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 16112/j . cn ki . 53-1223/n . 1997. 05. 038
第22卷 第5期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Vol . 22No . 5
J 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 E AND TECHNOLOGY Oct . 1997年10月 1997
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德在医疗中的
作用论谈①
董 玲 施 跃
(云南省人民医院, 昆明 650032)
摘要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纯生物医学模式, 因存在局限性, 已不适应现
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医学领域的逐渐开拓, 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现
代医学模式已形成, 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人类疾病的产生与生物、心理、社
会、环境因素原因有直接关系. 在现代医学模式理论形成的同时, 医德医风建设
是衡量医疗卫生领域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
则.
关键词 医学模式; 转变; 医德
中图分类号 R -05
1 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 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改变旧的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 转向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 加强医院的内部改革, 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让病人满意, 让社会满意, 是新时期人民医院工作的宗旨. 由于医学领域的逐渐开拓、新的现代医学模式理论的形成, 便使得现代医学道德直接成为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 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 医学道德在医学中的作用已突出出来. 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畴和基本对策.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发展, 人们对传统的把人作为纯生物医学对象研究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由于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及不适应性, 为此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为特征的现代医学模式也就自然的得到社会承认, 并已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7年美国病理学家恩格尔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新理论. 本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承认. 现代新医学模式的特点是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影响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也就是说, 人们通过医疗实践开始逐渐认识到器官局部病变与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生物学的因素外, 心理、行为、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它能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而过去那种仅认为人是一个自然生物体, 认为人的
:①
·150·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病毒、病菌、寄生虫和各种生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对人体损害, 认为疾病发展是生理变化过程, 认为对于疾病的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手段予以抑菌、灭菌、抗毒、修复等生物学方式的医护实施即可, 并只从生物的角度认识人体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忽略了人作为社会中一员, 直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所以, 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原因能产生疾病的事实存在, 作为医务人员如不了解这些与产生疾病有关的直接因素, 也就不能很好地对病人疾病进行医治. 经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 造成疾病难以完全根治的原因根本问题在于旧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 它偏离了“人”的完整性, 不注意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环境及情感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忽视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机体在内外环境斗争中的作用. 它把人与周围环境社会分离开来. 把人的躯体与心理、行为分离开来, 只重视人的局部身体病变, 忽视了有机体全身整体的变化. 所以就导致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看病时只关心病人所患的病, 千方百计的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找病在那个器官和局部. 引起局部病变的生物因素和理化因素. 医生这样做当然也是对的, 但不全面, 医生还应该了解患病人的情绪、病人与家属、同事之间的关系, 关心病人的家庭和其周围的社会环境等, 如对患癌症和精神疾病的病人只采用常规传统的检查局部器官的方法医治是难以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的, 因此, 医生不应当只满足于掌握生物治疗技术, 还应掌握心理治疗技术和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指导知识.
2 现代医学模式在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
新的现代医学模式是把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当成不仅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有机实体, 而且是有着各种复杂心理因素活动的社会成员, 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都可以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 导致疾病的发生. 身心医学的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疾病不是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所引起的, 而是根源于有害的心理、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 近十年来疾病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曾经危害人们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病已退居次要地位, 已不再是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 但代之而来的是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显著增加. 由统计可知: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冠心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甚至白血病、类风湿、偏头痛等都是与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因素引起的有离婚、公害、吸毒、污染、交通事故等. 所以社会、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健康, 造成疾病、伤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除对病人采取生物医学治疗手段的同时, 还应采用必要的措施来改善心理、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等作为对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病状的防治手段. 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 由只开药物处方发展为与开社会处方相结合的方式使病人能得到全方位的治疗.
由“中国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死亡原因构成”就可知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原因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已由50年代的后几位升到90年代的前几位, 见附表, 反之, 纯生物因素原因引起的前10位疾病则由50年代的前几位降至90年代的后几位, 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对人类疾病的形成产生变化作用. 〔1〕
第5期董 玲等: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德在医疗中的作用论谈
附表 中国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1957年1993年
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呼吸系病
心脏病
损伤、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
代谢、免疫疾病
泌尿、生殖系病
19. 0
14. 12. 661. 98精神疾病其他疾病死亡率·151·顺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病外伤及中毒其他结核死亡专率120. 356. 654. 653. 147. 239. 036. 9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16. 867. 937. 517. 316. 615. 175. 17占死亡总(1/10万) 人数的百分比126. 52124. 2099. 1585. 6238. 7821. 5512. 099. 806. 946. 7921. 7521. 3517. 0514. 726. 673. 702. 081. 561. 191. [1**********]10
附表中的数据表明, 现代疾病的总趋势是传染性病逐渐减少, 非传染性病却在逐渐增多. 在表中我们也看到由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原因引起的疾病才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综合上述:我们应更清楚的知道, 人是有思维的离不开社会环境生活的, 只有重视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精神) 与躯体之间的关系, 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才能使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为人类身心健康的服务.
