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木心与他的《文学回忆录》

《新周刊》:这本迟来的《文学回忆录》,你觉得它够“木心”吗?

陈丹青:里面每句话都是木心说的。我可能漏记,但绝不添一句一字。现在他去世了,大家读到这本书,从此对木心的各种解读,包括利用,就开始了。

《新周刊》:木心在文学史里大量讲什么是快乐哲学,什么是他认为的喜怒哀乐。

陈丹青:他反复提出两个概念:悲观主义,宇宙观。都是很难被接受的,辨不清的。要注意,他提出悲观主义,同时提出快乐主义。他对每件事至少有一对观念。

《新周刊》:那种矛盾性体现在他的每个细节上。

陈丹青:我不称为“矛盾性”,是复杂感吧。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感,他最感兴趣。

《新周刊》:读木心能照射这个时代的浅薄。

陈丹青:大部分时代是浅薄的,木心是在对不甘浅薄的人说话。你问他这些观念怎么会有,他在文学中给你兜底翻出来。耶稣、莎士比亚、曹雪芹……有一组人物他翻来覆去说。这牵扯到他的另一个命题:天才。他总结一个时代没有好的文艺,一句说死:不出天才。你仔细想想,真是这样的。

《新周刊》:因为他也受到达摩的影响,他最喜欢的三个人是达摩、老子和耶稣。那他说的天才论,是否可以从轮回去解释?

陈丹青:我不评论木心的文学与思想,还不到时候,不要着急从他那里归结什么,别执迷于他的“最”。他的警句格言——其实是短语——是反警句、反格言的。

他说:宗教是回头是岸,艺术是回头不是岸;宗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艺术是放下屠刀不成佛——为什么不是岸?为什么不成佛?你仔细去想。如果想明白了,木心还有一句话——“不要说出来。”

《新周刊》:回到最简单的问题: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木心?

陈丹青:为什么要有这个问题?你在一幅画前信步停下来,会问自己为什么看吗?

九八年,阿城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吃完饭往回走,在一家人家的花园外停下来。鸡冠花开了,暮色里很猖狂的猩红色。当时阿城正在说京城哥们见面就聊政治新闻:“怎么样?今天有什么重要新闻?”木心对着鸡冠花笑说:“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新闻。”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重要”,我的意思很简单,中国有这么多作家,我也知道一位,你们来读读他。我一直姿态很低:你愿意读,你就读读看。

《新周刊》:今天看来,在文坛之外,反而许多年轻的求知者能理解木心,走近木心。这使您对“恢复传统”、“回到原典”或“文艺复兴”有期待吗?

陈丹青:没有期待,能回常态就不错。不要拿了木心当“有用”、“有为”。无为地读他,反倒或者有用的。他讲课说,别期待文艺对国家社会有用。文艺有什么好处呢?写着写着,作者自己倒好起来。

《新周刊》:他所谓“流亡的美学”应该如何看待?

陈丹青:那是乔伊斯说的,木心倒过来,说成“美学的流亡”。他“精翫字词”,常用前人的原句调换调换。可你真的解作“玩”,错了,上当了。他常以玩句表达深沉的意思,如“视死如归,视归如死”。

这句话,乔伊斯的核心是“流亡”,木心的核心是“美学”。流亡者大谈“流亡”,犯忌的,流俗了。木心来个反拨。其实,“美学”也不过虚晃一枪,他从来不玩什么“美学”之类理论腔,但这么一借,反倒将“流亡”说出来了,东欧苏联那么多流亡者痛说流亡,见这一句,会惊异的。

“美学的流亡”也可解作他自己的写照。他弄艺术(亦即所谓“美学”)从来无视地域和时代。

(选自《新周刊》的《请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有删改)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5分)

2.访谈中,陈丹青引用“九八年阿城与木心聊鸡冠花”有何作用?(4)

3.流亡,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失去地理上的故乡,更意味着失去精神上的故乡。请分别从“流亡的美学”与“美学的流亡”两个不同角度,分析“屈原放逐(遭流放),乃赋(写)《离骚》”这一现象。(6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1)《文学回忆录》中所表现的木心的哲学观(或:主要内容、主要思想)。(2分)

(2)为什么要读木心的作品(或:读木心作品的原因)。(2分)

