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企业利弊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这些合资车企的“个性”,然而控制权的问题却是每个合资车企都存在的。

50:50不是控制权的较量,而是平衡中的合作共赢,自古以来有“一山不容二虎”之说,合资企业控制权之间争斗的传说从未停止过,尽管传言一直不断,而合资企业效益却蒸蒸日上,以业绩给予外界无声的回应。

在汽车行业中,日本及欧美对汽车产业技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近年来通过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也正迎头赶上。关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争论再次浮出水面,作为日系大本营的华南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关于中方是否需要掌握日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的问题,直指广丰、广本与日产等中日合资企业。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这些中日企业不能一概而论,以广汽丰田为例,中日50∶50的合资比例,因此既要有丰田优良基因,也要有广汽鲜明特色。不是控制权的较量,而是平衡中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权力大一些,做事顺一些?

“企业争权是人性的问题,是企业的通病”

合资企业双方的权利在谈判的时候已经确定下来了,谈判的时候会争执得很激烈,但是一经谈判结束,双方的权利便确定,不会再有大的争执。

在合资体制中会涉及到中方经理、外方经理之间因为沟通不好,有时候可能会有矛盾或者摩擦,但这种现象不仅在合资企业当中会有,在中国独资的企业中更会出现,这是人性的问题,是企业的通病,不是合资企业的问题。

我们放眼看去,企业内部争权并不是只存在于合资企业之中,实际上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跨国企业,内部斗争都很厉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会争权,都希望自己权力大一些,做起事情来更顺畅。但企业之所以进行不同分工,实际也有互相制约的考虑。

合资企业谈判结束、合约签订后会有一个磨合期,例如广丰从2004年开始合作,现在已经有近6年的时间了,合作也比较成熟,已达到一切利益都只为合资企业,不代表中方也不代表日方的境界。

——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

以追逐利润的名义放弃争斗?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的任务,不仅合资企业,任何企业的任何策略也都是为了企业利益,不仅企业,国家也是如此。于是,才会有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伟大提议。”

这个问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中日、中德、中美在合作中也会有争执,很难一概而论,以中日合资企业来说,日方在技术、品质和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确实值得

借鉴。

在谈判的时候,有些分工不可能那么细致、明确,但是双方之间的权利是对等的,不管怎样的决策和争执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这是一个双方坐下来好好谈的问题,例如广汽丰田,营销指导权就在中方手上,相对来说营销策略也比较成功。

在销售策略方面,中方一直针对中国特色建立销售战略。如今,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广丰已经开始追求品牌与品质,根据广丰五年品牌建设计划,2010年是品牌确立年,而受众对广丰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中。

在生产上,T PS(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了广汽丰田生产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其中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广汽丰田应用了大量丰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比如,冲压车间拥有4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采用了全球领先的一体化伺服式冲压机,成型精度高而且占地面积小、能耗少、噪声低;焊装车间的19条生产线中有8条为全自动生产线,共使用了267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达56.1%,焊接设备和夹具媲美于日本最新水平。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的任务,不仅合资企业,任何企业的任何策略也都是为了企业利益,不仅企业,国家也是如此。于是,有了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伟大提议,相信这用在合资企业中也恰到好处。

——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寒松

以退为进更能获得尊重?

“如果中方或者日方都想成为‘当家做主’的那一方,都认为‘我’的‘地位’更加重要,‘我’的‘意见’应该更多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认可,那这个合资企业就有可能陷于纠葛之中。”

中外股东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家庭。在中国的家庭概念中,往往存在“谁当家、谁做主”的概念,“当家做主”的这一方往往意味着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他或者她的“意见”更加容易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拥戴。

把一个中日合资企业比喻成一个家庭,如果中方或者日方都想成为“当家做主”的那一方,都认为“我”的“地位”更加重要,“我”的“意见”应该更多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认可,那这个合资企业就有可能陷于纠葛之中。所谓控制权的争夺,只会导致合资企业陷入困境,而绝对不会把企业带往不败之地。