3 加强医德建设
在医学界提出新的现代医学模式理论正在形成的同时, 医学道德也直接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也可以说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表现. 医学道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早在我国唐代时期, 名医孙思邈就在《大医精诚》中精辟的提出医者行医职业规范, 并强调医护工作者必须做到“精”、“诚”二字即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能, 还要有能一视同仁的为病人服务的医德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提倡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这对于促进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 加上严谨的工作作风, 热忱的态度、美好的语言等行为都会给病人以温暖、信心力量, 从而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 促进康复. 反之如果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冷淡、作风草率、技术低劣、语言粗野, 将会给病人丧失信心, 精神萎靡, 则有损于病人的抗病能力, 甚至会引起病情恶化. 所以医务人员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生、病人、社会关系的前提和保证. 一个医院要形成良好的医风、院风就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医德标准来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德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 就是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 它的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 , ,
·152·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对社会和群体也要有道德责任感, 使两个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应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 要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情操, 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精神文明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继续提倡“救死护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医德医风良好, 是现代化医院应具备的条件. 从宏观上讲医德对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建立正常的医院工作秩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金魁和. 医学教育与管理, 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6, (2) :18~24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Modern Modical Model
and Medical Ethmics in Treatment
Dong Ling Shi Yue
(Yunnan Provimce People ′s Hospital , Kunming 650032)
A bstract The tradtional puredisease -centered biological medical model no linger cat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health cause due to its limits . With the gradual w idening of medical field , the new patient -cenered medical model has fonned . The new model stres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disease bears directly on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 medi -cal ethnics should be a component in assessing medica work as w ell an the standard of conduct for the professional ethnic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medial workers .
Key words medical model ; transition ; medical ethnics
DOI :10. 16112/j . cn ki . 53-1223/n . 1997. 05. 038
第22卷 第5期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Vol . 22No . 5
J 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 E AND TECHNOLOGY Oct . 1997年10月 1997
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德在医疗中的
作用论谈①
董 玲 施 跃
(云南省人民医院, 昆明 650032)
摘要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纯生物医学模式, 因存在局限性, 已不适应现
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医学领域的逐渐开拓, 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现
代医学模式已形成, 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人类疾病的产生与生物、心理、社
会、环境因素原因有直接关系. 在现代医学模式理论形成的同时, 医德医风建设
是衡量医疗卫生领域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
则.
关键词 医学模式; 转变; 医德
中图分类号 R -05
1 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 传统的医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改变旧的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 转向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 加强医院的内部改革, 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让病人满意, 让社会满意, 是新时期人民医院工作的宗旨. 由于医学领域的逐渐开拓、新的现代医学模式理论的形成, 便使得现代医学道德直接成为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 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 医学道德在医学中的作用已突出出来. 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畴和基本对策.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发展, 人们对传统的把人作为纯生物医学对象研究的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由于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及不适应性, 为此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为特征的现代医学模式也就自然的得到社会承认, 并已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7年美国病理学家恩格尔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新理论. 本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承认. 现代新医学模式的特点是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影响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也就是说, 人们通过医疗实践开始逐渐认识到器官局部病变与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生物学的因素外, 心理、行为、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它能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而过去那种仅认为人是一个自然生物体, 认为人的
:①
·150·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病毒、病菌、寄生虫和各种生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对人体损害, 认为疾病发展是生理变化过程, 认为对于疾病的治疗用药物、手术等手段予以抑菌、灭菌、抗毒、修复等生物学方式的医护实施即可, 并只从生物的角度认识人体及其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忽略了人作为社会中一员, 直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所以, 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原因能产生疾病的事实存在, 作为医务人员如不了解这些与产生疾病有关的直接因素, 也就不能很好地对病人疾病进行医治. 经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 造成疾病难以完全根治的原因根本问题在于旧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 它偏离了“人”的完整性, 不注意病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环境及情感方面所受到的影响, 忽视了人的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忽视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机体在内外环境斗争中的作用. 它把人与周围环境社会分离开来. 把人的躯体与心理、行为分离开来, 只重视人的局部身体病变, 忽视了有机体全身整体的变化. 所以就导致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看病时只关心病人所患的病, 千方百计的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寻找病在那个器官和局部. 引起局部病变的生物因素和理化因素. 医生这样做当然也是对的, 但不全面, 医生还应该了解患病人的情绪、病人与家属、同事之间的关系, 关心病人的家庭和其周围的社会环境等, 如对患癌症和精神疾病的病人只采用常规传统的检查局部器官的方法医治是难以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的, 因此, 医生不应当只满足于掌握生物治疗技术, 还应掌握心理治疗技术和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指导知识.
