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探析

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探析

范立娜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河南郑州

要:通过研究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宫廷女性服饰

450007)

衫,胭脂色裙,白帔巾和腰带缓解了青与红的强对比;韩国夫人的衣装颜色与虢国夫人形成对照,上衣为胭脂色,裙为淡青色。图卷色彩富于变化,层次丰富。在捣练图》(图2)中,艳丽的色彩把人物装扮得多姿多《

彩。大块的朱红、橘黄、绿,形成穿越画面的节奏转换,加上纹样的点缀,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周昉的《簪石青、石绿、橙花仕女图》描绘的贵族妇女,运用朱砂、黄、白等颜色,主色调朱色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倾向,细致、柔和,和谐而丰富。这几幅图反映的是唐代女性服饰色彩的特色:明快艳丽。

从唐代绘画中可以看出,女装色彩以纯色为主,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绘画中女装色彩的雍容华贵、柔美大气,书写了女性服饰艳丽的基调。

(二)三彩俑中的服饰色彩

唐墓出土的三彩俑是陪葬时用的陶器,也是当时的雕塑艺术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其色调浓艳,配色协调,造型写实,反映了盛世中的精神面貌。唐代女俑造型丰美,色彩丰富鲜艳、富丽堂皇。主要色釉有赭红、鲜红、浅黄、深绿、浅绿等。施釉时大面积用鲜红、赭红、黄、白、黑等色,小面积用浅绿、浅黄、浅蓝等,整体和谐统一,而局部形成对比[4]。

西安郊区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女俑是开元时期

的代表作,她们装束相似,而神态各异。图中三彩女坐俑(图3)头梳倭堕髻,身穿翻肩领米色半臂,内衬窄袖黄衫,绿色长裙,足穿黑色翘尖鞋,仪态端庄,高雅大方。女俑色彩鲜艳和谐,清新脱俗。另外西安中堡村出土的女俑也与之风格相似。还有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三彩高髻女坐俑也别具一格,她身着褐色长袖衫,黄

白底绿纹半臂,翠绿色高腰裙,花结飘然下垂,黄绿色调的运用清新雅致,衬托出华美的贵妇形象。

陶俑釉色在烧制中易熔融和垂流到一处,形成斑驳的色釉[5]。色彩的明艳流动,层次鲜明,体现了大调和小对比的特色。它集结了唐代工艺美术在造型、彩色、光泽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在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壁画中的服饰色彩

建国后,陕西西陵的发掘过程中,发现大量珍贵壁画,壁画形式发展成熟,色彩斑斓,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比强烈,。由于时

形象,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分析色彩配置关系,挖掘出唐代服饰文化中的特殊色彩意义。

关键词:唐代宫廷女性

服饰色彩

美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服饰色彩表现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宫廷女性由于生活闲适、条件优越,总领服饰流行的风气之先,成为当时社会服饰的时尚扩展源。由于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关系,宫廷女性服饰吸取了西域服饰的特点,色彩组合浓艳明快,种类丰富多样。探讨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女性服饰色彩对我们研究唐代色彩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富丽堂皇、鲜艳明润的女性服饰色彩

由于唐朝的开放政策,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时代特色鲜明,呈现出富丽堂皇、明快艳丽的艺术风格。服饰色彩引进了新的配色方式,色调由古朴沉郁变为明快华丽,实现了传统风格、西域风格和时尚风格的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美术作品遗存和大量出土文物都能证实这一点。

唐代的官服色彩有严格的规定。文武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按官阶大小服不同色彩。妇女依据其夫或其子品级,可衣同级或低于自己级别的色彩[1]。鲜明的色彩只供身份、地位高的人穿用。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成为衡量等级的标志,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因素规范之外,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平民百姓模仿宫廷仕宦服饰也会导致某些色彩的流行。如石榴红裙的流行,可见诗歌《燕京五月歌》中的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

[2]

下面我们从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艺术形式分析唐代女性的服饰色彩,领略唐代服饰色彩的独特风貌。