—— 记者 朱中齐

50:50股比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合资企业的出现本来就是个有些尴尬的‘怪胎’,50:50的股比并不适合公司达到资源和效率最大化,所以在合资企业内双方一定要有‘一条心’,这就是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以此为最高行为准则。”

合资企业的文化也应该

是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合资企业内部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向一个方向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一味强调中方扩权并不合理。现在合资企业外方都是全球跨国企业,他们无论是技术、管理方面都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合资企业很多时候要借鉴这些经验。这时候如果强调中方掌握话语权,这就是要懂行的人去听不懂行的人,中方在其中能承担起企业发展的重任吗?

合资企业的出现本来就是个有些尴尬的“怪胎”,50:50的股比并不适合公司达到资源和效率最大化,在合资企业内双方一定要有“一条心”,这就是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以此为最高行为准则。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这些合资车企的“个性”,然而控制权的问题却是每个合资车企都存在的。

50:50不是控制权的较量,而是平衡中的合作共赢,自古以来有“一山不容二虎”之说,合资企业控制权之间争斗的传说从未停止过,尽管传言一直不断,而合资企业效益却蒸蒸日上,以业绩给予外界无声的回应。

在汽车行业中,日本及欧美对汽车产业技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近年来通过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也正迎头赶上。关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争论再次浮出水面,作为日系大本营的华南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关于中方是否需要掌握日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的问题,直指广丰、广本与日产等中日合资企业。

企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这些中日企业不能一概而论,以广汽丰田为例,中日50∶50的合资比例,因此既要有丰田优良基因,也要有广汽鲜明特色。不是控制权的较量,而是平衡中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权力大一些,做事顺一些?

“企业争权是人性的问题,是企业的通病”

合资企业双方的权利在谈判的时候已经确定下来了,谈判的时候会争执得很激烈,但是一经谈判结束,双方的权利便确定,不会再有大的争执。

在合资体制中会涉及到中方经理、外方经理之间因为沟通不好,有时候可能会有矛盾或者摩擦,但这种现象不仅在合资企业当中会有,在中国独资的企业中更会出现,这是人性的问题,是企业的通病,不是合资企业的问题。

我们放眼看去,企业内部争权并不是只存在于合资企业之中,实际上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跨国企业,内部斗争都很厉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会争权,都希望自己权力大一些,做起事情来更顺畅。但企业之所以进行不同分工,实际也有互相制约的考虑。

合资企业谈判结束、合约签订后会有一个磨合期,例如广丰从2004年开始合作,现在已经有近6年的时间了,合作也比较成熟,已达到一切利益都只为合资企业,不代表中方也不代表日方的境界。

——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

以追逐利润的名义放弃争斗?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的任务,不仅合资企业,任何企业的任何策略也都是为了企业利益,不仅企业,国家也是如此。于是,才会有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伟大提议。”

这个问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中日、中德、中美在合作中也会有争执,很难一概而论,以中日合资企业来说,日方在技术、品质和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确实值得

借鉴。

在谈判的时候,有些分工不可能那么细致、明确,但是双方之间的权利是对等的,不管怎样的决策和争执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这是一个双方坐下来好好谈的问题,例如广汽丰田,营销指导权就在中方手上,相对来说营销策略也比较成功。

在销售策略方面,中方一直针对中国特色建立销售战略。如今,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广丰已经开始追求品牌与品质,根据广丰五年品牌建设计划,2010年是品牌确立年,而受众对广丰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中。

在生产上,T PS(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了广汽丰田生产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其中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广汽丰田应用了大量丰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比如,冲压车间拥有4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采用了全球领先的一体化伺服式冲压机,成型精度高而且占地面积小、能耗少、噪声低;焊装车间的19条生产线中有8条为全自动生产线,共使用了267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达56.1%,焊接设备和夹具媲美于日本最新水平。

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的任务,不仅合资企业,任何企业的任何策略也都是为了企业利益,不仅企业,国家也是如此。于是,有了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伟大提议,相信这用在合资企业中也恰到好处。

——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寒松

以退为进更能获得尊重?