2 现代医学模式在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
新的现代医学模式是把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当成不仅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有机实体, 而且是有着各种复杂心理因素活动的社会成员, 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都可以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 导致疾病的发生. 身心医学的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疾病不是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所引起的, 而是根源于有害的心理、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 近十年来疾病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曾经危害人们健康的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病已退居次要地位, 已不再是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 但代之而来的是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疾病的显著增加. 由统计可知: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冠心病、癌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甚至白血病、类风湿、偏头痛等都是与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社会因素引起的有离婚、公害、吸毒、污染、交通事故等. 所以社会、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健康, 造成疾病、伤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除对病人采取生物医学治疗手段的同时, 还应采用必要的措施来改善心理、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等作为对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病状的防治手段. 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 由只开药物处方发展为与开社会处方相结合的方式使病人能得到全方位的治疗.
由“中国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死亡原因构成”就可知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原因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已由50年代的后几位升到90年代的前几位, 见附表, 反之, 纯生物因素原因引起的前10位疾病则由50年代的前几位降至90年代的后几位, 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对人类疾病的形成产生变化作用. 〔1〕
第5期董 玲等: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德在医疗中的作用论谈
附表 中国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1957年1993年
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呼吸系病
心脏病
损伤、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
代谢、免疫疾病
泌尿、生殖系病
19. 0
14. 12. 661. 98精神疾病其他疾病死亡率·151·顺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病外伤及中毒其他结核死亡专率120. 356. 654. 653. 147. 239. 036. 9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16. 867. 937. 517. 316. 615. 175. 17占死亡总(1/10万) 人数的百分比126. 52124. 2099. 1585. 6238. 7821. 5512. 099. 806. 946. 7921. 7521. 3517. 0514. 726. 673. 702. 081. 561. 191. [1**********]10
附表中的数据表明, 现代疾病的总趋势是传染性病逐渐减少, 非传染性病却在逐渐增多. 在表中我们也看到由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原因引起的疾病才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综合上述:我们应更清楚的知道, 人是有思维的离不开社会环境生活的, 只有重视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精神) 与躯体之间的关系, 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才能使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为人类身心健康的服务.
3 加强医德建设
在医学界提出新的现代医学模式理论正在形成的同时, 医学道德也直接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也可以说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表现. 医学道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早在我国唐代时期, 名医孙思邈就在《大医精诚》中精辟的提出医者行医职业规范, 并强调医护工作者必须做到“精”、“诚”二字即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能, 还要有能一视同仁的为病人服务的医德行为规范.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提倡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这对于促进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 加上严谨的工作作风, 热忱的态度、美好的语言等行为都会给病人以温暖、信心力量, 从而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 促进康复. 反之如果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冷淡、作风草率、技术低劣、语言粗野, 将会给病人丧失信心, 精神萎靡, 则有损于病人的抗病能力, 甚至会引起病情恶化. 所以医务人员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生、病人、社会关系的前提和保证. 一个医院要形成良好的医风、院风就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医德标准来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德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 就是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 它的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 , ,
·152·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对社会和群体也要有道德责任感, 使两个方面达到统一. 每个医务人员都应在道德上懂得善恶、美丑、是非、荣辱, 要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情操, 遵循高尚的医德行为准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精神文明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继续提倡“救死护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医德医风良好, 是现代化医院应具备的条件. 从宏观上讲医德对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建立正常的医院工作秩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金魁和. 医学教育与管理, 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6, (2) :18~24
A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Modern Modical Model
and Medical Ethmics in Treatment
Dong Ling Shi Yue
(Yunnan Provimce People ′s Hospital , Kunming 650032)
A bstract The tradtional puredisease -centered biological medical model no linger cat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health cause due to its limits . With the gradual w idening of medical field , the new patient -cenered medical model has fonned . The new model stres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disease bears directly on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 medi -cal ethnics should be a component in assessing medica work as w ell an the standard of conduct for the professional ethnic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medial workers .
Key words medical model ; transition ; medical eth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