美,对吗?

答:对。

问:那么,如果爱缺乏美得东西,而善和美是一回事,那么爱也缺乏善。

苏格拉及提及一位曼提尼亚妇女迪奥提玛

因为迪奥提玛对苏格拉底使用了论证,证明爱既不是美得又不是善的,

苏:爱是恶的和丑的?

答:难道不美一定是丑?

没有知识一定是无知吗?你难道从来没有听过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

那是什么?

她说,拥有正确的见解,但又不能说出道理来,这样的状态既不是无知,又不是无知。正确的见解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

同理,是否坚持不美就是丑,不好就是坏吗?若被迫同意爱既不好又不美,但说不出理由为什么爱一定是坏的和丑的。而事实上,爱介于两端之间。

爱是介于可朽者和不可朽者之间的东西。爱不是神,不是凡人,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非常强大的精灵。精灵的种类很多,爱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爱是贫乏神与资源神的儿子,所以他命中注定要一直贫困。所以爱决不会完全处于贫乏状态,也不会完全脱离贫乏状态。还有,爱也处于无知和智慧的中间状态。诸神不需要去寻求真理,他们不企盼智慧,,因为他们是聪明的。已经拥有智慧的诸神干吗还要去寻求智慧呢?但是无知的人也不会寻求真理或想变得聪明。之所以落入这种无望的境地,原因在于他们既不拥有美和善,又不拥有理智,他们满足于现有状态,不会去企盼他们从来没有丢失过的美德。

美得事物的热爱者企盼什么?或对美得事物的爱的是什么意思?

他企盼着使美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

引发另一个问题,通过使美的东西成为他自己的,他将得到什么呢?

苏:这个问题还不能马上做出回答。

她:没有关系,用善来代替美。换个问题来问,苏格拉底,善的事物的热爱者企盼的是什么?

使善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

那么通过使善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他将获得什么呢?

苏:简洁回答,他将获得幸福。

问:爱情的那种狂热又是在什么具体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活动实际上是什么活动? 苏:回答不上。

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即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 爱不是对美本身的企盼,而是在爱的影响下企盼生育。

七、阿尔基比亚德赞颂苏格拉底

《会饮篇》之中的爱与美

高永德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斐德罗篇》与《会饮篇》应当是一起阅读。两篇合在一起提供了柏拉图关于爱的思想。《斐德罗篇》中某文章作者的想法认为爱主要是一种肉体的欲望。但在苏格拉底看来,爱是一种冲动,充满着美和善,是一种提升灵魂、使之能够踏上通往真理之路的神圣的迷狂。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寻求“超越的东西”。

《会饮篇》中通过一系列私人聚会中的发言,探讨共同的主题——爱,从低到高的各种等级的爱。而苏格拉底的发言使宴饮到了高潮,使众人佩服。宴会主人阿伽松谈论的是凡人之爱,苏格拉底的发言紧随其后从凡人之爱转到神的爱。苏格拉底说,我们起先爱的是可见的肉身之美,然后爱的是不可见之美,即美的灵魂。