二、美术作品中的女性服饰色彩(一)绘画中的服饰色彩

色彩是最通俗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设色可分为

重彩和淡彩两大类。盛唐绘画弈棋仕女图》为工笔重彩,色彩《

浓艳,对比强烈,晕染技法的运用使画面层次丰富,人物形象娇美厚重,工笔重彩成为唐代绘画和壁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在轻淡基调上进行微妙的色彩

转。其中虢夫人着[3]

67

多样,加上人物的黄褐色皮肤,画面具有参差错落的动感和韵律感。

乾陵懿德太子墓中前室东、西壁的宫女图(如右图)中,服饰式样统一而色彩有别。宫女们穿襦裙装,服饰色彩多采用红黄对比或红绿对比,小部分服饰为黄绿搭配或红、黄、绿与灰色系搭配。画面布局错落有

致,色彩交相辉映,形成极强的视觉感受,代表了盛世女性服饰色彩的风貌。与此风格接近的还有永泰公主墓前室东、西壁中的宫女图,以及懿德太子墓第3过洞西壁中的执扇宫女图。

西安东郊薛氏墓甬道东壁的抱包裹侍女图中,侍女服饰以黄色为主调,黄由土黄和桔黄结合使用,增加了色彩的层次,绿色的运用增强了画面色调感。甬道西壁的戏鸟侍女图,以黄、蓝绿、草绿以及灰褐色组合,色调丰富而和谐,又是纯度对比的典范。与之接近而略有不同的是礼泉县开元、天宝年间的作品契苾夫人墓室东壁侍女图,以桔红为主调,帔巾和衣袖处采用偏冷调的蓝绿色、黄色,使色彩的对比更加纯粹。

根据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服饰色彩大面积采用明快的红、黄、绿、蓝,小面积采用土红、灰褐、红褐色等色彩,搭配关系为中高纯度的强对比和中对比。

总的来说,盛唐时期美术作品风格浓重艳丽,色彩鲜明,色彩总体及局部采用了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的手法,激发了人的视觉感受,形成了唐代服饰艺术的独有风格。

三、盛唐女性服饰色彩艺术的思考

盛唐时期的色彩种类丰富,有记载的染料就有30多种。通过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服饰色彩现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女服色彩的基调是以原色为主的表现形式。女性服饰色彩鲜艳明快、浓郁厚重、装饰性强。唐代服饰色彩集各国服饰精华,对今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对现代服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和谐与对比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中一项重要特征是追求和谐。盛唐服饰传承了传统服色文化,追求色彩的和谐。比如《捣练图》中,朱红、橘黄、绿这些色彩组合时,以其中一种或一组色彩为主,形成主色调,与之对比的色彩作为点缀色小面积使用,使配色在大调和与小对比的组合中达到调合。陕西唐墓壁画中,大部分的配色都是采用了这类方法。比如群体宫女像,衫与裙采用对比色搭配,帔巾或手中道具采用与裙一致的色彩,这样,衣袖部位显得鲜明突出。小面积搭配色的应用使画面层次丰富,装饰性更强。另外运用人物排列的高低错落可以形成穿插对比关系,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采用形体的大小和错落组合关系,形成巧妙的节奏感,视觉效果丰富鲜明。

[5]

一起构成了唐代女性的常用色彩,让我们领略了补色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在唐代服饰中的魅力。

(二)宫廷与民间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继承了周代的五色理论,赋予色彩更多的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它沿用了五色为正色,其他色为间色的理论,象征尊卑贵贱等级[6]。五色中,黄色位于中央的位置,于是在服饰色彩上确立了黄色的至尊和紫色、红色的不可僭越的地位[7]。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中说道,即使有良好的德行和容貌,也不会穿用非本阶层的色彩。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民间色彩和宫廷色彩,民间色彩淡雅鲜明;宫廷色彩奢侈宫廷贵族及命妇的服色等级豪华,以富贵、典雅为美[6]。较高,多为红、橙、紫、黄等艳雅的暖色系或深沉厚重的色彩,且色彩组合丰富多样。宫中身份较高的侍女服色等级较高,可以采用部分红、桔黄、绿等较为鲜艳的色彩,纹样尺寸也较大。民间妇女服色等级较低,多为浅淡的色彩或冷色,具有朴素明快的特征。