(3)陈丹青如何看待“流亡的美学” 。(1分)

(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1分,共5分。意思答对即可。)

2.(1)回答了“为什么要读木心”这个问题,(1分)形象、含蓄而深刻。(1分)

(2)同时告诉我们,应该用无为的审美的眼光(1分)阅读木心,关注生活(1分)

3.(1)流亡的美学,核心是流亡。(1分)屈原被放逐,失去了地理上的故乡,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创作了凝聚着审美意蕴的《离骚》。(2分)

(2)美学的流亡,核心是美学。(1分)屈原那凝聚着审美意蕴的《离骚》,揭露的是美被践踏的状况;同时,这种状况是没有地域和时代局限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试题,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主要就三个方面的内容来采访的,所以必须概括出三个方面,才可以得满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的题目,这句话主要考查它的内容作用以及对其含义的准确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意深刻理解后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基础建立在对文意深刻而正确的解读之上。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木心与他的《文学回忆录》

《新周刊》:这本迟来的《文学回忆录》,你觉得它够“木心”吗?

陈丹青:里面每句话都是木心说的。我可能漏记,但绝不添一句一字。现在他去世了,大家读到这本书,从此对木心的各种解读,包括利用,就开始了。

《新周刊》:木心在文学史里大量讲什么是快乐哲学,什么是他认为的喜怒哀乐。

陈丹青:他反复提出两个概念:悲观主义,宇宙观。都是很难被接受的,辨不清的。要注意,他提出悲观主义,同时提出快乐主义。他对每件事至少有一对观念。

《新周刊》:那种矛盾性体现在他的每个细节上。

陈丹青:我不称为“矛盾性”,是复杂感吧。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感,他最感兴趣。

《新周刊》:读木心能照射这个时代的浅薄。

陈丹青:大部分时代是浅薄的,木心是在对不甘浅薄的人说话。你问他这些观念怎么会有,他在文学中给你兜底翻出来。耶稣、莎士比亚、曹雪芹……有一组人物他翻来覆去说。这牵扯到他的另一个命题:天才。他总结一个时代没有好的文艺,一句说死:不出天才。你仔细想想,真是这样的。

《新周刊》:因为他也受到达摩的影响,他最喜欢的三个人是达摩、老子和耶稣。那他说的天才论,是否可以从轮回去解释?

陈丹青:我不评论木心的文学与思想,还不到时候,不要着急从他那里归结什么,别执迷于他的“最”。他的警句格言——其实是短语——是反警句、反格言的。

他说:宗教是回头是岸,艺术是回头不是岸;宗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艺术是放下屠刀不成佛——为什么不是岸?为什么不成佛?你仔细去想。如果想明白了,木心还有一句话——“不要说出来。”

《新周刊》:回到最简单的问题: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木心?

陈丹青:为什么要有这个问题?你在一幅画前信步停下来,会问自己为什么看吗?

九八年,阿城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吃完饭往回走,在一家人家的花园外停下来。鸡冠花开了,暮色里很猖狂的猩红色。当时阿城正在说京城哥们见面就聊政治新闻:“怎么样?今天有什么重要新闻?”木心对着鸡冠花笑说:“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新闻。”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重要”,我的意思很简单,中国有这么多作家,我也知道一位,你们来读读他。我一直姿态很低:你愿意读,你就读读看。

《新周刊》:今天看来,在文坛之外,反而许多年轻的求知者能理解木心,走近木心。这使您对“恢复传统”、“回到原典”或“文艺复兴”有期待吗?

陈丹青:没有期待,能回常态就不错。不要拿了木心当“有用”、“有为”。无为地读他,反倒或者有用的。他讲课说,别期待文艺对国家社会有用。文艺有什么好处呢?写着写着,作者自己倒好起来。

《新周刊》:他所谓“流亡的美学”应该如何看待?