关键字: 对话 爱神 爱与美 灵魂

作者简介:高永德,男,1988年5月4日。甘肃白银市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

一、人物简介

《斐德罗篇》主要人物:苏格拉底、斐德罗、吕西亚斯。

《会饮篇》主要人物:苏格拉底、阿伽松、厄律克西马库、斐德罗、阿里斯托芬、鲍萨尼亚、阿里司托得姆、阿尔基比亚德。

二、《会饮篇》之爱与美

介绍《会饮篇》的爱与美的观点之前,首先应该和《斐德罗篇》中的爱与美的观点联系起来。

一、爱神是贫乏神与资源神的孩子

二、“爱”的本质是美,是对美的追求。

三、对“美”的追求就是对哲学的追求

四、中国式爱与西方式爱的差异

中西很早都提出了美的概念。中国古代美字的出现,据说和先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羊”字有关。许慎《说文解字》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膻也。”通过把羊的“大”理解为美,由“羊大”带来的是给人的愉悦满足的心情。但是现代人也把它用人类学的巫术论来解释:“美”字像一个头戴羊冠的人,把羊形戴在头上进行巫术祭奠活动。戴冠的人是“羊大”,是部落里的酋长或者大人。所以“美”字代表了对这位酋长大人的尊敬之情。这两种解释,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对“善”的两层含义的理解,即日常的含义和道德的含义。日常的含义与人们日常的欲望有关,也就是与口腹之欲有关,所以“善”就是“羊入口”,而美相当于这种意义的善,就是“甘”,而“甘”也就是美,许慎又说:“甘,美也,从口含一。”这与我们今天对中国人处于“民以食为天”的“口唇期”的深切感受相吻合。 在反映美和善的关系中,以孟子的一段话最为典型。有人问孟子,何谓善,何谓信?他回答:“可欲之为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答,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美从“羊入口”的可欲之善而来,经过“有诸几”的内化,达到充实和“大”的光辉,而通向道德上的“圣”和最高的“神”。这里的“神”不是指上帝,而是指天道的高不可测,是圣人的极致。可

见,中国人的美的概念与善的概念其实是不可分的,许慎《说文解字》:“美与善同意。”正因为如此,所以美也带上了善的两个层次,即作为满足口唇耳目愉悦的感性评价标准的层次和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层次。儒家持有的观点认为真正的美在于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如孔子认为“里仁为美”,“里仁”也就是在邻里关系中内外远近皆“无害”、和谐共处的意思。荀子说的也很明确,他说“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问,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但这种人性之美是必须由人们努力改造人性的恶而小心维持的,所以必须化性起伪。美德是人们有意做出的,甚至是说出来的。这种美言最终变为对政治权利歌功颂德以维持稳定的手段。

墨子对儒家以美来化性起伪、达“圣”通“神”的做法非常反感,在他眼中,美并没有那种超越于感官享受之上的功能,甚至也不是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所必须的。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在他看来,美只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满足之后的一种奢侈,一种多余的装饰,而在人民基本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的现实条件下,追求美饰只是富人和权贵们的一种无聊的炫耀和刺激。可见墨子是用彻底的实用观点排斥了审美观点,把美还原为可欲之善,或者说以取消美得方式割裂了美与善的关系。相比而下,道家的批评要高明些。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和善都在那儿,用不着去特别宣扬,最好是保持美善的本色而不自知。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旦“言”出来就不美了,所以真正的美是朴素的。从形而上学的眼

光来看,老庄对“美”的提升比儒家的提升更高,但却脱离了美的根基即人的感性;而儒家较好地平衡了感官享乐和伦理政治之间的关系,既不沉溺于感官享受,也不流于抽象玄思,但一般说来世俗气太重,也不能免于伪饰的指责。先秦以后,中国有关美得概念基本上已经定型,就是两大模式,一个是儒家的模式,强调美对于善即伦理、政治的依附以及美得“撄人心”的移风易俗作用;一个是道家的模式,关注于美得超越世俗,包括超越感官享乐和道德、政治工具的独立本体地位,他在后世越来越成为形式主义美学的理论根据。

其次,

三、美之永恒

[参考文献]

[1]柏拉图.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社,2003. 王晓朝,译. 北京:人民出版[M].

[2]西方哲学思想[M].李朝东,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3]赫里斯托斯. 扎洛克斯塔斯. 苏格拉底[M].李成贵,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西方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

内容转述者 : 阿波罗多诺

内容来自 : 阿里司托得姆

咨询喝酒意见 : 鲍萨尼亚

对意见的回应 : 阿里斯托芬——称赞鲍萨尼亚

怀疑阿伽松喝酒 : 厄律克西马库

回应喝酒,赞同厄律克西马库:斐德罗

提出讨论的题目 : 厄律克西马库

他利用欧里庇得斯的一句台词作开场白

目的:“爱神却看不到有人大胆地对她进行赞颂,而爱神是应当得到赞颂的。” 屋里的所有人都要按照顺序赞美爱神。

尽管有可能按照顺序可能不公平,苏格拉底表示赞同这个方法。

一、首先,斐德罗论证:爱是一位伟大的神。爱神的力量在影响有爱情的人的心。

二、其次,鲍萨尼亚的发言

天上的阿佛洛狄忒之爱,它本身属于天对城邦和个人都弥足珍贵,因为它约束着有爱情的人和被爱的人,要他们最热诚地注重道德方面的进步,而其他各种爱都是地上的阿佛洛狄忒的追随者。