唐代服色等级制度完备,下品官员和平民百姓穿衣时小心翼翼。但是宫廷色彩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为百姓所用,比如百姓在喜庆节日里也用红色,在婚嫁时也可以穿宫廷贵族式的礼服。反过来说,绿、青这两种色彩,历史上都是卑贱的颜色,为百姓所用。后来它们被用作官品服色说明唐代在强化等级观念的同时又否定封建等级观念。由于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和民间审美观的冲击,唐人将这两种颜色带入官僚服饰中,而且平民和官阶卑微者不允许染指[7]。

(三)民族与胡化

唐朝是一个既繁荣又自由开放的朝代。繁荣吸引了众多异族文化介入,自由开放吸收了外来文化。在服饰领域,唐人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深受外族影响,红色原是西北少数民族喜爱的颜色,唐代被传入长安,民族的交流对红色的普及和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出土的墓室壁画中有许多身着红色胡服的妇女,在敦煌壁画中也有许多衣着红衫的人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古籍记载中了解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流行色。唐人流行色与胡人日常衣色大致相同。色彩观的相互影响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四、小结

服饰是历史的镜子,在讨论其原因时,最终触及的还是社会的本质和根源。服饰的发展除了生产力起决统治阶级意志、宗教信仰、社会定性作用外,民族交流、

思想、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意义。

从色相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服饰色彩与当时的美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唐代的艺术特征是在西汉宫廷美学思想及魏晋南北朝贵族美学思想基础上的再升华。因此它的色彩既存在西汉宫廷艺术的红、绿色橙、黄色调,又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辩冷静的蓝、调。但是唐代色彩并不是两个时期色彩的简单累积,而是选择了表现热烈、雍容与富丽、青春的色彩。红、橙色调属于中、低明度,中高纯度,黄色调处于高明度、高纯度,、68

论二胡演奏家张锐的艺术发展观

林东坡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要: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总在继承中创新,

210097)

艺术创造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张锐说:

[2]

美中必有古,独创才出奇。”“

有个性的创新才能成为二度创作的艺术精品。张锐先中的“古”与“奇”辩证地生“美中必有古,独创才出奇”展示了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发展观。

关键词:张锐

艺术发展

辩证

古与奇

一、美中必有古

美中必有古”古”即传统,“,指美的艺术作品中必“

然继承着和积淀着优秀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美中必有古”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了艺术发展的“

历史继承性。新时代的艺术与传统艺术在思想、艺术上总是体现出前后相承发展的关系。它表现为:每一时代的优秀艺术总是吸收传统艺术中积极、进步的思想精华,继承先进的创新方法、优秀的艺术技巧和美好的艺术形式,再加以创造而成的。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既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艺术家的创作,不可能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从头创造新的表现方式,而是要在留存给他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它建筑起来。所以张锐说:“艺术传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无不凝聚着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后人若能承继传统,艺术源流将永不枯竭。”

张锐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获益者。他十分重视对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学习。

我国民族音乐的先驱者刘天华先生,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从传统艺术之“古”中吸取养分;同时,他又创造性地借鉴、吸收西方的传统音乐之“古”,将其中某些优秀的作曲技法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并且为人民所喜爱的音乐艺术作品。刘天华的创作道路对张锐产生了特殊的、重要的影响,使张锐获得了丰富的艺术养分。刘天华的十首传统二胡名曲,结构精巧严密,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听众面广泛,流传时间之[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弈棋仕女图》的绘画[3]胡隽秋.吐鲁番出土唐代《艺术[J].新疆艺术,1999,6.

[4]徐巍.从唐三彩陶特点试探唐文化[J].陶瓷研究陶瓷论坛,1997.

[5]张亚莉.唐代前期敦煌壁画的服饰色彩艺术[J].敦煌研究,2005,6.

[6]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J].视觉经验,2007,1.

