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熊猫评质询还是按照奥瑞刚的评法,问的一方问到一个点得一点分,于是看他的评分单,大多数的质询都是0分,我比较善意,15分的质询我一般还是会给个8、9分。
那么,什么叫问到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和对方的互动,让评委感受到“讨论有进展”,这种讨论的进展包括以下几类,今天讲第一类:
一、缩小讨论范围
我们经常会在政策辩的正方质询中来做这样的工作,这种做法也可以推广到本方逻辑链比较长的情形。比方说复旦系际赛打了个题“是否应该将繁体字纳入义务教育”。正方整个论述要分为三段,1、繁体字有独特价值。2、繁体字需要专门课堂教授。3、繁体字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授。在比赛开始前,正方很难判断反方会把攻击重点放在哪个点,所以如果有一轮质询为正方明确对方的防守点,缩小讨论范围就会很好。举个例子来说: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当然,我只是跟您确认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这点您方是否反对?
反:不反对,但这和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
正:没错,这点我们会讨论到,再问您,如果不看义务教育,就谈要不要教繁体字您方是否反对?
反:可是辩题就是义务教育啊
正:是的,我们还没开始讨论义务教育,我只是问您,不考虑义务教育,您方是否反对教授繁体字?
反:大学如果相关专业需要当然可以教,但义务教育不需要大家都来学啊
正:好的,所以我们确认到,今年您方反对繁体字进入义务教育既不是因为繁体字不好,也不是因为繁体字不该教,只是繁体字不该在义务教育教,那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您看好不好?
通过这样四五个问题的确认,正方就能把讨论的范围框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点,那后续的攻防也就都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特点来展开,这个时候反方再来讲繁体字本身的问题或繁体字自己看就能看懂不用教这样的论点,正方就很容易能够回应,刚才质询已经确认过这些点您方都是没意见的,然后继续牢牢把战场控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质询就是问到点,就会有分数。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小朋友处理这个问题时候常见的错误。
错误1:确认得很复杂
正:请问穿汉服和穿中山装对一个人体现自己的气质有没有差别?
反:有吧
正:那请问一个人用毛笔写字和钢笔写字对表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什么叫表达文化。。?
正:就是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有没有差别?
反:大概有吧
正:那苏州园林如果改成钢筋水泥园林对传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有的吧
正:所以可见,文化载体对传播文化是有影响的对不对?
反:你能开始说繁体字了么。。。?
正:所以繁体字和简体字在传达文化内涵上有差别对吗?
反:我方从来没反对这一点啊。。。
这样的质询就打得超复杂,其实直接单刀直入问最后一个问题就好,如果对方反对,你再倒回去用类比去攻击也来得及,像这样在对方根本不设防的论点上来来回回轰炸好几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反而影响质询的效率,同样问题数量,别人能确认两个点,你只能确认到一个点,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错误2:只问不确认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纳不纳入义务教育和繁体字本身的文化价值没关系嘛,那我再问你下个问题,繁体字不考虑义务教育要不要教?
反:今天辩题是讨论要不要纳入义务教育,而不是只讨论要不要教的问题
正:所以对方你也承认繁体字要教嘛,我们再来看下个问题。。。
反:对方辩友,我什么时候承认过。。
正:打断你一下,我们已经到下个问题了,请你回答。。。
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这个质询和一开始示范的那轮质询在问法上有什么差别,这样的问法看似效率要比示范的更高,但其实每个结论都是问方连拉带拽拖着回答方往前跑,没有哪个结论是回答方自己认下来的,因此这样的框定很不牢靠,回答方有无数可以翻供的机会。同学们要记得,质询做框定缩小讨论范围的工作,目的是为了之后的讨论能够集中具体,如果你做完框定,对方还是能无压力几个论点随便跳,那这框定就做得没有意义。
错误3:提前上刺刀
实战中,不见得对方的攻击点就在你逻辑链的最后一环,没准就是在你的第一环,所以有时会遇到直接一上来就卡死的情况,而大多数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和对方在这个点开始攻防,这样做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如果教练给你布置的任务是缩小讨论范围,那就应该先完成任务再去拼杀。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的文化价值,要说历史传承,我觉得甲骨文还更有历史呢
正:那我们就来看繁体字的文化价值,请问简体字中出发的发和头发的发是同一个字,而繁体字中头发的发,是不是更体现头发的含义?
