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景的浅谈
摘要 面对现在CPI 屡创新高的形势,市场营销最讲究造势,有势易胜,无势易败。同样,面对教材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反思,也得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巧妙造势,这样才可以让课堂焕发创新的活力,营造精彩。
关键词 教学情景;小学生;创新
一、用生动的故事来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是故事迷,结合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可以给学生讲个关于围棋的故事: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尧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丹朱是尧的儿子,丹朱少年时不思学业,时常与人无理争斗,尧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于是尧创造了围棋,就让丹朱学习下围棋。围棋的千变万化很快吸引了丹朱,尧一面教丹朱下棋,一面因势利导,将围棋的道理同社会、人生,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对丹朱进行教育。后来丹朱不仅成了一名好棋手,还成长为有用之材,当上了军事首领。围棋诞生之后,踏上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经千年岁月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南北朝时期围棋传到了朝鲜,唐代又传到日本,从此围棋走出了它的家乡,将金子般的光辉撒向了全世界。同学们你们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提示:围棋的棋盘面上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讲故事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计算内容,会使本来是机械的计算变得有色彩。另外,我校从委内瑞拉回来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不仅增长了对中国祖先的见闻,而且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生活事例创设情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最精彩的描述。的确,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适当创设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求知欲,能够更自然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授完两位数乘、除法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医生给一个病人开的药方上是这样写的:每天3次,每次2片。药瓶标签上写着80片。请你帮这位病人算一算,这瓶药够吃11天吗?学生们通过同桌之间的讨论,有的会发现可以从药片的总数上来比较,尤其是委国生会选用这种方法。用病人11天需要吃药片总数与这瓶药的总片数相比较,如果病人11天需要吃药片总数小于或等于这瓶药的总片数,说明这瓶药够吃,否则就不够。病人11天需要吃这瓶药片总数2×3×11=66,因为66<80,所以够吃。还有的国内生发现从吃的天数来比较也可以。就是这瓶药能吃的天数80÷(2×3)≈13.3,因为11<13.3,所以够吃。甚至有的上层生会想到了大家没想到的用每天的药片数来比较。11天吃完这瓶药,每天要吃的药片数是80÷11=7……3,因为6<7,所以够吃。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乘除法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了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体验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用小游戏来创设情境
愉快的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常见的数学游戏
创设教学情景的浅谈
摘要 面对现在CPI 屡创新高的形势,市场营销最讲究造势,有势易胜,无势易败。同样,面对教材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反思,也得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巧妙造势,这样才可以让课堂焕发创新的活力,营造精彩。
关键词 教学情景;小学生;创新
一、用生动的故事来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是故事迷,结合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可以给学生讲个关于围棋的故事:围棋起源于古代中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尧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丹朱是尧的儿子,丹朱少年时不思学业,时常与人无理争斗,尧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于是尧创造了围棋,就让丹朱学习下围棋。围棋的千变万化很快吸引了丹朱,尧一面教丹朱下棋,一面因势利导,将围棋的道理同社会、人生,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对丹朱进行教育。后来丹朱不仅成了一名好棋手,还成长为有用之材,当上了军事首领。围棋诞生之后,踏上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经千年岁月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南北朝时期围棋传到了朝鲜,唐代又传到日本,从此围棋走出了它的家乡,将金子般的光辉撒向了全世界。同学们你们知道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提示:围棋的棋盘面上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讲故事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计算内容,会使本来是机械的计算变得有色彩。另外,我校从委内瑞拉回来的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不仅增长了对中国祖先的见闻,而且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用生活事例创设情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最精彩的描述。的确,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适当创设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求知欲,能够更自然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授完两位数乘、除法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医生给一个病人开的药方上是这样写的:每天3次,每次2片。药瓶标签上写着80片。请你帮这位病人算一算,这瓶药够吃11天吗?学生们通过同桌之间的讨论,有的会发现可以从药片的总数上来比较,尤其是委国生会选用这种方法。用病人11天需要吃药片总数与这瓶药的总片数相比较,如果病人11天需要吃药片总数小于或等于这瓶药的总片数,说明这瓶药够吃,否则就不够。病人11天需要吃这瓶药片总数2×3×11=66,因为66<80,所以够吃。还有的国内生发现从吃的天数来比较也可以。就是这瓶药能吃的天数80÷(2×3)≈13.3,因为11<13.3,所以够吃。甚至有的上层生会想到了大家没想到的用每天的药片数来比较。11天吃完这瓶药,每天要吃的药片数是80÷11=7……3,因为6<7,所以够吃。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乘除法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了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体验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用小游戏来创设情境
愉快的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常见的数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