[7]黄兴英.唐代品色服制度成因探析[J].钦州师范,,艺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形式上吸取了传自己的历史传统,总是在思想上、

统艺术养分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但另一方面,“艺术以独创为至美,有独创的艺术品才能经久不衰,永世

[1]

留芳。”艺术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历史继承的同时进

体验,积累深厚的社行必要的“扬弃”,深入生活,观察、会实践经验,才能有所发现,生产出具有艺术独创性的作品。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要创新必先继承传无本之木。如果说艺术统。否则,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美的创造总是建立在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的基础之上,那么,艺术发展阶段上的每座里程碑,既是古代艺术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代艺术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就是说,艺术的创新既不能脱离传统,又要突破传统的窠臼而注入新的信息。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量的大小与可接受性成反比,创新的艺术作品能否被人接受,其界限在于创新程度是否具有“主体间性”,即其信息量是否超过了当代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限度,超过这个“度”,距离人们的审美心理太远,就不容易被接受。当然,能否接受不是衡量艺术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作品不具备可接受性,也就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对人民负有责任的音乐家不应该忽视作品的可接受性。艺术独创的最佳方案在于掌握“适度”原则,既具有一定新的信息量,又能被人民接受。

色彩无论在哪个时代的流行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因素单独决定的,它的流行是同那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中国封建盛世唐代,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等级的标志与象征。

参考文献:

[1]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3.93-94.

[2]69

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探析

范立娜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河南郑州

要:通过研究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宫廷女性服饰

450007)

衫,胭脂色裙,白帔巾和腰带缓解了青与红的强对比;韩国夫人的衣装颜色与虢国夫人形成对照,上衣为胭脂色,裙为淡青色。图卷色彩富于变化,层次丰富。在捣练图》(图2)中,艳丽的色彩把人物装扮得多姿多《

彩。大块的朱红、橘黄、绿,形成穿越画面的节奏转换,加上纹样的点缀,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周昉的《簪石青、石绿、橙花仕女图》描绘的贵族妇女,运用朱砂、黄、白等颜色,主色调朱色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倾向,细致、柔和,和谐而丰富。这几幅图反映的是唐代女性服饰色彩的特色:明快艳丽。

从唐代绘画中可以看出,女装色彩以纯色为主,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绘画中女装色彩的雍容华贵、柔美大气,书写了女性服饰艳丽的基调。

(二)三彩俑中的服饰色彩

唐墓出土的三彩俑是陪葬时用的陶器,也是当时的雕塑艺术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其色调浓艳,配色协调,造型写实,反映了盛世中的精神面貌。唐代女俑造型丰美,色彩丰富鲜艳、富丽堂皇。主要色釉有赭红、鲜红、浅黄、深绿、浅绿等。施釉时大面积用鲜红、赭红、黄、白、黑等色,小面积用浅绿、浅黄、浅蓝等,整体和谐统一,而局部形成对比[4]。

西安郊区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女俑是开元时期

的代表作,她们装束相似,而神态各异。图中三彩女坐俑(图3)头梳倭堕髻,身穿翻肩领米色半臂,内衬窄袖黄衫,绿色长裙,足穿黑色翘尖鞋,仪态端庄,高雅大方。女俑色彩鲜艳和谐,清新脱俗。另外西安中堡村出土的女俑也与之风格相似。还有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三彩高髻女坐俑也别具一格,她身着褐色长袖衫,黄

白底绿纹半臂,翠绿色高腰裙,花结飘然下垂,黄绿色调的运用清新雅致,衬托出华美的贵妇形象。

陶俑釉色在烧制中易熔融和垂流到一处,形成斑驳的色釉[5]。色彩的明艳流动,层次鲜明,体现了大调和小对比的特色。它集结了唐代工艺美术在造型、彩色、光泽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在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壁画中的服饰色彩

建国后,陕西西陵的发掘过程中,发现大量珍贵壁画,壁画形式发展成熟,色彩斑斓,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比强烈,。由于时

形象,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分析色彩配置关系,挖掘出唐代服饰文化中的特殊色彩意义。

关键词:唐代宫廷女性

服饰色彩

美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服饰色彩表现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宫廷女性由于生活闲适、条件优越,总领服饰流行的风气之先,成为当时社会服饰的时尚扩展源。由于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关系,宫廷女性服饰吸取了西域服饰的特点,色彩组合浓艳明快,种类丰富多样。探讨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女性服饰色彩对我们研究唐代色彩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富丽堂皇、鲜艳明润的女性服饰色彩