三、然后,厄律克西马库代替阿里斯托芬发言。

他说:存在于神圣或世俗的各种活动中的爱的威力适用于一切类型的存在物,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

他肯定鲍萨尼亚的发现,顺从有美德的人是对的,屈服于恶人的爱是错的。这对身体来说是一样的。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所以能创建医学,就是在于他能把爱与和谐注入这些对立的元素。他认为医学只受爱神的指导,体育和农艺也是这样。音乐受爱神的指引就更加明显了。最粗心的观察者也能看的出来。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一句相当晦涩的话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他说:“与其自身有冲突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就像弓和琴形成的和谐。”

区分这两种爱,这两种爱确实是存在的(天上爱、人间爱)。

四、阿里斯托芬认为

人类从来没有认识到爱的力量。把爱神完全忽略了。然而,爱神在一切神祗中最有资格得到我们的献祭,他比其他神祗更是人类的朋友。他援助人类,替我们治病,为我们开辟通往最高幸福的道路。

首先,他解释一下人的真正本性以及人的变化。人本来分为三种,男、女、“阴阳人”。 其次,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找与自己相合的那一半。人与人彼此的相爱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么远啊!这种爱不断地使我们的情欲复苏,寻求与他人合为一体,由此成为沟通人与人之间鸿沟的桥梁。

女同性恋者:凡是由原始女人切开而来的女人只眷恋自己的女人。

男同性恋者:凡是由原始男人切开而来的男人是男人的追随者,是国家的希望,是最富有男子气质的人。

五、阿伽松

首先,爱神首先是最年轻的。其次,他是世界上最娇嫩的。第三,我们还发现他是最柔韧的。

爱神不仅有正义,而且有完全的节制,我可以说,节制确实被定义为控制我们的快乐和情欲的力量,而世上没有一种快乐和欲望能比爱情更强大。控制我们情欲和快乐的爱神就可以视为节制本身。

勇敢:战神被爱神征服,这里所说的爱就是阿佛洛狄忒的爱。征服者比被征服者强大,因此爱神通过对其他一切神祗的征服,表面他自身是一切神祗中最强大的。

认为责任首先是说明他的本质,然后是说明他的恩惠。

首先说诸神都是有福的,而受到所有人敬畏的爱神是最有福的,因为他是最可爱的,最优秀的。

他同意斐德罗的大部分发言,但不同意他说爱神比克洛诺斯或伊阿帕托斯更古老。爱神永远年轻,是诸神中最年轻的。

六、苏格拉底

第一,爱总是对某物的爱;第二,某人所爱的对象时他缺乏的。

论证过程如下:

问:诸神的行为受美丽的爱神支配,当然了,爱神不可能是丑陋的。你是这样说的吗? 答:是的。

问:你的说法无疑使对的。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我可以由此推论,爱是对美丽的爱,

不是对丑陋的爱,对吗?

答:对。

问:我们不是也同意爱就是爱某些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缺乏的东西吗?

答:是的。

问:那么爱没有美,而是缺乏美,对吗?

答:对,这是可以推论得出的。

问:那么好,你会认为缺乏美、不拥有美得部分的东西本身会是美得吗?

答:肯定不是。

问:既然如此,你还能继续坚持爱是美丽的吗?

对此,阿伽松只好回答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开始害怕了,我不知道自己刚才在说什么。

苏:别介意,你的演讲好的很,只是有点小毛病,除了刚才说的还有另外一点。你认为善也是美,对吗?

答:对。

问:那么,如果爱缺乏美得东西,而善和美是一回事,那么爱也缺乏善。

苏格拉及提及一位曼提尼亚妇女迪奥提玛

因为迪奥提玛对苏格拉底使用了论证,证明爱既不是美得又不是善的,

苏:爱是恶的和丑的?