反:可是这也没什么关系啊,我们简体字只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也可以知道是出发还是头发啊
。。。。。。。。
这样的质询就是提前开始搏杀了,下面再来看另外一种继续缩小范围的问法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文化价值
正:好,那这一块的分歧我们一会儿来谈,那如果我方可以证明繁体字有特殊文化价值,您方觉得这样的繁体字需不要教给学生?
反:那您方要证明有文化价值啊。
正:是,我们现在只是假设嘛,也就是说,除了您方觉得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还有没有其他反对繁体字教学的理由?
反:繁体字很容易搞错啊,义务教育会加大学生压力嘛
正:所以您方反对的理由就是两点,一个是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第二个是容易搞错会增加学生压力,那之后我们就主要讨论这两点,你看好不好?
错误4:太有攻击性
这部分文字很难表述,但却是同学们质询时最大的问题所在,同学们质询时总是难以掩饰一种企图,仿佛对方承认了你这个论点你就赢了,对方就输了,当你暴露了这样的企图心,对方就会很不配合,其实缩小讨论范围只是在瞄准,根本还没开始攻击,所以要经常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可以说一些比如“没关系,这点如果你不同意那我们之后就重点讨论如果您同意,那就说明我们是在其他地方有分歧,我只是确认我们分歧在哪里,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当然,我相信这样的话不同人讲出来感觉也是不同。所以我觉得制约大多数辩手进步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演技。。。上周看完建平杯初中组比赛也在和何老师谈到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台上缺少舞台感,我觉得这也是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兔社能对辩论快速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有很多辩论名将同时也是相声或者话剧的高手,这里面也是有一定因素的。
看熊猫评质询还是按照奥瑞刚的评法,问的一方问到一个点得一点分,于是看他的评分单,大多数的质询都是0分,我比较善意,15分的质询我一般还是会给个8、9分。
那么,什么叫问到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和对方的互动,让评委感受到“讨论有进展”,这种讨论的进展包括以下几类,今天讲第一类:
一、缩小讨论范围
我们经常会在政策辩的正方质询中来做这样的工作,这种做法也可以推广到本方逻辑链比较长的情形。比方说复旦系际赛打了个题“是否应该将繁体字纳入义务教育”。正方整个论述要分为三段,1、繁体字有独特价值。2、繁体字需要专门课堂教授。3、繁体字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授。在比赛开始前,正方很难判断反方会把攻击重点放在哪个点,所以如果有一轮质询为正方明确对方的防守点,缩小讨论范围就会很好。举个例子来说: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当然,我只是跟您确认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这点您方是否反对?
反:不反对,但这和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
正:没错,这点我们会讨论到,再问您,如果不看义务教育,就谈要不要教繁体字您方是否反对?
反:可是辩题就是义务教育啊
正:是的,我们还没开始讨论义务教育,我只是问您,不考虑义务教育,您方是否反对教授繁体字?
反:大学如果相关专业需要当然可以教,但义务教育不需要大家都来学啊
正:好的,所以我们确认到,今年您方反对繁体字进入义务教育既不是因为繁体字不好,也不是因为繁体字不该教,只是繁体字不该在义务教育教,那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您看好不好?
通过这样四五个问题的确认,正方就能把讨论的范围框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点,那后续的攻防也就都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特点来展开,这个时候反方再来讲繁体字本身的问题或繁体字自己看就能看懂不用教这样的论点,正方就很容易能够回应,刚才质询已经确认过这些点您方都是没意见的,然后继续牢牢把战场控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质询就是问到点,就会有分数。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小朋友处理这个问题时候常见的错误。
错误1:确认得很复杂
正:请问穿汉服和穿中山装对一个人体现自己的气质有没有差别?
反:有吧
正:那请问一个人用毛笔写字和钢笔写字对表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什么叫表达文化。。?