由于唐朝的开放政策,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时代特色鲜明,呈现出富丽堂皇、明快艳丽的艺术风格。服饰色彩引进了新的配色方式,色调由古朴沉郁变为明快华丽,实现了传统风格、西域风格和时尚风格的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美术作品遗存和大量出土文物都能证实这一点。

唐代的官服色彩有严格的规定。文武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按官阶大小服不同色彩。妇女依据其夫或其子品级,可衣同级或低于自己级别的色彩[1]。鲜明的色彩只供身份、地位高的人穿用。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成为衡量等级的标志,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因素规范之外,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平民百姓模仿宫廷仕宦服饰也会导致某些色彩的流行。如石榴红裙的流行,可见诗歌《燕京五月歌》中的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

[2]

下面我们从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艺术形式分析唐代女性的服饰色彩,领略唐代服饰色彩的独特风貌。

二、美术作品中的女性服饰色彩(一)绘画中的服饰色彩

色彩是最通俗的绘画语言。中国画的设色可分为

重彩和淡彩两大类。盛唐绘画弈棋仕女图》为工笔重彩,色彩《

浓艳,对比强烈,晕染技法的运用使画面层次丰富,人物形象娇美厚重,工笔重彩成为唐代绘画和壁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在轻淡基调上进行微妙的色彩

转。其中虢夫人着[3]

67

多样,加上人物的黄褐色皮肤,画面具有参差错落的动感和韵律感。

乾陵懿德太子墓中前室东、西壁的宫女图(如右图)中,服饰式样统一而色彩有别。宫女们穿襦裙装,服饰色彩多采用红黄对比或红绿对比,小部分服饰为黄绿搭配或红、黄、绿与灰色系搭配。画面布局错落有

致,色彩交相辉映,形成极强的视觉感受,代表了盛世女性服饰色彩的风貌。与此风格接近的还有永泰公主墓前室东、西壁中的宫女图,以及懿德太子墓第3过洞西壁中的执扇宫女图。

西安东郊薛氏墓甬道东壁的抱包裹侍女图中,侍女服饰以黄色为主调,黄由土黄和桔黄结合使用,增加了色彩的层次,绿色的运用增强了画面色调感。甬道西壁的戏鸟侍女图,以黄、蓝绿、草绿以及灰褐色组合,色调丰富而和谐,又是纯度对比的典范。与之接近而略有不同的是礼泉县开元、天宝年间的作品契苾夫人墓室东壁侍女图,以桔红为主调,帔巾和衣袖处采用偏冷调的蓝绿色、黄色,使色彩的对比更加纯粹。

根据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服饰色彩大面积采用明快的红、黄、绿、蓝,小面积采用土红、灰褐、红褐色等色彩,搭配关系为中高纯度的强对比和中对比。

总的来说,盛唐时期美术作品风格浓重艳丽,色彩鲜明,色彩总体及局部采用了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冷暖对比的手法,激发了人的视觉感受,形成了唐代服饰艺术的独有风格。

三、盛唐女性服饰色彩艺术的思考

盛唐时期的色彩种类丰富,有记载的染料就有30多种。通过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服饰色彩现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代女服色彩的基调是以原色为主的表现形式。女性服饰色彩鲜艳明快、浓郁厚重、装饰性强。唐代服饰色彩集各国服饰精华,对今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对现代服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和谐与对比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中一项重要特征是追求和谐。盛唐服饰传承了传统服色文化,追求色彩的和谐。比如《捣练图》中,朱红、橘黄、绿这些色彩组合时,以其中一种或一组色彩为主,形成主色调,与之对比的色彩作为点缀色小面积使用,使配色在大调和与小对比的组合中达到调合。陕西唐墓壁画中,大部分的配色都是采用了这类方法。比如群体宫女像,衫与裙采用对比色搭配,帔巾或手中道具采用与裙一致的色彩,这样,衣袖部位显得鲜明突出。小面积搭配色的应用使画面层次丰富,装饰性更强。另外运用人物排列的高低错落可以形成穿插对比关系,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采用形体的大小和错落组合关系,形成巧妙的节奏感,视觉效果丰富鲜明。

[5]

一起构成了唐代女性的常用色彩,让我们领略了补色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在唐代服饰中的魅力。