“如果中方或者日方都想成为‘当家做主’的那一方,都认为‘我’的‘地位’更加重要,‘我’的‘意见’应该更多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认可,那这个合资企业就有可能陷于纠葛之中。”

中外股东双方成立合资企业,某种意义上就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家庭。在中国的家庭概念中,往往存在“谁当家、谁做主”的概念,“当家做主”的这一方往往意味着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他或者她的“意见”更加容易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拥戴。

把一个中日合资企业比喻成一个家庭,如果中方或者日方都想成为“当家做主”的那一方,都认为“我”的“地位”更加重要,“我”的“意见”应该更多得到另一方的支持和认可,那这个合资企业就有可能陷于纠葛之中。所谓控制权的争夺,只会导致合资企业陷入困境,而绝对不会把企业带往不败之地。

—— 记者 朱中齐

50:50股比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合资企业的出现本来就是个有些尴尬的‘怪胎’,50:50的股比并不适合公司达到资源和效率最大化,所以在合资企业内双方一定要有‘一条心’,这就是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以此为最高行为准则。”

合资企业的文化也应该

是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合资企业内部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向一个方向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一味强调中方扩权并不合理。现在合资企业外方都是全球跨国企业,他们无论是技术、管理方面都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合资企业很多时候要借鉴这些经验。这时候如果强调中方掌握话语权,这就是要懂行的人去听不懂行的人,中方在其中能承担起企业发展的重任吗?

合资企业的出现本来就是个有些尴尬的“怪胎”,50:50的股比并不适合公司达到资源和效率最大化,在合资企业内双方一定要有“一条心”,这就是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以此为最高行为准则。


相关文章

  •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解决方案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解决方案 作者:朱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4期 摘要: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指集团企业通过建立统一账户的形式,对其子公司的资金 ...查看


  • 我国企业低价出口商品的利弊分析
  • 我国企业低价出口商品的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制造"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企业为争夺国际市场多数选择低价出口政策,低价出口商品到底是利还是弊,本文主要针对低价出口的现 ...查看


  • 大中型企业会计岗位轮换利弊与实施方案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中型企业会计岗位轮换利弊与实施方案 作者:彭丽琼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2期 摘要:建立正常的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已经是大中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 ...查看


  • 包干制和酬金制的利弊分析
  • "包干制" 和" 酬金制"的利弊分析和适用范围 2003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下发了新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九条 ...查看


  • 浅谈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法的利弊
  • 浅谈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法的利弊 [摘要]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活动主体之一,有适宜其生存的社会根源和天然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其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也会日渐显露出来.文章较为具体的分析了家族式管理方法的利弊,同时也指出了克服弊端的方法. ...查看


  • "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分析
  • [摘 要]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家宏观调控重大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税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从而避免企业重复征税.国家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是要减轻建筑企业税负,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营改增& ...查看


  • 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 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利弊分析 企业多角化经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更多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即同时向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或劳务,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依托,发挥企业在某方面的优势,通过纵向扩充经营品种,横向扩展经营领域,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市场的需要, ...查看


  •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
  •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科技创业 月刊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 尚海真1 (1河南华北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摘 吕素昌2 2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河南安阳[1*** ...查看


  • 家族企业的管理特征及利弊分析
  • 内容摘要 家族企业是中国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类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其它企业形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不同,家族式管理有较强的优势,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管理的特点,积极探讨与外国家族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查看


  • 创业利弊谈
  • 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越来越多的人从身边的种种情况感受到一丝丝的冷意.如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了价格促销战,更多的消费者的选择也愈加的理智和有规划性.这种时刻,对于想创业的朋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行业特性分析 金融危机的来临,对现有的企业来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