正:就是字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有没有差别?
反:大概有吧
正:那苏州园林如果改成钢筋水泥园林对传达文化有没有差别?
反:有的吧
正:所以可见,文化载体对传播文化是有影响的对不对?
反:你能开始说繁体字了么。。。?
正:所以繁体字和简体字在传达文化内涵上有差别对吗?
反:我方从来没反对这一点啊。。。
这样的质询就打得超复杂,其实直接单刀直入问最后一个问题就好,如果对方反对,你再倒回去用类比去攻击也来得及,像这样在对方根本不设防的论点上来来回回轰炸好几遍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反而影响质询的效率,同样问题数量,别人能确认两个点,你只能确认到一个点,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错误2:只问不确认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的?
反:但这不表示就要纳入义务教育啊
正:纳不纳入义务教育和繁体字本身的文化价值没关系嘛,那我再问你下个问题,繁体字不考虑义务教育要不要教?
反:今天辩题是讨论要不要纳入义务教育,而不是只讨论要不要教的问题
正:所以对方你也承认繁体字要教嘛,我们再来看下个问题。。。
反:对方辩友,我什么时候承认过。。
正:打断你一下,我们已经到下个问题了,请你回答。。。
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这个质询和一开始示范的那轮质询在问法上有什么差别,这样的问法看似效率要比示范的更高,但其实每个结论都是问方连拉带拽拖着回答方往前跑,没有哪个结论是回答方自己认下来的,因此这样的框定很不牢靠,回答方有无数可以翻供的机会。同学们要记得,质询做框定缩小讨论范围的工作,目的是为了之后的讨论能够集中具体,如果你做完框定,对方还是能无压力几个论点随便跳,那这框定就做得没有意义。
错误3:提前上刺刀
实战中,不见得对方的攻击点就在你逻辑链的最后一环,没准就是在你的第一环,所以有时会遇到直接一上来就卡死的情况,而大多数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和对方在这个点开始攻防,这样做不是说不可以,只是如果教练给你布置的任务是缩小讨论范围,那就应该先完成任务再去拼杀。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的文化价值,要说历史传承,我觉得甲骨文还更有历史呢
正:那我们就来看繁体字的文化价值,请问简体字中出发的发和头发的发是同一个字,而繁体字中头发的发,是不是更体现头发的含义?
反:可是这也没什么关系啊,我们简体字只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也可以知道是出发还是头发啊
。。。。。。。。
这样的质询就是提前开始搏杀了,下面再来看另外一种继续缩小范围的问法
正:对方辩友您是否同意繁体字是有其特殊文化价值?
反:我方并不觉得繁体字有什么特殊文化价值
正:好,那这一块的分歧我们一会儿来谈,那如果我方可以证明繁体字有特殊文化价值,您方觉得这样的繁体字需不要教给学生?
反:那您方要证明有文化价值啊。
正:是,我们现在只是假设嘛,也就是说,除了您方觉得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还有没有其他反对繁体字教学的理由?
反:繁体字很容易搞错啊,义务教育会加大学生压力嘛
正:所以您方反对的理由就是两点,一个是繁体字没有特殊文化价值,第二个是容易搞错会增加学生压力,那之后我们就主要讨论这两点,你看好不好?
错误4:太有攻击性
这部分文字很难表述,但却是同学们质询时最大的问题所在,同学们质询时总是难以掩饰一种企图,仿佛对方承认了你这个论点你就赢了,对方就输了,当你暴露了这样的企图心,对方就会很不配合,其实缩小讨论范围只是在瞄准,根本还没开始攻击,所以要经常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可以说一些比如“没关系,这点如果你不同意那我们之后就重点讨论如果您同意,那就说明我们是在其他地方有分歧,我只是确认我们分歧在哪里,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当然,我相信这样的话不同人讲出来感觉也是不同。所以我觉得制约大多数辩手进步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演技。。。上周看完建平杯初中组比赛也在和何老师谈到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台上缺少舞台感,我觉得这也是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兔社能对辩论快速上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有很多辩论名将同时也是相声或者话剧的高手,这里面也是有一定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