(二)宫廷与民间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哲学,继承了周代的五色理论,赋予色彩更多的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它沿用了五色为正色,其他色为间色的理论,象征尊卑贵贱等级[6]。五色中,黄色位于中央的位置,于是在服饰色彩上确立了黄色的至尊和紫色、红色的不可僭越的地位[7]。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中说道,即使有良好的德行和容貌,也不会穿用非本阶层的色彩。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民间色彩和宫廷色彩,民间色彩淡雅鲜明;宫廷色彩奢侈宫廷贵族及命妇的服色等级豪华,以富贵、典雅为美[6]。较高,多为红、橙、紫、黄等艳雅的暖色系或深沉厚重的色彩,且色彩组合丰富多样。宫中身份较高的侍女服色等级较高,可以采用部分红、桔黄、绿等较为鲜艳的色彩,纹样尺寸也较大。民间妇女服色等级较低,多为浅淡的色彩或冷色,具有朴素明快的特征。

唐代服色等级制度完备,下品官员和平民百姓穿衣时小心翼翼。但是宫廷色彩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为百姓所用,比如百姓在喜庆节日里也用红色,在婚嫁时也可以穿宫廷贵族式的礼服。反过来说,绿、青这两种色彩,历史上都是卑贱的颜色,为百姓所用。后来它们被用作官品服色说明唐代在强化等级观念的同时又否定封建等级观念。由于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和民间审美观的冲击,唐人将这两种颜色带入官僚服饰中,而且平民和官阶卑微者不允许染指[7]。

(三)民族与胡化

唐朝是一个既繁荣又自由开放的朝代。繁荣吸引了众多异族文化介入,自由开放吸收了外来文化。在服饰领域,唐人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深受外族影响,红色原是西北少数民族喜爱的颜色,唐代被传入长安,民族的交流对红色的普及和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出土的墓室壁画中有许多身着红色胡服的妇女,在敦煌壁画中也有许多衣着红衫的人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古籍记载中了解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流行色。唐人流行色与胡人日常衣色大致相同。色彩观的相互影响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四、小结

服饰是历史的镜子,在讨论其原因时,最终触及的还是社会的本质和根源。服饰的发展除了生产力起决统治阶级意志、宗教信仰、社会定性作用外,民族交流、

思想、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意义。

从色相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服饰色彩与当时的美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唐代的艺术特征是在西汉宫廷美学思想及魏晋南北朝贵族美学思想基础上的再升华。因此它的色彩既存在西汉宫廷艺术的红、绿色橙、黄色调,又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辩冷静的蓝、调。但是唐代色彩并不是两个时期色彩的简单累积,而是选择了表现热烈、雍容与富丽、青春的色彩。红、橙色调属于中、低明度,中高纯度,黄色调处于高明度、高纯度,、68

论二胡演奏家张锐的艺术发展观

林东坡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要: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总在继承中创新,

210097)

艺术创造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张锐说:

[2]

美中必有古,独创才出奇。”“

有个性的创新才能成为二度创作的艺术精品。张锐先中的“古”与“奇”辩证地生“美中必有古,独创才出奇”展示了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发展观。

关键词:张锐

艺术发展

辩证

古与奇

一、美中必有古

美中必有古”古”即传统,“,指美的艺术作品中必“

然继承着和积淀着优秀传统艺术中的精华。

美中必有古”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了艺术发展的“

历史继承性。新时代的艺术与传统艺术在思想、艺术上总是体现出前后相承发展的关系。它表现为:每一时代的优秀艺术总是吸收传统艺术中积极、进步的思想精华,继承先进的创新方法、优秀的艺术技巧和美好的艺术形式,再加以创造而成的。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既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艺术家的创作,不可能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从头创造新的表现方式,而是要在留存给他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它建筑起来。所以张锐说:“艺术传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无不凝聚着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后人若能承继传统,艺术源流将永不枯竭。”

张锐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获益者。他十分重视对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学习。

我国民族音乐的先驱者刘天华先生,他的音乐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音乐的土壤,从传统艺术之“古”中吸取养分;同时,他又创造性地借鉴、吸收西方的传统音乐之“古”,将其中某些优秀的作曲技法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并且为人民所喜爱的音乐艺术作品。刘天华的创作道路对张锐产生了特殊的、重要的影响,使张锐获得了丰富的艺术养分。刘天华的十首传统二胡名曲,结构精巧严密,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作品,听众面广泛,流传时间之[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弈棋仕女图》的绘画[3]胡隽秋.吐鲁番出土唐代《艺术[J].新疆艺术,1999,6.