答:难道不美一定是丑?

没有知识一定是无知吗?你难道从来没有听过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

那是什么?

她说,拥有正确的见解,但又不能说出道理来,这样的状态既不是无知,又不是无知。正确的见解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

同理,是否坚持不美就是丑,不好就是坏吗?若被迫同意爱既不好又不美,但说不出理由为什么爱一定是坏的和丑的。而事实上,爱介于两端之间。

爱是介于可朽者和不可朽者之间的东西。爱不是神,不是凡人,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非常强大的精灵。精灵的种类很多,爱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爱是贫乏神与资源神的儿子,所以他命中注定要一直贫困。所以爱决不会完全处于贫乏状态,也不会完全脱离贫乏状态。还有,爱也处于无知和智慧的中间状态。诸神不需要去寻求真理,他们不企盼智慧,,因为他们是聪明的。已经拥有智慧的诸神干吗还要去寻求智慧呢?但是无知的人也不会寻求真理或想变得聪明。之所以落入这种无望的境地,原因在于他们既不拥有美和善,又不拥有理智,他们满足于现有状态,不会去企盼他们从来没有丢失过的美德。

美得事物的热爱者企盼什么?或对美得事物的爱的是什么意思?

他企盼着使美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

引发另一个问题,通过使美的东西成为他自己的,他将得到什么呢?

苏:这个问题还不能马上做出回答。

她:没有关系,用善来代替美。换个问题来问,苏格拉底,善的事物的热爱者企盼的是什么?

使善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

那么通过使善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他将获得什么呢?

苏:简洁回答,他将获得幸福。

问:爱情的那种狂热又是在什么具体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活动实际上是什么活动? 苏:回答不上。

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即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 爱不是对美本身的企盼,而是在爱的影响下企盼生育。

七、阿尔基比亚德赞颂苏格拉底


相关文章

  •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生活是强奸,如果不能反抗就闭起眼睛来好好享受吧." 亲家局.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 2005高考作文全国卷,要求考生以<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下这篇作文,获得了满 ...查看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英语在我们国家的地位日益严重.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英语的发展.初中英语是学生日后深造和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们肩负着艰巨的教学任务,要为学生打学习英语的基础.面对教学教师需要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查看


  • [浪子燕青]1~35集全
  • 浪子燕青 导演: 梁德华 主演: 吴樾 于娜 侯勇 姜昕言 王绘春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年代:2005 类型: 古装 情感 剧情 剧情介绍: 一场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由此展开,一个奸臣篡位的图谋暗暗开始.混沌黑暗的世道中,奏起一曲帝王.名 ...查看


  • 管理会计论文
  •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会计应用之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也会 ...查看


  • 剩余的细节
  • 作者: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2011年12期 1 根据各种迹象判断,<古炉>① 拥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无论是对于贾平凹本人,还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若干年前,贾平凹的<秦腔>曾经由于奇异的风格而引起一片哗然.这一部小说赢 ...查看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1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1) (2007-12-13 17:17:46) 转载 ▼ 分类: 亲子沟通 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一个孩子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就成了差生(认为他们是"笨得要命,没有出息,没有长进"的学生,所以在他们的 ...查看


  • 礼仪教学计划
  • 礼仪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一)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延伸课.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职业道德观. (二)质量标准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交际.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查看


  • 称骨歌及说明
  • 称骨歌及说明 (点击直接进入在线免费称骨算命) 点击直接进入在线免费称骨算命) 骨格重量 称骨论命 说 明 2.1 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 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陷逆境,终 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 世困 ...查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申遗成功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申遗成功 (组图 ) 一位少林小沙弥在塔林内的一座砖塔顶上练习少林童子功(资料照片). 7月31日,河南代表团庆祝"申遗"成功. 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被 ...查看


  • JBC5.4d 上帝是纠缠着历史的"龙王爷"
  • JBC5.4d 上帝是纠缠着历史的"龙王爷" 标签:历史 图片 教育 社会 2012-01-19 20:32 星期四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第五章 摩西与出埃及 5.4d 上帝是纠缠着历史的&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