陈丹青:那是乔伊斯说的,木心倒过来,说成“美学的流亡”。他“精翫字词”,常用前人的原句调换调换。可你真的解作“玩”,错了,上当了。他常以玩句表达深沉的意思,如“视死如归,视归如死”。

这句话,乔伊斯的核心是“流亡”,木心的核心是“美学”。流亡者大谈“流亡”,犯忌的,流俗了。木心来个反拨。其实,“美学”也不过虚晃一枪,他从来不玩什么“美学”之类理论腔,但这么一借,反倒将“流亡”说出来了,东欧苏联那么多流亡者痛说流亡,见这一句,会惊异的。

“美学的流亡”也可解作他自己的写照。他弄艺术(亦即所谓“美学”)从来无视地域和时代。

(选自《新周刊》的《请给木心先生起码的尊重》,有删改)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5分)

2.访谈中,陈丹青引用“九八年阿城与木心聊鸡冠花”有何作用?(4)

3.流亡,已经不仅仅意味着失去地理上的故乡,更意味着失去精神上的故乡。请分别从“流亡的美学”与“美学的流亡”两个不同角度,分析“屈原放逐(遭流放),乃赋(写)《离骚》”这一现象。(6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1)《文学回忆录》中所表现的木心的哲学观(或:主要内容、主要思想)。(2分)

(2)为什么要读木心的作品(或:读木心作品的原因)。(2分)

(3)陈丹青如何看待“流亡的美学” 。(1分)

(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1分,共5分。意思答对即可。)

2.(1)回答了“为什么要读木心”这个问题,(1分)形象、含蓄而深刻。(1分)

(2)同时告诉我们,应该用无为的审美的眼光(1分)阅读木心,关注生活(1分)

3.(1)流亡的美学,核心是流亡。(1分)屈原被放逐,失去了地理上的故乡,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创作了凝聚着审美意蕴的《离骚》。(2分)

(2)美学的流亡,核心是美学。(1分)屈原那凝聚着审美意蕴的《离骚》,揭露的是美被践踏的状况;同时,这种状况是没有地域和时代局限的。(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试题,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主要就三个方面的内容来采访的,所以必须概括出三个方面,才可以得满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的题目,这句话主要考查它的内容作用以及对其含义的准确理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对文意深刻理解后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基础建立在对文意深刻而正确的解读之上。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文章

  • 木心 | 不会文学阅读的现象很普遍
  • 2015年9月4日晚,<木心诗选>在西安万邦书店举行了首发式.首发式上,木心先生的朋友.诗选的选编者童明老师做了一场演讲,阐释木心先生的文学,并现场分享了自己曾为"为你读诗"公众号所录的两期木心诗朗诵. 时间 ...查看


  • 木心_可真是梦一样地豪华优雅_读_哥伦比亚的倒影_
  • 今年年初,陈丹青毫无保留地宣扬起木心来,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惟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以陈丹青的个性,他不是谀师的人:以陈丹青的声望,他不需要通过营造老师的令名来抬高自己."惟一 ...查看


  • 木心诗歌中的古典意味
  • 摘 要:木心是自五四以来被遗忘的一位诗人,可能是他不专攻于诗,却自成一体.木心的诗即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又有着西方文化的精神,就如同他说的那样"我是绍兴希腊人,我的祖先在绍兴,我的精神传统在古希腊". 关键词:诗歌:古 ...查看


  • 年2015作文素材木心
  • 有关木心的作文素材及运用:被遗忘的文学大师 木心,画家,作家.1927年生,浙江桐乡乌镇东栅人.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私塾教育,1982年移居纽约.出版10多本小说.散文和诗集,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是20世纪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 ...查看


  • 文艺清单|汪涵亲口推荐过的7种书
  • 前晚<我是歌手>决赛上,急智救场的汪涵一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的所有语言灵感都来自书本,主持是我的爱好,作家是我的梦想.」汪涵曾经这么说.他还曾在长沙开办了一家叫做「培荣书屋」的公益书屋,以书会友. 人物与微信公众号「清单」 ...查看


  • 个人的文学史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上.下)
  •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上.下) 黄春燕 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 摘 要:从最初读到木心先生的那首<从前慢>就喜欢,心想有时间了一定细细拜读他的作品.后来真的一股脑儿搬回了他的十来本书,有诗集,有散文集,谈话录,包括 ...查看


  • 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
  • 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 ...查看


  • 从前慢(木心)
  •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51 从前慢 来自蝴蝶为你朗读 刘欢同名歌曲版: 从前慢 作者/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 ...查看


  • 给"书虫"当夫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已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