[4]徐巍.从唐三彩陶特点试探唐文化[J].陶瓷研究陶瓷论坛,1997.

[5]张亚莉.唐代前期敦煌壁画的服饰色彩艺术[J].敦煌研究,2005,6.

[6]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J].视觉经验,2007,1.

[7]黄兴英.唐代品色服制度成因探析[J].钦州师范,,艺术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形式上吸取了传自己的历史传统,总是在思想上、

统艺术养分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但另一方面,“艺术以独创为至美,有独创的艺术品才能经久不衰,永世

[1]

留芳。”艺术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历史继承的同时进

体验,积累深厚的社行必要的“扬弃”,深入生活,观察、会实践经验,才能有所发现,生产出具有艺术独创性的作品。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要创新必先继承传无本之木。如果说艺术统。否则,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美的创造总是建立在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的基础之上,那么,艺术发展阶段上的每座里程碑,既是古代艺术传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成为后代艺术发展的必要前提。

这就是说,艺术的创新既不能脱离传统,又要突破传统的窠臼而注入新的信息。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量的大小与可接受性成反比,创新的艺术作品能否被人接受,其界限在于创新程度是否具有“主体间性”,即其信息量是否超过了当代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限度,超过这个“度”,距离人们的审美心理太远,就不容易被接受。当然,能否接受不是衡量艺术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然而,作品不具备可接受性,也就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对人民负有责任的音乐家不应该忽视作品的可接受性。艺术独创的最佳方案在于掌握“适度”原则,既具有一定新的信息量,又能被人民接受。

色彩无论在哪个时代的流行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因素单独决定的,它的流行是同那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中国封建盛世唐代,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等级的标志与象征。

参考文献:

[1]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3.93-94.

[2]69


相关文章

  • 历史系毕业论文格式
  • 文科类毕业论文目录格式 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 居中) (空2行) 摘 要(宋体小四号字)........................................................ x Abstract (Ti ...查看


  • 从唐代人物画看武媚娘穿衣是否得体
  • 近日<武媚娘传奇>在湖南卫视的热播使大家再次关注唐朝女性的着装艺术,那么,历史上唐朝女性的服饰妆容究竟是什么样?让我们通过唐代人物画来一同了解吧. 唐朝是一个非常富强的时期,盛唐服装以绸缎为主,服饰色彩艳丽.丰富,丝织品的种类也 ...查看


  •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的境遇
  • 第8卷第4期2009年4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8No.4Apr.2009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性的境遇 ...查看


  • 古代服装与身体_古代女性服装解读_师爽
  • 2008年 第2期 总第173期 兰 州 学 刊LanzhouxuekanNo.2 2008Genera.lNo.173 #文化研究# 古代服装与身体 )))古代女性服装解读 师 爽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查看


  • 古典与雄雅_评张萱人物画
  • 古典与雄雅 ---评张萱人物画 ⊙王彦军[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陕西宝鸡721013] 张萱的人物画凝聚了盛唐文化风尚和宫廷图景,也凝结了艺术家的个性情怀与生活阅历,其人物画不仅典雅摘要: 华丽,而且古朴雄健,透着时代的气息.审美和韵味,笔触 ...查看


  • 唐代工艺美术
  • 唐代工艺美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唐代的工艺美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发达的 ...查看


  • 服装史问答题
  • 中外服装史作业 (1).问:简述先秦赵武灵王变服以及对当今服饰变革的启示. 答:1).1. 改革服装,一律穿胡服2. 全国上下学习骑马射箭 2).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我们 ...查看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代留下的画作中我们常常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古代服饰,影视剧中 ...查看


  • 唐代女性开放性服饰形成的根源
  • 唐代是中国服饰史上唯一可以用"开放"一词来修饰的朝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值得探究. |神根植于民族成分的更新 在中国服饰史上,穿胡服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始可谓经历久矣,但穿着之 ...查看


热门内容